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树上的男爵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豆瓣
The Baron in the Trees
9.2 (38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一次倔强的反抗,让科希莫从十二岁起就决定永不下树。从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树上,却将生命更紧密地与大地相连。是不是真的只有先与人疏离,才能最终与他们在一起?
2020年7月9日 已读
卡尔维诺,本本经典。充满浪漫和奇趣,主题模模糊糊地可归纳为为“反抗”“自我”与“莫名的意念”。柯西莫是少见的活在寓言之中的角色,带有一种旧时代的神力。与《看不见的骑士》不同,后几章的走势略颓废灰暗,结尾的奇迹倒是一抹亮色。
外国文学
半途之屋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勒里·奎因 译者: 门牙猫咪咪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 - 4
一个雨后的周末夜晚,来自费城的年轻律师吉尔.安吉尔驱车前往特伦顿郊区一处人迹罕至的破旧木屋与妹夫见面,却在屋内发现了倒卧在血泊中、身受重伤的妹夫,他临终前说出凶手是个戴着面纱的女人。
侦探作家埃勒里·奎因受托调查凶案,竟然发现死者是个拥有双重身份的重婚者,他一方面是纽约富豪的独生女洁西卡的丈夫,过着奢华的生活;另一个身份是个四处兜售廉价首饰的推销商,与年轻貌美的妻子露西住在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里。
警方调查结果,发现死者投保了一百万美金的巨额人寿险,而且在遇害前不久才将受益人由洁西卡变更为露西,接着又发现露西的车子在命案当晚撞坏在离现场不远的地方,车上还有一条黑色面纱。一切证据都指向凶手就是露西,露西因此被捕待审,吉尔与艾勒里都认为凶手另有其人。
2020年1月28日 已读
杰弗里身为人妻控明明不停ntr,自己心里却有苦主般的酸涩?。奎因写作风格的半途之屋,电视剧感十足。前半程的故事还算有趣,从法庭戏开始就啰里啰嗦围绕着某人证言不放了。读者视角不难判断出凶手身份,何况中途白送一个证据到眼前。逻辑链部分由凶手动机构成,最后指出凶手身份时有种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之感。
外国文学 推理
阿尔塔蒙之路 豆瓣
作者: (加)加布里埃勒·罗伊 译者: 赵苓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7
加布里埃勒·罗伊用通透质朴的笔调,书写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曾经但早晚必须经历的部分:生离,或者死别。我们活出了生活,却要等到多年之后,方才懂得些许……
《阿尔塔蒙之路》中孩子的形象,是被驱逐出天堂游荡在回忆里的影子,总在提醒我们“失去”,一旦重现,却又引领我们看向“理想”。因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一个早已遗失的“我”摇摆在“这里”和“他方”,只有在回望时,才有交叠的空间,时间也仿佛停止。而写作,似乎就在悬置的时间里,想象的空间中,实现了加布里埃勒·罗伊真实与想象的交融,自我治愈,也治愈了读者。
当我们热爱生活,生活也倾尽全力地爱我们,像是奇妙的心领神会。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THIS IS GOING TO HURT
8.2 (232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当·凯 译者: 胡逍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9 - 5
☞ 不读不是英国人!每个英国人都读过的现象级畅销书!半年狂销100万册,出版当天英国亚马逊全网瘫痪3小时!6年221篇男妇科大夫的私密日记,风靡33国的爆笑妇科段子集锦!3句话1个笑点,脸红心跳到根本停不下来!这次可是真的读懂女人了!
