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院风荷
古韵悠扬水磨腔 豆瓣
作者: 王丽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 6
20世纪下半期以来,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跨学科合作,田野考古与科学研究互动,探赜索隐与争鸣辩论并进,把我们对于国史的认识引领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演进,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到发展,以往历史教科书上的许多知识、定论和成说,都在以惊人的频率被改写、修正和刷新。特别是推翻了从司马迁时代就已经根深蒂固了的“中原中心论”历史观,证伪了从传统“夷、夏”观衍生而来的有关中华文明的种种成说和定论,于是有了长江文明和地域史研究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本书在中国戏曲史的背景下描述了昆曲诞生、繁盛、衰落的过程,对其发展流变中的重要现象诸如四大声腔、家班、妓女与昆曲的关系、昆曲衰落的原因以及昆曲的保护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昆曲中的经典剧本进行了阐述和解读,使人们能够从中了解到昆曲发展的全貌。
曲院风荷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朱良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 3
本书重点不在对具体的艺术理论进行推演,而是意在打通艺术理论经和具体艺术之间的通道,到鲜活的艺术之中,去寻找理论的“歇脚处”;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另人特有的人生智慧。中国艺术渊深和海,我舀起一瓢之饮,来说大海的意味,其浅疏显而易见。只能说它传达了自己的一点真实体会而已。
本书共十讲,第一讲听香,讲神情问题;第二讲看舞,主要讲动静关系问题;第三讲储蓄,以“曲径”之名;第四讲讲中国艺术理论中见大的思想,这是东方艺术理论中的特有思想,以“微花”名之;第五讲枯树,说中国艺术中大巧若拙的思想;第六讲空山,说虚实问题;第七讲冷月,说中国艺术中荒寒冷寂的境界;第八讲和风,论中国艺术中的和谐思想。第九讲名慧剑,说的是妙悟的体验;第十讲名扇舟,说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
于丹·游园惊梦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于丹 中华书局 2007 - 11
《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主要内容:在于丹看来,昆曲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于丹说:“我喜欢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叫作‘昆曲’。”她认为,昆曲那种细腻、婉转、精致、唯美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元素”,进入当下的时尚生活。比如,我们现在流行一种“慢活”的生活方式,所谓“慢活”,“它是指我们每天可以做一些从容舒缓的运动,比如说打打太极拳,练练瑜伽;过一过环保的生活,能够节约能源,能够有大段悠闲的时间与家人、与朋友分享。所有这些健康从容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慢活”的例子和元素,在昆曲中,触目皆是。于丹还强调了“过程”的重要。《牡丹亭》中,杜丽娘因为梦中遇到俊逸书生柳梦梅而情不能自已,醒来后要去“寻梦”,并因梦而亡又因梦而生。我们往往要问:这种追寻有什么结果?这种投入是否值得?于丹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爱的过程。过程关乎人心,不仅体现一种意愿,而且体现一种能力。能够享受过程,也就是能够享受人生。
宋词选 豆瓣
作者: 胡云翼 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1962年2月第1版,1978年3月新1版,1978年3月湖北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