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 标记
爱情和其他魔鬼 豆瓣 谷歌图书
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
8.7 (101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德劳拉神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长发委地的少女,坐在一扇无始无终的窗户前吃葡萄,窗外是大雪覆盖的原野,女孩每吃掉一颗,葡萄串上就又长出一颗新的来。
他被派往克拉拉修道院为一个女孩驱魔,十二岁生日前夕,她被一条疯狗咬伤了脚踝。
踏进修道院,神父愣住了:和他梦中吃葡萄的女孩一模一样!
在那间幽暗破败的牢房里,他们疯狂地相爱了。
★万物都和爱有关 ,献给浸在泪水之中的人们
★爱情是什么?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它是一种病,在《爱情和其他魔鬼》里,它是疯狂的魔鬼。
《爱情和其他魔鬼》是马尔克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是马尔克斯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
★从写法上,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魅力可以与《百年孤独》媲美,故事围绕四五个人物展开,以十二岁女孩和中年神父的爱情为主线,魔幻依旧魔幻,现实更加现实。
★ 这些天里,女孩问过他,是不是真的像歌里唱的那样,爱情能战胜一切。
“没错,”他答道,“可你最好别信。”
2022年1月13日 想读
金阁寺 豆瓣 Goodreads
8.9 (69 个评分) 作者: [日]三岛由纪夫 译者: 陈德文 一頁folio |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1 - 2
【编辑推荐】
※三岛美学的最高杰作,被翻译成十多国文字
终极之美,就是毁灭!
※美的东西,对我来说,就是怨敌
焚烧金阁寺的行为,正是一次对虚美和奇矫人生的反抗。三岛以小说的名义对战后时代令人颤抖的日本之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赞颂和袭击。这赞颂中带着绵绵不绝的憎恨,而这袭击里又充满依依不舍的眷恋。
【内容介绍】
“美就是金阁吗?如果是,那么我想,我必须毁掉它。”
小说《金阁寺》是三岛独特美学观成熟的标志之作。小说以1950年金阁寺僧徒林养贤放火烧金阁寺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青年沟口醉心于金阁寺之美,又逐渐感到自己与金阁间的微妙关系,这种美似乎成了自己的宿敌,最终下定决心火烧金阁。
2021年10月5日 想读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豆瓣
作者: Max Tegmark Knopf 2014 - 1
Max Tegmark leads us on an astonishing journey throug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d through the physics, astronomy and mathematics that are the foundation of his work, most particularly his hypothesis that our physical reality is a mathematical structure and his theory of the ultimate multiverse. In a dazzling combination of both popular and groundbreaking science, he not only helps us grasp his often mind-boggling theories, but he also shares with us some of the often surprising triumphs and disappointments that have shaped his life as a scientist. Fascinating from first to last—this is a book that has already prompted the attention and admiration of some of the most prominent scientists and mathematicians.
“Tegmark offers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multiverse theories, each one offering new ways to explain ‘quantum weirdness’ and other mysteries that have plagued physicists, culminating in the idea that our physical world is ‘a giant mathematical object’ shaped by geometry and symmetry. Tegmark’s writing is lucid, enthusiastic, and outright entertaining, a thoroughly accessible discussion leavened with anecdotes and the pure joy of a scientist at work.” —Publishers Weekly (starred review)
“Lively and lucid, the narrative invites general readers into debates over computer models for brain function, over scientific explanations of consciousness, and over prospects for finding advanced life in other galaxies. Though he reflects soberly on the perils of nuclear war and of hosti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gmark concludes with a bracingly upbeat call for scientifically minded activists who recognize a rare opportunity to make our special planet a force for cosmic progress. An exhilarating adventure for bold readers.” —Bryce Cristensen,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boldly confronts one of the deepest questions at the fertile interface of physics and philosophy: why is mathematics so spectacularly successful at describing the cosmos? Through lively writing and wonderfully accessible explanations, Max Tegmark—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theoretical physicists—guides the reader to a possible answer, and reveals how, if it’s right, our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itself would be radically altered.” —Brian Greene, physicist, author of The Elegant Universe and The Hidden Reality
“Daring, Radical. Innovative. A game changer. If Dr. Tegmark is correct, this represents a paradigm shif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forcing us to rewrite our textbooks. A must read for anyon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our universe.” —Michio Kaku, author of Physics of the Future
“Tegmark offers a fresh and fascinating perspective on the fabric of physical reality and life itself. He helps us see ourselves in a cosmic context that highlights the gr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of life in our universe.” —Ray Kurzweil, author of The Singularity is Near
“Readers of varied backgrounds will enjoy this book. Almost anyone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here, much to ponder, and perhaps something to disagree with.” —Prof. Edward Witten, physicist, Fields Medalist & Milner Laureate
“This inspirational book written by a true expert presents an explosive mixture of physics,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which may alter your views on reality.” —Prof. Andrei Linde, physicist, Gruber & Milner Laureate for development of inflationary cosmology
“Galileo famously said that the universe is written in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Now Max Tegmark says that the universe IS mathematics. You don’t have to necessarily agree, to enjoy this fascinating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reality.” —Prof. Mario Livio, astrophysicist, author of Brilliant Blunders and Is God a Mathematician?
