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
红楼梦 豆瓣
9.4 (14 个评分) 作者: 曹雪芹 三秦出版社 2016 - 11
本版前80回据脂本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是《红楼梦》226年出版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
读红楼必读脂批, 读懂并解密红楼的第一把钥匙,本版精选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脂批、配合简明注释及图解、工笔风格的精美大观园全图、功能性书签,都为了能让当今的读者更轻松地阅读,更容易地理解“原貌红楼梦”的精髓。
*
【版本特色】
一、 关于底本的选择
本版前八十回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底本(即甲戌本16回,甲戌本所缺据己卯本,甲、己皆缺据庚辰本),综合参考其它脂本,及程本系统重新勘校整理,以程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
程本系统的本子只作部分参考,程本对作者原笔文字作了大面积的改动,虽然小部分的修缮有其合理性,但大部分的改动是非常糟糕的。如为了符合后40回结局而对前文的部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了重新规划,严重违背作者原意。也有因不理解作者原笔而发生的误改。更有些是带着卫道士习气的篡改,书中对市井人物的刻画和描写中,有大量粗俗的俚语表达,如第28回“那婆子道:你妈的屄……”第59回“这编的是你娘的屄……”等等。后期手抄本的整理者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在程本中尤为明显,几乎遭到全面删除,这导致了书中原本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扁平化。凡此种种对《红楼梦》的艺术价值都是一种严重的损伤。
*
同时本次勘校没有全部以庚辰本为底本,也是考虑到庚辰本亦有大量篡改痕迹,甲戌本与庚辰本之间的优劣之分,这里略举几例:
甲戌本 到坐下个病根儿
庚辰本 到作下个病根儿
甲戌本 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长的这么大了?”
庚辰本 周瑞家的又问板儿道:“你都长的这们大了?”
甲戌本 年小时,托着你那老的福
庚辰本 年小的时候,托着你那老家之福(文意已发生改变)
甲戌本 宝钗道:“也不觉什么,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也就罢了。”
庚辰本 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甲戌本 花谢花飞飞满天(葬花词)
庚辰本 花谢花飞花满天
甲戌本是唯一没有出现后人篡改痕迹而最接近原稿的一种本子,两相对照极易发现甲戌本最能体现《红楼梦》口语化创作的特征,精准、凝练、拙朴、灵动、逼真、贴近生活。
然而从庚辰本(己卯本)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改笔,往往是刻意地对原文进行补改,使之保持精确、完整的语法结构。这种改动看似更整齐规范,实则失去了文字原有的逼真和生动,呆板而又啰嗦,对《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是极大的损伤。
但甲戌本仅有16回,无法窥其全貌,对于甲戌本所缺的章回,只能通过甲戌本呈现的语言特征及规律作合理推演,以此为标准,作为各本异文作取舍的一大依据。由此尽可能地贴近作者原笔,尽可能地呈现《红楼梦》原始的语言风貌,而这一点是我们较为坚持也是大胆的尝试。此种汇校无异于百衲,但也唯有此种作法才能满足本版近乎苛刻的初衷,最大程度地接近原稿面目。
*
二、 本书的勘校思路
作为距作者去世尚有9年的稿本,再加上过录者的误抄,甲戌本自身也并非完美,因此即使在以甲戌本为底本的数回勘校中,也不得不参考其他各脂本。目前所存的各种脂本以及程高本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所以我们勘校的一大原则就是:在各本出现异文时,并不简单地据底本做取舍,而是综合考虑各脂本之间的考据学知识、本书的创作环境,作者的写作风格、价值观倾向等方面。
基本准则如下:
1、在无明显讹误的情况下,尊重底本原文,不擅自妄补妄改;
2、对各脂本异文的取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受底本所限;
3、特殊情况下体现作者原意重于追究源本“原笔”;
4、各本皆“不通”的地方,无确切证据不擅改,按底本原文,以待论证。
5、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时,广泛收集更多的论证材料作最优取舍,不人云亦云,亦不受“权威版本”“权威红学家”所限。
*
三、 新版《红楼梦》正文的几大重要特点
1、 恢复手抄本时代的完整结构,即增加部分脂批(包括回前墨、回后评);
2、 恢复作者原笔的回前诗(部分章回)
3、 修正几处“脂批混入正文”的现象,此几处基本都是争议较多的历史疑案,本次编校经过详实论证,作了更正。比如第二十八回:
人民文学2008版《红楼梦》: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周汝昌所校2010版《石头记》: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六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
