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
许子东细读张爱玲 豆瓣 Goodreads
8.0 (10 个评分) 作者: 许子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本书聚焦张爱玲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及其特殊的家世、经历,分析张爱玲与“五四”启蒙文学以及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在主题、风格、叙事视角与模式、题材、结构方式、语言特征、文学意象、文学观等方面的同与不同,在作家作品比较与文学史意义这样两条线上,定位张爱玲作品的价值。
本书以对张爱玲作品的文本细读为中心,但又区别于瑞恰慈开创的新批评式文本细读之困于语义分析,它既有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又不难寻出西方结构主义、原型批评、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意象象征、殖民主义、接受美学等文学理论的影子,小文本背后有大的文学史观,堪称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重建了文本细读这一文学批评写作的新范式。
2021年1月3日 已读
(21-01)信息量太少,语气多少点油。
文学评论
顿悟的时刻 豆瓣 Goodreads
8.1 (52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6
突如其来的精神显现,意味着一次顿悟。
作家张悦然首部文学评论集,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召唤隐匿文本显形。从人物、视角到冲突、情节,以创作的框架,构筑阅读的王国;从乔伊斯、契诃夫到门罗、波拉尼奥,截取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瞬间,淬炼成小说独异的配方。15堂创意写作课,与文学同行者一道,迎来文学顿悟的时刻。
“顿悟,正是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时刻。”每个人都可以循着小说发出的光芒,发现自身的遗失之物,并用读和写再次赋予其生命。
◎ 编辑推荐:
一份文学同行者的创作心得和阅读指南
《顿悟的时刻》是张悦然精心写给所有阅读者与创作者的小说课。涉及读书与写作的种种疑问:是什么促使作家动笔写一篇小说?是什么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开始了思想的跋涉?大众小说为什么能感动更多的人?次要人物为什么同样要丰满?
60部经典小说的独特阅读路径
全书拆解60部小说文本,梳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属于作家的秩序,用有限的故事帮助我们了解世界与他人,跨过生命旅程设置的层层路障。同时全面剖析与解读了村上春树、波拉尼奥、门罗等五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凝视当代小说家笔下的爱怜与伤痛、冷酷与慈悲,帮助我们找到身处之地在时空中的坐标,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全面了解我们时代的文学巨匠
作家生平经历,对作品有着怎样的影响?作品背后渗透着作家怎样的创作习惯?书中全面分析村上春树、波拉尼奥、麦克尤恩、门罗等当代文学巨匠的生平与作品,一改小说课惯谈经典著作的局限,让你全面了解与我们同时代的文学巨匠。
2020年11月9日 已读
其实挺喜欢的。但有觉得有点做作。前半本有些地方可以反复读读。[2020.07.12]
文学评论
文学经典怎么读 豆瓣
7.5 (13 个评分) 作者: 钱佳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7
本书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的多部经典名著。
作者钱佳楠既是资深的IB中文老师,又是作家,她在中文素养课上,以批判性阅读为工具,带领中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做整本书的阅读,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学术写作。
在IB课堂和考试中,不再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只要你学会清晰地、有逻辑性地、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观点,你就可以得到高分。无疑,这种阅读尽管有难度,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也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广受推崇,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本书也有助于读者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家长帮助孩子做整本书阅读提供有价值的范本。
【专家推荐】
钱佳楠深于阅读,诚以创作,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思考,而精进读写之道,是一名优秀的青年作家,也是我所认识的最优秀的IB中文教师之一。
对书中所列的文本材料,她善于对比分析,渐渐逼近,而目标显然。如对比分析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和张祜的《题金陵渡》两首诗作之高下,深入解读李白的诗心与人生的得意和失意,破译《青蛙王子》中埋藏的深秘密,都论述严谨,过程有趣,极富启发。解《世说新语》不拘泥于成法,而能发乎魏晋名士的深心真诚;读《史记•刺客列传》则独辟蹊径,资料严谨翔实又居于正。
我一直鼓吹“写作虹吸知识”,钱佳楠这本书可以看成是集大成的硕果。
——叶开(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
钱佳楠老师不仅是一位IB资深教师,也是一名优秀的作家。基于丰富的教学与创作经验,钱老师对如何理解各类文本及如何选择文本分析角度早已驾轻就熟,能帮助同学们快速、准确地把握IB中文写作的要领。
