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
广州十三行 豆瓣
作者: [英]孔佩特 译者: 于毅颖 商务印书馆 2014 - 9
在1757-1842年间,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广州从事贸易的西方商人在广州城墙外租赁“商馆”(也称“洋行”)。这些宽敞的建筑依江而建,迎合了西方人的品味。洋商就在此居住和进行贸易,他们将茶叶和其他中国物品运回欧洲和北美,往往获利丰厚。
本书以中国外销画为线索阐述了“洋行”的历史。中国外销画作于广州,专门为西方游客而作,这些外销画既包含了中国绘画的题材与追求精确的传统,又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透视及构图技法。到18世纪80年代,一些广州外销画家已经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绘制方法。他们描绘的对象除了洋行的外观和内部景象,还包括广州的商业街道、花园、炮台、赛艇会、航海艚,以及1822年那场连续发生的大火灾和审判52位触犯中国法律的英国水手的场景。
本书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广泛研究及对其画面细节的细致观察,呈现了一段由广州十三行及洋行内形形色色的居住者构成的社会变迁史,其中包括洋行不断改变的外观、洋商日常生活中各类合法或违法的行为、东印度公司失去在华贸易垄断后崛起的散商,以及洋商和中方之间不断升级的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19世纪中期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856年广州十三行被烧毁后,中国外销画家仍然描绘着珠江边的景物,但画面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蒸汽船码头、兵塔、大教堂,还有直到20世纪还是主要西方贸易飞地的新殖民地沙面岛。
广州番鬼录 旧中国杂记 豆瓣
作者: [美]亨特 译者: 冯树铁 / 沈正邦 2009
《广州番鬼录·旧中国杂记》内容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摧枯拉朽,奋发图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卓有建树。当中国社会跨进20世纪80年代这一全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试验省区,被置于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沿改革、开放、探索之路突飞猛进;历十年艰辛,轰轰烈烈,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空前伟绩。岭南大地,勃勃生机,繁花锦簇,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