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苏东坡新传 豆瓣
9.7 (14 个评分)
作者:
李一冰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
- 7
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典雅装帧,四色彩插,全新增订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
【编辑推荐】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颠沛流离,但他却能超越个人的悲哀,既超脱现实,又有烟火气。这种旷达的态度也指引我们获得自己的快乐之道。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全新增订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直接引用本书原文,并高度评价此书文字典雅,作者归结甚有见地。本书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订,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
◎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诗言志,所以本书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以触摸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作者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考证坚实,笔触细腻,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典雅现代的装帧设计,四色彩插,极具典藏价值
典雅与现代并行的装帧风格,封面选用纹理极强的手揉纸,手工粘贴纹理温厚的环保幼棉,并烫金印鉴。四色彩插,采用100g细腻纯质纸印刷,直观展现苏东坡及其相关的画像、作品。
【内容简介】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名人推荐】
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作家 张辉诚
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作家 余秋雨
典雅装帧,四色彩插,全新增订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
【编辑推荐】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颠沛流离,但他却能超越个人的悲哀,既超脱现实,又有烟火气。这种旷达的态度也指引我们获得自己的快乐之道。
◎余秋雨高度评价的传记经典,全新增订
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直接引用本书原文,并高度评价此书文字典雅,作者归结甚有见地。本书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订,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
◎以诗词为主线,参考百余种书目,还原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诗言志,所以本书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以触摸他内心的喜怒哀乐。此外,作者参考东坡文集和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考证坚实,笔触细腻,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东坡形象。
◎典雅现代的装帧设计,四色彩插,极具典藏价值
典雅与现代并行的装帧风格,封面选用纹理极强的手揉纸,手工粘贴纹理温厚的环保幼棉,并烫金印鉴。四色彩插,采用100g细腻纯质纸印刷,直观展现苏东坡及其相关的画像、作品。
【内容简介】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全新增订版特别收录《寻找李一冰》和《缥缈孤鸿影──父亲与〈苏东坡新传〉》,追寻谜样作者和出版缘由,附录《苏轼及宋朝大事年表》。
【名人推荐】
一冰先生写《苏传》,不像林语堂看到的东坡,是横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东坡是狱中狼狈至极的东坡、虎口余生出狱后的东坡,是从苦闷中走向旷达自在、从现实接二连三的无情打击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坚强与生命韧性的东坡。
——作家 张辉诚
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作家 余秋雨
给青年叛逆者的信 豆瓣
Letters to a Young Contrarian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托弗·希钦斯
译者:
陈以侃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3
- 9
▲ 如果不想与世界共沉沦,一个人的人生可以怎样度过?
▲ 我们时代的“启蒙者”希钦斯给世界青年的18封信,一份捍卫自身、规避幻灭的“战斗”手册。
▲ “不公正、不理智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成分,但对它们的挑战一样也是注定的。”
.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偏离众口一词的安逸与平庸;
如果你想要“正常”的生活,又不愿拱手让出心智;
如果你珍视自己的“不同意见”,并质疑那些号称拥有确切答案的人;
如果你依然保有一个不合时宜的希望:把世界变得更好,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过一种自己做主的人生——
那么这本书值得你握在手中,直到最后。
.
🌟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以书信体的形式,为未来的“叛逆者”(contrarian)提供了一些“规避幻灭”的建议。他探究了各种类型的特立独行者在关键历史时刻为进步与正义事业所采取的违抗立场,援引左拉、奥威尔、哈维尔等普罗米修斯式人物作为楷范,为“不同意见”的重要价值做了热情的辩护。
希钦斯言传身教,劝诫青年人装配起独立思考的武器,塑造批判性的人格,对威胁自由意志的一切保持警惕,并从挑战旧世界的艰辛故事里汲取养分。如何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叛逆者”,不惮于反对愚顽、无趣和谎言,去实践一种矫健而广阔的生命自我——本书是一位久经历练的老兵犀利、雄辩而激扬的回应。
.
