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An Immense World 豆瓣
作者: Ed Yong Random House 2022 - 7
The Earth teems with sights and textures, sounds and vibrations, smells and tastes, electric and magnetic fields. But every animal is enclosed within its own unique sensory bubble, perceiving but a tiny sliver of an immense world. This book welcomes us into a previously unfathomable dimension—the world as it is truly perceived by other animals.
We encounter beetles that are drawn to fires, turtles that can track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s, fish that fill rivers with electrical messages, and humans that wield sonar like bats. We discover that a crocodile’s scaly face is as sensitive as a lover’s fingertips, that the eyes of a giant squid evolved to see sparkling whales, that plants thrum with the inaudible songs of courting bugs, and that even simple scallops have complex vision. We learn what bees see in flowers, what songbirds hear in their tunes, and what dogs smell on the street. We listen to stories of pivotal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while looking ahead at the many mysteries which lie unsolved.
In An Immense World, author and acclaimed science journalist Ed Yong coaxes us beyond the confines of our own senses, allowing us to perceive the skeins of scent, waves of electromagnetism, and pulses of pressure that surround us. Becaus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our world we don’t need to travel to other places; we need to see through other eyes.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图书馆随便一借的有声书非常惊喜,多处大开眼界 mind blown,深入浅出包罗万象带着读者探索了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触觉、电磁场等方面的动物世界。非常有趣的 random 动物知识的背书不止于结论也涉及研究方法,却又不掉书袋读来有趣流畅。子非鱼的全维度科学版展开是非常 humbling 的体验,完全是人能想象甚至电子仪器也难以检测的感官和语言交流之外另一个维度的 precipitation。全程 literally :inspired_cat: 表情。哪怕不是自然知识爱好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强推。
科普 自然
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豆瓣
9.0 (25 个评分) 作者: [美]乔纳森·斯拉特 译者: 任晴 2022 - 8
★入选各大图书奖项
◢202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爱德华·斯坦福旅行文学写作奖决选名单
◢《泰晤士报》2020“年度自然之书”
◢美国笔会/爱德华·威尔逊科普文学奖
◢《纽约时报》“年度瞩目之书”
◢《华尔街日报》“年度十大好书”
◢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史 密森尼学会》《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环球邮报》等2020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精选推荐
◢“文学中心”电台(LitHub)2020年度最受期待图书
◢《科克斯书评》夏季书单推荐图书
★这是对大自然与野性之地的热爱,属于我们时代的冒险故事
一段走入冰原的田野调查,一份惊心动魄的自然笔记。
一位宛如当代游侠的鸟类学家,深入幽僻的远东雪林,在脆弱的冰河上疾驰而下,只为寻见这世上神秘而硕大的一种猫头鹰……
★自然学家海伦·麦克唐纳私人书单推荐
“这本关于俄罗斯远东地区毛腿渔鸮的调查记录令人无比兴奋。即便在最热的夏天,手捧本书也会令你宛临冰原。”
◆ 内容简介
当乔纳森·斯拉特还是个观鸟新手时,他偶然遇到了地球上颇为神秘的一种鸟类,它比他所知的任何一只猫头鹰都大,看上去就像一只长着羽毛的小熊。他拍下一张照片,并分享给专家,这便是世界上体形硕大的猫头鹰——毛腿渔鸮。随后,斯拉特开始了为期五年的调研之旅,在俄罗斯东部茂密偏远的森林中寻找这种巨大而神秘的生物。
尽管毛腿渔鸮的翼展长度达6英尺,身高也超过2英尺,但它们总是神出鬼没,人类对其所知甚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极为有限。它们在冬天最容易被发现,因为它们在觅食过程中会在雪域河岸上留下大而独特的足迹。毛腿渔鸮同时也是濒危物种。因此,斯拉特和他的团队开始着手捕获这种猫头鹰以做研究,并尝试据此制定出一个保护计划,以帮助这一物种存活下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得不应对各种挑战:在冰冷的帐篷里通宵监测,疯狂地驶过将融的冰河,毫无防护地爬上朽烂的树木以检查巢穴中珍贵的渔鸮卵。为捕捉和追踪渔鸮,他们使用尖端的定位设备,亦即兴设计巧妙的陷阱,还必须始终警惕与熊或东北虎发生冲突。在斯拉特异常生动、精确,同时不失幽默的叙述下,毛腿渔鸮渐渐展露真容:它们是狡猾的猎人,忠诚的父母,怪异的“二重唱夫妇”,是不擅记仇且相对温顺的猛禽,也是在条件严酷、面积不断缩小的栖息地上顽强生存的珍稀物种。
除此之外,斯拉特还以令人捧腹的笔调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边疆区域的各色人物:有似乎永远也不清醒、以伏特加为粮的嗜酒村民,有与黑帮交易失败后逃命至荒野的古怪隐居者,有为了可以卖10美元的貂皮而猎杀毛腿渔鸮作肉饵的无知少年……对于沿途经过或停驻的大小城市、村庄,斯拉特亦不吝啬笔墨,关注这些地方的历史,以及它们在苏联集体经济时期的发展和如今的没落。
斯拉特以一份惊心动魄的田野笔记,向读者全面展现了这片远东冰原上的生灵、人类、居住地、自然景观及文化风貌。
◆ 名人推荐
这本关于斯拉特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研究毛腿渔鸮的记录令人无比兴奋。这是一种巨大的猫头鹰,它们羽毛蓬松,有着黄色的眼睛,在冰冷的河流中涉水捕鱼,对于人类,它们是神秘莫测的鸟儿……即便在最热的夏天,手捧本书也会令你宛临冰原。