果麦新版《红楼梦》: 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脂批: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
除此之外:还包括:
第1回:回首第一大段文字,由正文挪至回前墨。
第13回:只听得二门上传事云牌连叩四下,[脂批:正是丧音]。
第13回:只见秦业、秦钟并尤氏的几个眷属[脂批:伏后文,尤氏姐妹]也都来了(“尤氏姐妹”误入正文)
第19回:若说出名字来话长,[脂批:真真新鲜奇文]竟是写不出来的。
第63回: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脂批: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本是男子]
第66回:真真一对尤物[脂批:可巧,他又姓尤] (“他又姓尤”误入正文)
第77回:我待不说,又掌不住,你太也婆婆妈妈的了。这样的话,岂是你读书的男人说的。草木怎么又关系起人来?[脂批:若不婆婆妈妈的,真也成了个呆子了。]
4、 第64、67回的底本选择问题
甲戌、己卯、庚辰三大脂本皆缺此二回,其中列藏本文字被认为是较早的文字,但第67回的列本文字过于糟糕,似非作者原笔,反而程本文字较为完善和流畅,故本次勘校,第64回以列本为底本,第67回以程乙本为底本校。
5、 对于差异较大的二十几个章回的回目,本版作了重新整理和采纳。确定非作者原笔而质量不佳的回目不再狗尾续貂(如第18、80回回目、)
6、 对第17、18回作了重新分回,回目尊作者原笔。
7、 重新整理多处因断句不当导致语句不通,甚至改变文意的现象。如第36回王熙凤指桑骂槐赵姨娘:
以往断句: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本校断句: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
以往的断句由于对红楼梦口语化创作特点理解得不够,搞不清此处“咱们”的含义,如此断句直接改变了王熙凤的说话特征和形象。
8、 对原文的一些矛盾之处作了处理
如第27回“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嬛们都在园内顽耍”,此时尚未有“巧姐”之名,大姐后更名巧姐,据前文描述二者为同一人。此处当为作者笔误或改漏的文字,故本校删掉“巧姐”。
其他诸如 “待书” “侍书”,取最早出现的“待书”做统一;“茗烟”“焙茗”取“茗烟”作统一(程本补写交代了改名一事,但文笔拙劣)等。
9、 保留所有原文中较为精确的古汉语用字,而不作近义的现汉转化。对超过120组字词重新制定规范,在尽量保留作者原笔文字的同时也便于当今读者的阅读。
如“撮拥”之“撮”不作“簇”……再如“玩”“顽”,原文规律清晰:愚、钝、痴、淘气、游戏、小物件指向等皆为“顽”;赏、玩味等皆为“玩”,其规范原则更倾向字源字理。但我们发现目前市场几乎所有版本都对此混淆不清,或直接粗暴地以现汉规范。
*
四、 关于脂批的筛选标准
本校本力图尽可能地呈现《红楼梦》原貌,并通过脂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伟大名著,故遴选了对文本有提示及阐述意义的批语,删除一部分粗浅甚至是误导读者之批。本校本非研究型读本,其遴选标准更倾向于对当今读者具有导读和提示作用的客观性批语。具体细则如下:
1)具有导读意义的部分章回中三大脂本的回前墨、回后评,也包括戚序本较精彩的部分回前墨、回后评。
2)对隐晦正文作必要提示。
3)透露佚失的后几十回原稿里一些重要信息。
4)揭露作者身世、创作环境与创作历程。
5)部分对正文写作技巧的精彩分析。
6)部分与作者、书中人物的精彩互动。
另注:为便于阅读,所录脂批的出处及位置格式不再标明。
*
五、 关于注释
本书注释综合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成果,注重其准确性和针对性,不作主观阐述,不作考据性释义,不作延伸性及脱离文本本身的解释,不给读者带来额外的阅读负担,结合脂批、图解等方式力求方便当今读者阅读。具体细则如下:
1)注释力求简洁准确,非必要处不注明出处
2)文字释义无法满足读者的理解需求,辅以图注
3)对于诗、词、曲、赋不作详注,只对生僻字作基本注解
4)相同条目只注一次,有一词(字)多义的情况,作概括注释
5)作注的对象除正文,也包含脂批
6)文中有一些方言、俗语等,其不同的语境有不同微妙表达,无法通过注释来阐述其意,亦不强行作注,请读者自鉴
7)另有一些原文中的字、词其意难辨,这也涉及正文的勘校问题,不敢妄改原文,待有识之士解惑。
*
六、 主要参考书目
本书的校订借鉴了大量前人的校勘成果,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1.影印《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3.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2010年版)
4.影印《石头记》苏联列宁格勒藏本(简称列藏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影印《杨继振藏本红楼梦》(简称杨藏本、梦稿本,沈阳出版社2008年版)
6.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简称蒙府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
7.影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戚序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8.复印电子版《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南京图书馆藏抄本》(简称齐宁本)
