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弃猫 豆瓣
猫を棄てる 父親について語るとき
7.0 (17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烨伊 文治图书 / 花城出版社 2021 - 1
村上春树2021新作,终于完整谈起父亲、自我、回忆与猫。
有些事会随着时间被忘记,有些事则会被时间重新提起。
——————🐈——————
“某个夏日的午后,父亲和我一同去海边遗弃一只猫。”
故事始于猫,也止于猫。
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串起村上家族的往事,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无穷地累积,才让我这个人长成如今的模样。”

村上冷静书写父亲的整个人生,将自己与父亲漫长的隔阂、决裂与和解转换为看得见的文字,毫不避讳地向读者展示,父亲人生中经历过的动摇与恐惧,如今成为了村上对世界的迷茫与不安。
村上也写到真实的历史,反思战争,批判恶行,思考个体与集体间的对立,找寻单个人生与世界历史间的关联。

自我存在意义的认同、与世界的隔阂、承接家族历史的艰难,这些村上文学的根源问题都在本书中得到展现和解答。这是村上用大半生时间酝酿终于写下的人生之书。

“我拼了命把它写了出来。作为写作之人的一个职责。”——村上春树
——————🐈——————
〇部分推荐语:
【阎连科】
村上春树的《弃猫》,以平实的笔墨写了父亲波澜起伏而又深水静湖的生命,在娓娓的文字背后,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不言。这本小书真正对应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八分之一的可见在海面,八分之七的不见在海下。与其说《弃猫 当我谈起父亲时》写的是父亲,倒不如说是写了儿子与父亲遥远的距离。这种父与子的距离和距离的空白,才是村上不言的书写。

【止庵】
在我读过的村上春树的作品中,这是最沉重的一篇,虽然篇幅无多。历史的分量,现实的分量,记忆的分量,作为个体活着的分量,都是弥足珍贵、值得书写的东西。

【史航】
原来村上此生也有绕不过去的一段路。他在这条真相之路上一步一步虔敬从容地走着,比他跑步时的身影还动人。

【李敬泽】
没有人知道一只被遗弃的猫是如何回来的。它在家里,但它自闭在它自己的内部,伤口愈合,但它长在了伤口中。
村上春树直截了当地将自己的父亲比为那只弃猫。《弃猫》只是一篇散文,但对村上来说,它就是一部书,关于他的生命之根本的书。
村上一直遥望着父亲,这个人是否杀过人?他经历了什么?
在这样的遥望中,村上形成了他对世界的态度,他的所有小说原来是从这里出发的,他无法信任、无法理解他的世界,他和父亲的联系在于,他也成为了那只自卡夫卡的海边归来的弃猫,永远在而不在,永远在自己的内部流浪。
这个小说家,他一直讲的就是弃猫的故事。他酷爱跑步,这或许也是下意识的身体反应,一个弃猫的奔逃。

【祝羽捷】
回忆从“弃猫”开始,“弃猫”像一种隐喻,无论多么不愿意面对冷峻的现实,残酷的真相总会像猫一样找到回家的路,袭上人的心头,存在于意识内部。这本书简短有力,以儿子追寻已故父亲的经历为线索,从含情脉脉的亲情中揭开了战争的残酷,反思个体和集体之间的矛盾,喟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偶然性。父亲吟诵的俳句,是平凡人生命中的浪漫,驱赶了生命的虚无感,是人性里不愿屈服的温暖。