——海伦·麦克唐纳
本书丰富地交叉记录了科学调查、动物保护及荒野探险等不同层面,它是罕有的一种自然写作,其所讲述的事实既准确又富于华丽的故事性。本书饱含叙事上的快感,充满孤注一掷的冒险、望而生畏的挑战和令人沮丧的逆境描写——从遭遇暴风雪、封路被困、在冰冷的河岸边守夜,到技术上失败、驶过危险的春季冰河,以及身边那位令人疲倦、滔滔不绝的田野助理……作者绝好地描绘了毛腿渔鸮这一稀有物种。
——《华尔街日报》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令我们沉浸其中,感受着每一种微小的事物,宛如身临其境。为此,这是一部对我们这个时代而言不同寻常且大受欢迎的作品。它有力地彰显了斯拉特作为作家兼研究者的才能。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迷人而抒情、温柔却振奋人心的回忆录,它讲述了对一种奇特而美丽的鸟类长达数年的追寻。斯拉特的叙事中穿插着优美的散文篇章,猫头鹰的奇异完全吸引着读者。同样令人挪不开视线的还有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身上的种种“怪癖”。不仅如此,书中还充斥着对麋鹿肉、劣质伏特加和俄罗斯桑拿等事物的描写……透过斯拉特的书写,我们得以了解到这个世界的新貌,帮助我们更好地栖身于世。
——《泰晤士报》
毫无疑问是本杰作。有科学记录,有回忆,有冒险故事,书写得迷人而惊心,笔触优美……斯拉特是位了不起、有思想的作家,他将故事讲述得如此流畅,富于悬念和戏剧性,又满有细致的科学观察,同时还少不了一抹诙谐与谦卑。
——《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乔纳森宛如一位当代游侠,冒险深入俄罗斯的远东丛林,归程后用堪比惊悚小说的文笔,讲述着有关自然保护科学的迷人故事。
——《猎户座杂志》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伟大的生存冒险故事之一……斯拉特的真实经历读起来就像最杰出的小说,它是杰克·伦敦与J.A.贝克的合体,洋溢着那些勇气时刻,以及对大自然与野性之地的热爱。
——《拉夫·劳伦杂志》
从最初几页开始,斯拉特就用生动的语言和紧凑的故事牢牢抓住了读者。这本书的成功要部分归功于作者的写作才能,他向读者呈现种种冒险,并将其中的紧张气氛延长,使一个原本有可能枯燥的观鸟故事,变为一部引人入胜、了解鸟类保护的必读作品。通过书中所描写的驾驶雪地摩托狂奔过冰河,与当地村民在一杯接一杯的伏特加中相识,以及在孤独而美丽的夜晚亲眼观察这种不可思议的猫头鹰等经历,斯拉特那粗犷的自然保护者形象跃然纸上。
——《科克斯书评》
2023年3月2日 已读
一开始看着作者和同行在远东冰原上艰苦环境下屡战屡败但百折不挠的经历,心想说做个 PhD 研究而已做到这样也太辛苦了。与其说是研究笔记不如说是一副滨海远东区俄罗斯人与世界尽头一般的冬天搏斗共生的风土人情纪实。后面发现作者是真的热爱大自然和热爱鱼鸮这种猛禽,就算论文发了研究做完也想方设法找到跟研究领域甚至没那么相关的工作回到这片土地,明明行文流畅沉稳,但字里行间透露着热情。后面看到成功收集到数据做出保护方案并且跟利益相关方斡旋成功推进不禁还是感叹,真心热爱科研热爱大自然的人真的太伟大了。
回忆录 纪实 自然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豆瓣
A LIFE ON OUR PLANET:My witness statement and vision for the future
8.9 (7 个评分) 作者: [英]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译者: 林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6
★一部极具警醒意义的环保力作
★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版权发售全球27国及地区
★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姬十三、尹传红 力荐阅读
★来自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对自然的见证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和希望。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
★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
--------------------------------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ZUI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
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以逐年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ZUI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生物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
【编辑推荐】
1.一本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力作,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气候和生态环保是当前举世瞩目、关乎人类未来的大议题。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大加速”转向“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2.作者大卫·爱登堡备受世人尊崇,是无数人的自然启蒙者,他走遍全球,用70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具有很强的警示力。本书与同出他之手的英文同名纪录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相得益彰,并提供了影像镜头之外的更多观点和见解。
3.原书甫一出版,版权即售出27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关注,读者反响热烈,亚马逊数千评论高达4.8。覆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匈牙利、挪威、芬兰、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捷克、韩国、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维尼亚、中国。
4.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国内学者大咖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尹传红等也赞誉连连,力荐品读。
5.内含24页彩色插图以及多幅黑白插图,展现了瑰丽多变的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大卫·爱登堡几十年的探索工作。随书附赠“生活醒语”小贴纸,为你的健康生活添点儿料。
6.在国家层面,这本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绿色中国”的号召相契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策略和措施。在个人层面,本书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启发。
