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运动中的人体结构 豆瓣 谷歌图书
struttura uomo in movimento
作者: 阿尔贝托﹒洛力(Alberto Lolli) / 玛乌洛﹒佐克塔(Mauro Zocchetta) 译者: 赵杰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8 - 9
Ben shu gao xi tong xiang jin di yan jiu le ren ti de ge zhong yun dong,Bao kuo zai kong jian de ge ge ping mian he ge ge fang xiang shang de qu qu,Shen zhan,Nei shou,Wai zhan yi ji xuan zhuan yun dong,Bing qie dui mei zhong yun dong dou zai bu tong de ceng mian shang jin xing fen xi he jiang jie:ji you dui dan ge jie pou jie gou de miao shu,Ye you dui zheng ge de qi guan zu zhi,Shen zhi bao kuo ta men de dan xing tu qi he pi fu de qi fu bian hua de xiang xi fen xi.Shu zhong qian yu fu gao zhi liang de shou hui tu yi jing xi de shou fa,An shi jian shun xu he yun dong fang shi zhan xian le ren ti de ge zhong yun dong.
艺术与恐惧 豆瓣
Art & Fear: Observations on the Perils (and Rewards) of Artmaking
8.4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大卫•贝尔斯(David Bayles) / [美] 特德•奥兰德(Ted Orland) 译者: 刘绯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4
◆内容提要◆
艺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创作和作品会半途而废?
对创作失败的恐惧必然导致创作的失败吗?
导致创作者放弃创作的那些困难的本质是什么?
从麦尔维尔到纳博科夫,从维米尔到怀斯,从巴赫到斯特拉文斯基……这些问题困扰着历代需要跳出盒子思考的创作者。本书作者——两名摄影家——从创造性工作内部讲起,详述如何一步步突破前人成就,如何规避一个个思维和心理陷阱,如何独辟蹊径,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以完成世上最艰难的创意性活动——艺术创作。
◆编辑推荐◆
★拆解“伟大艺术”阴影下的巨大焦虑
★艺术家版的《黑客与画家》,对欧美艺术界、互联网等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行业影响巨大
★1994年出版至今,再版22次,畅销25年,售出30万册,数万读者口碑推荐
★稳居美国亚马逊艺术教育类图书销量前十,排名、销量、口碑远超 《五天 学会绘画》
★美国的豆瓣网Goodread 超过60,000条读者评论
★从艺术类网红书籍变身关于创作的励志经典
★每一位创作者书架上的常读之书
★資深摄影家开辟的成功创作之路
★才华是一种天赋,但创作永远是一种努力
★世界的意义是被创造的,而不是被发现的
★创作同样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并不是世界上不存在的琓美
★在创意性活动中,不确定性、失败与焦虑是一种常态,而非凡的创意也肇始于此
★写作容易至极,只须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张白纸,直至鲜血在你的额头凝结。——美国作家吉恩• 福勒
★当不创作的痛苦超过了创作的痛苦,艺术家才会开始创作。——美国雕塑家史蒂芬• 德斯塔布勒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 豆瓣
Living with art ,8e
作者: [美]马克·盖特雷恩 译者: 王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4 - 7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系统讲解艺术基础知识,重点赏析中外名家名作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主题,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分门别类地讲解了所有二维和三维艺术形式,全面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俗易懂 作者为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结论配以最适合作为例证的艺术品,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最浅显的文字娓娓道出每件艺术品的精妙之处,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
视野开阔 作者始终以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来阐释艺术的基础理论,选取的艺术品不只限于西方艺术,而是广泛地从全球各个文明的艺术传统精选作品,不限风格,不限年代。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450余幅,结合书中讲解的知识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便于理解的名家名作,全彩印制,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艺术中众多的基本概念,主题和技法。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
剑桥艺术史(三) 豆瓣
作者: 唐纳德.雷诺兹 / 译者: 钱乘旦/等 1994 - 5
《剑桥艺术史》(一、二、三)总计7卷,分别介绍西方美术史上的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等7个时期。此外还附有绘画欣赏一卷。本书即为最后一册,以探讨19、20世纪艺术为主线,这是值得我们最为关注的一段艺术史,因为古典艺术经艺术的革命,最终走到了我们这个最为复杂和变幻的时代。最后一卷“绘画欣赏”,更是我们阅读《剑桥艺术史》的精彩总结。
剑桥艺术史(二) 豆瓣
