心理学
Hold Me Tight 豆瓣
作者: Sue Johnson Little, Brown Spark; 1st edition 2008 - 4
Heral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ime magazine as the couple therapy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success,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works because it views the love relationship as an attachment bond. This idea, once controversial, is now supported by science, and has become widely popular among therapists around the world.
In Hold me Tight, Dr. Sue Johnson presents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to the general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Johnson teaches that the way to save and enrich a relationship is to reestablish safe emotional connection and preserve the attachment bond. With this in mind, she focuses on key moments in a relationship-from Recognizing the Demon Dialogue to Revisiting a Rocky Moment-and uses them as touchpoints for seven healing conversations. Through case studies from her practice, illuminating advice, and practical exercises, couples will learn how to nurture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ensure a lifetime of love.
2020年2月7日 已读
相见恨晚啊,大量couple therapy案例贯穿全书,生动易懂有共鸣,看着看着就哭了。前几章讲如何有意识地发现彼此争执时的pattern,落脚点是理解、接纳双方的raw spots & attachment needs,不仅要耐心发掘对方protest背后的原因,也要积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emotional feelings来帮对方理解自己。所有的正向、负向的spiral都不是一个人促成的,说到底,双方积极参与沟通表达仍是重中之重,只有实用性的problem solving而没有语言和肢体的reassurances是远远不够的。也提到了如何与经历过trauma的伴侣相处,如何原谅彼此,如何区分性生活是真的bonding还是找刺激或补偿行为。挺棒挺实用的!
intimacy therapy 心理学
Attached 豆瓣
8.1 (8 个评分) 作者: Amir Levine / Rachel Heller TarcherPerigee 2012 - 1
We rely on science to tell us everything from what to eat to when and how long to exercise, but what about relationships? Is there a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why some people seem to navigate relationships effortlessly, while others struggle? According to psychiatrist and neuroscientist Dr. Amir Levine and Rachel Heller, the answer is a resounding "yes." In "Attached," Levine and Heller reveal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adult attachment-the most advanced relationship science in existence today-can help us find and sustain love. Pioneered by psychologist John Bowlby in the 1950s, the field of attachment posits that each of us behaves in relationships in one of three distinct ways:
*Anxious people are often preoccupied with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end to worry about their partner's ability to love them back
*Avoidant people equate intimacy with a loss of independence and constantly try to minimize closeness.
*Secure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with intimacy and are usually warm and loving. In this book Levine and Heller guide readers in determining what attachment style they and their mate (or potential mate) follow, offering a road map for building stronger, more fulfilling connections with the people they love.
2019年5月29日 已读
life changing 实用且系统地讲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能早点看到这本书是不是就能避开坑呢?未必啊,纸上得来终觉浅,和看完《亲密关系》的感受是一样的…【税后六块六在猫猫书店买的,挑灯夜读一周看完,大概是近些年最实惠的一笔投资,一定会梳理一下笔记的~
亲密关系 心理学 情感
亲密关系 豆瓣
Intimate Relationships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莎伦·布雷姆 / 丹尼尔·珀尔曼 译者: 郭辉 / 肖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最近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2019年2月9日 已读
谈过几次恋爱来看会觉得道理我都懂,没谈够恋爱来看大概会觉得不够relate。终于看完了!!!
心理学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豆瓣 Goodreads
7.8 (6 个评分) 作者: Elaine Aron Broadway 1997 - 6
Are you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Do you have a keen imagination and vivid dreams?  Is time alone each day as essential to you as food and water?  Are you "too shy" or "too sensitive" according to others?  Do noise and confusion quickly overwhelm you?  If your answers are yes, you may be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Most of us feel overstimulated every once in a while, but for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t's a way of life.  In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Dr. Elaine Aron, a psychotherapist, workshop leader and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erself, shows you how to identify this trait in yourself and make the most of it in everyday situations.  Drawing on h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and hundreds of interviews, she shows how you can better understand yourself and your trait to create a fuller, richer life.