☞ 史上更好看、更好笑、更有人气的医生日记!自出版以来任性霸占各畅销书单和亚马逊图书畅销榜榜首!收获亚马逊5000条读者好评,Goodreads口碑榜50000条读者好评!拿奖拿到手软,荣获“国家图书奖”三项大奖(年度新人奖、年度最受欢迎作品、年度图书俱乐部作品)、“《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幽默图书”、“The Books Are My Bag”两项大奖(年度图书奖、读者奖)、“Blackwell 年度处女作奖”、“年度电子书奖”、“Slightly Foxed 最佳传记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 超越老牌喜剧《是,大臣》《IT狂人》的英式幽默,笑到歪腰肚疼都停不下来!BBC重金砸下剧集版权,2019火热登场!《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金融时报》《观察者报》联袂推荐!英国皇家全科医生协会前任主席克莱尔•杰拉达、英国著名喜剧演员斯蒂芬•弗雷赞不绝口!
☞ 轰炸英国医疗体系,掀翻整个英国卫生部的爆笑核武!针对2015年英国政府对初级医生所颁布的新合同法,以及同年出现的大规模初级医生罢工浪潮,亚当•凯在书中发表《致卫生部长的一封公开信》,大胆揭露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出版当日就被部长喊去谈话了!
☞ 每个病人都想要这样的“冷面笑匠”医生!再也没有人能像亚当•凯一样,在哭笑之余将年轻医生的滑稽、心碎与勇气描述得如此走心!更重要的是,他让人感受到幽默外壳下柔软坚强的医者之心,教人珍惜生命、有勇气面对苦痛人生!
☞ 已得到拥有550万专业用户、200万医生用户的国内权威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商丁香园特别推荐!
【内容简介】
-----欢迎来到实习医生亚当 • 凯的爆笑日常!------
◆ 凯医生之工作糟心篇
• 想了解每周工作97小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买不起房的可怜时薪、被怀疑出轨的高负荷工作、浑身沾满海啸般喷发的各种人体体液、得不到夸赞的救人日常、极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001:这是本周我第三次被别人的鲜血浸湿内裤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扔掉内裤,继续回去工作。这可是CK的,15英镑一条,我感觉自己是越工作越穷啊。
002:我告诉一位病人,他得等到下周才能做上核磁共振,他听后威胁说要打断我的腿。我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太好了,这样就能歇几周病假了”。
◆ 凯医生之呵呵呵篇
• 你想象过男妇科医生每天要面对哪些“奇葩”吗?——对妇科常识无知到让人抓狂、上演各种“小孔塞大物”的闹剧(你可能再也无法直视腌小黄瓜、遥控器、马桶刷、健达奇趣蛋和肯德基全家桶了)、产前宣布要吃掉自己的胎盘……
001:在急诊室给病人开了事后避孕药,然后她问我:“昨晚我跟三个人睡了,只吃一粒够吗?”
002:是的,夫人,产妇在生孩子过程中确实会不小心拉出大便。不过假如你昨天问我这个问题的话,我会建议你不要吃那一大盘“助产”的咖喱,对你担心的这件事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 凯医生之掏心窝子篇
• 医生是手握母亲和婴儿生死大权的人——一名伟大的医生得有颗肥大的心脏和扩张的主动脉,才能不断把涌溢的同情心和善意泵出给这个世界。因为无论多么谨慎,悲剧总有一天会重演。你无处可逃,你拼尽全力,却还是要接受一个无力挽回的悲伤结局……
• 当选择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意味着……——他说:“妇产科是唯一一个让我兴奋,并且真的有所期待的地方。”
2019年11月3日 已读
以为单纯是一本笑话集,结果内容除了笑料,重口,奇葩病例以外,还有很多沉重的内容。生育对女性身体的损伤,被体制压榨的不得休息的医生,病人和婴儿的离去。当初亲戚得重病时,感觉医生总是冷冰冰的,其实在医生面前,这点病大概根本不算什么吧。
外国文学
罗素姆万能机器人 豆瓣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作者: [捷克] 卡雷尔·恰佩克 译者: 白渊 / 马竞 2013 - 7
R.U.R是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缩写,意为罗素姆万能机器人。剧本中一位名叫罗素姆的哲学家研制出一种机器人,被资本家大批制造来充当劳动力。这些大批制造的机器人外貌与人类相差无几,并可以自行思考,然而一场机器人灭绝人类的叛变计划正在进行……
该剧于1921年在布拉格演出,轰动了欧洲。卡雷尔·恰佩克作品中创造了「robot」(机器人)一词。这个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思是「苦力」。之后该词被欧洲各国语言吸收而成为世界性的名词。在该剧的结尾,机器人接管了地球,并毁灭了它们的创造者。
字节社有售,地址:http://tangcha.tc/books/1139
地獄藍調 豆瓣
1. Killing Floor (1997)
作者: 李查德 / LEE CHILD 译者: 陳榮彬 皇冠文化 2007
內容簡介
與傑佛瑞.迪佛並稱的驚悚小說天王
全系列熱賣直逼千萬本,首度正式授權中文版!
