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为什么读经典 豆瓣
Perché leggere i classici
8.6 (23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黄灿然 / 李桂蜜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本书36篇文章,论及31位经典作家及其作品,是进入经典世界最好的入门书。在这里,卡尔维诺向我们开放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的秘密书架,娓娓道来他的理想藏书。凭着热枕和智慧,卡尔维诺让文学作品在读者面前呈现千姿百态的魅力。没有学院术语和新闻报道的油嘴滑舌,博学而非炫学,充满了对文学真正的热情。正因为此,这本书打动了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读者,无论他们是首次阅读,还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读。
2021年10月22日 已读
作为标题的《什么是经典》值得一再重温,提醒自己在阅读时发现和探索心灵的不同面向,文本与己身的交织。
后面的文章阅读门槛实在高,囫囵吞枣读完,感受最深是卡尔维诺对于写作本身的探索,一直怀有写作者的目光去读,去理解怎么被写作出来,以及不得不感慨只有伟大作家能最大程度领悟伟大作家,以其丰富的写作经验、瑰丽的文学想象、深切的人文关怀、厚重的命运体知。
以此为开始。
卡尔维诺 微信读书 文学理论
译边草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周克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分“译余偶拾”、“译书古事”、“走近普鲁斯特”三部分,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周克希先生记录其翻译生涯种种感受、体验、了悟、探讨的随笔集。其中“翻译要靠感觉”“好译文是改出来的”、“查词典这道坎儿”具见其心得,“折衷的译法”、“译应像写”、“用心灵去感受”、“追寻普鲁斯特之旅”谈翻译《基督山伯爵》、《包法利夫人》、《小王子》、《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体会,均深耐玩味。
2021年6月10日 已读
在微信读书读完的第100本书。
对周克希先生的初次印象是在小学三四年级拿到的那本《小王子》上面关于驯养的纠结,而在这部书中,前半部分主要涉及周老一生翻译之中在翻译这件事情上的感想与随思,虽散但神在,后半部分一是周老译作之中的背后故事,二是普鲁斯特。
翻译作为一项劳动,其中的艰辛实在难以为人所见,尤其当前的出版环境实在限制着翻译大家的出现,而周老在翻译上传奇的一生也令人感慨,复旦数学毕业、华东师大教数学、巴黎高师交流、转行译文社,曲折之中对文学的热爱、对翻译的热忱令人触动,在回忆转行中提到的人生就是割爱之路途也非常让人喜欢,清醒而美好的认识。

翻译家最重文字,当下文字的泛滥使得对于文字的鉴赏和追求都落下,要去品味和体会啊,另看不到周老翻译的全本《追忆逝去的时光》实在令人遗憾。
周克希 微信读书 散文随笔 文学理论 翻譯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豆瓣
HOW TO READ LITERATURE LIKE A PROFESSOR
8.6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福斯特 译者: 王爱燕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2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美国常春藤大学指定读物 位居美国亚马逊畅销榜超过8年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姊妹篇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推荐
读出一本文学书的深刻不容易,读出趣味更难
“故事一直在我们周围飞翔,我们只要伸手摘下一片就是。”
==========================================================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 “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几朵黑色的尖顶菇”。
文学教授做的事与此相似:在遍地都是蘑菇而你看不到的时候,提醒你一下。
全美最受欢迎文学公开课教授托马斯•福斯特,继《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之后,针对小说、电影、戏剧、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进行了一次新的梳理,告诉我们迈向文学探索之路,找到“蘑菇”,是多么容易且富有乐趣。
旅行的目的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单纯,吃一顿饭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雨雪天也不是天气预报的问题。这些文学中隐而不说的含义,借助作者阅读文学的3件法宝、20多个小诀窍、300部作品的赏析,丰富你的阅读体验。
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2019年7月10日 已读
简单的阐释方法,针对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情节以及背后的隐喻进行了分析,教我们怎样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意涵。
kindle 文学 文学理论 方法论 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