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An Immense World 豆瓣
作者: Ed Yong Random House 2022 - 7
The Earth teems with sights and textures, sounds and vibrations, smells and tastes,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But every animal is enclosed within its own unique sensory bubble, perceiving but a tiny sliver of an immense world. This book welcomes us into a previously unfathomable dimension—the world as it is truly perceived by other animals.
We encounter beetles that are drawn to fires, turtles that can track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fish that fill rivers with electrical messages, and humans that wield sonar like bats. We discover that a crocodile’s scaly face is as sensitive as a lover’s fingertips, that the eyes of a giant squid evolved to see sparkling whales, that plants thrum with the inaudible songs of courting bugs, and that even simple scallops have complex vision. We learn what bees see in flowers, what songbirds hear in their tunes, and what dogs smell on the street. We listen to stories of pivotal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while looking ahead at the many mysteries which lie unsolved.
In An Immense World, author and acclaimed science journalist Ed Yong coaxes u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our own senses, allowing us to perceive the skeins of scent, waves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pulses of pressure that surround us. Beca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ur world we don’t need to travel to other places; we need to see through other eyes.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图书馆随便一借的有声书非常惊喜,多处大开眼界 mind blown,深入浅出包罗万象带着读者探索了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触觉、电磁场等方面的动物世界。非常有趣的 random 动物知识的背书不止于结论也涉及研究方法,却又不掉书袋读来有趣流畅。子非鱼的全维度科学版展开是非常 humbling 的体验,完全是人能想象甚至电子仪器也难以检测的感官和语言交流之外另一个维度的 precipitation。全程 literally :inspired_cat: 表情。哪怕不是自然知识爱好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强推。
科普 自然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豆瓣
A LIFE ON OUR PLANET:My witness statement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译者: 林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6
★一部极具警醒意义的环保力作
★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版权发售全球27国及地区
★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姬十三、尹传红 力荐阅读
★来自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对自然的见证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和希望。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
★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
--------------------------------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ZUI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
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以逐年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ZUI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生物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
【编辑推荐】
1.一本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力作,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气候和生态环保是当前举世瞩目、关乎人类未来的大议题。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大加速”转向“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2.作者大卫·爱登堡备受世人尊崇,是无数人的自然启蒙者,他走遍全球,用70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具有很强的警示力。本书与同出他之手的英文同名纪录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相得益彰,并提供了影像镜头之外的更多观点和见解。
3.原书甫一出版,版权即售出27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关注,读者反响热烈,亚马逊数千评论高达4.8。覆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匈牙利、挪威、芬兰、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捷克、韩国、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维尼亚、中国。
