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金拱向东 豆瓣
Golden Arches East
7.9 (8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华生 主编 译者: 祝鹏程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 3
本书描述了麦当劳在东亚五大城市:台北、香港、北京、东京、首尔,如何融入当地文化的成功经验。在跨国经营的背后,麦当劳其实十分重视文化差异这件事。麦当劳董事长詹姆士·坎特洛普曾说过,麦当劳的目标是“尽可能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除了在各地积极举办各种社区活动外,当日本人觉得正餐一定要吃饭才吃得饱,又想吃烧烤的料理时,东京的麦当劳就从善如流,开始卖咖哩饭和照烧猪肉堡。在香港人的认知中,笑脸迎人必有诈,麦当劳就调整当地员工教育训练的方式,不去强调麦当劳一贯的微笑式服务。总之,麦当劳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在经营方式上做调整。
当工作消失时 豆瓣 谷歌图书
When Work Disappears: The World of the New Urban Poor
作者: (美)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 译者: 成伯清 / 王佳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10
本书作者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和个人访问记录,审视了美国大城市内城区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衰落,而失业问题正是衰落的核心所在,全球化使得蓝领的工作机会消失殆尽,除此之外,单亲家庭、毒品与暴力犯罪也困扰着内城区。作者认为失业危机将影响到所有美国人,他也坚信自己的解决方案能让整个美国社会受益。
贸易打造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Society, Culture, and the World Economy, 1400 to the Present,3rd ed
作者: [美国] 彭慕兰 / [美国] 史蒂文·托皮克 译者: 黄中宪 / 吴莉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2
纵跨600年 | 83篇小史 | 30年研究精髓 |热销17年 | 3次再版更新
《大分流》作者、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彭慕兰
拉美史、全球贸易史专家史蒂文•托皮克 共同书写
全球化进程中的独立与依附、崇高与卑劣、失序与进步、不满与餍足
--------------------------------------------------------------------------------------------
◎内容简介
本书以贸易为线索,通过市场准则形成、运输、致瘾食品的经济文化、暴力经济学、如何打造现代市场、工业化与去工业化等主题,将世界体系分析与地方研究的观点结合起来,展现了60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以及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作者以阐述文化、政治、地理、个体、价值取向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互为影响,意在表明: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全球化也并不是单向西化发展的产物。每一项历史进程都有诸多意外、受多种因素作用的影响。由此,作者希望能引起读者更多思考和讨论,重新理解世界历史发展。
本书译自英文第3版,扩展了其地理上论及的广度,并提供更多关于20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论述。
◎专业评论
经济学的《探索》频道,讲述你所不知道的贸易故事,让你手不释卷。
——何帆
这是一个贸易打造的世界,它是已经形成的历史,也是正在发展的现实。我们要融入其中,也要时刻审视。这既是一个知识人的学术立场,也是一个具体的经济人必要的生活态度。
——苏小和
从最初充满血腥的强制贸易,到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无法自拔,既有落后国家毁家纾难式的悲剧,又有新兴市场日新月异的改观,财富的全球化流动,亦从混沌、野蛮之初始,进化到文明、多远之阶段。从商业史角度细致剖析贸易对世界的改变,此书无疑独辟蹊径。
——《英才》杂志前执行主编 张刚
◎媒体评论
彭慕兰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故事总是让我们会心而笑,他试图跳出西方中心、民族中心的学术态度,让我们看到一名真正独立的学者矢志不渝的学术立场。
——《南方都市报》
几百年前,阿拉伯人不知道地底埋着石油,南美洲的阿兹克特人也不觉得白银有什么作用。只有到全球化贸易的时期,这些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才变得价值连城,进而改变了世界。
——《第一财经周刊》
在这个新版中,两位作者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广泛包容性的观点。他们都捕捉到贸易在过去的600年里有着其连贯的规律……这本书提供了传统贸易史研究路径的新方法,也注意到亚洲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图书馆重量级期刊 Choice
在这部引人入胜的作品中,作者阐明,六百年来,世界贸易一直在使全球各地越来越紧密相连,不只在不同经济体间,在文化、商业、政府、社会、政治上,也发挥同样的作用。
——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 甘尼特通讯社
创造性破坏 豆瓣
作者: [美] 泰勒•考恩(Tylor Cowen) 译者: 王志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麦当劳全球横行。
法国人租看好莱坞电影。
泰国女学生争相模仿麦当娜。
全球化颠覆本土文化的现象,我们都已司空见惯。它究竟是利是弊?
泰勒•考恩针对这个激烈争论的话题提出了令人瞩目的原创性论述,试图向读者证明:文化的“破坏”带来的不是艺术之死,而是更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化。
《创造性破坏》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的力作,针对经济与艺术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绝伦的分析。本书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化和跨地区贸易究竟增强还是减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供求关系这一经济力量究竟对创造性的追求是利是弊?
作者毫不讳言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力,但同时以“创造性破坏”来鼓励人们对全球化下的世界文化发展持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实例,作者指出: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不是一种新现象,而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常态。作为一种充满活力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制度构架,全球化为多种艺术观念并存提供了动力,催生了大量令人满意的现代作品,创造出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世界是平的 豆瓣
作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 2016 - 4
在《世界是平的(全面升级3.0版)》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当代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科技和通信领域如闪电般迅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在印度和中国创造爆炸式增长的财富;挑战我们中的一些人,比他们更快占领地盘。本书3.0版新增两章,更新了报告和注释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采自作者考察世界各地特别是整个美国中心地带的见闻,在美国本土,世界的平坦化正在剧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世界是平的(全面升级3.0版)》一书中,托马斯·弗里德曼首先展示了“全球化正在滑入扭曲飞行的原因和方式”(罗伯特·莱特),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为读者释疑解惑。作者通过其对复杂外交政策和经济问题的非凡的解读能力,解释了世界的平坦化趋势是如何在21世纪来临之时发生的:这个趋势对于国家、公司、社会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政府和组织如何才能接受而且必须接受;为什么恐怖分子仍然想继续妄为。由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的《世界是平的(全面升级3.0版)》,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基本读物,既是成功作品,两年来稳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同时也招致一些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