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五卷) 豆瓣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徐德林 国际文化 2011 - 4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荣格文集(第5卷)》收录的是荣格关于原型概念及其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关系的论文1 2篇。集中讨论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母亲原型心理面面观、儿童原型心理学、个性发展过程研究、个性发展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等问题。是荣格思想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对入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极大的影响。
自体的分析 豆瓣
作者: 海因茨·科胡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9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教师和学者,海因茨•科胡特是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胡特反对许多主流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挑战正统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思想在美国医疗领域的控制。《自体的分析》是科胡特极具影响力的书,它建立一代分析师治疗人格障碍的行业标准。本书以其开创性地分析了自恋而著称,是学者和从业人员寻求理解人格的必备读物。
科胡特对于自恋症所做的贡献正如19世纪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穷人所做的贡献:每个人都觉得这些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已经演变成为一些问题……而他们成功创造了一种形式,呼吁大家行动。 ——《国际心理分析》杂志
科胡特从一个精神分析治疗师的角度撰写此书,文笔清晰流畅。但他又不是一般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他呼吁进行一些理论上的修订工作,例如重新定义精神分析的本质。
——《美国心理治疗》杂志
《自体的分析》,是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创始人科胡特(Kohut)在1971年第一次系统地对自体心理学做出最初描述的作品,同时他也为当时已经过度理性的精神分析拾回了共情的人性能力。这部作品也是自体心理学发展旅程的开始。——徐钧
在这样的精神分析运动中,科胡特最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魅力。我们可以在科胡特温暖的镜影中,点石成金,把冰凉的概念变为闪耀的金矿。——吴和鸣
大母神-原型分析 豆瓣
作者: [德]埃利希.诺伊曼 译者: 李以洪 东方出版社 1998 - 9
本书通过大量叙述性的段落和艺术品――从旧石器时代的石雕到爱泼斯坦和摩尔的雕塑的复制物,诺伊曼显示了女性是被如何加以表现的:表现为女神、怪物、门、柱子、树、月亮、太阳、器皿和从蛇到鸟的各种动物;在研究这一系列既安详又具有变革性的形象中,诺伊曼分辨了作为生命养护和恐惧这双重来源的对“母性”的普遍经验。
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 豆瓣
9.8 (8 个评分) 作者: 马克·威廉姆斯 / 约翰·蒂斯代尔 译者: 谭洁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中所介绍的冥想训练可以帮助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打破负性思维的循环锁链,降低抑郁症患病风险。
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层面的益处。即便你完全没得抑郁症,也可以从书中介绍的某几个正念训练中获益
不论你的起点是什么,我们鼓励你带着耐心、慈悲、坚持和开放的心态去练习本书所教导的冥想训练。
在你完成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相信自己基本的学习、成长和自愈的能力——让这种训练成为你生活的根基。
自尊(原书第4版)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美]马修·麦凯(Matthew McKay) / 帕特里克·范宁(Patrick Fanning) 译者: 马伊莎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自尊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生存至关重要。认识不到自我价值,很多基本需求就都无法满足。评判和否定自己会让你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你会像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身体上的伤口那样,想法设法地逃避一切可能会加剧内心痛苦的活动。
◎ 你会减少在社交、学习或职业方面的进取行为,生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与人相处、参加面试、为远大目标奋斗,这些都越来越让你头疼。
◎ 你不愿与人敞开心扉、听到批评、寻求帮助或是解决问题。
◎ 为了避免更多的评判和自我否定,你为自己树起了保护栏。
◎ 要么自吹自擂,要么抱怨发怒,要么埋头工作,要么满嘴借口。
◎ 还有可能暴饮暴食,或借助酒精、毒品来麻醉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持久的自尊与生活境遇并无多大关系,反而与你对生活境遇的解读方式息息相关。本书提供了一套经证实有效的认知技巧,用于评估、改进和保持你的自尊。
跟随本书,你将学会:
·区分正常的自尊和病态的自尊
·与批判、退缩的想法拉开距离
·以更加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以及你的生活
当这些看法和感受发生变化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给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变化,
帮助你逐渐挣脱枷锁,建立持久的自信与自我价值。
克服低自尊(第二版) 豆瓣
作者: (英)梅勒妮·芬内尔 译者: 聂亚舫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 - 1
"低自尊会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它会让我们时常感到焦虑、沮丧,被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的念头弄得痛苦不堪。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人际关系和整体生活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很难友善地对待自己、全心地投入生活。