4.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国内学者大咖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尹传红等也赞誉连连,力荐品读。
5.内含24页彩色插图以及多幅黑白插图,展现了瑰丽多变的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大卫·爱登堡几十年的探索工作。随书附赠“生活醒语”小贴纸,为你的健康生活添点儿料。
6.在国家层面,这本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绿色中国”的号召相契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策略和措施。在个人层面,本书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启发。
--------------------------------
【媒体推荐】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对人类的警示结合起来。第一个悠闲惬意,第二个诚挚紧迫……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临界点,爱登堡不无乐观地指出,人类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任何关心地球生态和未来的人,都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作品发人深省,向大卫·爱登堡爵士致以敬意,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热爱大自然的人。
张辰亮 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爱登堡爵士是无数中国自然爱好者的启蒙者,他亲眼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因此他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思考。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然纪录片制作人和自然写作大家,大卫 爱登堡爵士在耄耋之年推出了这一重磅力作。这既是他一辈子钟情自然的回忆录,也是其呼吁环境保护的宣言书,值得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环境与我们未来家园的人们仔细阅读与认真思考。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
荒野的复杂、精致和优美,胜过任何技术建造,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如此。这是大卫·爱登堡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爱登堡用一生的经历见证了这颗星球的神奇,他用朴素的语言、硬核的数据和人格的魅力展示,人类因技术能力而致命地自负,危险在迅速累积;人类世诸生命的未来取决人类能否放下增长执念、重返自然之道。“野化自然”,其实是让人类超越智人物种的局限,再次解放自己的心灵。每位知识精英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2021年7月12日 已读
Sir David 这两年的关注点愈发环保,90 多岁的人了还心系未来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作死真是心怀天下,本书算是对当今生态保护的一个非常快速、积极的概览,其实少了纪录片口述的影象纯看文字有点 dry,不过因为体量和深度不大也非常好读。
环保 科普 自然
杂食者的两难 豆瓣
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
8.4 (38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邓子衿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7
自从人类开始围坐在一起共同进餐,饮食之道就与文化而不仅仅是生理需求,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透过饮食,将自然转化为文化。数百万年来,人类已经整合汇编了明智的饮食之道,包括饮食的禁忌、仪式和烹调方式。让我们避开有害的食物,摄取有益的食物,身为杂食者的人类便无须餐餐面对吃与不吃的两难。
然而,20世纪后半期,在工业化食品和不成熟营养学的推波助澜下,人类创造了新的食物链。餐桌上的食物与它的源头越来越远,而人类则萎缩在工业化食物链的末端,丧失了与自然之间的原始记忆,更无从判断哪些食物该吃,哪些不该吃。于是我们发现自己在的卖场与餐桌前面临杂食者的两难:要吃有机苹果还是普通苹果?如果要吃有机苹果,那要吃本地的还是进口的?要吃野生鱼还是养殖鱼?应该吃肉还是吃素?
如果吃素,要吃纯素还是乳素食?
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2021年6月7日 已读
《杂食者的两难》这个名字有点误导,实际上”两难“的部分非常少且牵强,更多是在讨论现代食品工业的功过,而且写的有点散。最精彩的是第二张草原农场的部分,第一章玉米的部分有点啰嗦重复,第三章前面还算有趣,后面结的没头没尾没把全书开的很好的主题收入起来。当然带着读者走到千万里之外的食物链开端确实让人思考了一些平时忽略了的问题。
科普 美国 饮食
黑洞:终极极限 (2020) 豆瓣 IMDb
The Edge of All We Know
8.1 (8 个评分) 导演: Peter Galison 演员: Shep Doeleman / Andrew Strominger
其它标题: The Edge of All We Know
Black holes stand at the limit of what we can know. To explore that edge of knowledge, the Event Horizon Telescope links observatories across the world to simulate an earth-sized instrument. With this tool the team pursues the first-ever picture of a black hole, resulting in an image seen by billions of people in April 2019. Meanwhile, Hawking and his team attack the black hole paradox at the heart of theoretical physics-Do predictive laws still function, even in these massive distortions of space and time? Weaving them together is a third strand, philosophical and exploratory using expressive animation. "Edge" is about practicing science at the highest level, a film where observation, theory, and philosophy combine to grasp these most mysterious objects.