作者: 马德琳.梅因斯通 / 译者: 钱乘旦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 - 5
《剑桥艺术史》(一、二、三)总计7卷,分别介绍西方美术史上的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等7个时期。此外还附有绘画欣赏一卷。虽然分卷较多,但每卷只有四五万字,插图约百余幅,因而全书贯穿了简明扼要的特点,对各时期美术发展的大势和主要特征剖析甚深,所论列的代表作品都有精美的插图,但又不求全备,以免语焉不详。《剑桥艺术史》深入浅出,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读物;既有引导入门之功效,又体现了剑桥所代表的高度学术水平,是艺术史著作中的名篇。《剑桥艺术史》(二)以17、18世纪艺术为主线,探讨近200年的艺术大历史。
剑桥艺术史(一) 豆瓣
作者: 苏珊·伍德福特 / 安尼·谢弗—克兰德尔 译者: 罗通秀/等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4 - 5
《剑桥艺术史》(1、2、3)总计7卷,分别介绍西方美术史上的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等7个时期。此外还附有绘画欣赏一卷。虽然分卷较多,但每卷只有四五万字,插图约百余幅,因而全书贯穿了简明扼要的特点,对各时期美术发展的大势和主要特征剖析甚深,所论列的代表作品都有精美的插图,但又不求全备,以免语焉不详。《剑桥艺术史》深入浅出,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读物;既有引导入门之功效,又体现了剑桥所代表的高度学术水平。是艺术史著作中的名篇。本书是《剑桥艺术史》的第一册,着重介绍的是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教授乔治・N・A・汉弗曼对苏珊・伍德福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计划周密,文笔生动……评论不同凡响,许多简明的结论闪耀着真知灼见……总之这是一本给人才智的、能引起研究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书。”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 豆瓣
7.4 (20 个评分) 作者: [英]罗萨·玛利亚·莱茨 译者: 钱乘旦 译林出版社 2009 - 1
《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中,罗萨·玛利亚·莱茨以生动而富于灼见的叙述,娓娓道出这个艺术史上的众神时代:从美第奇家族统治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实验与竞争对手,到乌尔宾诺宫廷中艺术和生活所达到的平衡;从威尼斯画派的集大成者提香和乔尔乔内,到教皇统治下罗马的辉煌,以及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
15和16世纪,意大利和北欧经历了宗教、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迁。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新生兴趣,以及整个人文主义运动,在绘画、雕塑和建筑方面结出的成果尤为丰硕。这一时期所创造的风格影响了迄今为止的西方艺术。欣赏文艺复兴时期视觉艺术的最佳法门,乃是去理解艺术家地位的变化,以及他们对于赞助人和公众的态度的变化。
加德纳艺术通史 豆瓣 Goodreads
Art Through the Ages
作者: 弗雷德·S. 克莱纳 / 克里斯廷·J. 马米亚 译者: 李建群等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3 - 1
根据西方艺术史界享有盛名的《加德纳艺术通史》的第12版翻译出版。
著名学者海伦•加德纳的《世界艺术史》自1926年首次出版以来,因广受好评而不断再版,成为读者最多,流传最广的英文艺术史书籍。同时还被美国许多大学选为艺术史专业的教材,又是一本颇具权威的艺术通史类教科书。该书遵循加德纳的基本框架,以“全景化”的视角来阐释艺术发展的主旨,内容从史前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及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体现出权重平衡的整体观和客观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加德纳艺术通史还注重图像完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在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学术地位,为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以及有这方面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帮助。相较之前的各种版本,本书新增了丰富的图像与文字资料,并且图像和翻译的质量也有大幅提高。
艺术通史 豆瓣 Goodreads
Art: The Whole Story
作者: [英]史蒂芬•法辛 / Stephen Farthing 译者: 杨凌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 2
这是一部全新视野下的世界艺术史,由杰出的英国画家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领衔主编。与其他之前的艺术史类图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本书着眼于培养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博物馆学者、作家等数十位强大的专家团队,经过数年努力推出的这部全新艺术史旨在培养读者敏锐的、入木三分的洞察力,改变观众在游览美术馆时被动消极的欣赏习惯。读者只需在家静静翻阅此书,在通俗易懂的文字间,就能发现一个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书中虽涉及漫长的历史时段和数量惊人的艺术创作流派,但始终遵循一个重要的根本原则,那就是聚焦于个体影像作品的深入分析。全书的核心是对收录的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加以阐述。全书超过1000幅精美插图,铜版纸全彩印刷,力求还原艺术作品之美。通过欣赏艺术家眼中的世界影像,读者将大有收获。
人类社会从不缺少艺术。一如讲故事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如今我们又该怎样去解读?为什么在某些历史年代,艺术得以繁荣,而在其他的时段则没有?某些艺术作品又为何如此重要?