“Scientists and lay aficionados alike will find Tegmark’s book packed with information and very thought provoking. You may recoil from his thesis, but nearly every page will make you wish you could debate the issues face-to-face with him.” —Prof. Julian Barbour, physicist, author of The End of Time
“In Our Mathematical Universe, renowned cosmologist Max Tegmark takes us on a whirlwind tour of the universe, past, present—and other. With lucid language and clear examples, Tegmark provides us with the master measure of not only of our cosmos, but of all possible universes. The universe may be lonely, but it is not alone.” —Prof. Seth Lloyd, Professor of quantu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IT, author of Programming the Universe
“A lucid, engaging account of the various many-universes theories of fundamental physics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considered, from the multiverse of quantum theory to Tegmark’s own grand vision.” —Prof. David Deutsch, physicist, Dirac Laureate for pioneering quantum computing
2021年2月7日 想读
图雅的涂鸦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图雅 现代出版社 2002 - 11
这本书为海外中文网的传奇人物图雅的个人文集,由短篇小说和杂文两部分组成。
图雅短篇小说的风格有“网上王朔”之称,机智、诙谐、幽默、风趣,有时又玩世不恭,痞气十足。多以[××记]为题,描写作者赖以成长的大院生活,尔虞我诈的工作环境,以及海外生涯的奇人、奇事、奇遇。
图雅的杂文酷似王小波的风格,知识性、趣味性并重,而且奇思异想,层出不穷,以至有人误以为是王小波去世后的“遗珠”。
2021年2月6日 想读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豆瓣 Goodreads
How to Suppress Women's Writing
8.9 (167 个评分) 作者: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译者: 章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11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女性主义科幻小说家 乔安娜·拉斯
◆悉数女性写作遭遇的重重阻力
◆一举揭穿文学界的厌女症传统
···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女性主义者乔安娜·拉斯的著名文论,她在书中模仿文学评论中的惯用论调,以反讽的方式写了一份“抑止女性写作指南”,以此尖锐地指出和批评那些施加在女性作者身上,阻止、贬低和无视女性写作的社会阻力。同时,这又是一部主流视野之外的文学史,它重新搜罗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了解的作品,并对那些文学史上鼎鼎大名的作者指名道姓:狄更斯、海明威、伍尔夫、桑塔格、勃朗特姐妹——有人曾贬抑女性写作,有人是被贬抑者,而有人两者皆是。
这是一部愤怒又锐利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它直指女性书写所面对的结构性暴力,带领读者重新认识那些被贬抑的声音。
···
言辞犀利、精彩至极!