展翅翱翔 Min reol BGG 豆瓣
9.0 (32 个评分) 其它标题: Wingspan / Fesztáv 2019年1月1日
类型: 益智 / 卡牌 平台: PC / Mac / iPhone / Android / PS4 出版发行: Stonemaier Games / 999 Games
鸟类科普桌游《展翅翱翔WINGSPAN》,由美国桌游公司Stonemaier Games研发,集角色扮演、资源收集、卡牌配置于一体。在娱乐的同时,让喜爱鸟儿的你,get各种鸟类小知识。

在这个游戏中,你将成为一名鸟类爱好者或研究员,同时,也是一片森林、草原、湿地兼具的鸟类栖息地的管理者。你需要努力争取更多资源,维护这片栖息地,吸引来更多的鸟类。

游戏的许多规则,每张鸟类牌的属性,都是按照现实鸟类的习性和行为来设置。鸟类的觅食、产蛋、栖息等日常,被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不会给玩家冷冰冰、硬套主题的感觉。
2021年5月26日 玩过
非常棒的鸟类科普卡牌桌游,2D 画风精致,全程中文界面和配音,并且可以自由组合界面和语音语言,比如我是英文界面方便把鸟名对上号,中文语音 multi task 了解鸟习性。唯一的缺点是真的是桌游的电子化版本, 因此只有跟 AI 和真人对战的模式,没有 story / campaign mode,被 AI 虐久了可能单机玩家会少些乐趣。
卡牌 桌游 科普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2021年5月19日 已读
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鱼的生活和生态现状,让我换了个角度看待鱼类。
生物 科普 自然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法] 亚历山大·柯瓦雷 译者: 张卜天 商务印书馆 2016 - 10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名著,作者为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亚历山大•柯瓦雷。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环境的科学 豆瓣
Principle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作者: [美]威廉·坎宁安 / [美]玛丽·安·坎宁安 译者: 黄润华 / 孙颖 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 - 9
应对棘手环境危机的实用读本
紧扣人类命运走向的环保指南
◎ 编辑推荐
☆全面了解现代环境危机,丰富具体的案例传达着环境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准的数据、积极且公正的观点、全面更新的科学探索和延伸观察专栏。
☆从单一物种到世界资源,以全球视野包罗重要环境议题。
☆人类在自然界的适当位置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本书都会告诉你。
☆世界前途由你塑造,本书将有助于你成长为一位合格的环境公民,保护地球资源。
◎ 内容简介
生命离不开环境,而我们现在却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人类又该如何挑起拯救环境的重任?本书共15章,每一章的主题都明确独立,又相互联系。第1章让我们了解了地球环境,认识环境科学;第2至6章从生物群落、人口和自然方面描述了地球的生态系统与问题;第7至14章,主要讲述人类活动与生产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最后的第15章,介绍现存的环境政策,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可行性方法。
2021年4月24日 已读 看封面好看顺手买的,没想到真是本中规中矩的课本。
环保 生物 科普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 豆瓣 Goodreads
How We Got to Now: Six Innovations That Made the Modern World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史蒂文·约翰逊 译者: 秦启越 中信出版社 2016 - 9
《我们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项创新》这是一本以新颖的眼光重新看待世界本质的科普常识巨著。专注于人类文明史上6种里程碑式的创新发明,审视伟大创意的力量与回响。《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倾心之作。同名纪录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分辑播出,并取得良好收视。6项创新,6种颠覆世界的方式。这是一本现代器物史,透析人们日常使用的基本物品的起源;更是一本社会变迁史,通过日常用品的演变透视社会生活的演进。
2021年4月14日 已读
蝴蝶效应的完美诠释,一个领域内的一项创新引起的表面看来完全属于另一截然不同领域的革命,从而改变了人类生活。看本书前很多 take it for granted 没有细想过如何来的东西看到本书恨不得每步一记恍然大悟。
社会学 科学 科技史 科普
万物运转的秘密 豆瓣
The Way Things Work
作者: 大卫·麦考利 (David Macaulay) / 尼尔·阿德利 (Neil Ardley) 译者: 赵耀康 / 韦坤华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 5
