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The Price We Pay 豆瓣
作者: Marty Makary MD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 9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bestselling author of Unaccountable comes an eye-opening, urgent look at America's broken health care system--and the people who are saving it.
"A must-read for every American." --Steve Forbes, editor-in-chief, FORBES
One in five Americans now has medical debt in collections and rising health care costs today threaten every small business in America. Dr. Makary, one of the nation's leading health care experts, travels across America and details why health care has become a bubble. Drawing from on-the-ground stories, his research, and his own experience, The Price We Pay paints a vivid picture of price-gouging, middlemen, and a series of elusive money games in need of a serious shake-up. Dr. Makary shows how so much of health care spending goes to things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health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Dr. Makary challenges the medical establishment to remember medicine's noble heritage of caring for people when they are vulnerable.
The Price We Pay offers a roadmap for everyday Americans and business leaders to get a better deal on their health care, and profiles the disruptors who are innovating medical care. The movement to restore medicine to its mission, Makary argues, is alive and well--a mission that can rebuild the public trust and save our country from the crushing cost of health care.
2021年11月2日 想读 谢谢友邻时计的推荐。今天收到子宫肌瘤的全部账单,保险前加起来快7w,其中医生手术费3k6,手术室加器材费2w,麻醉1w,药物和耗材7k,留观室7k,住院病房呆了不到48h花了7k,之前的ER花了5k多,其中CT就有2k,导尿管竟然要500多,七七八八的门诊费和检测费就更多了。看完账单的我打算好好读读这本书!😢
医疗 社会 美国
The Broken Ladder 豆瓣
作者: Keith Payne Viking 2017 - 5
A timely examination by a leading scientist of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moral effects of inequality.
The levels of inequality in the world today are on a scale that have not been seen in our lifetimes, yet the disparity between rich and poor has ramifications that extend far beyond mere financial means. In The Broken Ladder psychologist Keith Payne examines how inequality divides us not just economically; it also has profound consequences for how we think, how we respond to stress, how our immune systems function, and even how we view moral concepts such as justice and fairness.
Research in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economics has not only revealed important new insights into how inequality changes people in predictable ways but also provided a corrective to the flawed view of poverty as being the resul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failings. Among modern developed societies, inequality is not primarily a matter of the actual amount of money people have. It is, rather, people's sense of where they stand in relation to others. Feeling poor matters—not just being poor. Regardless of their average incomes, countries or states with greater levels of income inequality have much higher rates of all the social maladies we associate with poverty, including lower than average life expectancies,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mental illness, and crime.
The Broken Ladder explores such issues as why women in poor societies often have more children, and why they have them at a younger age; why there is little trust among the working class in the prudence of investing for the future; why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ir social status affects their political beliefs and leads to greater political divisions; how poverty raises stress levels as effectively as actual physical threats; how in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 affects performance; and why unequal societies tend to become more religious. Understanding how inequality shapes our world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what drives ideological divides, why high inequality makes the middle class feel left behind, and how to disconnect from the endless treadmill of social comparison.
大佛普拉斯 (2017) 维基数据 TMDB 豆瓣 IMDb
大佛普拉斯
8.7 (1564 个评分) 导演: 黄信尧 演员: 庄益增 / 陈竹昇
其它标题: The Great Buddha+ / The Great Buddha +
菜埔(庄益增 饰)是一家雕塑厂的夜间保安,家中有一位重病的老母亲需要照顾。肚财(陈竹昇 饰)是菜埔唯一的朋友,菜埔经常在值夜班的时候把肚财叫过来和他作伴。一天,两人突发奇想决定看一看菜埔的老板黄启文(戴立忍 饰)的行车记录仪里记录了哪些影像,希望向来风流的老板能够贡献出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解两个独身男人内心里的寂寞之苦。
行车记录仪所记录的影像果然没有让菜埔和肚财失望,但与此同时,两人也发现了黄启文的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实际上,菜埔和肚财的一举一动皆没有逃过黄启文的眼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他决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2019年8月10日 看过
开头我以为看了个黄片没想到其实是悬疑,主线很好猜,结尾很喜欢。这年头都可登月了却依旧不可知人心。林生祥配乐加一星!