9.影印《甲辰本红楼梦》(简称甲辰本,沈阳出版社2006年版)
10.复印电子版《舒元炜序本红楼梦》(简称舒序本)
11.复印电子版《郑正铎藏残本红楼梦》(简称郑藏本)
12.影印《程甲本红楼梦》(简称程甲本,沈阳出版社2006年版)
13.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09第七版)
14.邓遂夫校订《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15.《红楼梦》人民文学新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
16.郑庆山校订《脂本汇校石头记》(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17.蔡义江评注《红楼梦》(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18.俞平伯点评《红楼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周汝昌点评本《石头记》(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
七、大观园全图及图解
本版《大观园鸟瞰图》亦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大观园作了重新绘制,其工笔风格的全景式立体图却系首创。
本版《大观园》尽可能符合原文描述外,其山水布局、空间切割、地势的起伏、建筑特征等严格遵循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规则。
绘制这样一幅大观园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主体建筑的位置关系即特征需要符合原文描述,二是主体建筑及其之外的一切都要符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规则,并首次正确绘制出“芦雪广”的具体造型。
除此之外,本版《红楼梦》插图摒弃过去对场景、人物的描绘,而是对书中所提及的,对当今读者已经陌生的各种古代生活元素,来辅助读者的理解。
甚至小到一个书签,也希望能读者的阅读提供方便
*
*
*
希望这个新版本能为广大的红迷朋友、读者们提供多一种选择,红学研究无止境,鉴于《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及编校团队的才力所限,深知本版定有疏漏,期待各位红学高手斧正,本书另有十余万字的校记,鉴于篇幅所限,未能随文出版,如有质疑请联络:hlm@guomai.cc。欢迎来函讨论
2021年6月24日 已读
(21-18)花了半个月重新读了一遍前八十回。真是太好了,说不出来。
古典文学 红楼梦
李煜词 豆瓣
作者: 南唐 李煜 三秦出版社 2020 - 5
《李煜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品,与李清照词并称“双李”,在词史上享有“南朝天子爱风流,可怜薄命做君王”“史家不幸词家幸”等诸多评价,其人其词成为后世文坛热衷的题材。
他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问君能有几多愁”“人生长恨水长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无限江山”等皆是雅俗共赏、流传百世的作品。
完整收录李煜全词,全注全解,表情达意,无障碍阅读。
王国维次子王仲闻整理校订《南唐二主词校订》为底本,严谨全面,正本清源。
北大中文系教授周兴陆撰写李煜人物传记,人物传奇、时局史实、词意理解等一文理清。
附录李煜生平大事年表,南唐历史走向一目了然,李煜心境变化感同身受。
附录李煜之父李璟全词,丰富读者对于南唐二主词的理解。
选用以仇英为代表的中国历史上多位画家的作品,题材既包括反映宫廷生活的清画院作品,又包括含有花间气息的工笔花鸟画,还有对无限山河怅惘的写意作品,将词的感情与画的感情相统一。
2020年8月24日 已读
版本烂,随便翻翻还可。
古典文学
清词选讲 豆瓣
作者: 叶嘉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
本书是叶嘉莹在大学课堂教授清词的讲稿合集,共十一讲,按照从明末清初到晚清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清代词史上的十位重要词人,对他们的思想、作品和成就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为主干,大致勾勒出了清代词史的发展脉络。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雅正。先是翻《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总体上还是不太喜欢清词。不过这些日子有个感觉,读的时候还是要「沙泥俱下」些。为这版的定价扣一星。[2019.11.02]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苏轼十讲 豆瓣
9.6 (37 个评分) 作者: 朱刚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7
触动我心灵的那些课,阅微讲堂,让生命打开。“阅微讲堂”系列丛书,专注于从全球范围内寻找那些既给予我们各种“新知”,更给予我们“智慧”,充满洞见与生命激情、触动心灵的课。
《苏轼十讲》,主讲人:《苏轼评传》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刚。主讲地:复旦大学。