《DK万物运转的秘密:给青少年的物理世界入门书》内容简介:凯迪克金奖得主大卫·麦考利经典科普绘本,这本充满创意的物理世界入门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半个世纪,让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有了绝妙的联系。可爱幽默的猛犸将带领我们进入一个迷人的物理世界,它以诙谐的方式描绘了数百种机械运转的原理,展现了物理源于生活的发展历程,从简单的起重机到高科技的网络,尽数囊括其中,文字简单易懂,语言风趣幽默,即使不具备任何科学常识的读者,也能对复杂的物理世界恍然大悟,是激发青少年物理热情的必备典藏。
2021年4月1日 已读
深入浅出地从基础物理知识开始,分别从力、热、波、电、数字等几个方面,解释了一系列工具、机械的原理,从变速器到百叶窗,从液压机到抽水马桶,从全息摄影到造纸,从电池到雷达,从比特到芯片,最后还有各个发明发现的故事。不过它确实是一本切切实实的童书,以可爱手绘画风的机械结构图和猛犸象带着故事前进,对机械、物理原理不感兴趣的成人读者可能会稍觉无聊。
机械 物理 科普 童书 绘本
发现之旅 豆瓣 Goodreads
voyages of discovery
8.6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托尼·赖斯 译者: 林洁盈 商务印书馆 2012 - 1
《发现之旅》,绝对值得您珍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蒐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00余帧精美的珍藏画作/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 /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2021年3月30日 已读
非常 Euro-centric,毕竟书中绘画全部来源于伦敦自然博物馆收藏,也以此为行文中心。图和纸张文字配色真的淡雅细腻,有着那个年代博物学的优雅。但文字实在乏善可陈,清一色的欧洲殖民者(也许充满了对自然/收藏的热爱,但不能改变其本质)一笔带过抄课本般地乏善可陈枯燥无味的航海罗列。比较失望。
博物学 科普 自然 英国
鳗鱼的旅行 豆瓣 Goodreads
Ålevangeliet
8.2 (94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译者: 徐昕 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2020 - 10
 一本和鳗鱼一样难以被定义的奇书,关于鳗鱼,更关于生命本身:从鳗鱼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抵达深刻又感动的生命之谜
 瑞典现象级畅销书,出版3个月印量高达70000册,现已超过130000册!以处女作一举拿下瑞典极富盛名的文学大奖——奥古斯特奖,被评为最佳非虚构图书
 讲述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谜团,展开文学、艺术和宗教中的鳗鱼考察之旅,在回忆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中,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语言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克制的文字中,流淌着父子之间甚少表露的深情
 被翻译为30种语言畅销多国,媒体好评如潮:《纽约时报》“编辑选书”,《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福布斯》最佳夏季读物,《洛杉矶时报》“与自然保持联系的21部经典”,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盛赞
 独特设计,精美装帧,优雅精装,多幅量身定制的艺术插画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
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随后会去往欧洲海岸,再游入江河溪流栖居。平静地生活几十年后,当生物钟敲响,它会完成最后一次蜕变,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归途,在那里繁殖并死去。如果无法启程,它仿佛会等待到永恒,绝不变身。
两千多年来,鳗鱼一直是一个谜。亚里士多德坚信它没有性别,弗洛伊德试图寻找它的生殖器却屡屡受挫。从没有人见过鳗鱼交配。
神秘的鳗鱼令帕特里克着迷,与鳗鱼同样难解的还有他与父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他在文学、艺术、宗教与科学史领域探寻,同时追忆与父亲一起捕鳗的童年时光。鳗鱼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隐喻,触发我们对生存与死亡、目标与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2021年3月27日 已读
一场与鳗鱼和父亲一起进行的童年旅行,带着北欧仲夏夜般神秘清冷忧伤气息。书中的鳗鱼是如此神秘、浪漫以至于直到读到后期提到日本餐饮我才把书中这种具有谜一般使命感的生物和鳗鱼饭联系起来。
亲情 哲学 科普 自然