本书开篇深刻的历史综述将艺术置于社会与文化演变的时代情境中来观照。从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及至现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一直在全球各地延续。按照年代顺序,它逐一回溯了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艺术演进。书中配以丰富的插图,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评价,揭示出艺术家们如何彼此影响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关于时代文化和各位艺术家的详尽大事记,让本书的历史情境视野更加清晰。从用色、视觉隐喻到技法创新和传统的延续,本书对入选杰作从多重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与阐释,让读者对这些传世作的完整意义有深刻的了解。读者将惊叹于印度莫卧儿王朝细密画的精妙复杂,将为19世纪日本浮世绘的价值所震撼,将懂得修拉那幅非凡的杰作《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基于色彩理论背后的科学依据,将明白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在当年为何会引起轰动。
自最古老的史前时期雕塑和洞穴画开始,人类便求诸艺术以记录自己的创作冲动。今天,我们绘画、印刷和雕塑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这种内心的愿望在继续揭示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生活。如果你爱好并希望更好地理解艺术,翻阅此书将是你的不二选择。
西方美术简史 豆瓣
作者: [美国]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 紫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4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1903年开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早年混迹社会,作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等等。这位体重两百磅,粗壮结实的荷兰裔美国人于1921个出版了《人类的故事》一书,从此饮誉世界。一生中出版了30余种书籍,以人文主义的立场,通俗易懂,俏皮睿智的文风,将人类各方面的历史几乎全部都复述了一遍。他的绝大部分著作均是风靡世界的畅销书,历经近一个世纪仍不失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房龙本人更是多才多艺,他精通10种文字,善拉小提琴,他不为自己的绝大多数著作配画了许多稚拙可爱的插图。
世界艺术史 豆瓣
作者: 弗莱明(英).范迪安 南方出版社 2002 - 5
本书自出版以来,即被国际学术界誉为资料最新、集累最完整的艺术史通史。全卷以人类的文明发展为基础,阐述艺术史流脉;论述具权威性,立场不偏不倚,充满启发性的观点。内容从三万年前原始先民的小雕像,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录像艺术,叙述中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艺术各门类,另外也包括丝织、钱币、陶瓷、镶嵌、印刷、金银器等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内容。本书最重要的是以“世界史”的视角涵盖全球,广纳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欧洲和美洲的艺术。
本书探讨了艺术的功能和意义,甚至偶尔挑战传统的观点,如“进化”观念的负面影响。著者提示:艺术既提供视觉愉悦,更作用于人类的自我认识与全面发展。艺术既让人敏锐于自我,也扩大对其它生活方式和文化的了解。
本书见解深刻、思考慎密、行文流畅。全书共928页,1372张插图,包括585张彩色照片,20张地理示意图,122张线图和22张年表。以丰富的视觉形象资料构筑成世界艺术史的宏大结构,引人探微入胜,感受人类艺术创造的伟大气象。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豆瓣
7.7 (48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5 - 7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艺术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Art
9.6 (16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成凯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 4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审丑:万物美学 豆瓣
Ugly: The Aesthetics of Everything
作者: [英] 史蒂芬·贝利 译者: 杨凌峰 金城出版社 2014 - 10