史蒂芬.金:『所有關於傑克.李奇的冒險故事都棒呆了!』
惡魔之唇輕啟,吐出悠悠樂音,穿出地底、落在小鎮,躍動的音符便化為地獄之鉤,一聲一聲地,勾引出人們貪婪的心……
浪人神探傑克.李奇
一切都是命定。
要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決定追查藍調樂手瞎子布萊克的死因,傑克.李奇也不會臨時下車,來到馬格瑞夫這個『超完美』的小鎮。在這個偏僻小鎮上,家家戶戶都鋪著天鵝絨似的高級草坪,房子不是新落成就是剛整修好。更不可思議的是,所有商店都從早開到晚,即使沒有客人上門、毫無進帳,卻從來沒有一家店倒閉。
當了一輩子軍人,退伍後四海為家的李奇本來只打算在鎮上待個兩、三天,沒想到他才剛到就被指控殺人!小鎮上發生了三十年來第一樁兇殘謀殺案,他這個外來客自然成了第一號嫌疑犯,可是卻沒有人知道被毀得面目全非的受害者究竟是誰?
李奇一點都不關心死的是誰,對他而言,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趕快離開這個鬼地方!然而他卻不知道,打從他臨時決定下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和那具來歷不明的屍體脫不了關係……
《地獄藍調》是英國驚悚天王李查德一鳴驚人的代表作,一推出便立刻躋身英國週日泰晤士報暢銷排行榜前十名,並勇奪推理小說界最高殊榮安東尼獎與巴瑞獎,『浪人神探』傑克.李奇的旋風從此狂掃全球,系列熱賣直逼千萬本!
凯恩舰哗变 豆瓣
The Caine Mutiny
作者: [美国] 赫尔曼·沃克 译者: 李传家 / 侯开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9
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在南太平洋的海面上,漂浮着凯恩号;正是这艘近乎于报废的老式战舰上,却爆发了美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哗变事件!这已不仅仅是旧时所理解的兵变——只见刀光闪闪,舰长被囚,绝望的水兵成了不法之徒。以副舰长马里克为首的哗变一方,到底是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救军舰地危难之中的英雄,还是阴谋蓄意叛变的暴徒?而舰长奎格,是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还是懦弱胆小的怕死鬼? 威利·基思成了这个故事的穿针引线人,这位凯恩号最后一位舰长就像是打开魔法大门的钥匙,将当年整个事件的一层一层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的天才女友 豆瓣 Goodreads
L'amica geniale
8.6 (734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因此她到父亲和兄长苦苦维持的修鞋店帮工,又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最终,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但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而埃莱娜也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2019年7月30日 已读
三星半,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语言细碎,流水账般繁复的叙事,记不住名字的人物冒来冒去,如同天涯热帖貌似还没有展开,就阅读体验而言很一般。不过这种文字的好处就是细致地还原了贫民生活的情况,包括矛盾的内心冲突,烟花和楼顶聚会段落女主对莉拉的情感描写是亮点。
外国文学
荒原狼 豆瓣
9.7 (11 个评分) 作者: [德] 黑塞 译者: 张文思 新星出版社 2013 - 1
