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豆瓣 Goodreads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6.7 (92 个评分) 作者: 李诞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8
脱口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创作有关。创意看似是智力活儿,其实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李诞从脱口秀编剧做起,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干的不该干的,只要跟脱口秀有关的工作,他几乎全干过了。
这是李诞写给所有创意工作者的一本工作手册。在本书中,李诞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从业以来所有的创作心得,既有具体的创作方法,写逐字稿、天天写稿,也有对待工作的态度,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除此之外,他还悉心解答了创意工作者在创作、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这些方法、习惯成就了李诞,也会让你收获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方法。
2021年12月7日 已读
(21-35)很好看的创作方法。
方法论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小米生态链谷仓学院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5
2013年下半年,小米开始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生态链布局IoT(物联网);2016年年底,小米生态链上已经拥有了77家企业,生态链企业整体销售额突破100亿元。这3年,是小米生态链快速奔跑的3年,也是小米在商场中不断厮杀着成长的3年。
3年,77家生态链企业,16家年销售额破亿,4家独角兽公司,边实战,边积累经验。
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过去的3年中,在毫无先例可循、完全依靠自身实践的状态下,小米生态链摸索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打法:“入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投资逻辑、以工程师为主的投资团队、矩阵式全方位孵化,成为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产品出货量最大、布局最广的生态系统。
继小米内部营销手册《参与感》成为互联网企业营销的“爆款”参考之后,小米再度复盘,开启智能硬件全新生态,用真金白银打出来的战地经验。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以小米生态链内部视角,全面记录、梳理了小米生态链的萌生、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如何以极致的产品杀入不同领域的故事。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生态链篇,阐述小米硬件生态系统的搭建、布局、管理、发展和奔跑之中的思考;下篇为产品篇,阐述小米生态链产品从产品定义,到设计研发等各个维度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既可以为制造企业转型提供全新的思路,也是硬件创业者的必读内容,对于互联网企业切入实体经济也是很好的参考。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找到成功模式快速复制的概念蛮好的。
互联网 方法论
软件方法 豆瓣
作者: 潘加宇 2013 - 9
UMLChina 首席专家潘加宇的第一本书。作者在为软件组织提供建模咨询和培训服务超过十年后,把他的经验和感悟写成了本书。《软件方法:上册,业务建模和需求》从“利润=需求-设计”开始,用市场经济的思想讲解软件开发中需求和设计的道理,以及统一建模语言UML 在需求和设计中的应用。本书还破解了软件开发领域流行的一些心灵鸡汤式宣传。
2020年7月13日 已读
8.8是有点高,但7.5-8的水平还是有的。算是UML的错题本,如果本身已经对这块很了解甚至读通大象这种神书就可以不用看,否则还是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产品 方法论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收藏版) 豆瓣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作者: (英) 卡尔·波普尔 译者: 杜汝楫 / 邱仁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收藏版)(精)》是卡尔·波普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科学名著。全书以清晰的思路和严密的逻辑对所谓的历史决定论进行了介绍和批驳。作者的结论是: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是不能成立的。
职场尤里卡 豆瓣
作者: 科学家种太阳 2017 - 8
职场新手、老手与高手之间既有思维工具的不同,也有定位上的差异。作者从应届生到百万年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现将个人经验浓缩成书,通过“问答 故事 分析 总结”的多重方式,用清晰的逻辑解读职场规则,用理性的思维去补足定位差距,让你也早日蜕变为职场高手。
全书围绕以下几部分展开:
求职坐标系,为你指引方向,划分区域;
打工方程组,教你合作配合,权衡利弊;
老板不等式,学会上下管理,撬动人脉;
涨薪微积分,重在积少成多,寻求爆发。
