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 豆瓣
作者: 丁忠伟 2006 - 7
《化工原理学习指导——疑难解析 例题详解 习题精选》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的配套辅导用书,针对教材中所讲述的各种单元操作开展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强调体现“化工原理”课程的工程特色,以培养读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本书包括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气体吸收、蒸馏、固体干燥等章。每章均包括联系图、疑难解析、工程案例、例题详解、习题精选五部分内容。通过这些环节,使读者巩固基本概念,引导读者思考、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014年12月7日 已读
谁给的两星好讨厌,肯定是被虐了。基本上用了两周把上面所有的题做了一遍,绝对对理解教材有巨大帮助。例题偏简单一点。打算考完整理一个习题指导详细解答卖给下一届(大雾)!
化工
化工原理 豆瓣
作者: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戴猷元//余立新 2010 - 8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材,在清华大学多个系所使用多年。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和蒸发等6章,书未有26个附录;下册包括传质分离过程概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干燥、吸附分离、膜分离和其他分离方法等9章。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与《化工原理习题解析(上、下册)》配套使用。
2014年12月7日 已读
算是补充读物吧。我自己觉得比陈敏恒那版好一点,相关原理阐释地更清楚,编排也觉得合理一些,但是大部分内容也相近啦。还有就是作者的名字好听嘛,想到顾维钧。现在学弟学妹貌似换教材了,我还是推荐看这个。
化工
化工原理(下册) 豆瓣
2006 - 1
《化工原理》(下)将化工单元操作按传递过程共性归类:以动量传递为基础叙述流体输送、搅拌、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绕流及相关的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热及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的原理说明吸收、精馏、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等传质单元操作,最后阐述了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特点及增湿、减湿和干燥操作。在相关的单元操作之后,阐述了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为读者日后的工业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2014年9月13日 已读
90。倒是也还好了。没有查卷,但是理应是错了十个填空题。
化工
化工原理(上册) 豆瓣
2006 - 5
《化工原理(上)》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得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原理(上)》将化工单元操作按传递过程共性归类:以动量传递为基础叙述流体输送、搅拌、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绕流及相关的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热及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的原理说明吸收、精馏、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等传质单元操作,最后阐述了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特点及增湿、减湿和干燥操作。在相关的单元操作之后,阐述了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为读者日后的工业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工原理(上)》以过程工程原理的共性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作为贯穿化工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注意从典型实例的剖析中提炼若干重要的工程观点,以期提高读者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液体的搅拌、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传热、蒸发共七章。每章均附有例题、习题、思考题。
2014年9月13日 已读
87。我自己觉得是没有下册学得好,刚刚接触的缘故吧,马上要开始复习了。同时买了清华的教材和原版Unit Operation作为补充。
化工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豆瓣
作者: 冯霄 2009 - 4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第3版)》系统介绍了化工节能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技术,过程系统节能技术中的夹点技术,采用过程集成方法使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最小的水系统集成技术。在第二版基础上更新了部分资料,增加了多个热集成案例,以及使新氢使用量最小的氢系统优化技术,使本次的修订更加切合生产实际。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学科体系较完整,概念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可供化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化工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2014年4月27日 已读
1感谢前男神给我满绩。2前男神上课真是令人昏昏欲睡啊。3居然又把1.5学分的课加到了4*12节,尼玛。4这本书为什么会有人给五星。
化工
化学反应工程 豆瓣
作者: 郭锴,唐小恒,周 2008 - 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反应工程》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按照教学需要增加了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章,同6慢新了例题和习题。全书包括绪论和九章,从第一章到第九章主要是关于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非理想流动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内容的学习指导。各章后附有小结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同时为老师提供解题思路和过程。
2014年2月3日 已读
我还要说什么呢……反正对于81这种分数不能释怀就对了!虽然李建伟也算是我的二号男神(误)。不过,我确实很喜欢维尼上课啊,虽然给分为什么这么令人悲伤!
化工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 豆瓣
作者: 郑丹星 2010 - 5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基本构架分作两部分:第2章至第4章介绍基础物性与工程热力学知识部分,第5章至第8章介绍化学热力学知识部分。在第1章“绪论”里,主要介绍热力学的学科范畴与沿革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应用与学习目的。第2章“流体的pVT关系”讨论单组分流体和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这是热力学物性模型的基础。第3章“流体的热力学性质:焓与熵”以剩余性质和偏摩尔性质的概念为基础,解决计算流体状态性质的方法。第4章“能量利用过程与循环”结合流动体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流体压缩与膨胀等热力过程,以及动力循环、制冷与热泵和流体的液化。第5章“过程热力学分析”则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函数的概念,并讨论过程与系统的分析。以第6章“流体热力学性质:逸度与活度”中建立起来的逸度与活度的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在第7章“流体相平衡”中讨论汽液相平衡分析方法与数据检验方法,在第8章“化学平衡”中则讨论均相与非均相流体的化学平衡分析方法。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供师生参考,附录给出了常用的热力学物性数据和图表,而且在附属的光盘中给出了计算热力学物性软件Therm 6.0。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过程技术专业(如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建材、冶金、轻纺、电力、食品等专业)的本科课程和硕士课程的选用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如热能工程类专业、能源或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与技术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工具书。
2013年12月10日 已读
等我们学热力学的时候郑老因为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带课了。吐槽一下书何其多错。再吐槽一下我明明学得好认真为何现在还是一点都不会啊。
化工
燃料电池技术 豆瓣
作者: 肖德 2009 - 1
《燃料电池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燃料电池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并通过对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种类和应用的介绍使读者对这种新的发电方式具有清晰的了解;详细分析论述了燃料电池氢源技术、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燃料电池电能输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既在基本原理方面做了深入介绍,又总结了许多实践方面的经验;既突出了目前国际上发展迅速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几种燃料电池技术,又突出了制氢技术作为燃料电池发电方式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电能输出的技术特点,同时还反映了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作为继火电、水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被誉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燃料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
2013年10月27日 已读
这本书的编排真是毫无逻辑,缺乏一个系统的介绍。前后跳跃错乱,作为科普还是作为教材都大不适合。可惜国内这方面书太少了。
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