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豆瓣
7.9 (9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2022 - 3
或许只有莫言这么大的脑洞,才能带你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莫言亲自参与编选的中短篇集,收录莫言笔下最奇怪的18篇故事!本书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读来仿佛在听爷爷奶奶讲述民间的精怪故事和奇人奇事。比如邻居赵三大爷的鬼魂来还生前欠我们家的债;鳖精化成人形考取功名,还会往家里写信;女子不愿嫁给父母指定的对象,成亲当天张开手臂飞上了树梢……奇奇怪怪,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翻开本书,莫言带你一起去人性深幽处探险。
我与你们不一样,你们童年时用眼睛阅读,我在童年时用耳朵阅读。我们村子里有很多人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满肚子都是神神鬼鬼的故事。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
——莫言
独家收录:莫言手稿、莫言新书书法题词
特别收录:莫言漫像、莫言演讲稿《恐惧与希望》《从学习蒲松龄谈起》
特别附赠:全彩插画,还原书中美妙怪异的场景
2024年6月5日 已读
拖了蛮久把后面几个故事读完,还是前面的写得好,土地上的奇奇怪怪的故事,前两辑读来都很舒服,第三辑稍显不足。从一个话头说起,没有缘由的受罪、渴望逃离陷入幻想中的孩童,夹杂着对关系的冷眼仇视,曲折婉转,戛然而止,确如标题所言稍显“奇奇怪怪”,但读来令人畅快,文字的一个特性就在于将某一刻定格发散凝聚成美丽。闲扯的要义就在于扯来扯去、扯东扯西,从天上到地下、从人到鬼、从生子到杀人,各种各样的人物以自己的心性作各自的行动,其中挣扎、痛苦、欢愉、惬意。
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 微信读书
汪曾祺自选集 豆瓣
8.7 (7 个评分) 作者: 汪曾祺 商务印书馆 2015 - 8
该书由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生前亲力亲为自行筛选,主要是短篇小说,也包括汪曾祺的少量诗作和散文。汪老平生的精萃,大抵汇于此书。本书既是其本人最满意的一部自选集,也是对其心血之作的展示最全面的一部集子。
这部汪老平生唯一的一部自选集,首次印刷出版于1987年,时由漓江出版社推出。时隔28年,可谓绝版珍本再现。
汪曾祺的文风自出机杼,构筑了一个与沈从文的湘西类似的文学世界,但是地域格局更为宽广,而不局限于一地。他的笔下虽然也有时代,但是不追求文学意义上的崇高,文章里浓缩的都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他写人活灵活现,写事栩栩如生,写民俗如身临其境,写饮食令人垂涎。他的语言流畅、口语化、不矫情,如同他的画,令人遐想的空间远远大于观者所见。他的文章是清澈的,内心是通透的,读他的文章,能够看到他对人世的洞察和他的天真有趣,如濯尘于清溪,毛骨清爽。
2022年12月1日 已读
读下来还是小说最有味道,《受戒》、《大淖记事》、《徙》、《黄油烙饼》皆是百读不厌之作。从地域划分,昆明联大、上海、北京、江苏故乡,各色人物安置在不同的场所;从人物故事来看,以人物为核,故事大多谈不上惊心动魄或曲折徘徊,但人物之形状则呈现得淋漓尽致,或纯真、或狡黠、或愤懑、或朴实,千姿百态尽在其中。对文革历史在文学中作深刻地描绘,以平淡的口吻叙述其中的毁灭性,《天鹅之死》、《八月骄阳》、《虐猫》直接叙述,更多则是在人物中将历史融入。文字诚实有力,不故作高深,娓娓道来,故事也慢慢融入读者心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现当代文学
人有病天知否 豆瓣
8.7 (24 个评分) 作者: 陈徒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5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积累和访谈而得的13篇文章,及11篇追忆当年采访和幕后花絮的“题记”,所写都是读者较为熟悉的现当代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严文井等。
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强大而可畏的真实纪录,使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得以鲜活呈现,从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阴晴圆缺和风云变幻。
516页
2022年4月1日 已读
对一个时代的回眸,以人物身上的事件为核心去写,伴随着中共高层斗争的一步步推进,整个中国卷入到其中,而文坛和本书中提及的人物不过是其中的一隅,但是每一份苦难都真实发生,风暴之中无人能逃脱。
中共 中国历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文学家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豆瓣 Goodreads
5.9 (46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 - 2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今天来读,还是感慨时代的变化,同时标题取得很离奇,可能是营销手法吧。
作家还是以作家的思路来表达最好,很轻松的一小时阅读。
中国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余华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