——《纽约书评》
如果还没读过这本小书,你真应该找来看看:它依然惊人地紧贴当下......拉斯告诉我们,如果不先问问是谁在评判,基于何种标准,我们就没法明智地讨论哪些作品最重要、质量最高。如果我们不先思考是什么价值主导了文学,以及几百年来文学准则的形成,我们就无法理解真正的文学价值。
——《卫报》
这是一部风格奇特的作品,它蔑视传统,打破成见。书中罗列了所有会导致我们漠视甚至抛弃女性艺术作品的错误态度和观念。拉斯如此清晰简洁地界定了这些模式,如同将一面镜子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
——安妮特·克洛德内,美国文学评论家
···
【编辑推荐】
◆鼓舞一代人的女性主义宣言、里程碑式的文艺批评。新增由美国批评家、《我才不是女性主义者:一部女性主义宣言》作者杰莎·克里斯宾(Jessa Crispin)撰写的导言。
◆后Metoo时代值得回顾的经典作品:乔安娜·拉斯带领读者在书中重拾一种被埋葬的文学传统,她那深具独创性与反思性的文字今时读来仍然铿锵有力,丝毫不过时,甚至出人意料地关照当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候重识那些被遗忘的作家,重思那些充斥偏见的评判标准。
◆这是一部献给所有边缘群体的激励之作,除去女性,拉斯也鼓励读者拥抱所有曾是或依然是文学正典之外的“圈外人”——黑人艺术家、同志作家、“地方主义小说家”,等等。拉斯真诚地指出,“只有在边缘地带,发展才有可能。”而把目光投向所有曾被贬抑过的边缘艺术家,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地面对彼此,关注他人的境况。
◆金牌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章艳翻译。文字流畅优美,最大程度还原拉斯原作的锐利与愤怒、幽默与力量。
◆本书英文版于2018年再版上市后,封面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中文版封面延续原版的创意思路,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操刀,通过罗列那些充满敌意的陈词滥调,直面女性写作所遭遇的重重阻力。
2021年2月6日 想读
我的人生意义手册 豆瓣
MY LITTLE IKIGAI JOURNAL: A Journey into the Japanese Secret to Living a Long, Happy, Purpose-Filled Life
作者: 阿曼达•工藤 译者: 张畅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7
【编辑推荐】
一本需要亲笔答题的人生意义手账
一本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写成的小书
每天10分钟,纾解压力,缓解情绪,锚准方向
78个问答,轻松找到专属于你的人生意义
小开本锁线精装,颜值高,便携可平摊
内文双色印刷,精选用纸,书写体验佳
亚马逊读者4.4星诚挚推荐(相当于豆瓣8.8高分)!
在这个外部环境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就陷入无措和迷茫之中。这本小书于此时出现,就像灵魂的避难所,心灵的加油站。我们都应该好好回答,一笔一划地填写书中的78个问题,以此收获平静、勇气和继续前行的方向。
人生如同长跑,跑下去是一定的,但如果知道为什么而跑,会更振奋一些。
——————————
【内容简介】
IKIGAI,源自日本的快乐生存哲学,日语单词“生き甲斐”的音译,读作“i-ki-ga-i”,意为“存在的意义”,也是“起床的理由”。在日本人看来,就算你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如果找不到IKIGAI,仍然缺少通向幸福和蓬勃人生的钥匙。
本书将宏大的人生意义,隐藏到78次趣味盎然又严谨缜密的问答互动中:
你为什么大笑?
别人如何称赞你?
小时候你最嫉妒谁?
你都有过哪些绰号?
因为被嘲笑而放弃的梦想是什么?
……
这是一次对于自我的叩问、回溯、拆解和重构。在那些或许你都不曾挂心的小事上,隐藏着你的热爱、擅长、价值观和天赋——四者重合的部分,就是专属于你的IKIGAI!
2021年2月6日 想读
四季便当II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井忍 上海三联书店 2020 - 11
“多年来,我是吉井忍的忠实读者。借助食物,她创造了一个细腻、精巧、温暖的小世界。” ——许知远(作家)
《四季便当Ⅱ》是吉井忍口碑佳作《四季便当》姊妹篇,本格日本料理指南,写在食物里的生命故事与季节流转,陈晓卿、许知远、殳俏诚挚推荐。
本书继承《四季便当》基因,秉承日式料理传统, 选用中国当地当季食材,是一本契合当下城市生活多元形态的便当书。
《四季便当Ⅱ》介绍27道纯正和风便当的做法和作者的相关个人回忆,如:
・草饼便当 :日本“踏青”回忆
・什锦散寿司:女儿节“定番”
・味噌炸猪排:高中最后的便当
・日式炒面 :当之无愧的“男人料理”
・关东煮便当:“家”的象征
・法式吐司:法国南部森林的回忆
一段段与食物相关的记忆,经历时光浸润与人生况味的糅杂,生发出无限温柔蕴藉的生之滋味。
【编辑推荐】
一、《四季便当Ⅱ》继承《四季便当》基因,秉承日式料理传统,选用中国当地当季食材:
1道和风便当食谱+1篇美食散文+1枚“便当小贴士”,用心做出27道符合现代生活需要、健康营养又便捷暖心的美味便当。
二、“便当并不是做得精美、精致,才称得上用心。日常便当同样能够传达一种心意。它让你腹内充实,让你想起关心你的人。它更能给你一种力量,去面对外面的新世界。” ——《四季便当II》
吉井忍的生活美学,即使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也要守护吃一份日常便当的喜悦。日本人的“普通便当”并无需精美餐具与珍稀食材,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做出饱含心意的美味便当。