苏轼一生“如鸿风飞,流落四维”,仕途几经浮沉,一代文坛盟主的影响力却未见消减;与禅门僧人、方外道士过从甚密,兼采佛道之修养;壮浪纵恣于儒释道三家思想,其心灵世界博大宏丰,兼擅诗、词、文与书法、绘画,乃至经学、史学、医药、水利等,在众多领域达到一流水准;最后“湛然而逝,谈笑而化”,走向最好的生命完成。苏轼可谓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
本书以十个主题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与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在作品与文献中捭阖出入,并作精妙讲解,一部披沙拣金的“苏轼新传”粲然可见。
2020年5月25日 已读
非常好。最喜欢《乌台诗案》一节,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从造纸术促发信息传播到史料「为尊者讳」,再到若有若无的所感每一步都让人击节赞叹。有些章节稍有点无聊,毕竟不是纯粹文学评论,偏于传记。而外难得装帧纸质也顺手,真是文质兼美。[2019.06.26]
古典文学
唐诗综论 豆瓣
作者: 林庚 商务印书馆 2017 - 9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国的高潮是唐诗,深入浅出而富于生气的唐诗,给后人以无尽启示,并为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这是林庚先生对于唐诗的基本看法,也是他为什么特别喜欢并潜心研究唐诗的根本原因。《唐诗综论》是林先生数十年唐诗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有关唐诗研究文章的结集。文章分三组:唐诗高潮、唐诗远音和谈诗稿。后两组文章所谈诗篇和诗人,唐之前溯源《诗经》及屈原,唐之后涉及宋代词赋和苏轼,以此经之纬之,纵横交错,从而更凸显唐诗的立体形象。所以,本书虽是文章的组合,却有专著的效果。
顾随讲宋词 豆瓣
作者: 顾随 讲 译者: 叶嘉莹 笔记 / 高献红 顾之京 整理 2018 - 10
词为顾随古典文学研究之重要部分。本册从词之三宗(冯延巳、晏殊、欧阳修)讲起,次讲朱希真《樵歌》,而后落在稼轩词上。“稼轩词心解”一篇,分析稼轩词特色及其影响,是《苏辛词说》之讲课版,而更为生动可读。之后是讲竹山词,旁及南宋各家特点。附录为评点王国维《人间词话》,多有独得之见。
2018年12月14日 已读
2018-51 小书,通勤读完。读顾老可知叶老一生心性从何而来了。莲实有心应不死,又想到这些年最喜欢的友邻词,小眉“只是因循星鬓影、不曾汩没花心性”、“世界微尘在眼,生涯明月当头”;任之“遭逢今昔岂无由,悟此何妨勇力出顽愁”。真是活得认真而尽力。我喜欢这用力。
古典文学
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豆瓣
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
7.3 (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水浒传》的故事来历、创作心态与小说艺术的研究与探讨。第一部分《〈水浒传〉的来历》阐释该书是一本创作与流传在法外强徒之间的小说,并且这套故事与岳飞及当年的抗金忠义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部分《〈水浒〉内外的人与事》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地方、事件与真实历史和地理的关系;第三部分谈的是《水浒传》所反映出的典型的强人心态,如重视同道中人的义气,对女性的放闲心理,强调复仇等等,并对小说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精心的赏鉴。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的研究,学养丰厚,文笔优美,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小说研究、赏析的上乘之作。
金瓶梅 豆瓣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金瓶梅》的写作艺术与人物的赏析,涉及对小说的写实与讽刺艺术、西门庆及他的一众妻妾的个性与人物所代表的意涵的解读,以及《金瓶梅》作者在这种日常生活的绘写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小说在活色生香的俗世繁华之上所笼罩的浓重的宗教悲悯与劝世意味等。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对《金瓶梅》的分析视角独特,既点出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后继小说对于《金瓶梅》写作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又常以外国名著的手法与人物形象与《金瓶梅》相比照,在在显示出这部小说的杰出艺术价值。
雪隐鹭鸶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2018年9月9日 已读
2018-36 第一部分最好,第三部分次之,第二部分最食之无味。第一部分值得反复读。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古诗十九首集释 豆瓣
9.5 (8 个评分) 作者: 隋树森 中华书局 2018 - 6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历代传诵,被誉为“五言之冠冕”;致力于十九首的研究者代不乏人,撰述层出;而总其大成之作,当推隋树森先生之《古诗十九首集释》。是书分考释、笺注、汇解、评论四卷,全方位地揭示了古诗十九首的文献与文学价值,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依据。
