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从0到1 豆瓣
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
6.9 (96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蒂尔 / [美] 布莱克·马斯特斯 译者: 高玉芳 中信出版社 2015 - 1
图书简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0NjcyMzE2.html?wm=3333_2001
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作品,斯坦福大学改变未来的一堂课,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商业哲学。
在科技剧烈改变世界的今天,想要成功,你必须在一切发生之前研究结局。
你必须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让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
从0到1,为自己创造无限的机会与价值!
Paypal创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资者彼得•蒂尔在本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包括如何避免竞争、如何进行垄断、如何发现新的市场。《从0到1》还将带你穿越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解读世界运行的脉络,分享商业与未来发展的逻辑,帮助你思考从0到1的秘密,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价值与机会。
揭开创新的秘密,进入彼得•蒂尔颠覆式的商业世界: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
竞争扼杀创新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
失败者才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
没有科技公司可以仅靠品牌吃饭
初创公司要打造帮派文化
无界 豆瓣
作者: (美)艾米莉·内格尔·格林(Emily Nagle Green) 译者: 卞斌 2011 - 5
"数十亿人身在其中、数十万亿美元的新生意,你我此生最大的科技革命,这次转型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又如何使我们做生意的方式起革命性的变化?
无界会比你所想更快降临,将创造数兆美元的新价值。你的行动够快吗?这本放眼未来的著作,结合专家的洞见、战术性工具,以及扬基集团独有的无界趋势数据,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未来的世界和企业,会走向无界的状态,也就是人、构想和产品经由一张全球性的数字网络链接在一起。随着无界网络不断成长,以及数据量持续扩增,每一个人都会立即得到想要的几乎每一样东西。如果你的企业想要繁荣壮大,那就必须学习充分利用它。本书将告诉你:
无界的各个组成,以及它们将如何合力改造企业的特质。
全球五十余名无界开路先锋和领导人,对这场开展中的革命持有什么看法。
丰富的机会摆在眼前,如何掌握利用?
无界世界如何改变顾客,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企业如何制定策略,借力使力,善用无界的力量?
无界会比你所想更快降临,将创造数兆美元的新价值。你的行动够快吗?这本放眼未来的著作,结合专家的洞见、战术性工具,以及扬基集团独有的无界趋势数据,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必然 豆瓣
The Inevitable: Understanding the 12 Technological Forces That Will Shape Our Future
7.9 (1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文·凯利 译者: 周峰 / 董理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 1
凯文·凯利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着深刻的见解。20年前,他的《失控》一书,便已预见了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经济热点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网络社区、大众智慧、迭代等。此次,凯文·凯利在新书《必然》中,提到了未来20年的12种必然趋势。
文明之光 (第三册)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吴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 1
【《文明之光》系列荣获由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选的2014“中国好书”奖】
吴军博士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却在过去被忽略的历史故事里,选择了有意思的几十个片段特写,以人文和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有机地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宏大画卷。
《文明之光 》系列大致按照从地球诞生到近现代的顺序讲述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每个章节相对独立,全景式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多样性。
《文明之光》系列第三册讲述了音乐、美术、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硅谷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启迪、微粒子和宇宙天文学、环境保护等,共八个专题。
看完这个系列,读者朋友可以体会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虽然不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人类总是会有办法解决它们,我们要成为一个“理性乐观派”;其次是能够认识到普通人对文明发展的贡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贡献者。
【编辑推荐】
一曲理性乐观者的牧歌 通俗易懂的世界通史入门读物
娓娓道来几十段精彩的文明史片段,闪耀人类文明的三卷赞歌!
作者以人文与科技、经济结合的视角,选取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事件:大航海,文艺复兴,古代罗马,美第奇家族,瓷器,牛顿,爱迪生,航天飞机,原子能,绘画、音乐,计算机时代……透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式的讲解,揭示人类文明不断解决问题、曲折前行的辉煌历程,以及平凡人等对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能够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体会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多样性。
在具体的讲述上,作者以科学的态度提及不同的观点,并不只执一家之言或是轻易给出一个结论,比如评价宋朝就提到了钱穆、陈寅恪、费正清的不同观点。正是这种贯穿始终的科学态度,让这本书给人启发的同时也令人信服。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先生、美国著名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分别为《文明之光》作序,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奇妙的尘埃 豆瓣
The Secret Life of Dust
作者: [美] 汉娜·霍姆斯 译者: 陈芝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8
尘埃,大自然的毫末之物,却从宇宙诞生之日开始,就影响着一切。就宏观而言,星系的成形、地球的诞生、生物的灭绝、城市的消失,大气的升温等都与尘埃脱不了干系。就微观而言,千奇百怪的尘埃竟然是无数微生物充满诗意的栖居地,也是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细细观察,一沙一世界,它像《黑衣人》中猫咪的铃铛一样别有洞天。
汉娜·霍姆斯采访了诸多领域的专家,为我们奉献了一次令人心醉神驰的奇妙之旅。作者文笔清新,字里行间流露着对自然的孺慕与关怀,也诉说着“尘归尘、土归土”的偶然与宿命。
数字乌托邦 豆瓣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6.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雷德·特纳 译者: 张行舟 / 王芳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5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大众眼中,计算机只是冷战中冰冷的机器,然而到了90年代互联网到来之时,计算机却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模拟出了一个数字乌托邦般的协同体,而这正是曾经最反对冷战的嬉皮士们的共同愿景。
本书正是探索这次非同寻常,且颇具讽刺意味的变革的第一本书。作者挖掘出那些在旧金山湾区的先驱者——斯图尔特·布兰德和他的“全球网络”鲜为人知的故事。1968年到1998年期间,通过《全球概览》、“全球电子链接(WELL)”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连线》杂志,布兰德和他的伙伴们长期扮演着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和新兴科技聚集区硅谷的中间人的角色。正由于他们富有远见的努力,反主流文化分子和科技人士一同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形象:计算机是解放自我的武器,计算机建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虚拟社区,计算机还让人们能更大胆地拓展社会的新疆界。
对于《全球概览》,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印在最后一期(1974)封底的一行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话被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引作格言而被世人所知。
《全球概览》是一本由斯图尔特·布兰德发行的反主流文化期刊,于 1968 至 1972 年正常发行,之后也偶有出版。这本杂志把所有可以售卖的产品都收录进来,包括衣服、书籍、工具、机器、种子......一切对创造力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用的东西。不过杂志本身并不卖任何商品。乔布斯曾说,这本杂志是影响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杂志,并称之为那个年代的Google。
斯图尔特·布兰德(1938–)是美国未来学家与早期网络文化的推动者,《全球概览》创始人,The WELL 和全球商业网络(GBN)的创办人之一。斯图尔特于 1996 年创办了“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以推动人们养成“长线思考”的习惯,作出更理性的选择。他最新的计划是制造一座万年大钟。
推荐语:
作为书中的人物之一,我认为这是记录我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最好的一本书。作者的分析取材广博、可读性强。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
弗雷德·特纳将广博的学识、优雅的文笔和叙事者的激情都融入书中,将“dot.com”时代的的各个点(dots)都连接到一起,他们才是真正的技术上、文化上和精神上的领袖。
——道格拉斯·洛西克夫,媒介理论家,《编程或被编程》作者
作为一个出现在书中的人,我本应该对作者的书有各种吹毛求疵的意见,但是我没有。他对许多简短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准确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即使是对经历过那些时刻的人来说,这也很难做到。
——斯图尔特•布兰德,《全球概览》创始人,《地球的法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