本书选录了作家的诺贝尔获奖作品《荒原狼》和小说《彼得·卡门青》。其中《荒原狼》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荒原狼是个年近50的人,名叫哈立?哈勒。几年前,他租下了我姑妈家的阁楼,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沉默寡言,不爱交际,确实像他自称的那样,是一只狼,一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他的脸充满智慧,表情温柔,但内心世界动荡不安。他想的比别人多,智力上具有那种近乎冷静的客观性。这种人没有虚荣心,他们从不希望闪光,从不固执己见。
火星编年史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Martian Chronicles
8.7 (4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 11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2019年7月3日 已读
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格局。只有琐碎的直入人心灵深处的故事,文段间夹杂着童年的回忆和荒凉的忧愁,读来让人不由得感动。就科幻程度而言,可真是柔软的不像话。
外国文学 科幻
不存在的骑士 Goodreads 豆瓣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8.8 (202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吴正仪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卡尔维诺经典:不存在的骑士》是卡尔维诺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这三个故事代表通向自由的三个阶段,关于人如何实现自我的经验:在《不存在的骑士》中争取生存,在《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追求不受社会摧残的完整人生,在《树上的男爵》中有一条通向完整的道路——这是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模范军人阿季卢尔福,存在于一具空空的盔甲之中,却是完美骑士的化身,唯有他使铠甲具有意义。当他名扬天下的业绩被挑战、被质疑、将被抹杀的时候,他的存在还能成立吗?
2019年7月3日 已读
结构精巧简洁,文字间不乏戏谑,最后竟然还有伏线揭开,非常完美的小说,可惜骑士离去的过于突然,总觉得还没看够呢。
外国文学
喜鹊谋杀案 豆瓣 Goodreads
Magpie Murders
7.3 (133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东尼·霍洛维茨 译者: 梁清新 新星出版社 2019 - 6
当编辑苏珊•赖兰拿到艾伦•康威最新作品的初稿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本小说不同于他的其他任何作品。在和这位犯罪小说畅销书作家共事多年之后,她对他笔下的侦探阿提库斯•庞德了如指掌。庞德侦破了许多英国村庄中的谜案。意在向经典英国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多萝西•赛耶斯致敬,康威的传统写作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而苏珊为了保住工作,必须继续忍受他恼人的行为举止。
在康威的新作中,阿提库斯•庞德来到派伊府邸——一座乡村内的庄园——调查一桩谋杀案。是的,其中有死尸和许多各怀鬼胎的嫌疑人。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苏珊越来越确信,在这本稿件的背后隐藏着另一个故事:一个充斥着嫉妒、贪婪、冷酷的野心和谋杀的真实故事……
2019年7月2日 已读
家访流,文笔虽好,但也继承了欧美黄金时期婆婆妈妈的特色,英文版读到一半弃,中文版差点弃。对作中作真相猜到一半,略感失望。本书所谓亮点至少在夜想曲里出现过...全书较平缓,个人对三个解答虽然喜欢,就质量上来说也有诚意,但是缺少震惊感,可能是不太对我口味吧...