唐诗的读法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西川 北京出版社 2018 - 4
当代著名诗人西川研读唐诗的力作,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直率大胆的写法,带你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探求古人创作的秘密。
本书不是对唐诗的全面论述,而是诗人西川针对当代唐诗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给出看法,同时希望为新诗写作和阅读提供参考。西川的研究方法是回到唐代,就是置身于唐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唐人的写作现场,回答了“唐人怎样写诗?是否如我们这样写?为什么好诗人集中在唐代?诗人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本小书更像是一个引子,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引领我们走入更广阔的唐诗世界。
我可以说近二十多年以来没有读过这么好的文章,这是心里话,刚开始西川把文章发给我看的时候,我除了敬佩以外感到的是震动,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个大突破。
——李陀
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虽然是千年文化,实际上断裂感非常强,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一个无根的年代,怎么样打通古代和现代之间的话语,通过诗歌,特别是西川做出的努力非常好,一下就让我们感觉到古代并没有那么遥远。
——宁肯
民间经常说“招魂”,我觉得西川的读法比“招魂”还厉害,他把很多古人复活了,把他们阅读的上下文环境、他们和时代的关系、和其他典籍、其他诗作和语言的关系,包括和佛经翻译的关系、和俚语等社会实景风景的关系都做了一个勾连,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些人从我们认为已经尘埃落定的、冰镇的状态中让他们复活。
——欧阳江河
2018年4月30日 已读
2018-13 小书,五万字,翻翻可以。
古典文学
神女 豆瓣
The Divine Woman: Dragon Ladies and Rain Maidens in T'ang Literature
7.0 (7 个评分) 作者: [美] 薛爱华 著 译者: 程章灿 译 / 叶蕾蕾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0
(薛爱华是)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柯睿(Paul W. Kroll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
这本书论述的主题是各种各样的变相。它与中古早期的诗人以及神话记录者所描述的各种变化有关。它讲述一个溺水而亡的女子怎样变成神女,神女又是怎样变成溺死的女子。它讲述在文学风尚不断变化的潮流中,仙女们如何被降格,改造成了平凡的女人身,以及与此同时,那些隐喻如何被创造、如何被再次赋予新的含义。龙变形为虹,或者虹化身为神女,对这类转化,古代中国是习以为常、信以为真的。
所以,这本书旨在讨论文学作品中所开掘过的一个主题,它不是理论批评的论文,而是试图探讨一个神话主题的形形色色的体现方式,它不但体现于迷信崇拜之中,而且体现于文学作品,特别是体现于叙事小说以及抒情诗歌之中——叙事小说靠的是人物角色,而抒情诗歌中最重要的人物角色便是戴上面具的诗人自身。——薛爱华
2017年10月6日 已读
17-30 过于晦涩了。是有意思的,但是不免让人觉得非常枯燥。总体来说,看到女性形象的逐渐无助化(?),此外也没有别的什么了。今年中秋在三联购入的。
古典文学 海外汉学 隋唐
中国古典文心 豆瓣
作者: 顾随讲述 / 叶嘉莹记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3
本书是国学大师顾随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课堂实录,由其学生叶嘉莹记录。以古典散文名篇为讲解对象,融会古今,贯通中西,由文到人,天马行空,文采飞扬,感悟良深。从未公开,为第一次面世。
宋词纵谈 豆瓣
作者: 陈迩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是陈迩冬先生较为重要的一部专著,也是一部现当代学者谈论与评析宋词的精典之作。全书共为四章,从词的来源与继承、发展谈起,到宋词的四个时期、三大派系,再到对史上重要的近四十位宋词名家及其作品作出精彩的评述。全书篇幅虽小,但文字简练、评述精当、见解独特、易读易学,是一部难得的“大家小书”。
2016年11月22日 已读
2016.33 随手翻翻,这套书还好,有《大家小书》系列的感觉。浅一点。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情关西游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张怡微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5