社会
浮生取义 豆瓣
7.6 (108 个评分) 作者: 吴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简介
“舍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舍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作者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前言与鸣谢
在我们家乡的方言中,“过日子”被称为“过晌”。我大概5岁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到她的娘家村去服侍她的母亲。当时我姥姥刚过70,我的太姥姥96岁。我总是听姥姥说“过晌”、“过晌”的,就禁不住问,到底什么是“过晌”呢?面对这样幼稚的问题,大人们自然会哄堂大笑,却也难以给出一个让我满意的答案。我的困惑自然不会打消,不过时间久了,这个词听得多了,好像就忘了我的疑问。直到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问题,这个时候,我的姥姥也和当年的太姥姥一样年纪了。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司空见惯的词汇和说法,我们从来不去思考它背后的意义,因而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但我们一旦认真对待这些词,就会发现,恰恰是这些看上去最平常的词,才有着巨大的力量。“过日子”和“做人”都是这样的词。我在2002年要下田野的时候,姥姥身体还非常好,没有什么病,知道我要到农村去作研究,就会和我讲起老家很多很多的事,使我恍惚间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到了农村里,我母亲不断帮我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帮我理解一个一个自杀背后的理由,我也在不断品味着姥姥给我讲的那些事情和道理,“过日子”这个词就在我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我最终决定把它当作理解自杀问题的最重要的概念工具,因为它使我能最好地理解这些普通人的生与死。
因此,面对那么多自杀者的悲惨故事,我一直在以我姥姥的人生当作参照系;甚至在理解西方思想中的人生理论时,姥姥的一生都成为我最根本的思想源泉。但没想到,在我回国半年后,姥姥病倒在了床上;就在我的书写到最后关头的时候,她未能等到看一眼,在自己99岁生日前几天,就驾鹤西去了;而且,最为遗憾的是,我女儿的出生竟然与此凑到了一起,使我无法抽身赶回,只能在妇产医院旁边的十字路口烧一点纸钱。
在研究和写作当中,我以前一直觉得很平凡的姥姥,却显得那么伟大起来。姥姥于1908年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经历了两度江山易主,以及日本侵华、大饥荒、文化大革命这些灾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丈夫和公公相继辞世时,她五十多岁,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女儿,我母亲是老四。我的太姥爷,也就是她的公公,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定要让几个女孩子读书。当时正是六十年代初,生活状况很不好,但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变卖家产,甚至卖掉了祖上传下的珍宝,宁愿让邻里讥嘲她不过日子,也要使自己的五个女儿都读书成才。
姥姥一生虽遭际坎坷,而言谈举止未尝逾礼,乐观豁达,宠辱不惊,侍奉翁姑尽心尽力,教育后辈有张有弛,在远近乡里更是扶危济困,善名远播。最终求仁得仁,福寿百年。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幻,在她和她的家庭面前都变得苍白无力,烟消云散。中国人过日子的方式究竟有怎样的力量,在这位普通农妇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姥姥生病的这一年多里,我母亲就慢慢写下了姥姥的一生。我之所以要把她写的一些内容附在本书的最后,不仅是为了纪念老人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从正面,而不仅仅是自杀者这样的反面,来窥见现代中国人过日子的智慧和境界。之所以说是现代,是因为,虽然姥姥在我们看来还是太传统了,但她面对的问题完全是现代中国的问题;我们要解决自己的问题,一定可以从她那里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姥姥对我的思考的重要意义,我违反了一般鸣谢的惯例,把自己家的人放在了最前面而不是最后,希望读者能够谅解。人到中年,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读了一些书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中国思想的深厚,才知道日常生活是一部最值得读的书。希望此书在终结了我对自杀研究的同时,开启对“过日子”的更多思考。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年读书的经验,特别是西学的思考,那些日常生活的力量还是很难显露出来的。在我的过日子和做人的过程中,诸多师友的提携与警醒都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本书中一再表明的,除了亲人之外,我们还需要师友和国家,才能为自己建构一个立体的人生格局,才能为过日子添加更多的味道。因此,我必须把崇高的敬意献给我的老师:慷慨豪爽的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和她的夫人凯博艺(Joan Kleinman)、温文尔雅的曼斯费尔德(Harvey Mansfield)教授、随和宽厚的屈佑天(James Watson)教授和他的夫人体贴的华屈若碧(Rubie Watson)教授、博学的卡顿(Steve Caton)教授、和蔼的古德(Byron Good)教授,使我在康桥的日子充满了各种色彩;而杜维明教授不仅直接为我提供了经济支持,也让我深深理解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困难。国内的王守常教授、刘小枫教授、甘阳教授、王铭铭教授、杨念群教授、萧国亮教授、景军教授则使我的一切思考都无法和中国问题割舍开来。
若是一一列举给过我帮助的朋师友,势必成为一个极为冗长的名单。但我还是要提到,李猛一如既往地和我一同深入对每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他,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能的,应星、王利平、徐晓宏则曾经和我同下田野,与我一起体会了实地研究的艰难与收获。吴增定、渠敬东、赵晓力、周飞舟、毛亮、强世功、汪庆华、郭金华,张跃宏、李诚等与我作了多次讨论,帮我修正了很多问题。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与我一同赴美的同学胡宗泽和我共同渡过了初到美国最艰难的阶段,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而林国华和郑文龙二兄使我没有陷入美国专业教育的泥沼中,也令我感激不尽。我特别还要感谢我的师妹何江穗。她曾经费尽辛苦,帮我将我姥姥口述的十几盘磁带录成文字。
回国之后,北大哲学系的赵敦华、陈来、张志刚、孙尚扬、尚新建、李四龙等教授为我新的研究和教学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初为人师的我逐渐开始进入一种新的伦理关系。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极大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有所收获,已经成为我现在继续研究的主要动力。感谢我所有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此外,还要感谢哈佛-燕京学社、弗里德曼基金会、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对我的研究的经济支持。
本文中的一些章节陆续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在此感谢这些刊物允许此处重刊:1.1以“自杀中的‘正义’问题”刊于《社会学家茶座》第十八辑,2.1和2.3以“论‘过日子’”刊于《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 6期,4.2以“夫妇之礼与家庭之义:一个个案分析”刊于《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文集(三联书店,2007)。
吴 飞
2008年7月于北京
无缘社会 豆瓣 Goodreads
無縁社会
8.1 (191 个评分) 作者: 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译者: 高培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反脆弱 豆瓣
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8.1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 雨珂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
为什么负债对你不好,以及为什么我们通常所说的“效率”根本缺乏就是效率?