--------------------------------
【媒体推荐】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对人类的警示结合起来。第一个悠闲惬意,第二个诚挚紧迫……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临界点,爱登堡不无乐观地指出,人类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任何关心地球生态和未来的人,都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作品发人深省,向大卫·爱登堡爵士致以敬意,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热爱大自然的人。
张辰亮 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爱登堡爵士是无数中国自然爱好者的启蒙者,他亲眼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因此他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思考。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然纪录片制作人和自然写作大家,大卫 爱登堡爵士在耄耋之年推出了这一重磅力作。这既是他一辈子钟情自然的回忆录,也是其呼吁环境保护的宣言书,值得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环境与我们未来家园的人们仔细阅读与认真思考。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
荒野的复杂、精致和优美,胜过任何技术建造,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如此。这是大卫·爱登堡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爱登堡用一生的经历见证了这颗星球的神奇,他用朴素的语言、硬核的数据和人格的魅力展示,人类因技术能力而致命地自负,危险在迅速累积;人类世诸生命的未来取决人类能否放下增长执念、重返自然之道。“野化自然”,其实是让人类超越智人物种的局限,再次解放自己的心灵。每位知识精英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2021年7月12日 已读
Sir David 这两年的关注点愈发环保,90 多岁的人了还心系未来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作死真是心怀天下,本书算是对当今生态保护的一个非常快速、积极的概览,其实少了纪录片口述的影象纯看文字有点 dry,不过因为体量和深度不大也非常好读。
环保 科普 自然
古鸟 豆瓣
Birds of Stone: Chinese Avian Fossils from the Age of Dinosaurs
作者: [美] 路易斯·M.恰佩(Luis M.Chiappe) / 孟庆金 悦读名品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 4
【编辑推荐】
.
★珍贵化石照片一次性公开
★集古鸟类研究成果之大成
★古生物学界大咖倾情撰写
★语言通俗易懂且深入浅出
.
【内容简介】
.
《古鸟——恐龙时代的中国古鸟类》是一本最新的、全面介绍中国中生代早期鸟类发现与研究的著作。内容权威,并及时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的发现和研究结果。
虽 是一本古生物的专著,但内容广泛,涉及到相关地质环境背景,以及有关发育生物学、功能形态学、生态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的一些最新进展。
.
本书对隶属恐龙时代古鸟类家族的三大类群(基干鸟类,反鸟类,今鸟型类)分别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不仅涉及分类、形态解剖和系统发育关系,还依据最新的发现与研究,分别对这些不同类群鸟类的繁殖、飞行、消化、生活习性等作了细致的解释。
.
此外,本书还对恐龙时代的中生代古环境,鸟类起源,飞行起源和羽毛起源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概要的总结。作者也高度且客观地评价了中国中生代鸟类发现与研究对该领域的巨大和独特贡献。
.
【本书特色】
.
◎集古鸟类研究成果之大成,带您去往古生物领域前沿;
◎古生物学界大咖倾情撰写,用严谨的科学性保驾护航;
◎珍贵化石照片一次性公开,揭开尘封多年的历史真相;
◎栩栩如生的古鸟类还原图,描绘远古鸟类的真正模样;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直观展现古鸟的千姿百态;
2021年5月22日 已读
大量化石标本照片和干巴巴的文字描述,甚至连 render 图都极少,作为非学术圈的普通读者读起来比较枯燥,全彩印刷也显得有凑数之嫌。
中国 考古 自然 鸟类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2021年5月19日 已读
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鱼的生活和生态现状,让我换了个角度看待鱼类。
生物 科普 自然
地球改变之年 (2021) 豆瓣 TMDB
The Year Earth Changed
8.9 (325 个评分) 导演: Tom Beard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Bhashkar Bara
其它标题: The Year Earth Changed /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台)
为庆祝 2021 年世界地球日 ,Apple TV+ 将首播原创纪录片特辑《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获得艾美奖及 BAFTA 奖项的 David Attenborough 担任旁白。
《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展示世界各地历经史无前例的一年之后所拍摄的独家影片,这部贴近时事的纪录片,不但以全新手法描绘全球大封锁的局面,也带大家看见许多由此而生的正向故事。沉寂的城市传来鸟鸣、鲸鱼有了新沟通方式、水豚出没于南美洲郊区,世界各地的人都有机会以前所未见的方式接触大自然。在一小时的特辑中,观众将看见人类的行为改变可为大自然带来实实在在的影响。诸如减少邮轮交通、每年关闭沙滩数日、找出人类和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方法等,都是影响因素。这部由 David Attenborough 讲述旁白的纪录片,是一封献给地球的暖心情书,著重呈现大自然的复甦能为未来带来光明希望。《这一年,地球变得不一样》由 BBC Studios Natural History Unit 製作,Tom Beard 执导,Mike Gunton 及 Alice Keens-Soper 担任执行製作。
2021年5月18日 看过
又名:人类地球之癌实锤。一方面希望自私地希望生活 back to normal,一方面又意识到人类 back to normal 意味着地球继续遭罪。片子结尾感觉还是刻意乐观了些,像片头说的一样,the moment we paused, the earth was able to breathe again.