什么是“丑”?这个时代最卓越的文化评论家之一史蒂芬贝利娴熟精妙地将数个世纪以来的艺术、设计遗产和文化史串联编织在一起,探讨了丑以及与丑截然对峙的美。他对美丑本质的论述将带领我们踏上一次发现之旅。丑是否只是肤浅的外在表征,或者说某种优美的工程技术精品——比如一架B-52轰炸机或一把0.45英寸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如果它们的功用是杀戮或残害生命,那么其同样也是丑恶的吗?什么是“堕落的艺术”?又为何被人们认为是堕落的?山脉为什么是自然的庄严崇高的表现,而仅在两百年前,它们还被当作是令人厌憎的事物,要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开?纹身与犯罪之间,如果真有关联的话,那两者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为什么会举办“世界上最丑犬只”大赛?最后也是终极的一个问题,如果世间根本没有丑,那么美又是从何而来?贝利以引人入胜,不时还诙谐逗趣、信手拈来的惯常风格,探寻和阐释了万物的审丑。
◆全书豪华精装、全彩印刷
◆继“当代达芬奇”翁贝托艾柯《丑的历史》之后,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丑书”《审丑》中文版首次出版
◆艺术评论界大腕史蒂芬.贝利,详述数个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怪诞滑稽、畸变异形和恐怖邪魔之物……
◆《审丑》是世界上最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美学著作之一。
★ 人们是怎样论定何为丑陋、何为美丽的?在时间流变的过程中,某种丑陋的事物又是如何转而被划入美好的范畴?是否真有丑陋这回事,这跟个人的品位喜好又有多大关系?或者说丑陋作为一种状态,是否不受人为干涉,自然地存在着?
★ 贝利坦诚直率、富于洞见,偶尔还有些矛盾分裂的写作风格与丰沛充足的知识相结合,论述中触及了从铁路到花朵,从小摆件到建筑等几乎所有事物,对丑陋这一最具趣味魅力的主题进行了令人解颐的阐发。
★ 本书通篇都配有插图,是一份视觉与文字的双料珍品,定能让你在捧读之际欲罢不能,感到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美的历史 豆瓣 Goodreads
8.6 (18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彭淮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7 - 2
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小说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翁贝托‧艾柯所编著的第一部图文书,佳评如潮,新书观点众所瞩目!已出版28种版本,风靡全球。《艾柯谈美丑》的另一本《丑的历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579688/
--------------------------------------
《美的历史》(内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7039124/)是艾柯第一本“有图为证”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本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艾柯是一位思想敏捷、面面俱到的好向导,对许多随他踏上这趟审美之旅的读者,此书是既精采、又好用的“路线地图”。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本书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的推荐语: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
伯里曼人体结构全书 豆瓣
作者: [美国] 乔治·伯里曼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0
《伯里曼人体结构全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东西,文艺复兴后,达·芬奇把艺用人体结构从医用解剖学分离出来,从美术的角度理解分析人体骨骼的构架、肌肉的位置和肌肉群的运动,成了职业美术家的必修课。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后,艺用人体解剖书籍也经过长期的引用与淘汰,而今职业美术圈里,也只剩下美、德、俄等国屈指可数的相关优秀读物,“伯里曼”自然成了佼佼者。
乔治·伯里曼编著的《伯里曼人体结构全书》用分类的形式把图书做得更有针对性和应用性,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以满足职业美术家和美院教师学生的需要。
“伯里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绘画经典,希望这部书在今后更长的日子里培养出更多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多经典作品。
丑的历史 豆瓣
Storia della bruttezza
9.0 (18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彭淮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 4
本书以图文资料与独特的见解深度剖析世人对“丑”的成见,颠覆传统审美观,形成一部异彩纷呈的审丑观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