为什么政府和社会政策保护强者,却伤害弱者?
为什么你应该在还没入职之前,就应该写好辞职信?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什么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尼采有句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就像人的骨头承受压力和紧张会变得更加强壮,谣言或暴乱在有人试图压制它们时会变本加厉一样,生命中的许多事物也会受益于压力、混乱、波动和不确定。
畅销书《黑天鹅》告诉我们,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和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在世界上几乎每一种事物的身上都会发生。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告诉我们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则,他找到并定义了“反脆弱”类事物:每一个事物都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反脆弱类事物不只受益于混沌,也需要适时出现的压力与危机,如此才能维持生存与实现繁荣。作者还认为,不确定性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存在的必要,并且建议我们培养反脆弱性的特质。反脆弱性超越强韧性或坚固性:强韧性只能够抵抗震动和维持原状;反脆弱性则会让事物变得越来越好。此外,反脆弱性还可以避免预测误差,并且保护事物不受负面“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这本书大谈试错法、人生的大小决定、政治、自治市、战争、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疗系统……风格独树一帜。《反脆弱》性是我们生活在不确定世界中的“导航仪”,也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的终极自保指南。
2014年4月9日 已读
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杀死我的使别人更强大。自然选择就是这么无情,不是用进废退。因压力和伤害产生的过度反应带来冗余——抵抗下一场不可知风险的资本。
心理 社会 黑天鹅
自由在高处 豆瓣
7.3 (75 个评分) 作者: 熊培云 新星出版社 2011 - 1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异类 豆瓣 Goodreads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7.3 (44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译者: 季丽娜 中信出版社 2009 - 6
在《异类》一书中,作家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分析,让读者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
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
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
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
为什么对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统计结果会这样一致“意外”?这是因为:
英超球员注册时间是9月。在同龄的球员中,9月份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份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的差距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的时期,如果你出生太早,就无法拥有个人电脑,如果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好机会又被别人占去了;
犹太人律师事务所的成长,是因为他们正赶上企业重组的法律诉讼出现革新的时候,而他们移民到美国的祖辈们的经历又让他们出色地掌握了抓住机遇的能力。
因此,那些奇才异类,他们之所以神奇,得感谢机遇的眷顾。不过,除了机遇之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中国人的数学之所以比西方人的数学成绩优秀,得意于中国人根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韩国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也是因为韩国上下级之间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的,韩国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机长的助手发现险情时,无法第一时间向上级明确地汇报。
如果不听听性格比较张扬的格拉德威尔怎么说,绝对不会想到我们对成功的理解还那么原始。正如格拉德威尔在另外一个例子所说的,如果没有机遇和环境的熏陶,即便是世界上智商达到195的人(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50)也只能做一份年收入6000美元的保安工作。
因此,从《异类》一书中,你能体会到机遇对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格拉德威尔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样把握这份机遇,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毕竟,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机遇。
血酬定律 豆瓣
8.5 (39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3 - 8
本书提出了血酬和元规则等概述,这些概念代表了我力所能及的深度。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从晚清到民国,吃这碗饭的人比产业工人多得多。血酬的价值,取决于所拼抢的东西,这就是“血酬定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却可以推出许多惊人的结论。如果再引入一些因素,一层一层地推论下去,还可以解释书中的其他概念,成为贯穿全书的基本逻辑。因此,作者把“血酬定律”当作书名。
新周刊 豆瓣
8.3 (35 个评分)
《新周刊》是一本杂志。但她更着力叫卖的是一种无形的东西,视角、方法和观念。是的,她提供对趋势的把握。我们的读者群不是含混的、广而泛之的所谓“白领阶层”,而是现代社会中最为注重趋势的“意见领袖”们。
命名日本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汤祯兆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9 - 1
《命名日本》是作者继《AV现场》和《整形日本》再上层楼之作。作者用“容易命名的女人”、“男人名字就是苦”、“消费男女的文化原象”把书分为三个部分,同时,对应三个部分又分别安插了三场对谈:和陈效能谈女人,和吴俊雄谈男人,和吕大乐直接谈命名。
人妻、女子铁道迷、女子高生、主妇、悠长假期、落水狗、化妆狂、巨乳、购物狂、腐女子、老头、武士道、足球、寅次郎、欺凌、百货公司、感泪、郊外、文坛、御宅族、M型社会、AV等等。知道这些字词的意思,并不单为追赶潮流。这其实是为读者提供认识日本社会当地语境的新线索,让大家考察日本人在过去二十年,如何透过创作新的词汇与概念去面对社会不安,重新认识自己及他们身处的环境。 从窥看日本的文化现况,预警香港的文化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