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
地质学原理 豆瓣
Principles of geology
作者: [英] 莱伊尔 译者: 徐韦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7
本书是英国C·莱伊尔的著作,又名《可以作为地质学例证的地球与它的生物的近代变化》。在书中,莱伊尔提出地球的变化是古今一致的,地质作用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地球的过去,只能通过现今的地质作用来认识。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他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均变论”。《地质学原理》对当时和以后的地质科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录:
弁言
《地质学原理》导读
第一册
第十一版序言
第十版序言
第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地质学发展史
第三章 地质学发展史(续)
第四章 地质学发展史(续)
第五章 阻碍地质学进步的各种偏见
第六章 远古时期的水成力量比现在强大的假定
第七章 古代的火成力量比现在强大的假定
第八章 新旧岩石结构的区别
第九章 生物在地质各时期中的前进发展说
第十章 续论古今变化原因的一致性一气候的变化
第十一章 以往的气候变化(续),
第十二章 地理变迁所引起的气候变化
第十三章 天文变迁对气候变化究竟有多大影响
第十四章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过去一系列变化的一致性
第二篇 无机界中现时正在进行的各种变化
第十五章 水成作用
第十六章 冰所搬运的固体物质
第十七章 泉水的现象
第十八章 河流的建设作用
第十九章 河流的建设作用(续)
第二十章 潮汐和洋流的破坏和搬运作用
第二十一章 潮汐和洋流的作用(续)
第二十二章 潮汐和洋流的建设成果
第二十三章 火成作用
第二十四章 那波利火山区域
第二十五章 那波利火山区域(续)
第二册
第十一版序言
第十版序言
第二篇(续)
第二十六章 埃特纳山
第二十七章 火山喷发(续)
第二十八章 地震和它们的影响
第二十九章 地震(续)
第三十章 地震(续)
第三十一章 没有地震地区的陆地升沉
第三十二章 地震和火山的起因
第三十三章 地震和火山的起因(续)
第三篇 有机界现时正在进行的变迁
第三十四章 拉马克的物种变异说
第三十五章 关于物种性质的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
第三十六章 培养动植物的变异在物种起源问题中的意义
第三十七章 自然选择
第三十八章 物种的地理分布
第三十九章 陆栖动物的移徙和散布
第四十章 物种的地理分布和移徙(续)
第四十一章 就岛屿植物群和动物群考虑物种起源问题
第四十二章 物种的灭亡
第四十三章 人类的起源和地理分布
第四十四章 泥炭、飞沙和火山抛出物中化石的埋藏
第四十五章 冲积层和岩洞中化石的埋藏
第四十六章 有机遗体在水下沉积物中的埋藏
第四十七章 人类的遗体和工艺品在水下地层中的埋藏
第四十八章 水生物种在水下地层中的埋藏
第四十九章 珊瑚礁的形成
中英文对照表
地球系统 豆瓣
作者: (美)坎普赫//卡斯庭//克莱恩|译者 高等教育 2011 - 4
《地球系统(第3版)》与传统的地球科学教科书相比,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固体地球、大气、海洋)进行了介绍,还讲述了各圈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课本的内容)。《地球系统(第3版)》的第1章,全球变化,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概述——观测数据让我们确信全球环境问题的存在,而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反映出地球系统如何对压力作出响应。《地球系统(第3版)》其余的篇幅由三个部分构成。第2-9章主要探讨地球是如何“运转”的。这部分讲述了气候、海洋、大气环流以及元素再循环是活跃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所有这些过程中,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10-14章带领读者重温地球的历史,重点强调了对未来具有警示作用的地球事件。第15-19章关注的是地球系统的未来,提出了现代全球变化的问题,并结合前面两部分内容,探讨了在其他行星上发现生命的可能性。关键词:地球系统全球变化地球系统的演化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