本书选文精当,分析透彻,结合了文本细读的水磨功夫与诗无达诂的多维视角,既对IB中文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同时,本书行文生动有趣,文章可读性强。福尔摩斯的轶事,希区柯克的电影,作者对各种趣闻谐语信手拈来,令人读之不忍释卷。
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练就一双洞悉文本的“金睛火眼”,获得一支笑傲考场的“生花妙笔”。
——苏媛(香港汉鼎书院院长,IBDP中文考官、教师培训官、学校授权认证组组长、建校顾问)
钱佳楠才思敏捷丰盈,在创作上屡有建树。她依据自己的切身体悟,从古代、现代和外国翻译作品中选取了一批文本进行剖析,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神奇世界的大门,这对长年累积的语文教学的积弊不能不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矫正。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对于参加IB中文课程考试的学生,这是一本备考宝典;而对于每个喜欢文学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他们早点意识到,在人文学科里的所谓学问,从来都不是标准答案的累积,而是首先学会如何问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
——张定浩(《上海文化》副主编、文学评论家)
2020年7月7日 已读
三星半,讲莫言的一节不错,其他的也就是材料拿得多一点。鲁迅那节和钱理群一对比,更是差多了。[2018-07-23] | 2020.20
文学评论
清词选讲 豆瓣
作者: 叶嘉莹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
本书是叶嘉莹在大学课堂教授清词的讲稿合集,共十一讲,按照从明末清初到晚清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清代词史上的十位重要词人,对他们的思想、作品和成就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为主干,大致勾勒出了清代词史的发展脉络。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雅正。先是翻《近三百年名家词选》,总体上还是不太喜欢清词。不过这些日子有个感觉,读的时候还是要「沙泥俱下」些。为这版的定价扣一星。[2019.11.02]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笑谈大先生 豆瓣
7.9 (7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论者或称它“还原”了鲁迅,或称它“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2019年1月3日 已读
手一快把以前的记录删了,气死我了。
文学评论
从王熙凤到波托西 豆瓣
作者: 江弱水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10
本书是江弱水先生先生关于现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及时人论著的文学评论集。作者视野开阔,游刃于中与西、现代与传统之间,既有纯粹诗艺的探讨,亦有文化政治的关怀;既有潜沉的学术追求,又显激越的批评情怀,其旨趣诚如斯言:“虽然我喜欢奥斯卡、王尔德对公众观念没心没肺的调戏,喜欢周清真跟文字无尽的温存,喜欢一种纯粹的艺术和享乐主义的文学,但是,在我们这个因思想而阴沉的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等总是无法排拒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在王熙凤的世界里,老是浮动着波托西的幽灵。”
金瓶梅 豆瓣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孙述宇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 3
本书是对《金瓶梅》的写作艺术与人物的赏析,涉及对小说的写实与讽刺艺术、西门庆及他的一众妻妾的个性与人物所代表的意涵的解读,以及《金瓶梅》作者在这种日常生活的绘写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的生命力和小说在活色生香的俗世繁华之上所笼罩的浓重的宗教悲悯与劝世意味等。由于作者少年时期熟读旧小说,后又长期淫浸于西方文学,对《金瓶梅》的分析视角独特,既点出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后继小说对于《金瓶梅》写作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又常以外国名著的手法与人物形象与《金瓶梅》相比照,在在显示出这部小说的杰出艺术价值。
雪隐鹭鸶 豆瓣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译林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论《金瓶梅》的专著。全书第一、第二部分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对小说所展现的器物日用、经济活动、观念风习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第三部分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教授于治学写作之余反复品读《金瓶梅》,积多年之功得成此书,学者和作家的双重视角使他的解读别有会心。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格非教授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2018年9月9日 已读
2018-36 第一部分最好,第三部分次之,第二部分最食之无味。第一部分值得反复读。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破格 豆瓣