恐龙的兴衰 豆瓣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史蒂夫·布鲁萨特 译者: 李凤阳 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7
知名恐龙学者邢立达审校推荐,《侏罗纪世界3》科学顾问,命名15个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打破对恐龙的刻板想象,用化石证据重写恐龙兴衰史
恐龙从哪里来?它们如何崛起并成为地球的主宰?有些恐龙为何如此庞大?有些恐龙为何长出了羽毛和翅膀,还变成了鸟?没有变成鸟的恐龙为何都消失了?命名过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绝伦的恐龙史诗,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史前巨兽从逐渐崛起,到称霸世界,再到尽数毁灭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本书还生动地讲述了神秘的“恐龙猎人”追寻远古生物踪迹的真实故事,带领你跟他们一起探索恐龙的奇妙世界。
2021年3月20日 已读
从兴到衰,从创造到毁灭再轮回到创造的大灭绝 cycle of life,全面探秘恐龙帝国这件事实在太有趣了,充满着宇宙洪荒开天辟地的浪漫。业务当然没得说,但我感觉作者写作上跟我是一个类型:一股脑的感受记录全往上堆,虽然感性、热情,但充斥着大量大同小异考古故事的日记式记述对读者略显枯燥,只有小行星理论提出的那段算是现代发掘故事里的亮点。结尾甚至有 20% 的篇幅是参考资料推荐,也能佐证上述问题。总之就是,恐龙的部分足够精彩,但像刺客信条一般初看现代剧情有趣,看多了就有“快带我回去”式的不过瘾了。
恐龙 科普 考古 自然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豆瓣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9.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马敬能(John MacKinnon) / 卡伦·菲利普斯(Karen Phillipps) 译者: 卢和芬 / 何芬奇/解焱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 6
本书描述了1329种鸟,每种配有彩色绘图和分布图,另描述了几百种亚种。分布图显示每种鸟在中国及邻近国家和地区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布。
书中的文字简介提供极有帮助的背景知识及信息,包括中国鸟类及保护状况,并介绍了中国的重要观鸟地点和时间。附录中还提供了中国保护及濒危种类、中国特有鸟种类和中国鸟类协会的名录。
对中国鸟类的认知仍欠完整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针对这一地区的野外指南,以致直到最近,中国的鸟类学家还只是依靠检索表、名录以及黑白素描图在工作,仍没有一本完整的、依据当代分类学系统,并附彩色全图的野外手册。本手册下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且以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分别出版。
2021年3月10日 已读
实用手册,illustration 风格统一十分漂亮,为了查找方便是前面集中各类型的图,后面按号查找各类鸟简介的形式。简介倒是非常简,只对外形、分布、习性进行了一两行的介绍,并无其他扩展。而且按分种排列我不确定是工具书野外查找最好的方法,可能是作为外行小白被鸟类 App 惯坏了觉得按分布地、大小、颜色等分反倒觉得更加容易定位。
图鉴 工具书 科普 自然
人类灭绝之后 豆瓣
AFTER MAN - A ZOOLOGY OF THE FUTURE
8.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杜格尔·狄克逊 译者: 高瑞雪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5
内附上百幅手绘动物插图
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探索不被人类打扰的未来生物界
◎ 编辑推荐
☆ 推想进化学的开山之作
《人类灭绝之后——未来世界动物图鉴》,一本通向未来动物世界的时空穿越指南,带领读者游走于真实和想象之间,畅想动物进化的无限可能,展现一个令人拍案称奇的未 来动物世界。
☆ 融科学与幻想为一体
人类灭绝的5000万年后,地球生命的进化依旧生生不息,依然努力适应新环境,抓住种种机遇向前发展。这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生物虽然出自想象,却完全基于生物进化的原则。进入一个如此奇异美妙的世界,你会发现书中的动物是那么真实,希望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它们……
☆ 200页全彩手绘插图
基于杜格尔·狄克逊的草图和设计,多名插画家倾情打造,200页充满想象力的全彩内文。
◎ 内容简介
《人类灭绝之后——未来世界动物图鉴》描绘了人类灭绝5000万年之后的动物世界。
本书分为十一个章节,前两章回顾了从生命进化之初到人类出现之后的物种进化历程;中间八章则根据狄克逊天马行空又有理有据的想象,推演出在人类灭绝之后的5000万年地球上,从热带到寒带、从雨林到苔原的动物进化可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共同欣赏这颗星球上生命进化的壮观景象;最终章则畅想了在更遥远的未来生命终将归往何处。
◎ 媒体推荐
一本超乎寻常的书!每一页都精彩绝伦。《人类灭绝之后》是一本推演未来的力作!