三、《四季便当》不是操作层面的菜谱,而是充满生活的细节、情感以及人生况味的,是一本生动的、兼具可操作性、互动性的文学作品。——张悦然(作家)
便当是日常之美、生命之味,也是记忆的锚点、爱的领悟。吉井忍美食散文典范,一篇篇优美耐读的小品文,如日本饮食“私小说”。《四季便当II》随书附赠“春夏秋冬”四张精美便当明信片。
便当的奥义在于日常。在疫情中的东京,作者通过这本书,探讨我们每个人与食物至为亲密与隐秘的关系,表达只有食物才能替我们表达与找回的一切,亦折射出时代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变迁,将便当之美开掘出丰富绵延的生命维度。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四季便当 豆瓣
7.8 (39 个评分) 作者: [日]吉井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本书内容包括作者朴素温馨的关于美食的记忆、家常而可口的便当菜制作方法和步骤,以及关于制作便当的一些实用小贴士。作者秉持“使用当地当季食材”原则,让日常便当实惠、健康而美观。书中关于便当制作步骤的介绍清晰、简洁,并配有步骤图片,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本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按照季节的轮转选择健康食材,让便当也充满元气和色彩。四个篇章共介绍了四十个和风便当,也给了读者充分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菜式。
本书文字质朴而温馨,在带给读者感动的同时,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与家人的细微关系,引起热爱生活者的共鸣。文中对于便当菜制作方式的介绍又非常实用,可以让忙碌的上班族也能享受健康而美好的便当时光。
2020年12月28日 想读
美好的七年 豆瓣
The Seven good years
8.2 (31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 译者: 方铁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3
过去七年间,埃特加•凯雷特有很多担忧:儿子列夫出生在恐怖袭击的中心特拉维夫;父亲生病了;他经常做关于伊朗总统的噩梦;还有一个穷追不舍的电话销售员大概一直到他死的那天都会推销产品给他。但从黑暗、荒诞的生活中诞生了许多有趣、温柔和沉思的文章。凯雷特在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有趣 和深刻之间自由转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反复无常,人类是如何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寻找善的。
2020年9月18日 想读
源泉 豆瓣 Goodreads
Fountainhead
8.5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兰德 译者: 高晓晴 / 赵雅蔷 重庆出版社 2005 - 11
小说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洛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2020年6月24日 想读
修道院纪事 豆瓣 Goodreads
Memorial do Convento
8.2 (30 个评分) 作者: [葡]若泽·萨拉马戈 译者: 范维信 南海出版公司 2019 - 6 其它标题: 修道院纪事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代表作
★ 获葡语文学桂冠奖项“卡蒙斯文学奖”,被译成四十余种语言
★ 时隔20年,简体中文修订版全新上市!
-
★ 一部虚构而极富原创性的历史小说,足以比肩加西亚·马尔克斯巅峰时期的任何作品。——《费城问询报》
★ 阅读《修道院纪事》,就会明白:“世界对思考者而言是喜剧,对感 受者而言是悲剧。”——《图书馆期刊》
★ 一部强力的小说,有下流也有高尚,有愤怒也有温柔,在书中你会发现历史、喜剧、超现实、科幻、魔法以及无数个精彩故事。——《独立报》
-
★《修道院纪事》是一部丰富、多面、多层次的小说,同时运用了历史、社会及个人三种视角。萨拉马戈用这部作品展示了他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精彩程度。——瑞典文学院
★ 和博尔赫斯一样,萨拉马戈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作品也完全展示了这样的自由。读者会为《修道院纪事》而着迷。——哈罗德·布鲁姆
===
墙壁会渐渐倒塌,而天堂本身就是一个大教堂,在这里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粒小沙子;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要在地上建造教堂和修道院呢;因为我们不明白大地就是一座教堂,一座修道院,是信仰和责任的所在,是隐居和自由的所在。
---
这是宗教裁判所阴影下的压抑和愚昧的时代,在战场上丢了左手的士兵巴尔塔萨,有特异视力的姑娘布里蒙达,被疯狂的天才、科学怪人洛伦索神父邀请一起建造飞行器。飞行器确实起飞了,但接下来呢……欢笑紧挨着眼泪,平静和焦急只有一步之遥,轻松与惊恐是近邻,每个人的生活莫不如此,每段历史莫不如此。
2019年7月15日 想读
大象的证词 豆瓣
Elephants Can Remember
6.8 (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李冰伊 新星出版社 2017 - 9
高贵美丽的夫人挽着年长的丈夫在悬崖边散步。第二天夫妻被发现双双陈尸崖底。这是一起自杀约定?还是蓄谋已久的谋杀?