The Broken Estate: Essays on Literature and Belief
9.2 (12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伍德 译者: 黄远帆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 - 7
玛丽安•摩尔评论休•肯纳的话——“大胆,他可能过于大胆了,但我们需要他”——也同样可以用在詹姆斯•伍德身上。正是过度的能量和好辩的冲动让伍德读起来很提神,我们常常接受他的教诲,有时也想一驳为快。
——威廉•H•普理查德,《纽约时报书评》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私货》和《小说机杼》几本书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他不仅是一个明察秋毫的评判人,更是当代小说的鉴赏家。
《破格》是詹姆斯·伍德的第一部批评集,同时讨论文学和宗教。
“书中讨论的一些作家——梅尔维尔、果戈理、勒南、阿 诺德、福楼拜——文学信仰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并不总是很清楚,而常常是一种莫大苦恼……然而,总有作家伟大到足以在宗教冲动和小说冲动之间腾挪,区分两者 ,但又奇迹 般地两面受益。梅尔维尔和福楼拜是这样的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亦然。对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说,十九世纪的变乱已过去五十来年,而作为一个著名的不可知论者的女儿,宗教信仰并没有拘于传统的痛苦。难关已经闯过。对她来说,一种宗教信仰或神秘的信仰与文学信仰轻柔地调和在一起——然而,对她来说,小说仍然保留着怀疑、质询的功能。在她的写作中,小说表现神秘,不过是为了展现我们无法抵达神性,因为神性已然消失。在她笔下,小说以宗教之心,行怀疑之实。 ” (黄远帆)
詹姆斯•伍德以其独有的激昂的声音,推进了一些最困难的议题:小说和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可以是什么样子。他是那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饱含深情而热衷争论的批评文章在对象的范围和道德的严肃性方面激动人心。
——苏珊•桑塔格
目前没有几个批评家……可以提醒我们谈论文学也是文学的一部分。若能为这种谈论加上激情、精确和丰富的阅历,那便是一份罕见而珍贵的才能:我们的好消息是伍德有这种才能而我们有伍德。
——加布里埃尔•乔西波维奇,《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伍德是一个天才的细读者。这部批评集里妙笔贯穿始终,时而甘美多汁,时而刚毅雄健,时而据理力争,时而倨傲冷嘲,激情四溢又不失细节方寸。
——约翰•班维尔,《爱尔兰时报》
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豆瓣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意)安贝托·艾柯 译者: 李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2014 - 8
2010年,艾柯在美国素有“南哈佛”美誉的埃默里大学作了一系列现代文学讲座,结集为《一位年轻小说家的自白》。
1980年艾柯出版第一部小说《玫瑰之名》已年近五十,如今他年逾古稀,在这些“自白”中回忆作为一名学者的职业生涯,以及作为一位小说家的最近的工作,并探索二者富有成效的关系。
艾柯探讨了那些引人入胜的文学话题:小说和非小说的边界是什么?何为创意写作?小说家如何写成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为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的困境动容?虚拟人物在何种意义上“存在”着?……艾柯考量作者、文本和诠释者的关系,以作品为例具体解说他的创作手法,如何构建笔下精确入微的虚构世界。他也没有忽略自己的“清单”怪癖:文学清单以其“潜在的无限性”,成为作者重新筑造世界的方式。
艾柯一生的阅读、研究和创造横跨了不同的语言、时代和领域。作为过去三十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依然感觉自己像个业余爱好者——这为本书所有页面注入满溢的活力和渴望。这个“年轻”的小说家全面坦白自己的创意世界:关于艺术虚构的启示,关于文字力量的智慧。
2018年5月8日 已读
2018-15 受不了。Eco真是我最讨厌的那种金句型演讲者,往外源源不断地喷射充满自我意识的小聪明。反胃。
意大利 文学评论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 豆瓣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 3
8.8 (2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编 译者: 杨向荣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巴黎评论》是二十世纪——以及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少数几个真正重要的文学杂志之一。
◎欧内斯特•海明威 :每期《巴黎评论》我都有,我非常喜欢上面的访谈。如果把它们编成书,那将是伟大的书,对《巴黎评论》本身也很有益。
◎萨尔曼•拉什迪:几乎从记事起,我就被 《巴黎评论》的 访谈所深深吸引。它们汇集在一起,构成对“文学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最好的、最现成的探究。从许多方面看,问文学是“怎样的”比问“为什么”更有意思。
◎奥尔罕•帕慕克:在我写首部长篇小说时,每次卡住,我都会本能地从桌旁站起来,在那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重读《巴黎评论》对福克纳、纳博科夫、多斯•帕索斯、海明威或者厄普代克的访谈,努力找回对写作的信念,找到我自己的路。……多年后,在我自己也出现在《巴黎评论》上之后,再度重读这些访谈,是为了唤醒自己写作初期的希望和焦虑。三十年过去了,读这些访谈时我仍带着当初的热情。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引入歧途:我比以往更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学带来的欢乐和苦恼。
