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化工原理 豆瓣
作者: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戴猷元//余立新
2010
- 8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化工原理”的教材,在清华大学多个系所使用多年。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流体流过颗粒和颗粒层的流动、非均相混合物的分离、传热和蒸发等6章,书未有26个附录;下册包括传质分离过程概论、吸收、蒸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干燥、吸附分离、膜分离和其他分离方法等9章。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与《化工原理习题解析(上、下册)》配套使用。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供高等院校化工、生物化工、环境、食品、轻工、制药和材料等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的设计、开发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化工原理(第3版)下册》可与《化工原理习题解析(上、下册)》配套使用。
化工原理(上册) 豆瓣
2006
- 5
《化工原理(上)》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得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化工原理(上)》将化工单元操作按传递过程共性归类:以动量传递为基础叙述流体输送、搅拌、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绕流及相关的单元操作;以热量传递为基础阐述换热及蒸发操作;以质量传递的原理说明吸收、精馏、萃取、吸附、结晶、膜分离等传质单元操作,最后阐述了热量、质量同时传递过程的特点及增湿、减湿和干燥操作。在相关的单元操作之后,阐述了常规分离方法的选择,为读者日后的工业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化工原理(上)》以过程工程原理的共性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作为贯穿化工单元操作的两条主线,注意从典型实例的剖析中提炼若干重要的工程观点,以期提高读者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液体的搅拌、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颗粒的沉降和流态化、传热、蒸发共七章。每章均附有例题、习题、思考题。
化学反应工程 豆瓣
作者:
郭锴,唐小恒,周
2008
- 1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反应工程》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按照教学需要增加了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章,同6慢新了例题和习题。全书包括绪论和九章,从第一章到第九章主要是关于均相单一反应动力学和理想反应器,复合反应与反应器选型,非理想流动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固定床反应器,气固相催化反应流化床反应器,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和参数灵敏性等内容的学习指导。各章后附有小结和习题,并在书后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同时为老师提供解题思路和过程。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 豆瓣
作者:
郑丹星
2010
- 5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基本构架分作两部分:第2章至第4章介绍基础物性与工程热力学知识部分,第5章至第8章介绍化学热力学知识部分。在第1章“绪论”里,主要介绍热力学的学科范畴与沿革发展;本课程的内容、应用与学习目的。第2章“流体的pVT关系”讨论单组分流体和气体混合物的状态方程,这是热力学物性模型的基础。第3章“流体的热力学性质:焓与熵”以剩余性质和偏摩尔性质的概念为基础,解决计算流体状态性质的方法。第4章“能量利用过程与循环”结合流动体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流体压缩与膨胀等热力过程,以及动力循环、制冷与热泵和流体的液化。第5章“过程热力学分析”则是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函数的概念,并讨论过程与系统的分析。以第6章“流体热力学性质:逸度与活度”中建立起来的逸度与活度的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在第7章“流体相平衡”中讨论汽液相平衡分析方法与数据检验方法,在第8章“化学平衡”中则讨论均相与非均相流体的化学平衡分析方法。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供师生参考,附录给出了常用的热力学物性数据和图表,而且在附属的光盘中给出了计算热力学物性软件Therm 6.0。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过程技术专业(如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建材、冶金、轻纺、电力、食品等专业)的本科课程和硕士课程的选用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如热能工程类专业、能源或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与技术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工具书。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附有思考题与习题供师生参考,附录给出了常用的热力学物性数据和图表,而且在附属的光盘中给出了计算热力学物性软件Therm 6.0。
《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过程技术专业(如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建材、冶金、轻纺、电力、食品等专业)的本科课程和硕士课程的选用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如热能工程类专业、能源或环境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与技术人员的教材或参考书、工具书。
燃料电池技术 豆瓣
作者:
肖德
2009
- 1
《燃料电池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燃料电池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并通过对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种类和应用的介绍使读者对这种新的发电方式具有清晰的了解;详细分析论述了燃料电池氢源技术、各种类型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燃料电池电能输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既在基本原理方面做了深入介绍,又总结了许多实践方面的经验;既突出了目前国际上发展迅速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几种燃料电池技术,又突出了制氢技术作为燃料电池发电方式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电能输出的技术特点,同时还反映了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燃料电池作为继火电、水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被誉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燃料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
燃料电池作为继火电、水电、核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方式,被誉为21世纪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燃料电池技术也在飞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