外国文学 推理
黑屋中的小美人 豆瓣
Pretty Girls
作者: [美]卡琳·斯劳特 译者: 张春敏 东方出版中心 2019 - 5
亲姐妹。陌路人。幸存者。
二十年多前,克莱尔和莉迪亚的十几岁姐姐朱莉娅突然失踪。两姐妹心生罅隙、渐行渐远,成为两个世界的路人。克莱尔成了亚特兰大一个富翁的花瓶妻子。莉迪亚则成了单亲妈妈,找了一个有犯罪前科的男友,咬牙求生。但对于失踪的姐姐朱莉娅,两人一直无法释怀——当克 莱尔的丈夫突遭残杀时,那个毁灭性的伤口又再次被残酷地撕开。
一个少女的失踪和一个中年男子的遇害,相隔近四分之一个世纪:这是偶然吗?面对危险,幸存的克莱尔和莉迪亚终于卸下心防,勉强停战,她们也决心揭开多年前毁灭她们一家的秘密,尝试可能的救赎,并且在从未料想的地方,将罪孽加倍偿还……
《黑屋中的小美人》一书字字有力,针针见血,扣人心弦,人物塑造和起承转合令人难忘,是无可非议的惊悚小说佳作,惊心动魄,使人血脉偾张。
诗人 豆瓣
The Poet
8.0 (20 个评分) 作者: [美]迈克尔·康奈利 译者: 简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1
★《诗人》是一部诗意与惊悚交缠的经典推理小说,16项国际推理大奖得主迈克尔·康奈利代表作 。
★充满诗意的诡计带来烧脑的阅读体验:诡谲的诗句里藏着解谜线索,逻辑缜密的反转不断发生,持续到合上全书的那一刻。
★这是一部上升到纯文学的推理小说,开篇即经典,超越类型小说束缚:死亡是我的领域,我借它谋生。我一直小心翼翼,与它保持一臂之距。
★斯蒂芬·金隆重推荐:我从不轻易使用“经典”这个词,但我相信《诗人》会成为经典。《诗人》是一部真正的小说,为读者带来典雅朴质又回味无穷的阅读乐趣。
★《洛杉矶时报》评价:迈克尔·康奈利终将与爱伦·坡一起,被摆在“文学”的书架上。
★获安东尼奖(世界推理迷大会年度最佳小说),黛莉丝奖(美国独立推理书商协会年度畅销书),尼禄奖。
――――――――――――――――――――――――――――――――――――――
内容梗概:
我的双胞胎哥哥肖恩在车里中枪身亡,现场留有一行谜一样的诗句:“游离于空间之外,超脱时间之际。”肖恩是重案组警探,出事前在查一桩凶案,但迟迟没有进展。警方说他承受不住压力,最终自杀。
我震惊难过,却只能面对现实。身为记者,我决定写一篇报道作为祭奠。为了解导致警察自杀的原因,我浏览相关报道,突然发现半年前另一桩警察自杀案的现场同样留有诗句:“从惨白的宫门咆哮而过。”
我的心猛地抽紧了,内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死死攥住。我再也看不进任何东西,眼前只有出自同一作者的这两行诗句。
崩溃 豆瓣
Meltdown: Why Our Systems Fail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7.7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里斯·克利尔菲尔德 / [加] 安德拉什·蒂尔克斯 译者: 李永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4
在所有人忽视的地方,发现扭转局面的关键线索,比趋势领先一步!
◎ 编辑推荐
☆ 查尔斯·杜希格、丹尼尔·平克、亚当·格兰特、傅军等诚意推荐
☆《金融时报》评选的 2018 年度商业类书籍
早高峰地铁 2 分钟一趟,它能够平顺运行,得益于设计合理的轨道系统,操控中心的实时监控, 工程师和维修团队的定期检修,地铁司机的技术,以及站内工作人员的随机应变。其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或任何环节衔接不良,就会出现故障,发生地铁事故。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航空航运、核电站、工业园区、钻井平台、公司管理、医院运行、市政工程,等等。
现代社会中,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都有相当复杂的技术、程序和环环相扣的细节。并且没有人能够掌握每一种技术、每一道程序和每一个细节,于是我们的安全、时间和生命实际上都掌握在他人的手中。本书讲述了历史上那些付出生命代价的悲剧案例,尝试从制度和工具上弥补人类天性的缺陷,追上技术进步的脚步,最大可能地避免我们重蹈覆辙。
◎ 内容简介
从烹饪、购房、换工作,到市政管理、金融市场、公司治理,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其内在的规则,也构成各自独特的系统。
一方面,连续的创新、高速的技术变革,以及信息的指数级增长,不断改变世界运行的模式,也改变了系统的基因。他们变得更强大、更复杂,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失败和崩溃,造成灾难性后果。这被称作“进步的悖论”。另一方面,我们仍然对眼前的危机视而不见,甚至有意忽略,也无法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断。
如何才能追赶技术的脚步,在繁芜的信息中发现关键薄弱点,杜绝系统性崩溃?