AppleTV+ 纪录片 美国 自然
发现之旅 豆瓣 Goodreads
voyages of discovery
8.6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托尼·赖斯 译者: 林洁盈 商务印书馆 2012 - 1
《发现之旅》,绝对值得您珍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蒐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00余帧精美的珍藏画作/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 /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
2021年3月30日 已读
非常 Euro-centric,毕竟书中绘画全部来源于伦敦自然博物馆收藏,也以此为行文中心。图和纸张文字配色真的淡雅细腻,有着那个年代博物学的优雅。但文字实在乏善可陈,清一色的欧洲殖民者(也许充满了对自然/收藏的热爱,但不能改变其本质)一笔带过抄课本般地乏善可陈枯燥无味的航海罗列。比较失望。
博物学 科普 自然 英国
鳗鱼的旅行 豆瓣 Goodreads
Ålevangeliet
8.2 (94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帕特里克•斯文松 译者: 徐昕 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2020 - 10
 一本和鳗鱼一样难以被定义的奇书,关于鳗鱼,更关于生命本身:从鳗鱼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抵达深刻又感动的生命之谜
 瑞典现象级畅销书,出版3个月印量高达70000册,现已超过130000册!以处女作一举拿下瑞典极富盛名的文学大奖——奥古斯特奖,被评为最佳非虚构图书
 讲述鳗鱼在科学史中留下的谜团,展开文学、艺术和宗教中的鳗鱼考察之旅,在回忆与父亲珍贵的捕鳗时光中,探讨生命、死亡以及其间的一切。语言优美动人,情感真挚动人:克制的文字中,流淌着父子之间甚少表露的深情
 被翻译为30种语言畅销多国,媒体好评如潮:《纽约时报》“编辑选书”,《洛杉矶时报》畅销书,《福布斯》最佳夏季读物,《洛杉矶时报》“与自然保持联系的21部经典”,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盛赞
 独特设计,精美装帧,优雅精装,多幅量身定制的艺术插画
鳗鱼是自然界最奇怪的生物之一。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它知之甚少。
欧洲鳗出生在马尾藻海——一片难以确定边界的海洋,随后会去往欧洲海岸,再游入江河溪流栖居。平静地生活几十年后,当生物钟敲响,它会完成最后一次蜕变,踏上返回出生地的漫漫归途,在那里繁殖并死去。如果无法启程,它仿佛会等待到永恒,绝不变身。
两千多年来,鳗鱼一直是一个谜。亚里士多德坚信它没有性别,弗洛伊德试图寻找它的生殖器却屡屡受挫。从没有人见过鳗鱼交配。
神秘的鳗鱼令帕特里克着迷,与鳗鱼同样难解的还有他与父亲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他在文学、艺术、宗教与科学史领域探寻,同时追忆与父亲一起捕鳗的童年时光。鳗鱼的不可知、它笨拙又浪漫的生命之旅,宛如隐喻,触发我们对生存与死亡、目标与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2021年3月27日 已读
一场与鳗鱼和父亲一起进行的童年旅行,带着北欧仲夏夜般神秘清冷忧伤气息。书中的鳗鱼是如此神秘、浪漫以至于直到读到后期提到日本餐饮我才把书中这种具有谜一般使命感的生物和鳗鱼饭联系起来。
亲情 哲学 科普 自然
恐龙的兴衰 豆瓣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
8.4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史蒂夫·布鲁萨特 译者: 李凤阳 未读·探索家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7
知名恐龙学者邢立达审校推荐,《侏罗纪世界3》科学顾问,命名15个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打破对恐龙的刻板想象,用化石证据重写恐龙兴衰史
恐龙从哪里来?它们如何崛起并成为地球的主宰?有些恐龙为何如此庞大?有些恐龙为何长出了羽毛和翅膀,还变成了鸟?没有变成鸟的恐龙为何都消失了?命名过超过15个恐龙新物种的古生物学家史蒂夫•布鲁萨特用积累多年的大量化石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绝伦的恐龙史诗,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史前巨兽从逐渐崛起,到称霸世界,再到尽数毁灭的全过程。除此之外,本书还生动地讲述了神秘的“恐龙猎人”追寻远古生物踪迹的真实故事,带领你跟他们一起探索恐龙的奇妙世界。
2021年3月20日 已读
从兴到衰,从创造到毁灭再轮回到创造的大灭绝 cycle of life,全面探秘恐龙帝国这件事实在太有趣了,充满着宇宙洪荒开天辟地的浪漫。业务当然没得说,但我感觉作者写作上跟我是一个类型:一股脑的感受记录全往上堆,虽然感性、热情,但充斥着大量大同小异考古故事的日记式记述对读者略显枯燥,只有小行星理论提出的那段算是现代发掘故事里的亮点。结尾甚至有 20% 的篇幅是参考资料推荐,也能佐证上述问题。总之就是,恐龙的部分足够精彩,但像刺客信条一般初看现代剧情有趣,看多了就有“快带我回去”式的不过瘾了。