在本书中,你将学到:低自尊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为什么它会持续存在;如何挑战你的消极想法和导致消极想法的思维模式;怎样发现你自身的力量和优点,更加客观、友善地看待自己。"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豆瓣 Goodreads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9.3 (56 个评分) 作者: (美) 亚隆 译者: 黄峥 / 张怡玲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存在主义治疗是每一个心理治疗师在其临床工作和个人生活中都可能会采用到的一种精神取向,或者说是生活哲学。心理治疗的根本问题与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在这里相遇。
在本书中,亚隆教授从临床经验、实证性研究、哲学文献以及其他大量资料出发,围绕着四个“生命的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存在的孤独和无意义——逐一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每一个存在性关怀的意义,并论述治疗师应该如何通过对他们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的临床工作。
本书不仅为那些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部经典的教科书,同时也为所有流派的治疗师以及所有思考过人生意义的人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和存在进行反思的空间。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豆瓣 Goodreads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8.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伯恩斯 译者: 李安龙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 - 7
The good news is that anxiety, guilt, pessimism, procrastination, low self-esteem, and other "black holes" of depression can be cured without drugs. In Feeling Good, eminent psychiatrist, David D. Burns, M.D., outlines the remarkable, scientifically proven techniques that will immediately lift your spirits and help you develop a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Now, in this updated edition, Dr. Burns adds an All-New Consumer′s Guide To Anti-depressant Drugs as well as a new introduction to help answer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many options available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 Recognise what causes your mood swings
- Nip negative feelings in the bud
- Deal with guilt
- Handle hostility and criticism
- Overcome addiction to love and approval
- Build self-esteem
- Feel good everyday
走出抑郁 豆瓣
UNDOING DEPRESSION: What therapy doesn't teach you and medication can't give you
9.7 (7 个评分) 作者: [美] Richard O'Connor 译者: 张荣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 1
在不知不觉中,抑郁的人会渐渐变得“擅长”抑郁,学会了如何隐藏它,如何以它为中心安排一切生活。抑郁的人或许可以成就非凡,却必须在抑郁的泥潭中不断挣扎。这使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康复,无法从心底体验喜悦。但是我们可以打破从前的习惯,学习一系列全新的健康技能。最终康复。
心理类型-个体心理学-荣格文集(第三卷) 豆瓣
作者: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1 - 4
《心理类型•荣格文集(第3卷)》是荣格历经二十年探索而铸就的一部巅峰之作。它从心理学视角出发,从人类思想文化的长河中,选择宗教、哲学、文学、美学等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作品展开创造性的分析和评判,总结概括出内倾和外倾两种最根本的心理类型,并详尽阐明了两种类型在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四种心理机能方面的不同的体现,及其所造就的迥然不同的人生命运。在《心理类型•荣格文集(第3卷)》最后的“定义”一章,荣格系统全面地对心理学的几乎所有基本概念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界定和阐述,堪称荣格思想的缩影。
亲密的陌生人 豆瓣
Stop Walking on Eggshells: Taking Your Life Back When Someone You Care About Has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作者: [美]保罗•梅森 / [美]兰迪•克雷格 译者: 葛缨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 4
[内容简介]
●为什么他\她刚才还对我柔情似水,顷刻间又要将我撕成碎片?为什么他\她原本称赞我才华横溢,转眼又骂我卑鄙可耻?为什么他\她害怕孤单,不能忍受冷落?为什么他\她说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为什么一个聪明而有教养的人,有时竟会完全失去理智?答案很可能很简单:边缘型人格障碍。
●如果和他\她在一起让你心力交瘁、如履薄冰,你却无法放弃或离开,那么你其实并不孤单。早已有一群与你有着相似经历的人通过努力走出了困境,而本书就是两位深入心理咨询与帮助第一线的专业人士的经验之谈。
●这是本专门写给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亲友的书。在简明实用的技巧与丰富详尽的案例之外,本书试图传递这样的信念——你可以自助并帮助所爱之人掌控你们的人生。
●适合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亲友或有边缘型人格特征者。
[编辑推荐]
●你所爱的人是否喜怒无常,情绪不定,给你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据调查,中国约有1%~2%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他们情绪化,易走极端,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心力交瘁。
