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47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2年11月18日 已读
作为通识读物非常不错,从全球性、政治转型、国家建构、政治文化、政治经济五个方面作叙述,因为是由讲稿而来,基本就是大的主题之下一节节独立叙述,写作得非常流畅,读下来很舒服,同时整个过程中能看到当代中国学者因家国情怀而产生的对理念的强调、对狂热的警惕、对对立的驳斥,还是有希望的,要相信这一点。
入门 微信读书 政治学 通识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2年3月31日 已读
极佳的通识书籍,从政府/国家角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过程和逻辑做了梳理,逻辑清晰,很多东西一目了然,同时在深的地方留有余地。
ps.定位在入门以深度不够来批评令人发笑。
2022年3月31日 评论 扩展阅读 - 第一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 景跃进、陈明明、肖滨《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孔飞力《叫魂》 第二章财税与政府行为 周飞舟《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周其仁《城乡中国》 刘守英《土地制度与中国发展》 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田毅、赵旭《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第三章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周浩纪录片《大同》/《中国市长》 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 冯军旗博士论文《中县干部》 洪源《China's Gilded Age : the Paradox of Economic Boom and Vast Corruption》 Ryan-Collins,Lloyd and Macfarlane《Rethinking the Economics of Land and Housing》 第四章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纪录片《大国重器》《超级工程》《创新中国》《大国工匠》《军工记忆》 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找中国力量的源泉》 路风《新火:走向自主创新2》 吴军《浪潮之巅》 麦克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贝克特《棉花帝国》 史塔威尔《亚洲大趋势》 第五章城市化与不平衡 陆铭《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 周其仁《城乡中国》 华生《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 李实、岳希明《<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第六章债务与风险 迈恩、苏非《房债:为什么会出现大衰退、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特纳《债务和魔鬼:货币、信贷和全球金融体系重建》 金《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银行与全球经济的未来》 图兹《Crashed :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d》 达利欧《债务危机:我的应对原则》 包尔泰《Debt and Distortion:Risks and Reforms in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欧乐鹰《China:the Bubble that Never Pops》 戈顿《银行的秘密:现代金融生存启示录》 米尔恩《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Credit:What Went Wrong in Banking and What Can be Done to Repair the Damage?》 电影《大空头》 祖克曼《史上最伟大的交易》 沃尔特、豪伊《红色资本:中国的非凡崛起和脆弱的金融基础》 保尔森《与中国打交道:亲历一个新经济大国的崛起》 潘功胜《大行蝶变:中国大型银行复兴之路》 第七章国内国际失衡 图兹《Crashed : How a Decade of Financial Crises Changed the Word》 沈联涛《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沃尔克、行天丰雄《时运变迁》 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一部国际货币体系史》 佩蒂斯《大失衡:贸易、冲突和世界经济的危险前路》《Trade Wars are Class Wars:How Rising Inequality Distorts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reatens International Peace》 余永定《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 鲍德温《大合流:信息技术和新全球化》 罗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 纪录片《美国工厂》 王赓武《China Reconnects:Joining a Deep-rooted Past to a New World Order》 第八章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艾伦《全球经济史》 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弗里登《20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 格申克龙《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 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戈登《美国增长的起落》 科恩、德隆《Concrete Economics:the Hamilton Approach to Economic Growth and Policy》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第一章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第二章财税与政府行为 第三章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第四章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第五章城市化与不平衡 第六章债务与风险 第七章国内国际失衡 第八章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人文社科 微信读书 改革开放 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