——《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行文流畅,想象瑰丽,这对于学习未来生物学的学生、爱好者、科幻迷乃至一般读者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盛宴。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评杂志《书单》
《人类灭绝之后》极其有趣,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洛杉矶时报书评》
太真实了!狄克逊设想出的一些动物足以乱真,甚至会引发对现实中动物皮毛之下神秘造物力量的反思。
——《纽约时报书评》
(狄克逊)对于进化规则的说明是如此清晰易懂,文中关于未来动物的精细插图是如此迷人,《人类灭绝之后》必然会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芝加哥太阳时报》
2021年3月3日 已读
比较失望,大多数动物形态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并没有预期中的异想天开但顺理成章,除了鼠类变大、参考现代生物,就是稍做变化强加解释放点不同 feature。主旨更多是以人类灭绝之后的生境变化和地质变化来推测远未来生物形态,然而众所周知,进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但具体形态是偶然的,一本正经地为了不同而不同的结果是整体大同小异细节又过于牵强,绘图风格也不那么讨喜。命题听上去不错,但实操反倒不如真的讲史前存在过的生物来得有趣、丰富和“异想天开”,毕竟回去看看上一代地球霸主——大型爬行动物灭绝之后生物圈发生了多大变化,远比本书来得更有”想象力“。因此实际的参考价值也仅限于最简单的地质、生境知识。单色图也占了很大比例,全彩印刷的价钱和这个内容量并不觉得物有所值。
科幻 科普 自然 进化
how to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8.1 (22 个评分) 作者: [美]兰道尔·门罗 译者: Ent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4
比尔·盖茨盛赞、全球畅销科普作家、What If?作者兰道尔·门罗新作。用超凡脑洞告诉你,再普通的任务都有一个荒诞却符合科学原理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的答案,正是科学带来的非凡想象
如何自拍(用天文望远镜)?如何给手机充电(用机场的扶梯)?如何寄快递(从国际空间站)?如何判断你是不是90后(用碳-14年代测定法)?如何过河(把河水煮干)……
针对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问题,“科学怪咖”兰道尔·门罗用专业、严谨的多学科知识和大出天际的脑洞,一本正经地给出荒谬却有趣的回答,完全刷新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2021年1月26日 已读
以一些基本物理规律和小计算为基础的脑洞大开小甜品,火柴人配图也很可爱,但是看过几篇之后就审美疲劳了,最后在一半多弃了。
科普
DK大历史 豆瓣
Big History: Our Incredible Journey, from Big Bang to Now
作者: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 DK 译者: 徐彬 / 谭滢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9 - 5
比尔•盖茨“大历史项目”交卷之作,大历史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与DK携手打造
千幅思维导图、CGI、珍贵照片打造的视觉盛宴,一本书“看见”138亿年的万物史
你书桌上的小宇宙,如果你小时候曾经沉迷《十万个为什么》,那你也会喜欢这部书!
郝景芳、姬十三、武向平、苗德岁 联手力荐
-
“大历史”是一门风靡全球的新学科,它讲述的是关于你、星空、文明等诸事万物从何而来的故事。这个伟大的史诗让我们充满好奇,冲击着我们根深蒂固的直觉,并将科学、历史结合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大历史超 越地域与国别,将人类史放进宇宙演进史的大框架中,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关于生命、宇宙等一切让人激动和经久不衰的问题。
这部《大历史》在138亿年的演进史中总结出8个转折点、156个主题,从宇宙诞生之初,一直讲到21世纪日渐复杂的社会。它是一部“图解大历史”,用思维导图、CG图像、历史照片、珍贵文物让历史可视化,这些图像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每一幅都能让我们更直观且深入地了解世界。
这部引进自DK公司的《大历史》像一部百科全书,带我们纵横于物理、化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等伟大学科,在近400页中看尽大千世界——既有恒星毁灭的宏大,也有观察一粒花粉的结构的精妙。
当站在俯瞰全宇宙的高度,我们看到人类是如此渺小、人类的历史仿佛瞬间,但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是更壮阔的宇宙交响曲中的一部分。而当我们明白自己从哪里来、正站在怎样的位置,也就明白了我们将往何处去。
-
【编辑推荐】
1. DK《大历史》是大卫•克里斯蒂安(大历史学科开创者)与DK公司(全球出版美学标杆)携手铸就的重磅图文书,比尔•盖茨1000万美元投资“大历史项目”的交卷之作。它讲述从138亿年前宇宙 诞生那一刻至今的历史,超越地域、融合科学与人文,让我们站在俯瞰宇宙史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史、站在看见万物兴亡的高度思索人类的共同命运。
2. DK《大历史》正用视觉化、无门槛的友好方式,邀请读者打破思维局限、加入一场精神迭代!世界上前沿的学者、教育界人士、商界巨头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大历史”这门新学科——它撬动了当代人根深蒂固的认知,吸引着我们站在“人类世”重新思索生命、宇宙、社会等经久不衰的问题,正在成为一种新常识!
