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中国哲学史 豆瓣
作者: 任继愈 2010 - 6
《中国哲学史(1)(哲学类)》内容简介:中国哲学史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认识史。它展示出中国哲学与神学在斗争中发展前进的历程,展示出人类抽象思维从低级向高级,人类认识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学习祖国优秀的哲学遗产,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民族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封建文化的优秀成果,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中国哲学予以发扬光大,创造未来的精神文明,是我们的责任。
二十二子详注全译丛书 豆瓣
作者: 崔为 等 2003 - 1
本书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马蹄》等内容。
2018年2月23日 已读
国学
中国哲学史(第一册) 豆瓣
作者: 任继愈 人民出版社 1979 - 3
目录:
再版说明
绪论
第一篇 中国奴隶社会(商——春秋)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奴隶社会形成发展时期(夏—西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斗争
第二节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春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科学知识和思想竞争
第二章 商周时期唯物主义萌芽
第一节 商周之际宗教神学体系下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萌芽—《易经》和《洪范》的思想
第二节 西周时期怀疑上帝鬼神的思想
第三章 春秋时代唯物主义神论反对宗教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一节 无神论思想的活跃
第二节 对世界起源的唯物主义的解释
第三节 素朴辩证法思想
第四节 进步的社会政治思想
第四章 老子的唯物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一节 老子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 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思想
第三节 唯物主义体系的核心——道
第四节 朴素的辩证思想
第五节 轻视实践的认识论
第六节 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
第五章 孔子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第二篇 中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战国)哲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章 封建主义社会确立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斗争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第二章 在宗教外表下墨子进行的社会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三章 宋鈃尹文的唯物主义思想
第四章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辩证法思想
第五章 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
第六章 后期庄学的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第七章 惠施、公孙龙的哲学和逻辑和思想
第八章 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它的逻辑学说
第九章 《易传》的辩证法思想
第十章 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第十一章 韩非进步的历史观和唯物主义思想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中国哲学史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冯友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7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齐物论》及其影响 豆瓣
作者: 陈少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 2
《〈齐物论〉及其影响》研究除心要的文献问题澄清外,重点在对其思想内涵的解释上。有两种现成的方法可循。一种是沿用固定的或选择某些流行的哲学观念,然后从原文中挑出某些相似的要领或段落,然后指出客观存在属于什么主义。另外一种是仿古代注家做法,围攻着原文,按行文的次序逐句逐段进行解读、点评。其特点是照顾原作的思路,同时让读者有通过直接对照原文,判断解释的可接受性的机会。
南怀瑾选集(第九卷) 豆瓣
作者: 南怀瑾 复旦大学 2003
《南怀瑾选集》(第9卷)作者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良知学的展开 豆瓣
作者: 彭国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1
作者首先以中晚明阳明学的核心人物王龙溪为取样,全面、彻底地考察其哲学思想,进而扩展到中晚明阳明学的整体脉络,探讨其思想内涵与发展线索,既进行专精深细的个案研究,又以问题为中心条分缕析地把握阶段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并使二者彼此支持、有机结合,从而使中晚明阳明学丰富的思想内容获得了深人清晰的展示。本书资料详实,尤为突出的特点是思想讨论的深入,理论分析能发前人所未发。在所处理的课题范围内,奉书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
老子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李耳 译者: 卫广来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 3
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老子》一书中含有精彩的辩证法命题,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早已为学人所周知。其他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也都耐人品味。
庄子通释 豆瓣
作者: 陆永品 2006 - 5
本书收集了庄子的33个名篇,并逐一对各篇做了权威的诠释以及题解、串讲、按语,征引了古今治庄学者的精辟见解。与其他注本不同的是,作者虽侧重于庄子的文学特色研究,也兼顾研究庄子的哲学、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并将知识性与学术性相结合,是极具学术价值和提升知识修养的有关读物。
作者在本书《导读》中,又对庄子在哲学和美学方面的非凡建树及其高度的文学艺术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著作,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很适宜大学生、研究生、作家和大学文科教师阅读与参考。古代的著作,都是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本着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广大读者改写会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知识水平。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Goodreads 豆瓣
9.2 (251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