恐龙 科普 考古 自然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豆瓣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9.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马敬能(John MacKinnon) / 卡伦·菲利普斯(Karen Phillipps) 译者: 卢和芬 / 何芬奇/解焱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 6
本书描述了1329种鸟,每种配有彩色绘图和分布图,另描述了几百种亚种。分布图显示每种鸟在中国及邻近国家和地区夏候、冬候及居留期的分布。
书中的文字简介提供极有帮助的背景知识及信息,包括中国鸟类及保护状况,并介绍了中国的重要观鸟地点和时间。附录中还提供了中国保护及濒危种类、中国特有鸟种类和中国鸟类协会的名录。
对中国鸟类的认知仍欠完整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针对这一地区的野外指南,以致直到最近,中国的鸟类学家还只是依靠检索表、名录以及黑白素描图在工作,仍没有一本完整的、依据当代分类学系统,并附彩色全图的野外手册。本手册下是试图填补这一空白,且以中、英两种语言文字分别出版。
2021年3月10日 已读
实用手册,illustration 风格统一十分漂亮,为了查找方便是前面集中各类型的图,后面按号查找各类鸟简介的形式。简介倒是非常简,只对外形、分布、习性进行了一两行的介绍,并无其他扩展。而且按分种排列我不确定是工具书野外查找最好的方法,可能是作为外行小白被鸟类 App 惯坏了觉得按分布地、大小、颜色等分反倒觉得更加容易定位。
图鉴 工具书 科普 自然
完美星球 (2021) 豆瓣
A Perfect Planet 所属 : 完美星球
9.6 (56 个评分) 演员: 大卫·爱登堡
《完美星球》是一部与地球科学巧妙结合的蓝筹自然历史纪录片,它揭示了我们所生存的这颗星球的运转规则。 这部纪录片共分为五集,展示了自然力量如何推动、塑造和维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前四集分别探索了火山、 阳光、天气和海洋的力量,最后一集则着眼于新兴的自然力量:人类,揭示了人类对地球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如何恢复地球完美的生态平衡。
从印度雨季潮湿的土地到夏威夷火山炽热的山坡;从巴哈马的潮汐岛屿到冰天雪地的埃尔斯米尔岛;从冬夜郊外嚎叫的北极狼群到春季结冰的身体慢慢融化的木蛙;从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吸食海鸟鲜血解渴的吸血地雀,到每年成群结队聚集在火山湖中繁殖的非洲小红鹳,《完美星球》将带领我们踏上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之旅。
这部纪录片将改变我们看待自然家园的方式。我们将一次又一次地见证地球所具有的强大自然力量是如何孕育生命的。
2021年3月10日 看过
本片虽然单个看来没有特别惊艳的画面,但是直接、出彩的 fun fact 一点也不含糊,不惧怕直接放交配、产崽等直接画面,也跟以往其他动物纪录片相比多了很多新鲜感。比如幼年火烈鸟被 stroke 追逐的画面和配乐特别电影感,棕熊手挤活 salmon 喷鱼子酱、牛羚带着羊膜直接下崽、千万条公蛇“充电”再追逐交配等。此外还总能把我不感兴趣的话题拍出趣味引人入胜。比如之前的 fire ants 用身体做成小筏子漂过雨季,marine iguana 作为冷血动物进海吃海藻,闭气时间长达半小时。还有不知道叫什么的软体动物交配居然也能拍有趣,卵放在贝壳下面的样子好酷炫。最后更是用一整集讲环保。
BBC 纪录片 自然 英国
人类灭绝之后 豆瓣
AFTER MAN - A ZOOLOGY OF THE FUTURE
8.1 (7 个评分) 作者: [英] 杜格尔·狄克逊 译者: 高瑞雪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 5
内附上百幅手绘动物插图
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探索不被人类打扰的未来生物界
◎ 编辑推荐
☆ 推想进化学的开山之作
《人类灭绝之后——未来世界动物图鉴》,一本通向未来动物世界的时空穿越指南,带领读者游走于真实和想象之间,畅想动物进化的无限可能,展现一个令人拍案称奇的未 来动物世界。
☆ 融科学与幻想为一体
人类灭绝的5000万年后,地球生命的进化依旧生生不息,依然努力适应新环境,抓住种种机遇向前发展。这些令你瞠目结舌的生物虽然出自想象,却完全基于生物进化的原则。进入一个如此奇异美妙的世界,你会发现书中的动物是那么真实,希望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它们……
☆ 200页全彩手绘插图
基于杜格尔·狄克逊的草图和设计,多名插画家倾情打造,200页充满想象力的全彩内文。
◎ 内容简介
《人类灭绝之后——未来世界动物图鉴》描绘了人类灭绝5000万年之后的动物世界。
本书分为十一个章节,前两章回顾了从生命进化之初到人类出现之后的物种进化历程;中间八章则根据狄克逊天马行空又有理有据的想象,推演出在人类灭绝之后的5000万年地球上,从热带到寒带、从雨林到苔原的动物进化可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共同欣赏这颗星球上生命进化的壮观景象;最终章则畅想了在更遥远的未来生命终将归往何处。
◎ 媒体推荐
一本超乎寻常的书!每一页都精彩绝伦。《人类灭绝之后》是一本推演未来的力作!