【荞麦】
从历史的洪流和死亡的缝隙中召唤出父亲。是年老后的村上对自己最遥远的回眺,对生之虚空的叹息。

【蒋方舟】
有句话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就是开始像自己的父亲”,在这部作品中,村上春树遁入了他父亲的身体里,以父亲的目光去看,以父亲的灵魂去经历,其中的伤感因为父子二人共享同样的记忆而加倍浓重。
血与火:坦格利安王朝史 第一卷 豆瓣
Fire and Blood: A History of the Targaryen Kings from Aegon the Conqueror to Aegon III
8.6 (3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治·R·R·马丁 译者: 屈畅 / 赵琳 重庆出版社 2020 - 2
《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开篇的三百年前,
坦格利安家族作为唯一幸存于瓦雷利亚“末日浩劫”的龙王家族,
定居龙石岛,并发动征服战争,成功统一了维斯特洛大陆。
全书以铁王座缔造者、传奇的“征服者”伊耿为开端,
讲述了坦格利安王朝历代圣君与昏君不同时期的精彩典故,
及永恒不变的权力斗争。
读者曾在《冰与火之歌》中瞥见这些故事的一鳞半爪,现在,它们的全貌首次得以展现。
本书由乔治·R.R.马丁托名学城学士“葛尔丹”撰写,
配以著名幻想艺术家道格•惠特利创作的八十余幅精美插图,
一经出版便长时间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前列,
亦将成为HBO大型电视剧集《龙王家族》的原著蓝本。
2020年12月29日 已读
维斯特洛大陆虚构历史读物,坦格利安王朝前七位君主统治下的动荡、血腥、战争、权谋。继承权对于王朝稳固太重要了,谁也不知道下一任是疯子还是天才。特别喜欢航海故事,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亚丽西山和逐日者号的番外!(好吧我在痴人说梦
乔治·r·r·马丁 历史 小说 文学 权利的游戏
九故事 豆瓣 Eggplant.place
Nine Stories
9.1 (85 个评分) 作者: [美] J. D. 塞林格 译者: 丁骏 译林出版社 2018 - 10
塞林格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也影响了国内国外一大批作家,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纳博科夫、苏童、马原、苗炜都对他赞誉有加,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是他的拥趸,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日语版的译者。
《九故事》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唯一的短篇小说集,被列入《西方正典》,收录其最负盛名的九个短篇故事,其影响不亚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亦为其巅峰之作,用平静克制却又摄人心魄的语言勾画纯真与美在现实中的困境,述说人生的真相与寻求解脱的重要性,堪称美国文学艺术的典范。
《九故事》收录了塞林格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九个短篇故事,每个故事自成一体,又互相关照,写出了塞林格眼中战后的一代年轻人之“爱与污秽”。故事中有纯真绝望的青年,有早慧困惑的儿童,有奋力融入孩子内心的母亲……塞林格让笔下的那些年轻人、孩子们还有不成熟的成人们经历或者看到爱、对爱的渴望、死亡、绝望与疯狂,展现爱与美在现实中的闪现与困境,揭示世俗人际关系对人的牵绊与拖累,诉说对于人生领悟的重要性,以探索与追求灵魂的解脱。文学大师塞林格用平淡从容,不动声色,却又蕴含巨大能量的致密文字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2020年11月30日 已读
不是很容易读。琐碎的对话和细节一开始云里雾里,就像给你一片拼图碎片,慢慢拼凑到最后仍然是一幅不完整的一帧人生片段,而这个片段如同拼图一般也是破碎的。
j·d·塞林格 外国文学 文学 短篇小说 美国
纳闷集 豆瓣 Goodreads
8.9 (92 个评分) 作者: 匡扶 雅众文化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 - 6
后现代都市幽默,漫画市井长诗
继《回答不了》后匡扶摇全新作品集,百万读者催更的原创漫画
【看点推荐】
● 触动百万读者,创造刷屏记录的原创漫画家匡扶,最新治愈系漫画作品集,温暖来袭。
● 继《回答不了》再突破,更多元的主题,更广阔的人生图景,不变的是细腻而真实的笔触。
● 直击心灵的人生表白,刻画平凡生活里的迷茫困惑,纾解我们共同感受到的时代情绪。
● 装帧用纸触感高级,色彩还原度高,捧在手里满满的厚实感,亦适宜送礼和收藏。
【内容简介】
“我”的外婆私奔了,外婆的双胞胎姐姐拉着不情愿的“我”踏上了追踪外婆的路……
厌倦了高压工作的女孩,迷茫中来到一家二手书店……
热爱自然观察的男孩,对喜欢的女孩说起飞蛾与月亮的故事……
夜晚橘色路灯下,一段车程上的两段人生……
停电的晚上渴望灵感眷顾的年轻人,用怎样的故事点亮自己的黑夜……
父亲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
……
一篇篇漫画故事,有如悠悠长谈。
再热爱生活的人,偶然也会纳闷,
正全情投入的这种生活,是否真值得全情投入。
如同这本书里的他们。
从孩童到老年,从个体经验到家庭牵绊,
面对乏味与压力,应对过去的烙印与未来的期许……
匡扶摇以简单的笔触勾勒出这些人物的内在翻滚,讲述他们的迷茫与冲动、灵感和惊喜。
你是否也从这些人物身上读到自己的影子?
杀死一只知更鸟 豆瓣
