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
绮情楼杂记(足本)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喻血轮 著 / 眉睫 整理 九州出版社 2017 - 9 其它标题: 绮情楼杂记
绮情楼杂记是喻血轮原著、眉睫 整理的一本书,九州出版社出版。《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风格近似《世说新语》,堪称一部“清末民国人 物言行录”、民国版《世说新语》”。全书三十万字,原书分三集,本书将三册 合订一册,由其同乡后学眉睫先生校注整理。
若论时间跨度之大,领域之宽,涉及人物的多样,内容的丰富,《绮情楼杂记》都不能忽视。作者笔端的每一则逸闻都很短,长不过千字,短只有数百,却常能看到别处没有见过的新材料。那种文字、风格都是典型的民国气味,是非感高于成败感,知人论世,并不出以成王败寇。对于有读史兴趣的读者来说,《绮情楼杂记》不会让你失望而归。————傅国涌
喻血轮写《绮情楼杂记》那年,已经60岁,且随蒋氏父子逃亡台湾,身为逋客,回望家国,山川琳琅,日月光华,却似梦中旧物。按说,其笔下应该风雨苍茫,悲声不绝如缕。然而,喻血轮如老骥伏枥,依旧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故国之思,黍离之悲,在喻氏笔下,却化作坚忍一心、发扬蹈厉的风雷之气,跃然纸上,直击我的眼目,以至我读其中章节,竟有泪涔涔。——羽戈
《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原书书分三集,内容颇为芜杂,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且以记录名人的言行、诗文为主,风格近似《世说新语》,堪称一部“清末民国人物言行录”、“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眉睫
独立评论文选 豆瓣
作者: 谢泳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 - 11
《独立评论》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创刊于北平,一九三七年七月停刊,共出版二百四十三期,胡适等人主编,撰稿人多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著名学者,以刊载时论文章为主,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独立评论文选》由著名学者谢泳先生选编,共择文125篇,皆是深具价值之美文,谢泳先生在谈到本书选编标准时说:“我的编辑思路是:极为常见的文章,再重要也放弃,比如胡适的文章,因为容易见到,编书的时候是考虑设法少选和不选;而多选那些文章本身有价值而不为人注意者,如张佛泉、吴景超、董时进、陈之迈等。所选文章是历史文献,但文章一定要能体现当下情怀,也就是说,这些旧文章要能读出新感觉来。”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豆瓣
作者: 沈弘 编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 - 1
创始于1842 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1857 至1901 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的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关于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
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它们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