一场文学午宴,牵扯出一桩陈年旧案。大侦探波洛和奥利弗太太为了探明真相,踏上了寻找大象的旅程。据说,大象拥有绝佳的记忆力。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大象不会忘记。
2017年9月4日 想读 大学室友翻译的书!先马克住(>^ω^<)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D·H·劳伦斯 译者: 张佳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7
面对半身不遂、对性爱不屑一顾的丈夫,敏感热情的查特莱夫人感到迷惘而不满。形而上的虚假爱情并非她想要,她想追求的是真诚、身心相契的感情。日日生活在庄园中,终于,查特莱夫人遇见了守林人梅勒斯,就此展开一段禁忌的、阶级不对称的不伦之恋……
◆ ◆ ◆ ◆ ◆ ◆ ◆ ◆
劳伦斯争议最大的小说,因其性描写长期遭禁;解禁后成为20世纪经典名著,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畅销至今。
◆ ◆ ◆ ◆ ◆ ◆ ◆ ◆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最年轻的译者、80后作家张佳玮,以全新视角、语言和审美,据英文版原文译出,打造适合当下阅读的译本,开启《查》在中国的新阅读时代。
◆ ◆ ◆ ◆ ◆ ◆ ◆ ◆
如果这样的书,我们都要当成淫秽物来读,那就说明我们才叫肮脏,我们玷辱的不是劳伦斯,而是我们自己。
——理查德·霍加特(Richard Hoggart)
◆ ◆ ◆ ◆ ◆ ◆ ◆ ◆
我总是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一件事情,就是把性关系描写得健康宝贵,而不是羞耻丢人。这部小说是我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我觉得,它像裸体本身一样美丽,一样温柔,一样脆弱。
人们要反对只管反对,我却要表白这部小说是一本纯正的、健全的、我们今日需要的书。有些字眼,起初是令人震惊的,过了一会儿便毫不可惊了。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心地给习惯所腐化了呢?
——D.H.劳伦斯
2017年7月12日 想读
Algorithms to Live By Goodreads 豆瓣
7.7 (7 个评分) 作者: Brian Christian / Tom Griffiths Henry Holt and Co. 2016 - 4
A fascinating exploration of how insights from computer algorithms can be applied to our everyday lives, helping to solve common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and illuminate the workings of the human mind
All our lives are constrained by limited space and time, limits that give rise to a particular set of problems. What should we do, or leave undone, in a day or a lifetime? How much messiness should we accept? What balance of new activities and familiar favorites is the most fulfilling? These may seem like uniquely human quandaries, but they are not: computers, too, face the same constraints, so computer scientists have been grappling with their version of such issues for decades. And the solutions they've found have much to teach us.
In a dazzlingly interdisciplinary work, acclaimed author Brian Christian and cognitive scientist Tom Griffiths show how the algorithms used by computers can also untangle very human questions. They explain how to have better hunches and when to leave things to chance, how to deal with overwhelming choices and how best to connect with others. From finding a spouse to finding a parking spot, from organizing one's inbox to understanding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lgorithms to Live By transforms the wisdom of computer science into strategies for human living.
2016年8月13日 想读
The Ph.D. Grind 豆瓣 Goodreads
9.0 (43 个评分) 作者: Philip J·Guo Clearway Logistics Phase 1a 2012 - 7
This book chronicles my six years of working towards a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2. A diverse variety of people can benefit from reading it, including:
undergraduates wh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a Ph.D.,
current Ph.D. students who are seeking guidance or inspiration,
professors who w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Ph.D. students,
employers who hire and manage people with Ph.D. degrees,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any creative or competitive field where self-driven initiative is crucial,
and educated adults (or precocious kids) who are curious about how academic research is produced.