——《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
行文流畅,想象瑰丽,这对于学习未来生物学的学生、爱好者、科幻迷乃至一般读者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盛宴。
——·美国图书馆协会书评杂志《书单》
《人类灭绝之后》极其有趣,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洛杉矶时报书评》
太真实了!狄克逊设想出的一些动物足以乱真,甚至会引发对现实中动物皮毛之下神秘造物力量的反思。
——《纽约时报书评》
(狄克逊)对于进化规则的说明是如此清晰易懂,文中关于未来动物的精细插图是如此迷人,《人类灭绝之后》必然会吸引各个年龄层的读者。
——《芝加哥太阳时报》
2021年3月3日 已读
比较失望,大多数动物形态是“为了不同而不同“,并没有预期中的异想天开但顺理成章,除了鼠类变大、参考现代生物,就是稍做变化强加解释放点不同 feature。主旨更多是以人类灭绝之后的生境变化和地质变化来推测远未来生物形态,然而众所周知,进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但具体形态是偶然的,一本正经地为了不同而不同的结果是整体大同小异细节又过于牵强,绘图风格也不那么讨喜。命题听上去不错,但实操反倒不如真的讲史前存在过的生物来得有趣、丰富和“异想天开”,毕竟回去看看上一代地球霸主——大型爬行动物灭绝之后生物圈发生了多大变化,远比本书来得更有”想象力“。因此实际的参考价值也仅限于最简单的地质、生境知识。单色图也占了很大比例,全彩印刷的价钱和这个内容量并不觉得物有所值。
科幻 科普 自然 进化
纳勒迪:一只小象的故事 (2016) 豆瓣
Naledi: A Baby Elephant's Tale
导演: Ben Bowie / Geoffrey Luck
其它标题: Naledi: A Baby Elephant's Tale / 小象的故事(台)
一部关于非洲波札那小象的纪实电影。非洲波札那一头不满足月的小象,失去了成象可以倚靠,她在难民营区,靠著人类的帮助长大、存活。
2021年1月19日 看过
同是非洲象保护纪录片,比前两天的 《The Ivory Game》好太多了,情绪完全被小象的起起落落牵动。小象的家人跟她重逢时那一幕特别感人,大家反应都不一样,有吓得愣住往后退了一步的大姐,有吹着大象欢快叫小跑步奔过来迎接的小伙伴,性格各异太温情了。
纪录片 美国 自然 非洲
演化之旅 豆瓣
EVOLUTION: A VISUAL RECORD
作者: [美] 罗伯特·克拉克 / 大卫·奎曼 译者: 薛浩然 / 杨小灵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5
一本你从未见过的、有关演化的视觉盛宴
跟随摄影大师的艺术镜头
探索生物演化的科学奥秘
·
·
🦍编辑推荐
♤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记录
全书六个章节,从亿万年前的远古生命遗迹到人类世间的灭绝物种化石,从多彩缤纷的鸟类世界到纷繁复杂的哺乳动物,读者可以通过与高清照片的科普文字,感受充满未知和 挑战的演化进程。
♤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揭示演化的奥秘
著名摄影家罗伯特 •克拉克以摄影充分展现各类生物的细节和强烈的艺术之美;而多位生物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力求知识翔实、精确;
♤与全球知名博物馆及动植物园合作,展现罕见细节
作者甄选19家权威机构的标本,以使读者可尽情饱览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邱园、皇家植物园等全球知名博物馆和动植物园罕见藏品。
♤全书全彩印刷,200余幅高清摄影,展现肉眼难以看清的诸多细节
·
🦎内容简介
《演化之旅》由屡获殊荣的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拍摄的200多张异彩纷呈的珍贵图像和著名科普作者大卫·奎曼和约瑟夫·华莱士言简意赅的科普文字共同构成。全书意在以视觉图像,记录一场亿万年以来有关生物演化的神奇之旅。
·
全本以“远古的历史”“鸟类: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冷血动物的多样性”“植物:演化盛开”“昆虫: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哺乳动物:交错的网”“人类的起源”“演化的演化”八个大章节,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生物的演化案例。
·
作者甄选世界范围内包括大英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邱园、皇家植物园等知名博物馆和动植物园的罕见藏品。整个编撰过程中又有诸多生物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共同协助,力求图像及知识的清晰、客观、详实、准确。
·
🐞媒体推荐
《演化之旅》是一本你从未见过的视觉科学教科书 ——《美国国家地理》
·
《演化之旅》是一本精雕细琢的完美作品。之所以说“精雕细琢”,是因为它以细腻的细节展开,清晰地描绘了作者对演化这一主题的热爱。这是一场自然世界和它背后的生物进程的盛宴。《演化之旅》使自然赤裸地展现……让你感觉好像在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幕后参观,而许多标本仿佛还在呼吸 ——《BBC野生动物》
·
一本探索推动地球多样性进程的精美书籍,一部引人入胜的进化史视觉记录—— http://ScienceFocus.com
·
克拉克拍摄的生动、令人惊叹的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生命的一些惊人变异和进化……生物演化的进程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但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领略精彩一瞥—— http://Smithsonian.com
·
有关演化奇迹的摄影集,有关植物和动物以非凡方式演化生存的精彩绝伦的案例——《华盛顿邮报》
2021年1月6日 已读
与其说是“演化之旅”,不如说是一本注释比较长的动植物摄影集,没有演化的过程也没有文字的组织,仅仅是为图配文而已,信息量很小,比较失望。
摄影 科普 美国 自然
