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蜗牛
鼠疫 豆瓣
La Peste
9.3 (18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李玉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8
《鼠疫》讲述了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突如其来的瘟疫让人不知所措。政客狂妄无知,掩饰诿过,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原来过着委靡不振生活的小人物,凭著黑市门路,为人民带来各种禁品,突然成为了城中的风云人物;小百姓恐慌无助、自私贪婪,每天都只是过著颓废生活。瘟疫城市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被困在城中的人民,朝思暮想着住在城外的亲朋好友。一位到城公干的记者被迫过著无亲无友的生活,只有寄望参与自愿队消磨时间。主角里厄医师这时挺身而出救助病人,与一些同道成了莫逆之交。不过,他的妻子却远在疗养院,生死未卜。
最终鼠疫退却了,然而尽管喧天的锣鼓冲淡了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魔。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代表作品
◆ 法语翻译家、首师大教授李玉民法语直译,万字解析
◆ 1947年获法国批评奖
◆ 瑞典轻型纸环保印刷
《鼠疫》是加缪长篇小说代表作,描写奥兰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那些敢于直面生活困境的勇士们不绝望不颓丧,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的自由人道主义精神。
《鼠疫》借助对苦难、死亡与存在的思考,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推到极致,构造了人类反抗姿态与荒诞处境之间的张力。进一步确立了加缪在西方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2020年1月18日 已读
不管读多少遍还是喜欢,生活中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如何面对,如何斗争。
永远不要热爱这个坐视孩子死去的世界,永远不要忘记斗争,即使是不停的失败,也不要停歇,保持斗争,成为人。
加缪 小说 文学 法国 经典
活出生命的意义 豆瓣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8.3 (102 个评分) 作者: [奥] 维克多·弗兰克 译者: 吕娜 华夏出版社 2010 - 6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 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1200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豆瓣
7.1 (33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 译者: 林光 后浪丨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深刻影响马尔克斯
波拉尼奥曾说:“必须阅读基罗加。”
西语文学翻译家林光先生代表译作
不断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
编辑推荐
◎影响众多拉美文学大师的“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
基罗加的作品,对马尔克斯、科塔萨尔、波拉尼奥等拉美文学大师的写作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他的小说技巧娴熟,常被大师引作给年轻作家的小说写作范例。
◎命运的无常与自然的残酷向来没有道理可寻,死亡是作品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同本书的主题一样,作者的生活一直被疯狂、意外和死亡包围。父亲、继父、朋友、女儿、儿子先后因意外去世或自杀,作者本人,也在得知自己患癌后自杀身亡。死亡在作者笔下如吃饭一般平常,入睡一样平静。
◎如果你喜欢爱伦·坡,那你一定不能错过基罗加
惊悚、诡异、恐怖、暗黑,同爱伦·坡一样,基罗加的小说有一种魔力,人们即使能够猜到结局,却依然能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被震撼。
◎拉美现代文学奠基人,魔幻现实主义先行者
基罗加是拉美文学现代性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虚幻与真实的交叠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寻,书中选录的短篇小说《死去的人》,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湿热潮闷的南美丛林里,与命运和死亡的对抗从未停止。这是发生在拉美大地上的荒蛮故事,有关爱情、疯狂和死亡的事件,正在这里不受控制、野蛮地发生。
内容简介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了作者的成名作《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作者为自己儿女创作的童话《大森林的故事》以及作者其他的寓言故事如《阿纳孔达》《胡安·达里恩》等,共28篇作品。基罗加善于从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生活和神秘的大自然景物中汲取题材,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营造背景气氛,使他的作品里呈现出全然不同于前人的浓烈色彩和个性。
媒体推荐
作为一个以死亡和大自然为创作主题的作家,基罗加重新定义了想象的边界,揭示了纯粹的现实主义是要为不寻常的、可怕的拉美丛林现实所嫌恶的。
——《拉丁美洲文学艺术》
名人推荐
每篇小说都有它自己的世界,就像基罗加在他的《完美短篇小说家十诫》中指出的那样:讲述时,要好像故事只对人物的小环境有意义,你可以成为其中一个人物,只有这样,小说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胡里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南方高速》作者)
必须阅读基罗加,必须阅读菲利斯贝尔多·埃尔南德斯,必须阅读博尔赫斯。必须阅读鲁尔福、蒙特罗索、加西亚·马尔克斯。
——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作家,《2666》作者)
年轻的短篇小说家应该仔细研究大师们是怎样开始他们的故事的,应该一个个地阅读莫泊桑、吉卜林、舍伍德·安德森、基罗加最好的作品的开头几段,特别是基罗加,他或许是他们之中最有小说技巧意识的。
——胡安·博什(多米尼加作家,该国前总统)
在我们的语言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很少有人能像基罗加那样娴熟地驾驭短篇小说。
——奥古斯托·蒙特罗索(危地马拉作家,《黑羊》作者)
2019年11月2日 已读
前面的短篇直接的刺痛,出手了你的死亡,艰难的生存,短篇中折射出来的现实生活的图景令人喜爱。
后面的童话故事一片童心,成年的确不能够读童话了,感受不到故事的焦急和艰难,连最后美好结局都难以共鸣。
外国小说 外国文学 奥拉西奥·基罗加 短篇 短篇小说
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7
独一无二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指南,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
打开这本无限之书,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页上。这是一册很个人的阅读笔记,如同马可·波罗向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一样,西西用比译文更流畅的语言重述了当代外国文学中打动人心的故事,向我们介绍她喜欢的略萨、卡尔维诺、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铁尔、阿斯图里亚斯、鲁尔福、冯内古特……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马可波罗对忽必烈描述自己游历过的奇异城市,就像这一个读者向另一个读者讲他喜欢的一本本书。一次,说到一座桥,这位旅行者不厌其详,反复叙说一块块石头。大汗显然有些不耐烦了,于是问:究竟哪一块才是支撑桥梁的石头?他答:桥梁并非由石块支撑,乃由桥拱。大汗又问:然则,为什么只讲述石头呢?马可波罗说:有石头就沒有桥拱了。
读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这书陈述的,的确只是一块块石头;石头上面的什么,固然合该由其他读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许是我这个读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胡乱认定。本书的编排,就按石头小大为序,最后的一块最大(何况我本来就是巴尔加斯·略萨迷),不过,如今只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们这样的一个个读者是否有兴趣再说。
——西西
2019年10月31日 已读
真舒服,长长的故事短短到来。

