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应用计量经济学 豆瓣
作者: 赵国庆 2011 - 9
《应用计量经济学》旨在使读者掌握常用的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强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习题的计算是理解计量经济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用计量经济学》每章都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应用计量经济学》主要内容如下:两变量回归分析中,最小二乘法计算、估计结果评价与检验;K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模型评价指标及检验统计量;误差项不相关与司方差假设条件不成立时的估计与检验;模型中虚拟变量的使用、经济结构变化的检验、分布滞后模型的估计;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偏误、识别及TSLS估计量。二元选择、受限因变量、面板数据以及SUR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应用计量经济学》最后给出利用EViews对经济模型进行建模的部分案例。
劳动经济学 豆瓣
作者: 乔治·J·鲍哈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7
《劳动经济学(第3版)》是当今最有影响、最受欢迎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将传统主题与现代理论及其进展相结合,为现代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前沿代表作。第三版的新内容:更多的政策应用与当前研究。增添了政策应用以及对最新研究的详尽描述。能够反映出当今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许多新的范例与应用。新的范例涉及劳动力市场或美国之外的政策变化,比如印度尼西亚的学校建设项目是如何被用于估测学校正规教育的收益回报率的(第7章)以及对于失业问题的分析(第13章)。
新的章末材料。第三版对章末练习题进行了扩充(除第1章外,每章包含12道左右的练习题,而以前的版本中只有8~9道练习题)。使用过鲍哈斯以前版本的讲授者也获得了崭新的材料;学生们将从这些扩充的材料中获益匪浅。
知识笔记 豆瓣
作者: 朱锡庆 2011 - 9
《知识笔记》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是一个堪称奇迹的伟大故事,收集细节,梳理脉络,无形之中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阶段有一股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再追溯在中国之前的典型发展案例,比如十九世纪之后美国的发展,以及美国之前英国的发展,无一例外,都可以发现,在这个阶段在这个区域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
为什么在某个时期会形成非同寻常的知识增量,又为什么在某个时期会形成如退潮一般的流量减少呢?要分析知识流量的涨落,必然要追根溯源到知识的活水源头。
这本集子对知识的几大源头作了一个梳理。尤其,活动本身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源头,被长久地忽视了。活动本身有一种重要的副产品,这就是经验知识,或者说,活动本身是经验知识之源。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有好多现象就不能理解,比如分工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制度内生于过程。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所有东西的起源都无法解释。还有,忽视这个来源的知识,有好多奥秘发现不了。比如,中国数以亿计的农转工,是通过活动边干边学来完成知识更新,其奥秘在于知识更新的成本为零,而且还有点收入养家糊口,是当时唯一可行的途径。作者对于湖湘学派始自胡氏父子以史为据的认识传统,对于经济学始自斯密以例立论的认识传统,深以为然。以依事说理的方式,集中讨论一个主题, 作为人类社会唯一发展动力的知识之源。
读者对象:学者、有经济知识背景的公司白领、公务员、大学生等。
2012年5月21日 已读
经济读物。知识经验的经济学解释让人耳目一新。观点逻辑性很强,有些又太武断。不知为何书里老是会出现大量重复的文字,姑且是认为书中没办法加超链接方便读者吧。
中国 朱锡庆 社会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豆瓣
作者: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3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经验和改善《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豆瓣
作者: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 3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是国家教育部组织统编的高校《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和吴汉洪教授、北京大学刘文忻教授、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冯金华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尹伯成教授,共五名教学人员组成编写组,高鸿业教授任主编。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版、第二版和第三版顺次于1996年、2001年和2004年出版。第一版的序言指出:“正如西方学者所承认的那样,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演变性的学科。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方经济学会出现新的内容以及不同的着重方面,反映这些情况的教科书必然也应如此。因此,本书在将来势必要进行修改和增删。”即以第三版而言,其出书的时间距今已有三年。有鉴于此,第四版的编撰成为应有之举。此外,使用本书的经验和改善本书的章节安排也使新版的编撰成为必要。当然,第四版的主旨仍然保持不变,即: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并加以简要的评论,以便达到“洋为中用”的目的,而与此同时,又能避免它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副作用。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Microeconomic Theory: With Economic Applications and Infotrac: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