In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 you will discover:
* Self-assessment tests to help you identify your particular sensitivities
* Ways to reframe your past experiences in a positive light and gain greater self-esteem in the process
* Insight into how high sensitivity affects both work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 Tips on how to deal with overarousal
* Informations on medications and when to seek help
* Techniques to enrich the soul and spirit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8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只想和你过好这一生 豆瓣
作者: 武志红 / 朱建军 2016 - 10
伴随成长脚步的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困惑,与亲人相处、与恋人相处、与爱人相处、与孩子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着自己艰难摸索。但是一旦错了,便会给我们或者我们的至亲内心造成永久的伤害。
好在,我们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专业的知识,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拥有一颗智慧和柔软的心,他们就是心理咨询师。
我们邀请了包括朱建军、武志红、李子勋、岳晓东、胡慎之在内的十九位国内外著名心理咨询大师联手打造了这节亲密关系及家庭幸福成长课,告诉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给自己还有别人带去幸福。
2016年12月28日 已读
太鸡汤了,还是学术型的好看。
心理学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豆瓣
作者: Charles Mackay Martino Fine Books 2009 - 8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is a history of popular folly by Charles Mackay. The book chronicles its targets in three parts: "National Delusions," "Peculiar Follies," and "Philosophical Delusions." Learn why intelligent people do amazingly stupid things when caught up in speculative edevorse. The subjects of Mackay's debunking include alchemy, beards (influence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 on), witch-hunts, crusades and duels. Present day writers on economics, such as Andrew Tobias, laud the three chapters on economic bubbles.
禅与心理分析 豆瓣
作者: 铃木大拙 / 佛洛姆 译者: 孟祥森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6
1957 年 8 月,在一次国际性的 “ 禅宗与精神分析 ” 学术会议上,德高望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 ( 时年 57 岁 ) 发表了学习禅宗的心得体会。他总结了由铃木大拙阐明的禅宗要点: “ 视野是了解人的存在之本性的艺术;禅是从束缚到自由的道路,禅解放我们的自然能力;禅是使我们免于疯狂或颓废;禅促使我们表现出对幸福和爱的追求的能力。 ” 他通过对精神分析与禅宗的比较,认为在拯救心灵创伤,寻求人生诸多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迈向心身健康之路等方面,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决不是西方学者出于猎奇之感对于东方宗教发出的溢美之词,只是由于我们妄自菲薄惯了,一时还未能认识到禅宗会有这么大的价值。这种推崇禅宗的态度,确实引发了我们探讨禅宗奥秘的兴趣。再看看日本的铃木大拙在谈论坐禅顿悟对人的精神作用时,更令人陶醉了,他说:顿悟之后, “ 你的精神活动都将以一种新的格调整来活动,它将使你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平、充满欢乐,生命的调子改变了。……春天的花儿显得更美,山间的溪水愈加清澈。 ” 这种令人神往的状态与现代人本主义理学描绘的 “ 高峰体验 ” 毫无二致。高峰体验是心身健康的最佳状态,也是医治心身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状态虽然暂短甚或瞬间即逝,但却终生难忘。把握得当,禅宗真能引导我们进入这种状态,它是我们优化心灵的一条大道。
影响力 豆瓣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8.5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西奥迪尼 译者: 陈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 5
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
拆掉思维里的墙 豆瓣
7.1 (93 个评分) 作者: 古典 中国书店 2010 - 9
你认为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你总忍不住与别人比较?
你觉得应该为了家人牺牲自己的幸福?
你相信星座,也笃信有天生幸运儿?
你时常觉得没有安全感?
你时常会抱怨别人?
你觉得结婚不买房的男人没有前途?
你对现在的工作提不起兴趣?
只有有钱才能够幸福吗?
小人物就无法对抗不公平吗?