在后现代破碎的文本中厘清故事 同时把握作者的所思所感,这是所有作者都想要的读者吧,想把西西推荐的书都认真读一遍。
关于书的书 文学 理想国 网易蜗牛 读书
闲话闲说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阿城
2019年10月23日 已读
很久之前在pad上读过书友制作的版本,当时一口气读了阿城的大多数东西,就是觉得干净,平实。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内容有所删减,但还是能感受到其核心的论点,世俗生活是小说真正的土壤,很多外力在侵入,应该怎么复归世俗,或者说怎么反击意识形态对世俗入侵,是必须思考的事情。

顺便,世俗比天大!

2021.4.13重读
很快读完,梳理世俗和小说两个方面,世俗在变,小说在变,不变的是书写,而讨论的目的也是为了自为或者说自由的书写。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理想国 网易蜗牛 美学
蓝房子 豆瓣
8.8 (8 个评分) 作者: 北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10
《蓝房子》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写他在国内国外的所见、所闻、所忆、所历。北岛的散文如他的诗一样优美,高雅,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他娓娓道来,如谈家常,亲切而自然,使人阅读轻松,有陶然之感。
2019年10月19日 已读
诗人写的散文还是温柔,在回忆人、回忆过去、回忆事件、回忆自身的过程中,一直到能看到北岛流亡者(喜欢流亡,而不是流放或漂泊)的角色,被自己的国驱赶,与女儿分离,在世界各地辗转,朋友大多有着类似的命运,在反抗着从年少时就在反抗的东西,坚持着自己,相信着人。
中国文学 北岛 当代 散文 网易蜗牛
小王子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法]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缪咏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017 - 2
★ 献给大人的理想译本,简洁素雅,充满哲意童趣,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放心引用的底本。
★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够在这一版译文中,感受到《小王子》的既深奥又简单,既悲伤又美好。
【本书看点】
①献给大人的理想译本,简洁素雅,充满哲意童趣。
——借用叠字与口语表达小孩子的童稚爱娇,力求轻盈天真;考据法语词义的多种解释,准确体现其中的隐喻意象。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够在这一版译文中,感受到《小王子》的既深奥又简单,既悲伤又美好。
②票选公认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第一名,一本从零岁到一百岁都可以阅读的“童书”
——如果你想读懂《小王子》,最重要的,是要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小朋友。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有一颗童心,才能理解小王子,才能像他那样看世界。
小王子的了不起,是他见尽人生百态,仍然能够保存童心:不市侩、不世故、不算计,率性、善良、好奇,乐于信任人也敢于去驯服人,并对天地万物有一份温柔的感受和温厚的感情。……
谢谢《小王子》的译者缪咏华女士。她的译笔简洁素雅,充满哲意童趣,让我可以放心引用。我们素未谋面,但她却常常在电邮里为我解答各种关于《小王子》的疑问,使我获益良多。
——周保松《小王子的领悟》
【内容简介】
小王子住在一颗名叫B612的小行星上,每天的生活是打扫三座火山,清理有害的猴面包树树苗,以及看落日。有一天他的星球上长出一朵玫瑰花,小王子对她呵护备至,又因为感情的懵懂而频频冲突。小王子伤心出走,四处游历,来到了地球,认识了狐狸和飞行员,也见到了五千朵玫瑰的花园。在见识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之后,小王子决定回去B612,回到他的独一无二的玫瑰身边。
小朋友在这个故事里,看见的是对于成人世界的想象,大人们在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是美好童心的可贵。每一次重读小王子,都是对于成长的一次反思。
2019年10月16日 已读
想要作为仪式的一次阅读,想要借以开启新的生命,但是读完之后更加难过,更加难以找寻到自己的所在,是什么定义我们啊?羡慕小王子有着那么勇敢的心,可以一路忧郁地走下去而丝毫不难过,人生的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吧。
一路的别离,一路上的看不见的东西,一路的落日。
小王子 法国 童話 缪咏华 网易蜗牛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豆瓣 Goodreads
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7.6 (19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彼得·汉德克 译者: 张世胜 / 谢莹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1
◎ 一场回归语言本质的冒险
◎ 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 维姆·文德斯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 每一个句子都极美好,句子排列的顺序突然会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一个句子如何从这处流向他处。那种写作的精确也足以给我拍片的灵感。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2019年10月12日 已读
不想做应该做的事情来看新晋诺奖选手的书,想不到越看越焦虑。

可能是过分着急,能感受到叙事之间的张力和努力,所以很快的阅读速度就很难让自己找到叙事的目的。
第一个推销员的故事是对侦探小说的解构,以一种个人的视角结构;二三个故事短暂而好读,第四个故事散落地恰到好处,感官和事实的并进。
奥地利 小说 彼得-汉德克 网易蜗牛 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