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米莉·玛洛塔 译者: 孙依静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2
芳踪难觅的栗腹鹭,钟爱旅行的勺嘴鹬
感情专一的虎尾海马,雌雄难辨的曲纹唇鱼
从海洋到森林,由沙漠至淡水
从草原到山脉,由湿地至苔原
43 种来自全球各地的野生濒危动物
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
这些正在消失的自然生灵
非凡又神秘,纤弱又坚韧
身陷种种威胁与困境
却极少 进入公众视野
成了地球上最孤单的动物
《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
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 玛洛塔
以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彩手绘插画
重现珍稀动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
没有什么比动物世界更加真实
每一种动物都值得在这大千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来自世界八大栖息地的43 种野生濒危动物,讲述了它们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以及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
这是英国炙手可热的插画家米莉·玛洛塔的最新突破性作品,她一改以往黑白线描的绘画风格,用清新雅致的彩色插图和趣味横生的文字,将身怀绝技、各具魅力,却极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珍稀动物展现在读者眼前,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爱与记忆,让公众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编辑推荐
🌟这是《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作家、拥有全世界数百万粉丝的“涂色书女王”米莉•玛洛塔突破往日线描风格的全新力作。继与《秘密花园》齐名的《动物王国》等5本大获赞誉的涂色书之后,这是她第一本图文并茂、有主题与故事、并具有环境及社会价值的科普绘本。
她调研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国家地理》杂志、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以及大量图书馆资源,最后精选出全球8大栖息地的43种珍稀濒危动物,意在启发下一代青少年、自然主义者、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志愿者和热爱大自然的人,关注动物的生存状态及环境。
🌟本书中的动物都是不常进入公众视野的濒危品种,不仅讲述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性,还特别分析了它们面临的威胁和困境。除此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保护濒危动物的具体措施,提供了详尽的动物分布地图。不管对希望了解动物世界的青少年,还是对此主题感兴趣的成年人来说,都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为8开大画幅开本,细腻地展现了濒危动物世界的灵动之美。它独一无二的图案设计、繁复精致的插画、“不似之似”的趣味细节,很值得设计人员及艺术家借鉴和学习。
2020年12月29日 已读
非常可爱清爽的一本画册,文案也写得简洁有趣,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只有 43 种动物吧。
动物 科普 绘本 自然 英国
我的章鱼老师 (2020) T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My Octopus Teacher
8.7 (489 个评分) 导演: 皮帕·埃尔利希 / 詹姆斯·里德 演员: 克雷格·福斯特 / Tom Foster
其它标题: Il mio amico in fondo al mare / My Octopus Teacher
在花了数年时间拍摄地球上一些最危险的动物后,克雷格·福斯特疲惫不堪、情绪低落,并且家庭关系也陷入混乱之中。他决定暂停自己的事业,并回到家乡南非开普敦,重返海岸附近的海藻林,这里的神奇水下世界是他的原点。近十年来,克雷格每天都要在冰冷的海水中潜水,在地球上捕食者最密集的地方之一脱掉 潜水服和潜水装备。他遇到并追踪的普通章鱼最初是他的研究对象,然后成为了他的老师,向他展示了人类从未见过的东西。《我的章鱼老师》拍摄用时超过 8 年,拍摄了 3000 个小时,记录了独特的友谊和互动以及前所未见的动物智慧。
2020年12月13日 看过
画面是很漂亮,故事也很美,但主角的旁白语调实在太舒缓阴郁无感情催眠了我实在受不了。
Netflix 动物 纪录片 自然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2020) 豆瓣 TMDB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9.4 (77 个评分)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 基思·肖利 演员: 大卫·爱登堡 / Max Hughes
其它标题: David Attenborough: A Life on Our Planet / 大卫·艾登堡:活在我们的星球(台)
这部独特的纪录长片由获奖野生动物电影制作公司 Silverback Films 和全球环境组织 WWF 共同制作,由一个比其他任何人都更了解自然界的人为我们讲述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故事。在 90 多年的时间里,爱登堡走访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探索了这个星球上的荒野之地,记录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这部电影为未来几代人提供了面对地球上巨大挑战的强有力并充满希望的信息。 这部电影是爱登堡对自然界的解说,于 2020 年 10 月 4 日在 Netflix 面向全球上映。