本书运用最新的研究,剖析了大量案例,并向各界人士反复求证。它深挖复杂技术掩盖的脆弱环节,引导我们发现复杂系统中的崩溃迹象。它也提供了迫在眉睫的工具,帮助我们重塑思维,改善我们的决策和判断,帮助我们设计更完善的制度,建立更好的系统,与技术和世界一同进化。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书。
—— 查尔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习惯的力量》作者
本书轻松活泼、扣人心弦……对于那些想要规避崩溃的人来说,是一本重要的指导手册。
—— 丹尼尔·平克(Dan Pink),《驱动力》作者
用详实的证据解释了为什么欺诈和破产为什么会发生,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离经叛道》和《另一种选择》作者
领导者必读之作。
—— 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未竟之业》作者
当今我们生活在各种系统之中。但这几乎是规律,系统越复杂,会变得越脆弱。往往一个小的失误,如果被忽视,会很快铸成灾难性大错。如何识别系统的漏洞,减少或防范系统崩盘呢?强烈推荐阅读《崩溃》一书。
—— 傅军,北京大学教授
《崩溃》以史为鉴,分析严谨,推理缜密。不仅找出了复杂系统失败的根本原因,而且提出了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 桂镭,eBay 国际跨境贸易首席财务官
当我们的未来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和技术时,政府和企业的组织系统的复杂程度会让人更加难以理解,从而引发系统余度的降低,关联度的增加,并容易让恶意的行为有可乘之机。这种情况下,爆发不可控的系统性崩溃是可能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这本书给我们以警示,也在解决方案方面,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开卷有大益。
—— 王旭阳,高华证券董事总经理
希腊棺材之谜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ek Coffin Mystery
8.1 (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埃勒里·奎因 译者: 王敬之 新星出版社 2017 - 3
侦探小说中的“圣经” ,“国名系列”水准最高之作
最纯粹的逻辑推理,你的一切猜测都是徒劳
离世的古董商留下了巨额遗产,谁是那个幸运的继承人?葬礼之后,人们突然发现刚刚还出现在众人眼前的遗嘱,突然不见了踪影!
在毫无头绪之际,埃勒里·奎因指出,遗嘱只可能被藏到了一个地方——那位古董商长眠的希腊棺材里。然而,当棺盖缓缓开启,众人惊觉棺材中非但没有遗嘱的踪影,还凭空多了一具尸体……
2019年3月31日 已读
四星半,盛名在外,阅读过程的趣味性要比x的悲剧好很多,但震撼力并不如后者,逻辑推演部分乐趣依旧,重要的是凶手也知道侦探的存在并进行了误导。遗嘱消失之谜应该和刀藏乐器一样是最经典的桥段了吧。瑕疵是犯人忽高忽低的智商以及中段略微无聊的红绯鱼。
外国文学 推理
燃烧的法庭 豆瓣
The Burning Court
7.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狄克森·卡尔 /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译者: 石葱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 1
史蒂文斯翻看着稿件中收录的照片,一股凉意倏然袭上心头。
数十年前,那个被处决的女子,那个著名的砒霜毒杀者,容貌竟和他妻子一模一样!
眉目、身材、仪态,甚至腕上的手镯……
阴森森的墓室,棺材里空无一物。
身穿奇怪古装的女子,打开了一道墙壁上没有的门。
推理、惊悚、超自然、心理悬疑——约翰·狄克森·卡尔最棒的三部小说之一,媲美《三口棺材》和《犹大之窗》的神作!