◎戴夫•艾格斯:《巴黎评论》的访谈总是从最佳的视角切入大作家们的内心和写作伦理。你独自坐在沙发上集中阅读它们,就能获得艺术硕士(MFA)创意写作课程的训练。
◎科伦•麦凯恩:应该在酒会、朗读会、婚庆、狂欢等各种各样的热闹场合把《巴黎评论》的这些访谈集派发出去。它们也非常适合从高中一直到艺术硕士课程的各级学校课堂使用,事实上,我曾用这些访谈开设整整一个学期的创意写作课。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让我找到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和他们说过的智慧、荒唐、愤怒之言,并把它们带进课堂呢?这些访谈精彩纷呈,令人激动,不可或缺。
——————————————————————
“作家访谈”是美国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 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3》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五位:威廉•斯泰伦、T.S.艾略特、埃兹拉•庞德、艾伦•金斯堡、索尔•贝娄、约瑟夫•海勒、卡洛斯•富恩特斯、菲利普•罗斯、约翰•欧文、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托妮•莫里森、阿摩司•奥兹、V.S.奈保尔、石黑一雄。
小说课 豆瓣
8.3 (115 个评分) 作者: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2
►关于阅读,他们这样说:
通过认真阅读小说,我在年轻的时候学会了认真对待生活——[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不管多忙,生活多困苦,读书和听音乐,对我来说始终都是不变的巨大喜悦。唯有那喜悦是任何人都无法夺走的。——[日本] 村上春树
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跟每一次经验一样,都会产生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毕飞宇这样说:
有时候我把小说看得很重,足可比拟生命。有时候我也会把小说看得非常轻,它就是玩具,一个手把件,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一遍又一遍。
对许多人来说,因为有了足够的生活积累,他拿起了笔。我正好相反,我的人生极度苍白,我是依仗着阅读和写作才弄明白一些事情的。
集结万千读者的热情期待,网络阅读量超千万,2016腾讯书院文学奖获奖作品!
广受好评,最不一样的阅读范本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带你进入最妙不可言的小说世界
你,真的读懂小说了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渴望我的这本书可以抵达文学的千分之一。——毕飞宇
经典不仅仅是文学史上那些德高望重的作品,经典首要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的沟通
别具一格的阅读体验,与众不同的毕氏解读
以小说家的眼光读小说!
以普通人的姿态读人性 !
经典,原来可以这样读!
本书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经典,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哈代、海明威、奈保尔、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讲稿曾发表于《钟山》杂志,广为流传,特结集以飨读者。
2017年3月8日 已读
17-11 太棒了。我几乎是生吞活剖地把这本书读完。太好看了。一种透彻。第二章和第四章,可以反复读,常常读。《项链》最不好。鲁迅写得也好,汪曾祺也好。真好看呐。

//2020.05.07 时隔三年又读了一遍,真好啊。特别好。尤其是这三年自己写了一些东西,读了怡微、摇摇、唐衡的读书看画的记录。深感观察力是需要不断雕琢,不断练习的。要努力。
文学评论
宋词纵谈 豆瓣
作者: 陈迩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6
本书是陈迩冬先生较为重要的一部专著,也是一部现当代学者谈论与评析宋词的精典之作。全书共为四章,从词的来源与继承、发展谈起,到宋词的四个时期、三大派系,再到对史上重要的近四十位宋词名家及其作品作出精彩的评述。全书篇幅虽小,但文字简练、评述精当、见解独特、易读易学,是一部难得的“大家小书”。
2016年11月22日 已读
2016.33 随手翻翻,这套书还好,有《大家小书》系列的感觉。浅一点。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沈从文九讲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中华书局 2015 - 9
把沈从文放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巨大变动的历史过程中,重新理解他的文学,理解一个“得其自”的文学家,如何转变为一个痛苦的思想者,又如何在精神的严酷磨砺下成为处于时代边缘却深入历史文化深处的实践者。 本书开篇,以对话突破既有印象,为讨论沈从文打开空间;第一至九讲,则沿着沈从文的作品展开,透过字里行间,剖析他在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想、实践,勾连成一条变化的、丰富的生命轨迹,并进而探讨他身后形成的绵延不绝的“沈从文传统”在当代的回响。
2016年9月19日 已读
2016.28 不是很有状态下读的一本书,有机会会重读吧。
传记 文学评论
情关西游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张怡微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 5
