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奇幻
寻获与失落 豆瓣
The Found and the Lost
9.1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厄休拉·勒古恩 译者: 周华明 / 胡绍晏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2 - 9
2024年1月24日 已读
2024年1月24日 评论 短评写不下 - 唯有惊叹,漫长但不让人生厌的旅途,不论是融入一个世界,还是容纳一段情感,或是讲述一段历史,抑或重现一场运动,都是如此地恰当好处,不过分伸张理想的境界,不轻易压低暴力的血腥,在现实的海上浮沉,描绘出奇妙的景色。 《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失落的诸乐园》一首一尾,都是异星探险,但一个在目的,一个在过程;如果轻易地就能获知世间万物的思绪并被各种呓语压迫,那么沉入一片海洋,成为亿万分之一既是死亡,也是重生;如果旅程要在第五代人身上才能结束,那身处其间终身飞行的人类,是继续飞行还是踏入先祖计算中的地域呢?在有限中思考一切,再进入到自然之中,过程中的各种纷争与纠结,出走的人重新发现自然,留下的人继续留守乐园。 《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一份情感的连结,当世界分裂变异,那偶然出现的相爱相伴多么珍贵。 《赛格里纪事》《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宽恕日》《族民之子》《一名女性的解放》《古乐与女奴》都属于海恩宇宙系列,侧重点不同;《赛格里纪事》以一种外来者的视角来讲述一种倒置的性别文明,男性被圈养起来塑造男性气质,女性劳作同时掌握权力,倒转与革命;《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在时间穿越的母题上具体而微地叙述两种不同的生活;《族民之子》描绘一场漫长的流亡与追寻,人生的各种各样的离弃,不同文明形态能提供的不同价值;其余几篇可以视为对在耶欧维和维瑞尔上的革命这一场景下的不同叙述,有跨越身份的恋爱,有狂升的革命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也有革命的灰烬之上继续生存的人们,这几篇读下来很累,贴现实好近,但又会心生希望,那么多的痛苦与绝望中总会会有光辉。海恩系列中令人难以忘怀除了对于严肃议题的多方位的叙述之外,是勒古恩借助主人公穿行在局外人和局内人的视角之中,穿行之中的人类学味道极其动人,娓娓道来,用各种细节堆积起巨大的变迁,内与外的交织。 《寻查师》《高沼上》《蜻蜓》都是地海宇宙的拓展,中间都相隔遥远的时代,但是贯穿始终的对于自然之物的推崇、巫师力量的变异、万物秩序的塑造给人同样的观感,巫术混乱之时重新让柔刻发出光芒的水獭,柔刻鼎盛时迷途者的一次救赎,柔刻变异后的一场意外;蜻蜓看到水獭的预言成真,曾经危难之际维系魔法世界的柔荑们织起的女性之网让巫师可以自由地生存,但时间流转中男性权力上升营造出的区隔将女巫们贬低、侮辱、排除,只有依靠带着火焰的龙才有可能留出一线生机。 以及最爱的《赫恩家的人们》,把时代详细的刻画,一代代女人的生活,她们的痛苦、她们的快乐、她们的寻求、她们的挣扎、她们自身,切换视角,切换心灵,一颗颗心如何感受生活的细处,一颗颗心如何融成一颗心,血缘在性别中。
小说集 微信读书 文学 科幻奇幻
光明王 豆瓣
Lord of Light
8.6 (5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杰·泽拉兹尼 译者: 胡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3
他们称佛陀为弥勒,意思是光明王,还有人继续叫他无量萨姆大神,说他是位神祗,但他仍旧宁愿去掉“无量”和“大神”而自称萨姆。他从未宣称自己是神,不过,他当然也从未否认过这点。情势如此,承认和否认都毫无益处。
死亡与光明永远无处不在。它们开始、终结、相伴、相克,它们进入无名的梦境,附着在那梦境之上,在轮回中将言语焚烧,也许正是为了创造一点点美。而这无名,就是我们的世界。
《光明王》是泽拉兹尼最富盛名的科幻史诗,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曾获雨果奖最佳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的最佳小说奖提名。在这篇小说中,泽拉兹尼开创性地将神话传说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概念引入科幻的领域,以瑰丽的文字、宏大的设定和磅礴的故事情节,为科幻文学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
完美典藏版!附《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R.R.马丁撰写的前言,《三体》作者刘慈欣撰写的解读。
2024年3月7日 已读
星际殖民的另一种可能,在一片荒芜中,最早抵达的殖民者将自身的变异特化到神灵的地步。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发展出神权主义者与推进主义者的斗争,神灵按照古老地球上故事中的角色行事,不自觉地重新演绎神话,死而复生、爱恨情仇、纵横捭阖,依旧是老套的斗争反抗。给人以遐想的还是模糊的背景,借助附身创造轮回,加之管理构成分隔;极致的身体本能形成神力,神力与科技的交织与对抗;祈祷变成在机器中投币,死亡因为不安全思想。印象最深的角色还是对科技领悟最深的死神,借助科技将神力加赠到更高的地步。意识被分解投放到电子烟云中围绕星球旋转是多么美丽的场景。
佛教 微信读书 科幻奇幻
索拉里斯星 豆瓣 Goodreads
Solaris
8.6 (297 个评分) 作者: [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靖振忠 译林出版社 2021 - 8
🌌这颗星球,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原著小说。
🌌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人类追寻着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遇见了索拉里斯星的蓝色大洋。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的忧伤与迷惘,恐惧与执念。而它本身是什么,人类却永远也无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据此改编《 飞向太空》,铸就电影史上的经典。
🌟被无数人誉为无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设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
——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部现代哲学读本。
——戴锦华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2021年9月5日 已读
情节稍微弱一点,但是塑造出来的一个海洋拥有的一颗星球的动作与姿态都很动人,最后一节关于有缺陷的上帝的讨论太好,创造出来了,但是克服不了,没办法。
微信读书 波兰 波兰文学 科幻奇幻 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