本书将作者的网络畅销美文收录成册,再次打磨,用心梳理,逻辑串联,举一反三,是“取其精华,去其废话”的浓缩精品。翻开后,它是生动有趣、可以一口气读完的职场攻略;合上后,它是大道相通、可以助你在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的元规律。
2017年10月18日 已读
17-32 有意思的是作者在微博上对自我人设的塑造。毫无疑问他是成功的,这之中恐怕也有心理学的功劳。我未必觉得这本书有多么大的作用,但是的确可以称得上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抽丝拨茧,看到本质。
方法论
群体的思维 豆瓣
Mindsharing
作者: Lior Zoref 译者: 赵媛 / 霍思亮 2016 - 8
《群体的思维:如何利用群体智慧解决工作、生活难题》无论我们是要做金融方面的决策、换个工作还是找到我们的另一半,众包都不失为一种更快捷、明智、更客观的决策方式。虽然我们每天都会查看比如微信的朋友圈和微博,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充分利用了个人在线网络的全部潜能——群体的力量。这本书提供了利用群体思维的新方式。
这本书的作者是知名的TED演讲人和数字营销专家,他通过多个案例和自己的实践给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提升我们的思想。这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可以指引你使用群体思维解决个人问题的手册,更是一本告诉你如何追求梦想的励志书籍。作者举了很多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比如他是如何靠群体思维一步步登上了梦寐以求的TED舞台,以及如何继续利用群体的智慧搞定了演讲主题、克服心理的恐慌等一系列问题。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引导我们使用社交媒体和群体智慧去做更明智的决策。
社交媒体已经在中国普及,对于中国大多数读者而言社交媒体目前仅仅是用来阅读新闻和信息的一种平台,社交媒体中群体的思维和智慧远没有被挖掘出。这本书针对该话题展开,通过大量的案例和作者的实践指导我们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来提升自己的一切,包括生活和工作。
时间中的政治 豆瓣
作者: 【美】保罗·皮尔逊 译者: 黎汉基 / 黄佩旋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 5
路径依赖的主张通常指出,开端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开启关于路径依赖的讨论?答案是,理解自我强化的过程,对于探究大量关于时间性的议题,是极为有用的。探究路径依赖的起源和结果,帮助我们理解强烈的惯性或“黏性”,而这是很多方面的政治发展的特征;例如,经常源自特定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的持续结果。这些论点也可以重振社会关系的权力分析,说明权力不平等(也许最初是轻微的)如何随时间而强化,而且经常深嵌于组织、主导的政治行动和政治理解、制度安排之中。针对重大社会结果及政治结果所预设的功能主义解释(预设当前社会安排之存在,透过参考它们处置当前强者的需要,可以得到解释)的倾向,路径依赖的论述也提供了有用而强大的修正。而且,认同路径依赖的普遍性,就迫使人们关注在时间上遥远的事件或过程的因果重要性。路径依赖的过程举例证明了阿瑟·斯汀康比(Arthur Stinchcombe)所说的“历史因果性”(historical causation),即某一时间点的事件或过程所引起的动态会自行繁衍,即使原来的事情或过程不再重现。
营销革命3.0 豆瓣
Marketing 3.0: From Products to Customers to the Human Spirit
作者: (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 (印度尼西亚)何麻温·卡塔加雅(Hermawan Kartajaya) 译者: 毕崇毅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 3
当今的顾客在进行消费选择时,注重的是那些能满足其创意性、群体性和理想性的产品和公司。企业意识到它们必须面对自觉意识日益增强和善于利用高科技的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营销法则已经彻底失去了作用。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必须开发出能够激发和反映消费者价值观的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
有鉴于此,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及其同事何麻温•卡塔加雅和伊万•塞蒂亚万在此前提出的概念基础上,对3.0营销进行了权威解读。3.0营销时代超越了以产品为基础的1.0时代和以消费者为基础的2.0时代,它用一种更为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顾客,把他们视为具有多维性,受价值驱动的人群,甚至是企业潜在的合作者。
《3.0营销》清晰地阐释了三位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实际营销案例,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展开3.0营销。在这个新的营销时代中,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购买力具有全球影响力,他们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消费行为,同时积极影响周围人的消费选择。本书详细解释了企业应当如何参与这种消费者之间的对话,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积极进行品牌定位,以及如何与越来越主动自觉的消费者保持成功合作。
本书不仅研究了企业应如何定义和体现自己在各利益相关方心目中的价值,而且探究了品牌对贫困、社会文化变迁和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产生的影响。此外,它还解释了价值驱动型营销模式对企业员工、渠道伙伴和公司股东的影响方式。