To Kill A Mockingbird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哈珀·李 译者: 李育超 译林出版社 2017 - 2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公认的美国文学经典,而它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却使其突破了国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成长小说之一。《杀死一只知更鸟》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巨大,是美国中小学的必读书目,图书馆借阅次数最高的图书,以及英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图书,在最近一次民意投票中,它甚至压倒《圣经》,成为“最具启示意义的书”。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塑造了人类家庭教育的典范,并提供了极具可操作性的实例与示范。和很多要去保持儿童纯净心灵的虚构故事不同,它着力教导孩子如何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如何在充满丑陋与问题的世界中塑造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精神的体面。除此之外,书中的阿迪克斯这位平民英雄父亲为迷茫的父母提供了一本教育说明书:如何去鉴别孩子的问题,那些是年龄造成的,应该给他们时间去成长,哪些问题又是成长中的关键,是原则问题,必须及时干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一个形象,在复杂的社会中,哪些方面应该去适应去顺应,哪些方面应该坚持自己的立场,哪怕要为此付出代价。
可以说,《杀死一只知更鸟》的课题是永恒的,是突破时代局限的,正是信仰与现实的缠斗,也是创造更好的世界的依据,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的信心。这是《知更鸟》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2020年6月20日 已读
后悔没早点看这本书,小孩子的视角下一个关于偏见,平等,正义,法律,种族的故事。故事本身却充满了童真和可爱。
哈珀·李 小说 文学 美国文学 黑人
围城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0 (46 个评分) 作者: 钱锺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6
《围城》是钱钟书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1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2020年5月31日 已读
很妙。十年前读过真是囫囵吞枣,现在读才发现每个字都充满了戏,人和人之间的虚伪,自私,当然也有些许真情告白,不过总是会被现实戳破后变成一地的鸡零狗碎。语言幽默直白不留情面,群像戏的节奏很有红楼梦的影子。
人性 婚姻 小说 幽默 文学
九篇雪 豆瓣 Eggplant.place
8.4 (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3
《九篇雪》书写的是李娟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的故事。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一组组活生生的日常场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即使在艰难绝望之处,也会结出鲜艳的果实,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更好地回来——这本书就像李娟的个人纪念册,留存了她充满奇异希望的少女时代的真实影像,也奏响了她丰盛清丽的文学世界的序曲。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6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2020年4月9日 已读
语言也太美妙了,情感真实地又有点残酷。是什么天才才能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距离,矛盾和最多的毫不关心写到了200%的准确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小说 文学 短篇
局外人 Goodreads 豆瓣
L'Etranger
9.1 (8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柳鸣九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8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同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之一,该书以一种客观记录式的“零度风格”,粗线条地描述了主人公默尔索在荒谬的世界中经历的种种荒谬的事,以及自身的荒诞体验。从参加母亲的葬礼到偶然成了杀人犯,再到被判处死刑,默尔索似乎对一切都无动于衷,他像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代表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又像是一个血红色的灯塔,具有高度的警示性。然而,局外人现象的产生无疑是由这个世界本身所孕育的,默尔索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
2018年9月10日 已读
忠于自己,自得其乐。佩服男主无所畏惧地和世界格格不入,感谢作者对他的赞扬
加缪 文学 法国 经典
寻欢作乐 豆瓣
Cakes and Ale
8.6 (7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 叶尊 译林出版社 2013 - 2
