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
第七天 豆瓣
THE SEVENTH DAY
8.0 (44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名人推荐 媒体推荐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编辑推荐
《第七天》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余华写尽了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余华的写作,勇敢而不偏狭,幽默而不乏庄重。他的小说不仅揭示现实,也创造一种现实,并通过不断重释小说与现实的复杂关系,续写今日的文学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名人推荐
《第七天》某种意义上,打通了通向神性的一面。如果说它是一首歌,它一定是一支悲歌,如果说它是一部书,它就是一部时代的亡灵书。余华先生始终坚持为小人物写作,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写作,我非常赞赏和尊重他的写作态度。——张清华
这部小说是用诗的语言来写的,是余华不断试探文学、文学传统、文学艺术以及现实、个人之间复杂关系的成果,而我个人认为这探索是成功的。——张新颖
2022年11月9日 已读
0815
余华还是轻易地让人落泪,在诚恳简洁的叙写中将生与死牵连起来。在苦痛中的人,父亲与我、鼠妹和她的男人、母亲与弃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其中蕴藏的苦痛太多太多,不可言的、可言的,也只有在死无葬身之地才能寻获人的良善,每个人用仅存的骨骼支撑着树叶捧起水为我们净身。
余华 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长篇小说
围城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0 (46 个评分) 作者: 钱锺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6
《围城》是钱钟书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1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022年11月9日 已读
0820
文字太好,故事中视角很高,俯视人间的困苦和艰难,笑完总是不畅快,可能自己也是犹犹豫豫,同时又舍不下算计的人,困顿犹豫中一生就结束了。
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长篇小说
活着 Goodreads 豆瓣
9.2 (900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8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2022年5月9日 已读
比想象中短,一直以为是一部长篇小说,读完才发现是个中篇。

简介有力地描述中国人一直以来的精神状态,活着,只是活着。

在2022年上海疫情的当下,可以更具体地理解中国人身上的命运,一次次地命运。
中国文学 余华 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杀戮之神 豆瓣
Le dieu du carnage
7.0 (14 个评分) 作者: [法]雅丝米娜·雷札 译者: 宫宝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平凡的一天,两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在公园发生争执,前者拿棍子将后者的嘴打破。这起不大不小的儿童纠纷,将两对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夫妇拉到了一起。他们从协商孩子的伤害事件开始,逐一揭开平静的生活表面下涌动的暗流,家庭之间、夫妻之间、男女之间,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不仅是对于文明和粗野这两个认知观念的怀疑和辩驳,同时也是西方人价值观的碰撞:是杀戮还是和平,是英雄主义还是沉默主义。
曾获托尼奖最佳戏剧奖、劳伦斯•奥利弗奖最佳喜剧奖,罗曼•波兰斯基同名电影获威尼斯电影节小金狮奖。
2021年6月23日 已读
一小时不到在手机上扫完。
我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活着,不论是什么事情最终的落点一定会是自己,就像其中的争论,性别、夫妻、理念,总有某一刻的同盟和某一刻的分裂。
小说 当代文学 微信读书 戏剧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