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
枪炮、病菌与钢铁 豆瓣 Goodreads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8.2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贾雷德·戴蒙德 译者: 谢延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7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远古时期,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 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重要的是,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正是这样的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海去寻找贵金属和香料,结果却常常导致对土著人土地的入侵,并通过屠杀和带来的疾病大批消灭了土著居民。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与戴蒙德的其他两部著作《崩溃》、《第三种黑猩猩》一起堪称为“人类大历史”。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2020年6月28日 已读
或许不如《人类简史》这种偏叙事的手法讨巧,但信息量大太多了,每读几页都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耳目一新的感觉。语言学在考古上的应用拍案叫绝,大陆走向对传播速度的影响、本地驯养物种、地理状态对合与分从而对技术发展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非尽信也开阔了思路。这书在我大学刚重新开始看社科的时候就被安利了多次可惜从未细读,现在偶尔捡起来真是受益匪浅,光笔记就划了近百条。非常值得写个读书笔记复盘。
人类学 历史 文明 社会 社科
驯化 豆瓣
Tamed:Ten Species that Changed Our World
作者: 【英】艾丽丝·罗伯茨 译者: 李文涛 读者出版社 2019 - 5
★ 数万年的人类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
★ 2017年《经济学人》《星期日邮报》年度好书。
★ 被誉为与《人类简史》《枪炮、病菌与钢铁》比肩的人类史著作。
★ 被亚当·卢瑟福(《我们人类的基因》作者)评价为:“在叙述我们人类自己的故事当中,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诗巨著。”
★ 《人类简史》从大历史高度贯通、浓缩人类数万年发展史,《驯化》以局部辐射整体,打通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基因研究等多个领域。
★ 选取包括人类在内的十个物种,讲述了各物种间相互纠缠彼此影响的史诗故事,揭示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怎样发展而来,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 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有趣、迷人,史诗般的写作。
——————————————
4万年前,人类尚以狩猎采集为生。某个格外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原来搜寻动物残骸为食的狼群,受饥饿驱使,靠近了人类的营地。到了夏天,狼群开始参与到狩猎行动中。猎人们发现,狼群提高了捕猎的成功率,人们挨饿的时候减少了。于是人类与狼群,渐渐形成了联盟。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经变成了狗。
数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也是一部物种驯化史。人类不断驯化新的物种为己所用,而同时,这些物种也在“驯化”人类,它们的印记留存在整个人类社会,沉淀在我们的基因中,最终共同塑造了当下的世界,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2020年1月12日 已读
这种松散的进化散文读起来真不如体系性、史诗感强的书读起来爽快,十个各异物种蜻蜓点水般地提及和缺乏互动也难以维持兴趣。最后不得不挑了几个感兴趣的物质跳着看来避免重复、割裂感。“造就今天世界”的部分太少太仓促,本可以更有趣的。
人类学 生物 社科 科普 英国
进击的智人 豆瓣
7.0 (34 个评分) 作者: 河森堡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河森堡首部作品。同名演讲《进击的智人》播放量破亿次。
★ 用故事表达人文之趣。国家博物馆讲解员8年知识沉淀,听河森堡讲故事,知百万年人类史。
★ 文化界、历史界、科普界倾力推荐。他的作品让马未都感叹后生可畏;蔡康永说“他一张嘴就能带你追溯上千上万年的历史”;陈晓卿评价“河森堡的文字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过往和人类拥有的巨大能量。”行走的科普教科书尹烨一口气读完30万字,感叹道“出众的讲故事能力,酣畅淋漓”;众多青少年表示河森堡让他们爱上了历史。
★ 《进击的智人》是一部充满少年感的《人类简史》,将刷新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认知:匮乏贯穿着人类进化史,我们究竟如何走到今天。
★ 《进击的智人》是一张充满知识点的寻宝图。奇趣的历史故事,融汇博物学、化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知识点,是一部难得的跨学科知识佳作。
“现代人类都是早产儿?瓜子脸的审美是自古有之?“会制作工具”并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男性为什么永远分不清楚女友口红颜色的细微差异?你竟然还没有听说过“外祖母假说”?……
★ 读完这本书,你将成为这个周末聚会上特别有趣的人。“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内容简介
复杂多样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宝库。
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个被大自然筛选的人种——智人,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匮乏压力,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十万年后的我们,依然生活在巨大的历史惯性之中。
智人是如何顺利通过造物主的层层考验,*终拥有了主宰世界的力量?而同一时空的其他人种比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呢?为何会逐渐被大自然淘汰,成为智人在漫长进化过程中的陪跑者?
河森堡笔下的旧石器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有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匮乏的环境筛选出拥有足够脑力的智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走出非洲,来到亚洲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然而自然的匮乏始终存在,不同时空的人类又该以何种姿态应对,实现与大自然的交流和对抗,实现自我的平衡与进化?
2019年3月10日 已读
其实我挺喜欢读人类史的,本土作品通常也比译作更不生涩一点,且本土故事更亲切更有认同感。之前在知乎也追了一段时间作者的专栏。但是为什么这么晚才开始看呢?因为这书名实在太 low 了,我不好意思加入书架。读了倒是意外惊喜,虽然有些地方自相矛盾和较为牵强的理论让人出戏,但连贯和接地气的叙事非常好读和有娱乐性,读着读着挑刺的心就淡忘了。带着辩证的态度去读娱乐性和科普性还是不错的,推荐一读。
中国 人类学 历史 文化 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