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和辻哲郎 译者: 刘幸 译 / 陈玥 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6
★中国古礼最重“天地君亲师”,孔子是其中的“师”。作者从《论语》研究这位“老师”,有四个切入点:一是与世界级的其他“老师”做比较,二是把《论语》当这位“老师”的传记读,三是分析《论语》的“地层叠压”,四是从语录体把握其形式特点。这四点,除第三点存在很大难度,方法可商,其他都是阅读《论语》的不二法门。
——北京大学 李零
★在对《论语》进行文本梳理、语句分析的同时,作者还以诗人的眼光来欣赏《论语》,以哲人的心灵来体悟《论语》,而这样的眼光与心灵,在诗人哲学家和辻哲郎的身上获得了有机的统一,也在他的这本不同凡响的《孔子》中获得了充分的展示。
——浙江大学 傅杰
★该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研究孔子的专著,作者精通东西方哲学,被誉为“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书中提出了“人类的教师”的概念,将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耶稣等先哲做比较,并分析了“世界四圣”为什么会成为圣人;梳理了四位先哲的传记,重点对与孔子相关的史料,如《孔子世家》《孟子》等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中的不可信性;此外,作者从《论语》 原典出发,对这本书的成书早晚、编排次序、语录体特征进行了分析,重新考察了有子、颜渊、子路等重要人物。
总之,这是一本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经典小书,有宏观的世界文化比较,有敏锐的深刻洞察,也有充满哲思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形象。
2021年7月11日 已读
小书,有两点印象极深。
一是将孔子与释迦牟尼、耶稣、苏格拉底并置,作为人类的教师这一形象进行理解和分析,指出其思想都是在徒子徒孙身上层累而出为人所见。
二是对《论语》章节的分类,编纂的内在理路,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阐释很有趣,其后相随的原典批判也很有趣。
哲学 孔子 微信读书 日本 日本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