🌟 评论推荐:
“希钦斯完全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集作家、记者、辩论家于一身……他所坚持的信念,无一不是他以激情、决心和才华来倡导的。”——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他是一位博学家、一个见识非凡的智者、一个反对一切暴君的勇士。”——理查德·道金斯(著名演化生物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自私的基因》作者)
“在一个不断威胁要熄灭知识与光的世界里,克里斯托弗是一座灯塔。他有勇气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他所希望的样子……他明白,宇宙并不关心人类的存在或福祉,生命的意义只取决于你赋予它多大的意义。”——劳伦斯·克劳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
“完美的作家,天才的朋友。”——伊恩·麦克尤恩(著名小说家,《赎罪》作者)
“他总是在寻找那些决定性的时刻——就像我们的西班牙内战一样,在那里你站在正确的一边,勇敢地面对敌人。”——伊恩·布鲁玛(荷兰著名作家,《零年》作者,曾任《纽约书评》主编)
“继承了托马斯·潘恩和乔治·奥威尔传统的犀利辩论家。”——《纽约时报》
“希钦斯在他最出色的时候,展示的正是他向其他人建议的愤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本书里充满了难以磨灭的箴言。”——《纽约时报书评》
▲ 我们时代的“启蒙者”希钦斯给世界青年的18封信,一份捍卫自身、规避幻灭的“战斗”手册。
▲ “不公正、不理智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成分,但对它们的挑战一样也是注定的。”
.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偏离众口一词的安逸与平庸;
如果你想要“正常”的生活,又不愿拱手让出心智;
如果你珍视自己的“不同意见”,并质疑那些号称拥有确切答案的人;
如果你依然保有一个不合时宜的希望:把世界变得更好,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过一种自己做主的人生——
那么这本书值得你握在手中,直到最后。
.
🌟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以书信体的形式,为未来的“叛逆者”(contrarian)提供了一些“规避幻灭”的建议。他探究了各种类型的特立独行者在关键历史时刻为进步与正义事业所采取的违抗立场,援引左拉、奥威尔、哈维尔等普罗米修斯式人物作为楷范,为“不同意见”的重要价值做了热情的辩护。
希钦斯言传身教,劝诫青年人装配起独立思考的武器,塑造批判性的人格,对威胁自由意志的一切保持警惕,并从挑战旧世界的艰辛故事里汲取养分。如何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叛逆者”,不惮于反对愚顽、无趣和谎言,去实践一种矫健而广阔的生命自我——本书是一位久经历练的老兵犀利、雄辩而激扬的回应。
.
🌟 评论推荐:
“希钦斯完全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集作家、记者、辩论家于一身……他所坚持的信念,无一不是他以激情、决心和才华来倡导的。”——托尼·布莱尔(英国前首相)
“他是一位博学家、一个见识非凡的智者、一个反对一切暴君的勇士。”——理查德·道金斯(著名演化生物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自私的基因》作者)
“在一个不断威胁要熄灭知识与光的世界里,克里斯托弗是一座灯塔。他有勇气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他所希望的样子……他明白,宇宙并不关心人类的存在或福祉,生命的意义只取决于你赋予它多大的意义。”——劳伦斯·克劳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
“完美的作家,天才的朋友。”——伊恩·麦克尤恩(著名小说家,《赎罪》作者)
“他总是在寻找那些决定性的时刻——就像我们的西班牙内战一样,在那里你站在正确的一边,勇敢地面对敌人。”——伊恩·布鲁玛(荷兰著名作家,《零年》作者,曾任《纽约书评》主编)
“继承了托马斯·潘恩和乔治·奥威尔传统的犀利辩论家。”——《纽约时报》
“希钦斯在他最出色的时候,展示的正是他向其他人建议的愤慨与智慧的完美结合。这本书里充满了难以磨灭的箴言。”——《纽约时报书评》
犬儒與玩笑 豆瓣
7.6 (8 个评分)
作者:
徐賁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8
- 7
極權和專制統治下的假面社會裡,民間笑話經常是聰明人和明白人經過自我審查的意見表達——旁敲側擊、婉轉迂迴、閃爍其詞、欲言又止、顧左右而言他。玩笑起源於人們有想法,但表達卻因言論控制而不得自由。被控制的表達也就是被控制的思想。玩笑表達的怯懦、曖昧和模棱兩可,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多半會蠶食人們思想的獨立和勇氣,使之變得油滑、投機和隨波逐流。