2019年3月31日 已读
三星半,燃烧的法庭里没有法庭。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和犹大之窗一样的法庭论战,结果却是十八世纪女巫传说。两个不可能诡计都是老梗,第一个诡计令我想到麻耶的贵族侦探。至于结尾应该是最早的崩坏流吧。
外国文学 推理
荆棘之城 豆瓣
Fingersmith
8.8 (4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拉·沃特斯 译者: 林玉葳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9 - 11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大庄园内,居住着李里先生和他的外甥女莫德,李里先生性格乖戾,驱使莫德终日在图书室里整理和朗读藏书。可怜的姑娘从小到大都未踏出过庄园一步,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某日,一位陌生人的闯入给莫德干涸已久的心灵带来生机,他就是来教莫德画画的瑞佛斯,可天知道,瑞佛斯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一个贼,他听说莫德有四万英镑的嫁妆,便想出骗婚这条生财之道。
为了确保成功,瑞佛斯又找来盗窃团伙里的苏打下手,经过安排,苏成为莫德的贴身女仆。在一步步精心策划下,事情如瑞佛斯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他不知道的是,莫德和苏之间竟产生了真挚的爱情。苏越来越内疚自责,看到莫德即将被送入疯人院,苏心碎欲绝。
可事情很快急转直下,原来一切都非苏想象的那般简单,十几年前就开始精心酿造的大阴谋在等待所有的人,一个晴天霹雳般的真相已呼之欲出。
BBC热门影集《指匠情挑》精彩原著,2002年入围“柑橘奖”、“布克奖”。
指匠 豆瓣 Goodreads
Fingersmith
8.7 (105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拉·沃特斯 译者: 阿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9
禁欲又放浪的维多利亚时代,坐拥家财的千金小姐莫德,日日被迫抄写舅舅的藏书,禁于深宅不得自由。直到某天,觊觎金钱又洞彻人心的“绅士”、出身贼窝却心思单纯的苏,携惊天骗局来到。
一部反转又反转的哥特式悬疑,一部充满十九世纪珍闻的纯文学,一部洋溢着生命体验的女性书写。
守夜 豆瓣
The Night Watch
7.7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萨拉·沃特斯 译者: 阿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2
★“维多利亚三部曲”《轻舔丝绒》《灵契》《指匠》作者萨拉·沃特斯入围“布克奖”“柑橘奖”决选名单的长篇力作。
★ 战时野蛮、反常、失序,却因世俗的搁置与阶级的碎裂,生出了异样的自由。
★ 抛弃奇情诡计,萨拉·沃特斯将四组平凡人的故事也写得荡气回肠、牵动人心,足证她仍是“当今英语文坛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 《指匠》译者阿朗译本,质量过硬,值得收藏!
-------------
孤行于战后伦敦萧索的街头,凯一身男装,漫无目的。昔日驾着救护车冲锋救世的英雄气概,已随硝烟一同消逝。
供残疾人工作的蜡烛工厂里,邓肯年轻且健康无虞,却理想尽失,生活如一潭死水,直至意外访客把他带回狱中度过的战时岁月。
婚姻介绍所二楼的防火平台上,相对抽烟的海伦与薇芙,每每想敞开心扉,却总是欲言又止。
我们何以落得今天的模样?
这是四个命运交错的伦敦人的故事,由战后的1947年,回溯至1944年,抵达一切开始的1941年。
--------------
小说对过去时代的细节描绘细致入微,但又不会喧宾夺主,依然保留了这个简朴但又饱含深情的人性故事本身的魅力。小说有力地将各种暗示、线索和故事线串联在了一起。
——《星期日独立报》
《守夜》是这位杰出的小说家最让人惊叹的一次创作。
——《星期日泰晤士报》
沃特斯对战时与战后日常生活的描绘笔触清晰、质朴,角度新颖,就算是等油漆干这样琐碎的小事,她可能也能写得别有风味。
——《卫报》
沃特斯文笔细腻,角色栩栩如生,堪称“当代狄更斯”。
——《芝加哥论坛报》
《守夜》的倒叙让人想到哈罗德·品特的《背叛》、马丁·阿米斯的《时间箭》……在最后的40页,沃特斯把我们带到1941年,试图去回答那个关键的问题,并非是“这个故事如何结束?”,而是“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