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约翰·C·伯纳姆 译者: 钮卫星 2006 - 7
本书研究美国从1830年起的科学普及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曾经作为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的科学,在美国消费文化中,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导致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作者以19、20世纪美国的科学普及史为经,以公共卫生、心理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内的普及活动为纬,向读者展现了一部美国的科学与迷信的“战斗史”。
后现代转向 豆瓣
作者: 斯蒂芬·贝斯特 / 道格拉斯·科尔纳 译者: 陈刚 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7
本书关于后现代概念领域的入门,对后现代转向的轮廓作了初步的描述,并解释了一些基本概念、争端和问题等内容。
2018年7月19日 已读 20世纪以来科学的普遍称呼是现代科学。真不知道“后现代科学”“机械主义”“有机主义”“牛顿主义”“后牛顿主义”这些空洞肤浅的标签有什么意义。把相对论量子力学混沌理论生态学作为“后现代科学”我好像只在后现代主义自我吹嘘的话语中见过。符合后现代价值观的称之“后现代科学”,不符合的斥之“机械决定论”——用价值凌驾事实对科学毫无意义。最后在关于科学战的评论上将格罗斯、列维特和索卡尔被视为“右派”“三人帮”批判,也没有看到关于科学事实本身的分析。
后现代 文化研究 文学理论 社会学 艺术
论人 豆瓣
作者: [德]恩斯特·卡西尔 译者: 刘述先 2006 - 11
作者恩斯特·卡西尔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论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该书一经问世,立即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非常大。
《论人》上篇着力于人的特点的研究,指出人具有创造“理想世界”的能力,人的本质就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活动,并独树一帜地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下篇从这一定义出发,对各种文化现象,诸如神话、宗教、语言、艺术、历史、科学等,进行全面的探索。书中探幽析微,旁征博引,充分体现了一位哲学大师的睿智与精深。
后现代与大众文化 豆瓣
作者: 【澳大利亚】约翰·多克尔(John Docker) 译者: 王敬慧 / 王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8
本书介绍了现代主义的历史,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间的区别,以及关于它们的讨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学术讨论。本书考察了分别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支持者--多数与左派联盟--对流行文化的态度,是一部关于流行文化的性质的翔实而又充满思想性的著作。
文化研究概论 豆瓣
作者: 陆扬 2008 - 1
《文化研究概论》作为国内第一部文化研究方面的高等教育本科生教材,《文化研究概论》深入浅出,旨在充分显示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一方面可以适应专业课及通识课的教学之需,另一方面也希望为那些对文化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向导。
两种文化 豆瓣
The Two Cultures
作者: C.P.斯诺(英) 译者: 纪树立 三联书店 1994 - 2
这是本世纪中的一部名著。著名科学家和作家C.P.斯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及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日益分化,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上的两极分化给人类带来损失,作者为此提出警告,并呼吁两者的合作。
2018年6月27日 已读
「科学区别于其他种类认知方式的独特之处,科学家和理科生都不一定读过以前的原著,他们一般也不会想到要这么做。人文文化有变化但是没有内在的进步,没有一致意见的增加。121」
文化研究 社会学 科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