●本书是第一本写给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亲友的疗愈之书,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由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心理学家保罗•梅森与美国最重要的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助网站发起者兰迪•克雷格合作撰写。边缘型人亲友的感受,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
●内含科学的测试,帮助你判断自己或身边的人是否有边缘型人格障碍。
●如果你的家人、配偶或孩子中存在边缘型人,当你所关心的人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时,这本实用的心理自助书籍能纾解你的痛苦,帮助你走出被边缘型人支配的生活。
●湛庐文化出品。
心理类型 豆瓣 Goodreads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荣格 译者: 吴康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2 其它标题: 荣格作品集:心理类型
《心理类型》内容简介:当现代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著作和学说在我国引起强烈反响时,这一流派的另一位泰斗——荣格的思想迄今却鲜有介绍。为此,让我们把荣格这一在西方思想界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心理类型》奉献给广大读者,以便使读者可能较全面深人地了解这位心理分析的杰出天才。
荣格在西方思想界堪称怪才,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又晦涩难懂。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他一直讳莫如深,怯而止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惊奇地发现,当代许多新思潮、新流派、新观点都或多或少地与荣格的思想有关,或从他那里得到验证,荣格的思想成了许多著名思想家的先导,荣格似乎成了一位预言家。这样,即使在西方,荣格也仿佛成了一位新发现的人物,他的理论体系正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
简析荣格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史蒂文斯 译者: 杨韶刚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 10
为什么说英雄神话是成人仪式的象征?“人格面具”和“阴影”如何作为部分人格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个体之间心理类型的差异究竟何在?应该怎样释梦,又该怎样进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展开个体化的进程,尽可能地在我们文化的限度之内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精神世界的宏伟壮丽堪比 夜间撒满星斗的天穹,“能与心中的宇宙相等同的只有外部的宇宙”。
这本小书语言简明易懂,分析深刻感人,是了解荣格思想的入门之选。
生活中的心理学 豆瓣
Psychiatry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0 (6 个评分) 作者: 英)巴特勒/麦克马纳斯 译者: 韩邦凯 译林出版社 2009 - 7
我们的大脑是怎样工作的?它为何会这样工作?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举动?你感到好奇了吗?读一读这本小书吧。它探讨了心理学的各大主要学派,将心理学中的复杂概念(如知觉)做了相应地简化处理,使之更加贴近入门读者。书中引用了最新的观点、最寻常的事例和最有趣的研究发现。你会发现,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实用。
自尊的力量 豆瓣
imparits, libres et heureux
作者: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译者: 余春红 / 高巍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 - 3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关于自尊,关于我们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的书。
安德烈说,当一个人不重视自己的时候是难以快乐的。他没有自信,不能做正确的选择,承受不了逆境。然而,这一切都是可以补救的。
这本书能使我们能够了解自己,爱上不完美的自己,爱上或许只此一次的人生。
这是一本关于自尊的心理学名著,作者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尊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了解自身的现状,并告诉我们怎样拥有良好的自尊,如何倾听自我、尊重自我、确立自我。尽管自己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是依然是自由和幸福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很多都是有自尊引起的。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到底是什么使自尊摇摇欲坠,是什么使它坚强无比,是什么阻挡它前行,又是什么给予它真正的自由;了解应该如何看待我们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总之,我们会谈到涉及自尊的一切重要问题,以便理解它,然后改变它。你会发现,一切并非如想象的那般复杂。
恰如其分的自尊 豆瓣
7.4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克里斯托弗·安德烈 / [法] 弗朗索瓦·勒洛尔 译者: 周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5 - 8
“知心書”是套集心理学最新理论、心理咨询专业知识、自我治疗方法于一体的通识课级别的心理自助类图书。这套书在法国亚马逊同类书稳居前列,深受法国读者喜爱,同时受到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巴西、西班牙等十余个国家的读者关注与追捧,在全球拥有广泛受众基础。
自尊不能解释一切现象,但可以廓清人的很多行为动机和某些行为偏差:
 不喜欢自己的样子——总是羡慕别人的美艳脱俗、风流倜傥
 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想不通自己的投胎技术怎么跟投球技术一样差
 不满意自己的表现——现身在热闹的朋友圈便能让气氛瞬降冰点的本事貌似无人能及
 不接纳自己的现状——从小到大一直有要模仿的榜样,追到吐血却忽略了自己的独一无二
于是,各种情绪病、抑郁症、酗酒、心理创伤纷纷找上门来,日子在缓缓流逝,不开心却从来不肯远离……
亲爱的,你的自尊生病了!