人生在世,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张怡微写孙悟空好名的性格与未名的命运,超越的渴望与术能的局限,写他的虚无与情难,递迁与狼藉,眼泪与心魔。《西游记》借小说这一“末技”关照“世道”中情义的方方面面,读者也借由“西游”这面镜子反观自身,追随行者一路趱程。情关如浊水,我们与行者共同渡越。
2016年8月21日 已读
2016.27 是好书。一种曲折幽微的妙。我爱张怡微克制、镇定、娓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事业,业障),各人有自己的经要取,要走自己的路。烦恼替不得,灵山只在心头。西游是由浑然天成到知世情,好文章。大闹天宫是孩子的勇力与欲求,所以值得追味,所以猴王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成长可喜可悲。怡微真好。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三国演义(上下册) 豆瓣
作者: 罗贯中 2003 - 5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在它所描绘的人物画廓中,除以上言及的三个中心人物外,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鲁肃等,都是栩栩如生的。小说又长于战争描写,像赤壁之战,从战前的准备和运筹策划,写到战争的过程及战后馀波,前后用了八回的文字,紧张的场面时见悠闲的插曲,有详有略,有虚有实,波澜超伏,摇曳生姿,在古典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三国演义》不仅过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广泛注传于海内外,而且在今天和以后还会继续产生更大的影响,《三国演义》与经营管理的关系,与人才学的关系,近年来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也出版了一些有关方面的专书。日本诸国又从《三国演义》等书中,寻找事业成功的秘诀,兴趣了中国古典智慧热。
2016年8月21日 已读
2016.25 其实也不是这个版本的,是这个版本之后的一版。问题是实在也懒得翻条目了。
古典文学
无声戏 豆瓣
作者: 李渔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 5
《无声戏》是李渔第一次移家杭州时所作。当时是分初集、二集两次梓行的,时间大约在顺治十三年(1656)前后。初集即本书所收的《无声戏》十二篇小说;二集已佚,散见于后出的合刻本或选刻本中。
《无声戏》之名,取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士、农、工、商,无所不包。李渔自己说:“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家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趋避,是药入寿世之方,救苦驱灾之具也。”可见作者对于这些民间故事的选择利用是有其鲜明目的的。惩恶劝善则是这部小说集的基本主题之一。总之,书中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有些寄寓,而且有的还非常深刻。
李商隐诗集 豆瓣
作者: (唐)李商隐 / (清)朱鹤龄 笺 2015 - 6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的诗歌尤其是《无题》诗在秾艳绮丽的外衣内,包裹着愤懑凄苦的内核,因此最为人所传诵。当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日渐式微时,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李商隐诗集》一书收录的就是他的诗歌作品,由朱鹤龄笺注。
灵谿词说正续编 豆瓣
作者: 缪钺 / [加拿大]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灵谿词说正续编》首次完整辑录著名文史学家缪钺先生与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十年合作撰写的论词绝句八十六首及词论五十八篇。这部深受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称赏的词学经典,将论词绝句、词话、词学论文、词史等写作体式贯通融合,纵论晚唐迄晚清如温庭筠、李煜、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元好问、纳兰性德、王国维等名家词人及其词论,是一部颇具词史意义的开新之作。
儒林外史 豆瓣
作者: 吴敬梓 2012 - 11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义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原本为五十五回,现在通行的刻本是五十六回。以写“儒林”为中心,旁及当时的官僚政治和社会风尚。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从而揭示封建末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乃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2015年7月18日 已读
这个版本没注释,不过本来也没太需要注释啦。然而我很震惊的是为什么十五回以后情节骤然无聊了下去,只剩下聚会聚会聚会聚会聚会,和前面的大讽刺大世情格局完全两样了?!以及这个版本好实惠呀好实惠。41.
古典文学 明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