如果上面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YSE,那么这本书就是你需要的!
24重人格 豆瓣
7.4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梅伦·韦斯特 译者: 李永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在镜子面前我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的嘴巴里发出别人的声音。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卡梅伦·韦斯特30多岁,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的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详细地描述了卡梅伦小时候的恐怖受虐经历;还有8岁的克莱,紧张兮兮,说话结结巴巴的;12岁的尘儿,温柔、能干,她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体里,感到很失望;巴特,开朗幽默,以孩子们的保护者身份自居;利夫,浑身充满精力,干劲十足,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韦斯特。还有其他19个分身——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在《24重人格》一书中,韦斯特将他自己的人格分裂的令人心碎的经历,以及他治疗满是创伤的心灵的过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尽力维持他与妻子、儿子的关系,渴望过一种正常的生活。
而且它还是一个能令读者着迷的故事。韦斯特在书里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各个分身们和谐相处的珍贵的和前听未有的资料,心灵扭曲的痛苦、诡秘的气氛和最终的希望……
影响力 豆瓣 Goodreads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9.0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B·西奥迪尼 译者: 张力慧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人们对影响力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不知不觉地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你为什么会说“是”,这一转变中究竟蕴涵着怎样的心理策略?《影响力》这本妙趣横生的书将会告诉你。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6.4 (527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当下的力量 豆瓣
The Power of Now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埃克哈特·托利 译者: 曹植 中信出版社 2009 - 1
曾经,有一位乞丐在路边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经过。
这位乞丐机械地举起他的旧棒球帽,喃喃地说:“给点儿吧。”
陌生人说:“我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你。”
然后他问:“你坐着的是什么?”
乞丐回答说:“什么都没有,只是一个旧箱子而已,自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陌生人问:“你曾经打开过箱子吗?”
“没有。”乞丐说:“有什么用?里面什么都没有。”
陌生人坚持:“打开箱子看一看。”
乞丐这才试着打开箱子。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乞丐充满了惊奇与狂喜:箱子里装满了金子。
那些没有找到他们真正财富——存在的欢乐以及与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动摇的宁静——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个乞丐,即便已经拥有很多物质上的财富,他们依然在四处寻找欢乐、成就、安全或爱情的残余,他们不知道,自己不仅已经拥有了所有这些,还拥有了比这些更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当下的力量。
母爱的羁绊 豆瓣
Will I Ever Be Good Enough?: Healing the Daughters of Narcissistic Mothers
作者: 卡瑞尔·麦克布莱德(Karyl McBride) 译者: 于玲娜 机械工业 2010 - 10
《母爱的羁绊》内容简介:爱来自父母.令人悲哀的是,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而这爱与伤害,总会被孩子继承下来。作者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考察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读来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大量女儿们的心声,令人心生同情。在帮助她们重塑健康人生的同时.还会起到激励作用。
心灵的七种兵器 豆瓣
7.6 (16 个评分) 作者: 武志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4
英文中有一个说法‘the dark night of the soul’,翻译过来即‘灵魂的黑夜’。
“西方许多哲人都说过,不必抵触‘灵魂的黑夜’,相反当拥抱它,当你做到全然地拥抱‘灵魂的黑夜’时,它便给你巨大的能量。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接受自己的‘坏我’,从所谓的 负面情绪中吸取力量。”
2013年9月1日 已读
一切都可溯源?