1930年,《寻欢作乐》以连载的形式最初发表于《时尚芭莎》
1958年,毛姆在接受采访时称,《寻欢作乐》是他本人最得意与最喜爱的一部小说。
上个世纪的英国作家中,毛姆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却无疑是最雅俗共赏、最令读者喜爱的一位。本书是毛姆公开承认最得意与最喜爱的作品。他一改以往作品中对女性的偏见,以爱慕者的身份来追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点缀以许多文艺圈中的韵事逸闻。大作家德里费尔德及去世后,他妻子请人为他立传。小说的叙述者阿申登被传记作者请来回忆当年和作家的交往,故事由此展开,在阿申登的记忆深处,我们发现了作家的前妻,迷人的罗西,她生性风流,处处留情,却不失善良坦诚与可爱……
在《寻欢作乐》里,毛姆从现实中取材,将虚实相掺,借故事叙述者阿申登之口叙述了其与著名作家德里费尔德及其前妻罗西的早年交往,而这段往事正是另一位流行小说家基尔所要挖掘的传记题材。读者可依稀指认出德里费尔德是在影射哈代,基尔由休•沃尔波尔脱胎而来,至于罗西,则分明是乔伊斯笔下莫莉•布鲁姆的翻版。
一个文学奇才绘声绘色地讲述文艺圈里的逸闻韵事……准确,机智,充满讥讽,却半点不浮夸。
——《旁观者》杂志
毛姆在拿捏人们对八卦信息的胃口方面,可谓大师。他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卖关子,然后选择一个令人吃惊的时候说出来。
——伊夫林•沃
鄙意毛姆最好的小说是《寻欢作乐》和若干短篇,《刀锋》次之,《月亮和六便士》又次之。 ——止庵
2018年4月17日 已读
对罗西本身没有太大的感触,有点被作者夸得太过了?我倒是觉得阿尔罗伊这个角色太好笑了,每次他出现装腔作势左右逢源的姿态描写实在是妙。如果让阿尔罗伊写一部#成功人士的生活哲学#一定会大卖吧!
小说 文学 毛姆 英国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8.5 (42 个评分) 作者: 毛姆 译者: 李继宏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自深深处 豆瓣 谷歌图书
De Profundis
8.3 (126 个评分) 作者: [爱尔兰] 奥斯卡·王尔德 译者: 朱纯深 译林出版社 2008 - 4
我人生有两大转折点: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碰上你,对我是危险的,而在那个特定时候碰上你,对我则成了致命。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你的确真心爱过我。即使你拒绝收我的信,我也会照写不误,这样你就会知道,不管怎样,总是有信在等着你。
《自深深处》是王尔德写给他的同性恋伙伴道格拉斯的一封长信,这封信是王尔德在牢狱生活的最后几个月内写成的,信中充满了以道格拉斯爱恨交织的情绪,同时还集中阐述了王尔德的艺术观、生活观。
生命的清单 豆瓣
Sum: 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7.5 (12 个评分) 作者: 大卫·伊格曼 译者: 赵海波 中信出版社 2010 - 2
《生命的清单:关于来世的40种景象》是一本对来生景象进行神奇刻画的短小说集。在这些对生命秘密的终极奇想中,死后世界可能是在世所有经验的重新经历,但顺序重组,同样的事一次做个够,例如连续做爱七个月、冲澡200天。我们可能是负责支撑宇宙空间的巨人,所谓人类的一生,只是个短暂的休假。又或者,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可以自由选择变成另一种动物重回世界,做出选择后却发现好像不大对劲。并且,在来世生活中的上帝也有各种人类的性格和喜怒哀乐,遭遇到各种窘境。《生命的清单:关于来世的40种景象》里的每个奇想都让人拍案叫绝,看完后又叫人忍不住一再深思。每种来世景象都反照今生生活,提醒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醒着的梦,活好今生,才是最现实最重要的。
2014年3月5日 已读
这是一本YY的世界观大集合,作者居然是研究神经医学的= =科学家的想象力实在很丰富,这本书的关键词有:前世来生,上帝宇宙,电脑网络,宗教神明。除了天马行空的YY之外,作者其实应该是想告诉我们Carpe diem的道理。
大卫·伊格曼 小说 散文 文学 美国
一九八四 动物农场 豆瓣
1984/Animal Farm
9.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08 - 6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乔治·奥威尔可谓声名显赫。他凭着强烈的社会良知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生动地再现了极权主义盛行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时代的良心……过去几十年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道德力量”。其代表作《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既是关于政治的讽喻小说,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被翻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售数千万册,并被作为英美大学的重要研读书目。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的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此外,在世界各地几乎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奥威尔学术研究会”或“奥威尔电影纪念周”之类的学术活动。这一切构成了世界文坛中奇特的“奥威尔现象”。