当今时代,消费者正变得史无前例地自觉、主动和强大。《3.0营销》的作用在于,它能帮助企业展现和这个高度互联的国际化群体之间的相关性,为您在这个新的营销时代取得成功提供明确的指导。
菲利普•科特勒——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营销”大师
他是一个满怀人世慈悲的科学家、建筑师和艺术家
以产品为基础的1.0营销时代
以消费者为基础的2.0营销时代
3.0营销时代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看待顾客,把他们视为具有多维性、受价值驱动的人群,甚至是企业潜在的合作者。
世界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最新力作
最新全球营销智慧和最佳实践的精华
2017年4月12日 已读
17-17 总的来说是比较理想化的一本书,适合更加成熟的商业社会。不过价值观营销虽然在国内的商业环境里没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给偶像造人设倒是广泛使用的。
方法论
从点子到产品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刘飞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 1
《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的价值观与方法论》以产品经理的方法论与价值观为主线,讲述了产品经理在从点子到产品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思考问题的思路,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从粗略的点子到具体的方案,要经历的步骤。第二部分主要讲述如何落实方案,以及如何进行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第三部分主要讲述在落实方案的过程中要掌握的方法和管理技巧。最后一部分主要讲述产品经理在工作和成长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2017年3月27日 已读
17-13 比我预想中的好一点,没有无聊的情怀牌和只有很少的个人奋斗史。几乎不自吹自擂。很工科生的笔调,一二三四五地给列出来。读完之后还是有收获的。
互联网 产品 方法论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豆瓣
6.1 (37 个评分) 作者: [日] 高桥政史 译者: 袁小雅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6
这是一本教读者如何通过记笔记整理大脑思路的书。
麦肯锡咨询公司、波士顿咨询公司等各大外资管理咨
询公司,以及考取东大的学生……
聪明的人都在用“方格笔记本”。
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使用方格笔记本,可以“理清大脑思路”。
整理笔记的同时,也能使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效率自然也就越高。
笔记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只要看一个人的笔记本,就能看出这个人的大脑。
你的前途暗淡、人生迷茫是因为你在使用错误的笔记本,错误的记笔记方式。从现在开始使用方格笔记本,遵循空、雨、伞之道,开始新的笔记之路,开启新的人生模式。
2016年7月18日 已读
2016.22 日本人真的很喜欢这些无甚用处的东西,统称仪式感…。
方法论
让全世界都看见你 豆瓣
they don't teach corporate in college
作者: 【美】亚历山德拉·列维特 译者: 付文博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6 - 5
本书是美国著名职场规划专家、奥巴马政府顾问亚历山德拉·列维特的代表作,出版上市以来,在美国产生巨大轰动,引起“上至70余岁的老人,下至未出校园的学生”的全美大讨论,几乎所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福布斯》、今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CNN、ABC新闻、CNBC以及美联社均持续对其进行深度报道。
本书针对当今年轻人特有的需求和面对的挑战——想要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却缺乏其中必要的核心技能——提供了极为中肯、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年轻人提升自己、建立高价值的技能储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快速成为众人眼中的佼佼者。
研究是一门艺术 豆瓣
The Craft of Research
8.4 (24 个评分) 作者: Wayne C. Booth / Gregory G. Colomb 译者: 陈美霞 / 徐毕卿 新华出版社 2009 - 8
本书介绍了一种环形研究过程:思考-写作-修订-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在寻找话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组织论据、起草初稿、修改润色等各个环节中贯彻以读者为中心原则的具体方法。如何将模糊的兴趣转为一个值得提出和解决的难题;如何建立一个论证,并让读者愿意接受你的观点;如何预知那些思维缜密且具有批判力的读者的不同意见,并适当地加以回应;如何撰写导言与结论,回答这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又怎样?”如何从读者的角度阅读自己的作品,因而知道该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修改你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