2016年4月25日 想读
火星编年史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Martian Chronicles
8.7 (4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雷·布拉德伯里 译者: 陶雪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 11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
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
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火星编年史》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部社会批判作品。布拉德伯里以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冲击。 该书由一系列独立成章却又内在关联的短篇小说构成,讲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移民火星之后,火红色行星上发生的种种奇闻轶事。其中包含了布拉德伯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晚期在各类科幻杂志上发表的十三则短篇作品,作者在一个个小故事之间穿插了承前启后的简短插曲,从而使看似松散的单个故事巧妙地编结在一起,由此串成了一部宏篇巨制。 在《火星编年史》中,布拉德伯里不仅将卓绝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用优美而富于诗意的笔调勾勒出如梦似幻的火星世界,并以舒缓沉静的节奏直抒胸中沉郁激愤的情怀。经年积蕴的文学功底让布拉德伯里宛如一个匠人,把红色行星上神秘、浪漫的故事雕琢成一粒粒莹润的串珠,而贯穿全文的插曲铺垫则像一条纤巧的银链,与辉映着柔光的明珠构成了这件绝世珍宝,令人赞叹不已,感慨良多。
2015年11月21日 想读
与拉玛相会 豆瓣
Rendezvous with Rama
8.6 (4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胡瑛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1
外星人不请自来,这是人类期待已久却又不敢相信的事件。22世纪的某一天,这样的事件终于发生了——
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它的到来解答了困扰人类多年的那个问题:茫茫宇宙之中,我们并非孑然独处;除我们之外,这里还有其他智慧种族,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我们。
人类将它命名为拉玛,派遣了自己的飞船与它会合。但种种迹象表明,拉玛似乎已是一艘死船,仅在自动程序引导下继续着目的不明的飞行。它的船员们无影无踪,只留下无比宏伟的遗迹,让人感慨、惊叹。
然而,正当人们陷入迷惑之时,拉玛复活了。它改变轨道,直奔地球……
2015年11月21日 想读
2001:太空漫游 豆瓣
2001
8.9 (39 个评分) 作者: [英]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 译者: 郝明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5
所有的故事,都开始于300万年前
一块神秘的黑色石板,出现在非洲丰饶广袤的草原上。没有人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因为那里根本没有“人”。但地球未来的主宰者,却从此踏上了他们漫长的征途。300万年后的一个寻常日子,一块黑色石板在月球上被人类挖出。
“发现号”宇宙飞船沉稳老练的鲍曼船长,带着他的精英船员和顶尖科学家团队,在超级电脑“哈儿”的辅佐下,开启了对这石板主人的秘密追寻。此时他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的全部船员都将遇害,不知道他的忠诚伙伴“哈儿”会倒戈一击,更加不知道,他自己即将变成一位真正的神。
一场持续百万年的实验,结果就要揭晓。地球的命运,是否还在人类手中?
2015年11月21日 想读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豆瓣
The Lifecycle of Software Objects
8.7 (89 个评分) 作者: [美] 特德·姜 译者: 张博然 / 李克勤 译林出版社 2015 - 5
你永远不可能挽救每一只数码体
人工智能时代的小人物大命运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结集特德·姜最新的六篇作品:《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赏心悦目》、《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呼吸——宇宙的毁灭》、《前路迢迢》及《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
安娜在蓝色伽马培育数码体,供喜爱之人购买当宠物。随着数码体市场的发展、壮大、冷淡和萧条,数码体们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迁。
戴上“审美干扰镜”,人们就无法分辨一个人相貌的美丑。这一新技术的诞生是否可以彻底根除相貌歧视,让我们听听那些当事人是怎么说的。
穿越时空之门回到过去,能够对既定的事实带来改变吗?
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先把用完的肺换掉。来自地下的空气流源源不断,只可惜,我们耐以生存的似乎并不是空气。
当你的每一个决定都被他人精确预料,你是欣然接受,还是无助挣扎?
把孩子给保姆照料让人不放心,可如果这个保姆是个严格执行命令、百分百听指挥的机器人呢?
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 豆瓣
Design Dialogues
作者: Steven Heller / Elinor Pettie 译者: 郭宝莲 2010
《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当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设计大师重新检验自己原来的初衷:失败总是在前方带路,犯过的错误带来成长,也有值得骄傲的成果让人亢奋的持续前进。当被迫在不同工作领域转换之际,正面迎向挑战是最好的方法。
《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是来自设计领域的业界对话,知名的标竿人物畅所欲言,真情流露,他们蕴酿二十年以上的经历,解决眉眉角角的秘诀,这是传承给下一代设计者的独门思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