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万物起源 豆瓣
作者: [美] 大卫·贝尔科维奇 译者: 舍其 九州出版社 2024 - 4
本书按时间顺序描绘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生物圈等实体的样貌和形成过程,并穿插介绍相关研究史,讲述了一些相关理论——如大爆炸、暗物质、半衰期、年代测定等——是基于什么观察和推理而提出的,是一本体量不大但信息密集的宇宙发生说明书,或者说是从宇宙诞生到人类登场的“宇宙-生命编年史”。因为作者是行星地质学家,本书特别侧重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地质内容,这是本书和一般侧重宇宙学的宇宙史书籍不同的特点。
------------------------------
作品看点
**来自世界翘楚学府耶鲁大学的本科生课程,适合普通人阅读
**聚合大量新近科研成果,覆盖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人类史多门学科
**简短篇幅内了解宇宙全史,加深对太阳系和地球的认识
从宇宙到行星,从大陆到海洋,从生命到人类,尽在200页;本书尤其突出了地球、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内容。
------------------------------
你我皆星尘。这本通向宇宙的“口袋导览”,展露了它的美丽与真实,也解释了我们的星球何以如此特别。真是充满了发现与见解的一本小书。
—— 肖恩·B.卡罗尔,演化生物学教授,《生命的法则》作者
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要解释生命、宇宙及万物,可算是一个艰巨任务,而身为物理学家及火山爱好者的作者成功完成了挑战……各种起源如约登场,而且(福利!)读起来居然还别有趣味。
——《发现》杂志
2024年12月29日 已读
具体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叙述没记住多少,很多地方涉及到的初高中知识也已经遗忘,但还是能读下来,在大的框架中穿插具体的理论细节。从宇宙的起始到当下的人类,最宏大的叙述建立在最微小的变化过程之上,原子的运动贯穿始终,宇宙、星系、恒星、行星、地球、海洋、生命、人类,其间的很多过程都近似奇迹,一切推测都惹人遐想,在一个遥远的过去,世界曾经是那样。我们短暂的一生只是宇宙中的小小光点,但是“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巨星,除了水分子中的氢绝大部分来自大爆炸。”
微信读书 科普
驯狐记 豆瓣
How to Tame a Fox(and Build a Dog): Visionary Scientists and a Siberian Tale of Jump-Started Evolution
作者: [美]李·阿兰·杜盖金 / [俄]柳德米拉·特鲁特 译者: 孙思清 / 柯遵科 商务印书馆 2024 - 8
这是一个离奇而真实的狐狸驯化故事: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动物实验,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定历史时期下科学家的灵光一现。几代科学家殚精竭虑,用60年时间,复刻了人类祖先如何驯化我们最忠实的动物朋友——狗。实验、政治阴谋、悲剧、爱情故事和幕后花絮,都将在其中呈现。
然而在毛茸茸的温情和催人泪下的悲剧背后,在恢弘壮阔的科学野心和历史图景之下,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事实。科学家试图了解的,与其说是狐狸抑或犬类的基因和进化秘密,毋宁说是一个更少有人敢于直面的话题:人的驯化,以及自我驯化。无论狐狸、狗还是人,我们都处在一旦开启就飞速运行的驯化过程中,无一例外。
2025年7月22日 已读
人类驯服狐狸的故事,以温顺为繁育标准人工强化这一特征,短短六十年就成功驯化,但似乎驯化的终点会是狐狸变成狗。德米特里的开始,柳德米拉的坚持,饲养员们持久辛苦地工作,在李森科主义主导、李森科主义覆灭、苏联解体经济崩溃各种背景下持续地探索。前半侧重于实验过程中狐狸的变化,后半侧重于实验推动的理论进步。驯化的要点不是改变基因,而是改变基因的表达,身体发育、激素分泌都佐证这一点,驯化是人与动物之间彼此强化循环的过程,驯化的过程中这一循环越来越快。还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释,但人们试着给出回答:自我驯化理论、神经嵴假说、去稳定选择……“智人从直立之后在社会生活中自我驯化,不断循环才在短短二十万年变成现代人类”的说法令人遐想。六十年不过是进化史短短一瞬,却已有如此变化,生命的尺度究竟如何?从从容容讲一件事。
微信读书 科普 纪实
此处葬曹操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唐际根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6
关于曹操墓,民间一直都有“七十二疑冢”的传言。2006年意外发现的一方两晋时期的墓志透露了曹操墓的方位。因墓葬被盗掘,考古队开启抢救发掘。本书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曹操墓惊心动魄的发掘故事,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对证认定墓主人身份,根据一系列关键证据对公众的质疑逐一进行科学回应,再结合科技与人文的方法,以全新的研究成果还原一个真实的曹操和他的时代。
2023年8月29日 已读
前面部分是细致的梳理,从发现鲁潜墓志到被盗墓贼盗墓,官方考古开始,考古证据逐渐拼凑出的墓主形象与历史文献中关于曹操墓葬相关的记述相互证明,确定为曹操墓。再接一章为对当时各种质疑声音的反驳,从考古的具体过程、出土的文物关系、考古与现实的互证等各个角度入手作了反驳。最后一部分所谓“历史与考古中的曹操”倒尽人胃口,无休止的赞扬再加上无趣的推断,捏着鼻子读完最后。
历史 微信读书 科普
费马大定理 豆瓣
Fermat's Last Theorem: Unlocking the Secret of an Ancient Mathematical Problem
9.5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西蒙·辛格 译者: 薛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费马大定理》是关于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题的传奇。本书既有振奋人心的故事讲述方式,也有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历史。西蒙•辛格讲述了一个英国人,经过数年秘密辛苦的工作,终于解决了最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的艰辛旅程。
2022年1月19日 已读
极佳的数学科普书籍,对于其中复杂的数学部分提取出最核心的数学逻辑来促进理解,同时清晰的展现出费马大定理的前世今生。从毕达哥拉斯到怀尔斯,中间经过的一代代伟大的数学家,数学自身的发展、性别的影响、数学家作为人的平凡与痛苦一面、人对于数学的探寻,流畅而精美。
微信读书 数学 科普
病毒来袭 豆瓣
The Viral Storm : the Dawn of a New Pandemic Age
7.7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内森•沃尔夫(Nathan Wolfe) 译者: 沈捷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4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史上最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影响。媒体报道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能告知公众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
作者在本书最后乐观的展望,有朝一日可以宣布流行病末日的到来。但是,鉴于人类与病毒的共存关系,只要有人类存在,病毒末日就永远不会来临。如同地球自然风暴永远存在,病毒风暴也将永远存在。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对传染病的防控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人类应对病毒风暴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指出,只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和民间科学组织通力合作,尤其是得到公众的鼎力合作,人类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类病毒风暴的侵袭。
2020年1月31日 已读
明白晓畅的科普书籍,就算之前什么都不知道,读完这本书也能知晓个大概。

整本书主要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整个世界,其中生活的我们以及更多的其他微生物;第二部分讲述病毒的传播途径,病毒是如何分布,人类又是怎么接触到病毒,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病毒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公共预防作了描述,怎么利用大数据进行公共预防,以避免下一次流行病的到来。

是因为武汉疫情读的,只能说无关吧,因为武汉之中天灾太少了,人祸啊,触目可见的人祸。
公共卫生 医学 微信读书 流行病预防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