三十而立 豆瓣
9.2 (39 个评分) 作者: 王小波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 10
一篇言说“存在之烦”的作品,道出了王小波的诗人本质及他对艺术与人生的核心理解。
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的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要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
2013年11月24日 已读
王二不断告诉自己说要选择功利,却也知道这和直肠里的棉花一样没有意义。
中国 文学 王小波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8.7 (27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在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实上,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 他写信的上校》是一部完美杰作。——《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马尔克斯自认《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艺术成就要超越《百年孤独》。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 豆瓣
作者: 赵长天 2005 - 3
《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精选(4-6)(珍藏版)(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从第四至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中选取精华,结集出版,是根据部分读者的要求。确实有那么一些新概念作文的“发烧友”,对于自己同龄人的作品,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遍读每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作品,还希望有一种遴选更加严格、装帧更加精美、更便于保存的选本。所以,我们和作家出版社决定每三届精选一套珍藏版,以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要。
恶时辰 豆瓣
La Mala Hora
7.6 (75 个评分) 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ia Marquez) 译者: 刘习良 / 笋季英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3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出版
★我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恶时辰》里你又一次感受到这种悲剧氛围,就是权力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恶时辰》是马尔克斯的成名作,也是他第一部获奖的长篇小说。借由一桩因匿名帖而引起的杀人事件,描写了一个小镇在两周内的风云变幻。作品直接取材于社会现实,不同于以往的魔幻风格,而是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营造出荒诞、阴郁、惊心动魄的氛围。马尔克斯对权力的奥秘与孤独的揭示,对社会动荡根源的反思,令今天的读者依然深感共鸣。
霍乱时期的爱情 Goodreads 豆瓣
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
9.0 (722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杨玲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9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完整翻译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部光芒闪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纽约时报》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013年2月2日 已读
费尔明娜像林徽因,阿里萨像金岳霖,医生像梁思成。虽然这样比喻不太好,但是同为新旧变革时期的背景很有共同点。书中的人物一个都不喜欢,但也都不讨厌,因为本来讨厌的个性却也都是无法选择的原因所造成,或许这才是真正对人对物该有的态度。爱情只是一个影子,这既是放弃的原因,也是苦苦守候五十三年十一月零七天(全是孤独的质数)的原因。
哥伦比亚 小说 拉美 文学 爱情
中国式青春 豆瓣 Goodreads
中国式青春
7.4 (59 个评分) 作者: 今何在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6
没有人会想到,地球的命运,会因为十二个小时而改变。当氪星球面临毁灭,他们把这个孩子装入太空舱,送向宇宙。这小小的太空舱在宇宙中漂流,穿越一个又一个星云,那在宇宙中飘动了万年的光流风暴和物质云把这个孩子推向他的终点,太阳——地球——北美洲——美国——堪萨斯州——莫维尔小镇。
如果一切都没有偏差,如果每一颗恒星的引力都恰到好处,他会变成美国英雄、传奇的超人。但是,宇宙间一颗计算外的只有三万分之一立方厘米的小小尘埃擦过太空舱的表面,使它的速度降低了六亿万分之一。结果是它到达地球的时间推迟了十二小时,它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