好在,这种病,有药可医……
相信自己、喜爱自己、信赖自己,这些方面统一构成了我们人格中最为基础的维度之一:自尊感。当一个人没有自尊心,幸福无从谈起。当一个人总是怀疑自己,很难做出好决定。相反,自尊心太强,又会经常感到受伤。好在,这一切都是可以调整的。
《恰如其分的自尊》帮读者科学地为自己的自尊心做专业全面的自我体检,告诉读者从童年到青少年自尊心如何形成,以及情感生活,伴侣生活,职业生活如何给自尊心带来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恰如其分的自尊》还就如何建立自尊?如何完善自尊?自尊调适过程中会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评估自尊……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丰富真实的案例,科学到位的分析、大量名著名片精彩桥段的援引,为这本专业的心理自助书增色不少。
思维改变生活 豆瓣
Change Your Thinking-Positive and practical ways to overcome stress negative emotions and self-defeating behavior using CBT
作者: [澳]埃德尔曼 译者: 黄志强 / 殷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思维改变生活》是一本实用而可靠的指导书,可以帮助你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它演示了如何批驳头脑中烦人的喋喋不休,并教会你更理性地处理愤怒、抑郁、焦虑和挫折感等情绪。它还包括了大量的合理建议,让你的沟通更有效,并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幸福——这正是每个人都想要的。
《思维改变生活》一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那就是认知行为治疗(CBT)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已成为心理治疗师们公认的工具。CBT的目标,就是用实事求是的思维模式来帮助我们对情绪困扰作出更好的反应。Sarah Edelman用一种明了而热心的方式解释了CBT的原则,有助于你在处理事情时更积极,更能控制事态。
瞬变 豆瓣
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8.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奇普·希思 / [美] 丹·希思 译者: 姜奕晖 中信出版社 2014 - 4
本书上一版书名为《瞬变》,本次重新修订上市。
改变,是我们生活中始终要面对的问题。有时,我们主动想要改变——不再拖延,不再懒散,不再逃避;有时,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改变——市场竞争,婚姻危机,工作掉队……但不管多么必要,我们却发现改变如此痛苦,又如此艰难。为什么?怎么办?
世界一流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看来,阻碍我们进行改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希望变革的理智思考与已经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两者互相牵制使得我们难以做出改变。他们借用了一组有趣的比喻:人类的情感与理智,就如大象和骑象人:骑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却不听使唤仍在原地踯躅不前。 头脑(骑象人)是生活的方向盘,情感(大象)则是生活的动力源,而环境则是生活的公路,给骑象人提供方向。三者结合,改变就能发生。
人的情感和理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面对你要改变过去养成的一些坏习惯,更是积重难返。意志力并不擅长持久战,自制是一种爆发性的力量,调动起来很好,但是很快就衰退了。所以,不要太过于责怪自己没有意志力,人性使然。
改变不是一个意志力的考验,意志在这起不了多大作用。改变是个智慧的考验,如何去用理智指导情感,而不要去用意志力去试图战胜情感。理智只是一个骑手,而情感是一头大象。运用意志力,骑手也许能驾驭大象一时;但是当大象按照自己的性子来的时候,骑手之力是无法控制这头庞然大物的。
决策与判断 豆瓣 Goodreads
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8.5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科特·普劳斯 译者: 施俊琦 / 王星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 9
本书的对象是希望了解决策与判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的非专业人士。它着重是实验结果而不是心理学理论,是出人意料的结论而不是猜想,是对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数学公式。一句话,这本书是想要大家高兴而且思考,同时也是为了传播和普及心理学的知识。
本书共分6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介绍决策与判断的基本要素,包括知觉、记忆、情境和提问方式。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决策的经典模式,并与最近有关判断偏差的新模式做对比。第五部分探讨由团体做出的判断和关于团体的判断。第六部分讨论决策与判断的一些常见的陷阱。第一章都设计成能够单独成立的专题,所以读者可以自由地跳跃不同的章节或随意地安排阅读顺序。
本书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第1章之前的读者调查,这个调查的问题是根据以后章节中涉及的研究问题改编和复制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