2020年10月14日 看过
本来以为是传记,后来发现是“witness”(证词)形式的对环境变化的见证和呼吁。你说大卫老爷子都 93 岁了,人类自我毁灭八成他也看不到了,不好好退休,抱着对世界和生命的热爱,一直这么苦口婆心鞠躬尽瘁,过的真是梦想中的人生啊。
Netflix 环保 纪录片 自然 英国
Natural History 豆瓣
作者: DK Publishing DK 2010 - 10
A landmark in reference publishing and overseen and authenticated b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atural History presents an unrivaled visual survey of Earth's natural history. Giving a clear overview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our natural world-over 6,000 species- Natural History looks at every kingdom of life, from bacteria, minerals, and rocks to fossils to plants and animals. Featuring a remarkable array of specially commissioned photographs, Natural History looks at thousands of specimens and species displayed in visual galleries that take the reader on an incredible journey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the world's landscapes, through the simplest of life forms, to plants, fungi, and animals.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其实不太明白这本为什么要叫 Natural History,明明就更像是一个 catalog/百科全书,history/进化的部分几乎没有(友邻补充:因为Natural History这个词组就是“博物志”的意思(一个沿袭下来的传统说法),不是“自然的历史”~)。主要还是囊括从动物到植物,从矿物到细菌的各类自然事物简介。作为图鉴而言质量非常高,illustration 风格统一特点鲜明。爱好博物、自然家中必备的收藏品。另外这么大厚一本才三十多刀也太便宜了吧……
动物 图鉴 工具书 植物 百科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 豆瓣
The Long,Long Life Of Trees
7.8 (17 个评分) 作者: 菲奥娜·斯塔福德 译者: 王晨 / 王位婷 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5
作者在书中十七个章节中分别介绍了17种常见的树木,包括樱树、油橄榄、柏树、 橡树、白蜡、杨树、冬青、桦树、榆树、柳树、松树和苹果树等等。从民间传说、 自然科学、文学、文化历史、欧洲艺术、宗教、古代神话和现代医学、日常用途等 方面揭示了这些树在西方文明中的历史流变、文化意义和重要影响。配合着优美的 文字和精美的插图,书中充满了关于树木的有趣发现、独到见解和深刻哲思,也会 引发读者去思考人与树木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如果你只想了解树的生物特性,那么你将错过一个了解西方文明的机会。作者将漫长 历史中的树与文学、欧洲艺术、民间传说、古代神话、现代医学以及宗教的复杂联系 层层展开,揭示这些树在西方文明中的历史流变、文化意义和重要影响,充分展现了 西方与树木相关的丰富历史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宏观视角。
★文科生也能读懂的诗意科普,理科生必备的通识导读。本书充满了科学知识和历史趣 闻,文笔优美,旁征博引,于寻常事物中彰显哲思。大量引用华兹华斯、雪莱等著名 诗人的优美诗篇,以及别有风味的英国民间歌谣,还涉及并展示了莫奈、等著名画家 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文章具有厚重感。
★插图精美、图文并茂。书中多为绘画作品,选取名家画作、精致插画以配合文字,更 为直观具象。本书装帧精美,凸显文艺气质。
2020年4月28日 已读
这书不如预期中的好看,排版插画绝对要负主要责任。放着好端端在开头系统化具象化跟文字如虎添翼相映成趣的机会却错过了,只做对了统一钢笔画风格一件事(翻开之前就觉得插画风格只可如此),导致本来的闲庭信步游刃有余变成了心不在焉高开低走,可惜。
博物 文化 科普 自然 英国
水深火热的星球 第一季 (2019) 豆瓣
Hostile Planet Season 1 所属 : 水深火热的星球
9.3 (9 个评分) 导演: 马泰奥·威利斯 演员: 贝尔·格里尔斯
野生动物主题纪录片《水深火热的星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地球最恶劣的生存环境。这部纪录片分为六集,观众将分别走进地球最深、最高、最冷、最热、最潮湿和最干旱的自然栖息地,了解那里的动物们是如何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生存繁衍的。自然界中危机四伏,在过去的40年里,野生动物面临的挑战比过去6500万年间还要艰巨。因此在这些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才能直面水深火热的栖息地、严峻的气候、冷酷无情的掠食者并和同类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它们的挑战很简单:适应或死亡。
2020年1月11日 看过
本来极端环境这个选题挺好的,但是选的范围太广加上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全片就变成了跟其他动物纪录片一样什么都讲了点所有环境都蜻蜓点水,故事性和架构还稍显凌乱。贝爷的存在感也很弱没有锦上添花。
动物 纪录片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