心理学
内向者优势 豆瓣 Goodreads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7.5 (33 个评分) 作者: Marti Olsen Laney 译者: 杨秀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如果事情太多,您就会变得头昏脑涨吗?您需要独处而恢复充沛的精力吗?在会议中,您需要别人询问才谈及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吗?您倾向于注意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吗?您所推崇的庆祝方式是少数几个人的聚会,而不是大型的宴会吗?您经常感到自己像一只周围全是“野兔”的“乌龟”吗? 那好,您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更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通过对“性格内向的人”的内在的优势和独特性的深入探讨,《内向者优势》一书为性格内向的人以及那些深爱他们的性格外向的人指明,如何利用(而不是对抗 )他们的个性来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书中内容涉及婚姻关系、为人父母 ——包括养育性格内向的孩子、社交活动和工作,书中有应对的策略、管理精力的策略及几百条很有价值的技巧。该书不仅有助于您在外向的世界里很好地生存,而且有助于您获得真正的成功。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豆瓣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8.0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 詹姆斯·奥沃斯 译者: 丁晓辉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 1
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克里斯坦森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请他向全体学生阐述如何把他的管理学创见运用于生活中。当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因此,在演讲中,他的很多观点都来自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他的演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深深感动了现场的学生,也在新闻媒体和出版商中引起广泛讨论。
由此,这本脱胎于哈佛演讲的书诞生了。这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励志书籍,不过它并不普通,它不是那种道听途说的常识的汇编,而是作者把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用到的缜密分析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除了幸福,我们似乎拥有一切。可是幸福在哪里?这已是当下中国从个人到社会的大问题。这本书不提供答案,但却提供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
哈佛管理思想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书中提到的理论,对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培育人才、产品定位、公司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此书给你有高度又很实际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每一个企业人通往成功的非常有力的支持!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怎样提高自己的觉察力找到内在的原景、激情和动力因素并在行动中成就结果,相信书中的经验和理论会帮助你,让你的人生更幸福、更精彩。
——环球天下教育集团原董事长、助成教育基金创办人 张晓东
作者提到的资源、应用和价值取向的人生成功金三角对大家应颇有帮助。资源重要,如何活用资源更重要,而基于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去活用资源尤为重要,这对我们当前片面强调资源颇有意义。
——中国中科智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张锴雍
正确的思维方法往往比答案本身更重要,书中的理论来自于哈佛商学院多年的研究和验证,堪称经典,鼎力推荐!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孙小红
如果你推荐这本书给家人和朋友,即使他们不从商,也会大大感谢你。
——《哈佛商业评论》
这本书要比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更好读。作者一方面不断挑战我们的思考,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指点迷津。本书可谓当彼得•德鲁克遇上米奇•艾尔邦,神奇地将励志书和企管经营书合为一体。
——《商业周刊》
这不只是一本励志书。作者不是像灌输知识那样,告诉读者要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而是提供宝贵的思考方法,让你自行设定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金融时报》
2012年最令人期待的书,第1名!
——美国CNBC新闻台
本书是21世纪生命哲学力作。
──《福布斯》
本书可谓职业人的心灵鸡汤,对刚开始踏上生涯的年轻人特别有帮助。然而,如果你要想过有意义的人生,也能从这本书得到不少启发。
──《出版人周刊》
本书比商学院的教科书更重要。
——《赫芬顿邮报》
暗时间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8.3 (116 个评分) 作者: 刘未鹏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 7
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游戏改变世界 豆瓣 Goodreads
Reality is Broken:Why Games Make Us Better and How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7.4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简·麦戈尼格尔 译者: 闾佳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 9
◆《游戏改变世界》是著名未来学家、TED大会新锐演讲者简•麦戈尼格尔探索互联时代重要趋势的最新力作。在书中,作者指出:游戏可以弥补现实世界的不足和缺陷,游戏化可以让现实变得更美好。
◆作者在书中用大量事例告诉我们,游戏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提供了令人愉悦的奖励、刺激性的挑战和宏大的胜利,而这些都是现实世界十分匮乏的。她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借助游戏的力量,让生活变得像游戏一样精彩。
◆作者指出了游戏化将要实现的四大目标:更满意的工作、更有把握的成功、更强的社会联系及更宏大的意义,并用大量实践告诉我们该如何驾驭游戏的力量,解决现实问题,并提升幸福感。她告诫我们:如果人们继续忽视游戏,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处在极端不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