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中国经典原境界 豆瓣
作者: 顾随 讲 / 刘在昭 笔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4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核心,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经典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升华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有逼近心灵。经典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一脉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
本书为《顾随讲坛实录》的下册。
皇帝、儒生与孔庙 豆瓣
作者: 黄进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
《皇帝儒生与孔庙(精)/复旦大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丛书》是三联书店和复旦大学合作的“复旦大学光华杰出人文学者系列讲座丛书”之一,由该讲座的讲演稿整理加工而成。作者(黄进兴)在思想文化史的领域内,从以往的孔庙研究出发,从事对儒教及其他宗教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儒家的宗教性质。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豆瓣
作者: 陈来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4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正文4篇,附录2篇,计12万字。书中主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
一、中华传统价值观,讨论其哲学基础、传承与发展,关注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国学相关问题,关涉国学概念、流变,及其近代国学研究的发展、国学名家与大师。
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本书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又身兼多种社会职务,多次应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高校之邀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座谈、演讲,书中多篇文字均经此形成,故全书内容既有学术性,又有针对性;文辞既重准确性,亦不乏通俗性。
怎样读古书 豆瓣
作者: 胡怀琛 中华书局 2012 - 8
《怎样读古书》是胡怀琛先生《古书今读法》和《中国先贤学说》的合集。前者介绍了当今读古书的意义、方法,应该选用的工具书和材料,中国学术的源流和古书的源流等;最后特别提出作者阅读古书所得到的十大印象,予人启发良多。后者综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南面术、仁政、礼乐、中庸、忠恕、乐道、克己慎独、性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学说的渊源及其代表人物,并在新时代下予以重新评价。对于希望学习与了解中国古代经典的读者来说,《怎样读古书》不失为一本实用而有益的入门读物。
洛阳伽蓝记校笺 豆瓣
9.2 (10 个评分) 作者: (北魏)杨衒之 /杨勇 校笺 中华书局 2006 - 2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故事等许多记载。对我们理解北魏时期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加之杨衒之叙事简括,文笔优 美,又使之成为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洛阳伽蓝记》原有正文子注之别,但自赵宋以后,文注便混为一色,读者苦之。后虽屡有学者为之分别注解,但终因不谙此书体例所自,不能恢复本来面目。香港中文大学杨勇先生,专治中古文学,于此功力颇深,穷多年心力,朝夕批阅,为此书校笺,不仅使正文子注分别了然,且注解整齐,校对详密,是近世研究《洛阳伽蓝记》的一部力作。
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豆瓣
作者: 钱穆 商务印书馆 2014
本书集钱穆先生几十年来阅读《论语》心得之大成。所选文章既有根据钱穆先生20世纪50-60年代在新亚书院讲课记录而成的文章,也有钱穆先生发表在港台学术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集中阐述了阅读《论语》之意义、朱子如何阅读《论语》、今人应如何阅读《论语》,如何看待古人对《论语》的不同理解及其出发点,以及钱穆先生对古人阅读《论语》之评点和他本人对《论语》的认识过程。
清嘉錄 桐橋倚棹錄 豆瓣
作者: [清] 顧祿 撰 / 來新夏 中华书局 2008 - 7
《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的著作,此书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详实,有保存乡邦文献的作用,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桐桥倚棹录》亦为顾禄所撰,且有“清嘉录以时间为经,桐桥以空间为纬”之说,遂合并为一册。此书以苏州一带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编,与前书角度不同互为补充。
战国策(全二册) 豆瓣
作者: 缪文远 中华书局 2012 - 6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战国策(套装共2册)》在语言方面,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行文则波澜起伏,笔势纵放,绝无平铺直叙之笔。涵泳其中,可使我们执笔为文,富于曲折变化,不致板滞不灵。
搜神记 豆瓣
作者: 干宝 中州古籍 2010 - 6
《搜神记》内容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人们打破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大谈神仙鬼怪,并且不是借鬼怪言人间,而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把神怪传说当做事实来记载,干宝的《搜神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
论语新解 豆瓣
9.6 (14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人生十论 豆瓣
8.0 (15 个评分) 作者: 钱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9