3. 一本书“看见”138亿年的万物历史,一部书桌上的小宇宙!用CG图像、3D渲染、信息图、思维导图、来自大英博物馆等图库的珍藏图片,打造一场视觉盛宴+知识盛宴,生动易懂、美丽震撼、干货满满!
4. 如果你小时候曾经沉迷《十万个为什么》,那你也会喜欢这部书!DK《大历史》是为成年人、青少年打造的一部跨越138亿年的百科书,每页都有有趣的知识:鱼鳍如何进化成四肢?花粉粒如何揭示出百年前的气候变化、农业发展?……既仰观恒星毁灭的宏大,也俯察一粒花粉的精妙结构。
5. 如果你想一口气摘取人类至今的伟大知识果实,那么这部DK《大历史》是个好机会!它拆除学科壁垒,带你纵横于物理、化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它还原了碎片化阅读、文理分科中遗失的整体感,并搭建起一个让人终身受益的知识框架。
6. 一部父母与青少年的共读佳作——它能让忙碌的成年人迅速深入一门新学科,理解过去、思索未来,同时能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用宽广的视野、扎实的科学基础、富有整体性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2021年1月24日 已读
这本书实体配图版和电子纯文字版完全是云泥之别。纯文字只是飞速甚至有点枯燥地掠过宇宙到人类史上的大阶段,而配图版则像是从时间之处浩瀚星空逐渐 zoom in 到现今视角一次跨越时空博古通今的时间和空间的旅行。随着时间诞生层层展开,视角从宇宙逐渐转向天文、地质、生物、进化之路直到人类文明的演化,注重但不拘泥于细节时间而试图从宏观角度娓娓道来,同时也不畏惧引述学界哪怕是流行科普读物的最新进展和观点,轻松好懂接地气,就算常读科普和人类史的读者也能从中学到以前没注意过的细节。强烈推荐实体图文版给任何年龄段的读者。
历史 科学 科普
演化之旅 豆瓣
EVOLUTION: A VISUAL RECORD
作者: [美] 罗伯特·克拉克 / 大卫·奎曼 译者: 薛浩然 / 杨小灵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5
一本你从未见过的、有关演化的视觉盛宴
跟随摄影大师的艺术镜头
探索生物演化的科学奥秘
·
·
🦍编辑推荐
♤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记录
全书六个章节,从亿万年前的远古生命遗迹到人类世间的灭绝物种化石,从多彩缤纷的鸟类世界到纷繁复杂的哺乳动物,读者可以通过与高清照片的科普文字,感受充满未知和 挑战的演化进程。
♤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揭示演化的奥秘
著名摄影家罗伯特 •克拉克以摄影充分展现各类生物的细节和强烈的艺术之美;而多位生物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力求知识翔实、精确;
♤与全球知名博物馆及动植物园合作,展现罕见细节
作者甄选19家权威机构的标本,以使读者可尽情饱览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邱园、皇家植物园等全球知名博物馆和动植物园罕见藏品。
♤全书全彩印刷,200余幅高清摄影,展现肉眼难以看清的诸多细节
·
🦎内容简介
《演化之旅》由屡获殊荣的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拍摄的200多张异彩纷呈的珍贵图像和著名科普作者大卫·奎曼和约瑟夫·华莱士言简意赅的科普文字共同构成。全书意在以视觉图像,记录一场亿万年以来有关生物演化的神奇之旅。
·
全本以“远古的历史”“鸟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冷血动物的多样性”“植物:演化盛开”“昆虫: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哺乳动物:交错的网”“人类的起源”“演化的演化”八个大章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生物的演化案例。
·
作者甄选世界范围内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邱园、皇家植物园等知名博物馆和动植物园的罕见藏品。整个编撰过程中又有诸多生物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力求图像及知识的清晰、客观、详实、准确。
·
🐞媒体推荐
《演化之旅》是一本你从未见过的视觉科学教科书 ——《美国国家地理》
·
《演化之旅》是一本精雕细琢的完美作品。之所以说“精雕细琢”,是因为它以细腻的细节展开,清晰地描绘了作者对演化这一主题的热爱。这是一场自然世界和它背后的生物进程的盛宴。《演化之旅》使自然赤裸地展现……让你感觉好像在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幕后参观,而许多标本仿佛还在呼吸 ——《BBC野生动物》
·
一本探索推动地球多样性进程的精美书籍,一部引人入胜的进化史视觉记录—— http://ScienceFocus.com
·
克拉克拍摄的生动、令人惊叹的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生命的一些惊人变异和进化……生物演化的进程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领略精彩一瞥—— http://Smithsonian.com
·
有关演化奇迹的摄影集,有关植物和动物以非凡方式演化生存的精彩绝伦的案例——《华盛顿邮报》
2021年1月6日 已读
与其说是“演化之旅”,不如说是一本注释比较长的动植物摄影集,没有演化的过程也没有文字的组织,仅仅是为图配文而已,信息量很小,比较失望。
摄影 科普 美国 自然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米莉·玛洛塔 译者: 孙依静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2