人生在世,各有所取之经,各有一条西天之路。张怡微写孙悟空好名的性格与未名的命运,超越的渴望与术能的局限,写他的虚无与情难,递迁与狼藉,眼泪与心魔。《西游记》借小说这一“末技”关照“世道”中情义的方方面面,读者也借由“西游”这面镜子反观自身,追随行者一路趱程。情关如浊水,我们与行者共同渡越。
2016年8月21日 已读
2016.27 是好书。一种曲折幽微的妙。我爱张怡微克制、镇定、娓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事业,业障),各人有自己的经要取,要走自己的路。烦恼替不得,灵山只在心头。西游是由浑然天成到知世情,好文章。大闹天宫是孩子的勇力与欲求,所以值得追味,所以猴王是孩子的超级英雄。成长可喜可悲。怡微真好。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隐身”的串门儿 豆瓣
作者: 杨绛 译者: 有2015年6月北平2印本 2015 - 4
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的论文七篇:《菲尔丁关于小说的理论》《论萨克雷<名利场>》《艺术与克服困难》《李渔论戏剧结构》《事实-故事-真实》《旧书新解》《有什么好》,另有两篇译者前言《<吉尔·布拉斯>译者前言》或序言《<小癞子>译本序》,还有一篇《堂吉诃德与<堂吉诃德>》比较全面地呈现了杨绛先生对她翻译的这部名著的理解,后来该文在一头一尾为别增加了对作者塞万提斯和翻译版本情况的简要介绍之后,作为《堂吉诃德》中译本的“译者序”刊行。
俄罗斯文学讲稿 豆瓣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丁骏 / 王建开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3
文学评论经典。《俄罗斯文学讲稿(读者期待已久的书)》是在俄裔美籍大作家纳博科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授俄罗斯文学课程时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分别对俄罗斯的七位重要作家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及其重要作品作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这些讲稿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文学价值观,同时显示出相当独特的文学分析方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始有集 豆瓣
8.6 (13 个评分) 作者: 刘铮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本书是作者的文化评论和书评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人作品。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 ,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2015年4月16日 已读
之前陆陆续续看过一些,这次是通读了一遍。果然对我还是太深奥了,大部分内容只能看看而已,说不出来好不好。勉强说的是作者的态度真让人喜欢,博学多识又不卑不亢。不过些用词,也诚刻意了些罢。22.
文学评论
人间词话七讲 豆瓣 Goodreads
8.5 (24 个评分) 作者: 叶嘉莹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5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的文词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易读懂。本书作者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带你读懂王国维及《人间词话》中讲述的词的故事及其美感特质。
所附录的光盘中有叶嘉莹先生讲《人间词话》的视频。
2014年6月11日 已读
好处就不必多说了,仅稍稍列举几个憾事吧。其一,隔与不隔之论没有讲清楚,境界最后的解释也不尽完满。其二,前四讲说得极尽详细,后三讲明显话赶话。其三,这个开本,配上精装,实在是不便携带,每天背在书包里,感觉重了不止一点。32.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
三生石上旧精魂 豆瓣
作者: 白化文 北京出版社 2012 - 4
《大家小书•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取自唐人传奇《甘泽谣》(袁郊撰)里的一句诗: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大家小书•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副题为“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
《大家小书•三生石上旧精魂: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作者认为,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大多截取佛经故事或外来传说,加以敷衍成篇,所以在这些志怪传奇里,几乎都可以在佛经或印度的故事里找着其渊源。作者拈出古代小说里的佛教逸事,加以刨根问底,通篇显示出作者的博学多才,对佛教的精深理解。如释《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须菩提祖师,指出须菩提乃梵语的音译,意译“善吉”,属于舍卫城婆罗门,为释伽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善于说“诸法性空”,被称为“解空第一”。至于谈八仙的由来、演变,丝丝入扣,更见功力。
2013年9月24日 已读
又一本大家小书,白老师非常可爱,解决了很多之前好奇的问题。对宗教也会有更多有趣的了解。仍然想继续读这一套书。
古典文学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