玩笑和笑話為觀察普通人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善惡和是非認知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視角。考察和研究一個社會裡普通人說些什麼笑話、怎麼說笑話、在怎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下說笑話,是從一個特殊的社會文化角度來瞭解他們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察覺到了什麼、知曉了什麼、明白了什麼,並作了怎樣的表示或表達。在人們普遍戴著假面的犬儒社會裡,這樣的資訊總是被遮掩在層層扮相、偽裝、謊言和神話的帷幕後面。越是這樣,玩笑和笑話包含的真實資訊也就越加彌足珍貴。
玩笑和笑話為觀察普通人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善惡和是非認知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視角。考察和研究一個社會裡普通人說些什麼笑話、怎麼說笑話、在怎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下說笑話,是從一個特殊的社會文化角度來瞭解他們對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察覺到了什麼、知曉了什麼、明白了什麼,並作了怎樣的表示或表達。在人們普遍戴著假面的犬儒社會裡,這樣的資訊總是被遮掩在層層扮相、偽裝、謊言和神話的帷幕後面。越是這樣,玩笑和笑話包含的真實資訊也就越加彌足珍貴。
活在洪武时代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谌旭彬
2022
- 6
2021历史畅销书《秦制两千年》作者谌旭彬 新作!
一笔刺透洪武时代的统治面纱!
从朝廷文件里打捞湮没的历史真相
在帝王意志中管窥小民的生死祸福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顺治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康熙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清代史学家 赵翼
……一种绝对自私和愚昧的蛇蝎性格——他的后裔也具有这种性格,表现在行为上的是短见、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绝宽恕。这是人类中最卑鄙最可怕的一种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普通人,对他的朋友和他的社会,都能造出最大灾害。——吴晗《朱元璋传》
一笔刺透洪武时代的统治面纱!
从朝廷文件里打捞湮没的历史真相
在帝王意志中管窥小民的生死祸福
一本书读懂朱元璋如何用《大诰》让明帝国所有人进退失据
————————————
本书将洪武帝朱元璋在《大诰》中写到的十二个案件抽丝剥茧,详尽地阐述了在这些毫无法理、常识和逻辑的案件背后的来龙去脉。从明初的军事、土地、政治、法制等政策制度入手,梳理涉案人员的行为动机,解读洪武帝审案和判决的依据和目的,从而勾勒出洪武时代各色人物的荒诞命运以及可怖的生存状态,再现了洪武帝“重典之治”的本来面目。
在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毫无人身自由的卫所军奴,被捆绑在土地上不得离乡的农民,说错话连累邻里被没收家产的老妇人,不想做官只能切指的士人,遵行合理的立案程序却没能揣测出“圣意”的官员……通过这些小人物如草芥般的命运,我们看到一个脑回路清奇的开国皇帝,是如何欺骗控制官员,如何监视窥探民众的。这些案件,让我们看到了“洪武之治”的另一面。
————————————
至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顺治
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康熙
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清代史学家 赵翼
……一种绝对自私和愚昧的蛇蝎性格——他的后裔也具有这种性格,表现在行为上的是短见、冷血,喜欢看别人流血,看别人痛苦,看别人跪下来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绝宽恕。这是人类中最卑鄙最可怕的一种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普通人,对他的朋友和他的社会,都能造出最大灾害。——吴晗《朱元璋传》
通三统 豆瓣
作者:
甘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体现了作者近年的主要关切,即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明自主性问题,认为唯有自觉地立足于中国历史文明的连续统中,方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挺拔中国文明的主体性。为此,本书上篇提出了“新时代的通三统”问题,强调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邓小平的传统,是同一个中国历史文明连续统;中篇则提出,全球化加速带来的所谓“空间化”和“当代性”导致文明空洞化和庸俗化的危险,对此必须自觉地拉长时间和历史的长度来强化文明的厚度和深度;下篇论述了以经典阅读为中心的通识教育主张,认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中国人的文化自
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
觉即中国文明主体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