芳踪难觅的栗腹鹭,钟爱旅行的勺嘴鹬
感情专一的虎尾海马,雌雄难辨的曲纹唇鱼
从海洋到森林,由沙漠至淡水
从草原到山脉,由湿地至苔原
43 种来自全球各地的野生濒危动物
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这些正在消失的自然生灵
非凡又神秘,纤弱又坚韧
身陷种种威胁与困境
却极少 进入公众视野
成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
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 玛洛塔
以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彩手绘插画
重现珍稀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
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加真实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玛洛塔的最新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编辑推荐
🌟这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玛洛塔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新力作。继与《秘密花园》齐名的《动物王国》等5本大获赞誉的涂色书之后,这是她第一本图文并茂、有主题与故事、并具有环境及社会价值的科普绘本。
她调研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地理》杂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大量图书馆资源,最后精选出全球8大栖息地的43种珍稀濒危动物,意在启发下一代青少年、自然主义者、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和热爱大自然的人,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及环境。
🌟本书中的动物都是不常进入公众视野的濒危品种,不仅讲述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还特别分析了它们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不管对希望了解动物世界的青少年,还是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为8开大画幅开本,细腻地展现了濒危动物世界的灵动之美。它独一无二的图案设计、繁复精致的插画、“不似之似”的趣味细节,很值得设计人员及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2020年12月29日 已读
非常可爱清爽的一本画册,文案也写得简洁有趣,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只有 43 种动物吧。
动物 科普 绘本 自然 英国
Natural History 豆瓣
作者: DK Publishing DK 2010 - 10
A landmark in reference publishing and overseen and authenticated b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atural History presents an unrivaled visual survey of Earth's natural history. Giving a clear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our natural world-over 6,000 species- Natural History looks at every kingdom of life, from bacteria, minerals, and rocks to fossils to plants and animals. Featuring a remarkable array of specially commissioned photographs, Natural History looks at thousands of specimens and species displayed in visual galleries that take the reader on an incredible journey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the world's landscapes, through the simplest of life forms, to plants, fungi, and animals.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其实不太明白这本为什么要叫 Natural History,明明就更像是一个 catalog/百科全书,history/进化的部分几乎没有(友邻补充:因为Natural History这个词组就是“博物志”的意思(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说法),不是“自然的历史”~)。主要还是囊括从动物到植物,从矿物到细菌的各类自然事物简介。作为图鉴而言质量非常高,illustration 风格统一特点鲜明。爱好博物、自然家中必备的收藏品。另外这么大厚一本才三十多刀也太便宜了吧……
动物 图鉴 工具书 植物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