本书汇集了作者讨论人生问题的三次讲演,一为“人生十论”,一为“人生三步骤”,一为“中国人生哲学”。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征诸当今潮流风气,探论“心”、“我”、“自由”、“命”、“道”等终极问题,而不离人生日常态度,启发读者追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源,思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安身立命的根本。
人往低处走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3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最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白鱼解字 豆瓣
作者: 流沙河 新星出版社 2012
本书为流沙河老先生几十年对古汉字的研究心法与见解。厚积薄发的向我们展示了古中国在文字方面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将《说文解字》的作者——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书中出现的错误在千年后予以纠正,这是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本书原名《流沙河认字》,曾先后由现代出版社与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但是遗憾的是,由于编辑方向等原因,本书都未将老先生对于古文字的想法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给老先生与读者都留下了一个遗憾。这次出版的书稿将采用四色印刷老先生的手稿,既完整而准确的表达了老先生的文字世界,也同时将审美表达在了老先生优美的书法间。读者将在老先生流畅的书法间看见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也将从中信手拈来的典故中体悟老先生高尚的人格与无与伦比的魅力。
唯一的规则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
这本书,是李零阅读经典四部书(《论语》《老子》《孙子》《周易》)的第三本。前两本《去圣乃得真孔子》和《人往低处走》,在2008年年初已出版(均已加印),而第四本(《周易》)还需等到张政烺整理本马王堆帛书《周易》出版后才能写定,预计要到2010年交稿。所以,《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在2009年6月杀青后,拟在年底单独推出,延续读者对此一书系的关注。
对《孙子兵法》一书,不易研究,更不易写好。在历史上,对于《孙子》,一直缺少第一流学者做深入研究。清代考据学发达,《孙子》仍然无人理会,只有孙星衍,自称“孙武之后”,辑刻了一部《孙子十家注》,但孙星衍这本书也并非注本,只是辑本,为后世积累了一些材料而已。
李零对《孙子》情有独钟,这在研究先秦的学者里都是很少见的;并且他研究《孙子》时间长,成果多,全面超越了前人。在本书的“自序”中,作者自述了研究《孙子》的经历——70年代中期,他在插队时研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写了一篇文章,并凭借这篇文章进入了社科院考古所;后有专著《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近年他把自己三四十年来对《孙子》的研究汇为一册,《〈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另外又把在北大中文系的讲稿出版,即《兵以诈立》(中华书局2006)。
李零从研究文本入手,结合军事文化史和思想史解读《孙子》,内容深湛,视野广博,可谓把《孙子》这部千古名著读出了活泼的新义。其中《兵以诈立》可以让水平、背景各异的读者都有不小的收获,并且十分好读,真可谓一部难得的佳作。
不过,作为李零,再写一本《孙子》也并不容易,因为前面关于《孙子》已经写了三四十年。在本书的“自序”中,他做出了如下说明:
我有两本书,是对以往研究的总结。一本是《〈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一本是《兵以诈立——我读〈孙子〉》。这两本书,前一本是旧作的汇编,主要侧重于文本考证,比较枯燥;后一本是我在北大中文系的讲义,主要侧重于知识背景的介绍和全书文句的疏通,可读性高,但细节太多。 这些都是铺垫。没有这些铺垫,就没有现在这本书。 在这本书里,我想尽量避免重复,尽量突出重点,讲义理,讲思想,由博返约,回到当初关心的问题。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唯一的规则》与以前著作的区别与关联。在其他书中,李零还说过,“书,总是越读越少,而不是越读越多。少则得,多则惑”。《唯一的规则》就是这样一部由博返约的书,每一篇1万字左右,可以一气读完,全书共16万字。希望这本书出版后,能够胜出、并部分取代《兵以诈立》,《兵以诈立》27万字。
在本书中,作者还对一些具体问题做了新的探讨。在“自序”中罗列了十三则,比如什么是“兵”,论林彪战术与“势”的关系,论地图的重要性,辨“反间”的两种不同含义等,这是新知。
最后,关于《孙子》,李零欲谈出它的哲学。《孙子》不是生意经,不是指导商战、管理员工的秘笈,它有它的哲学味儿,李零说:“《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兵法,都很有哲学味儿。这种哲学是什么哲学?其实就是生存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就是以斗争求生存的哲学。”本书的书名即源于此。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豆瓣
作者: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
《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本书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
《周易》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论语》、《老子》、《孙子》之后,详细解读的第四部最重要的传世典籍。以上四部书,合称为“我们的经典”。
朝话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梁漱溟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柳如是别传(全三册) 豆瓣
作者: 陈寅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1
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讲解。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全部著述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远在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曾经出版该书,却没有再版,读者长时间内只能面对绝版无可奈何。随着一代对文史类读物不乏兴趣的读者的不断成长,自然而然地将这本书作为必读、必买、必典藏的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