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通胀螺旋 豆瓣
The Inflationary Spiral: The Experience in China 1939-1950
作者: 张嘉璈 译者: 于杰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0
《通胀螺旋》一书是作者张嘉璈先生以其自身经历,全貌地记录了中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间的通货膨胀发展过程。
因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战前的中国国力羸弱,维持抗战并非易事。作者以当事者的身份,从中国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农业发展、外国援助及中日货币战等诸多方面,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国共对抗时期战场之外的中国历史。这本书是一部抗战和社会动荡时期的货币史、财政史和普罗大众的社会生活史。
书中关于政府治理、币制改革变迁、中国新式(现代)银行业的发展、财政弊端、城乡/东西部“二元”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等问题的讲述,被西方官学界视为了解发展中经济体发展状况的借鉴,对于今天的中国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货币战争 豆瓣
CURRENCY WARS
作者: [美]詹姆斯·里卡兹 / James Rickards 译者: 凌复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1971年8月15日,一个安静的星期日晚上,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发表广播演说,宣布他的新经济政策。政府将实施全国性的价格管制,对国外进口商品征收高额附加税,并禁止用美元兑换黄金。由于一场正在进行的货币战争摧毁了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国正处于危机之中。
一次又一次,纸币贬值,资产冻结,黄金被没收,资本被管制。对此,美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事实上,从1770年代到1970年代,经历了革命、内战、大萧条和卡特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美国一直是美元贬值的引领者。
今天,我们正介入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另一次美元信任危机即将到来。这一次的后果要比尼克松面对的严重得多。全球化、金融衍生品和杠杆化产品在过去四十年里的增长,使得金融恐慌及其蔓延几乎不可能被遏制。
本•伯南克领导下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在进行金融史上最大的赌博。从2007年起,美联储通过短期利率削减和自由借贷来抵御经济崩溃。最终,利率归零,美联储的弹药用完了。
之后,在2008年,美联储发现了新的弹药:量化宽松。虽然美联储宣称,该计划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以缓解金融状况,但究其本质,它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印钞方案。
一种非常现实的危险是:美联储的印钞会突然变身为恶性通货膨胀。更糟的是,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真空中发生的。印制美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通过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事实上向全世界宣布了货币战争。
虽然美联储印制万亿美元的规模可能史无前例,但货币战争并非前所未闻。货币战争曾发生过——单单20世纪就有两次——而且结局总是很糟。在最好的情况下,货币战争造成有些国家从贸易伙伴那里窃取了经济增长。在最坏的情况下,对资源的争夺导致了侵略和战争,它蜕变成通货膨胀、衰退、报复和暴力。
一个国家,是不能靠货币贬值走上繁荣之路的。
市场如何形成 豆瓣
作者: 黄国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3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所有经验事实,尤其是活生生的人物和事件,都被抽象化,成为无具像事实甚至数字,从而留下了大量需要在历史场景中得到落实和丰富的课题。历史学处理的则是鲜活的人和事。本书试图通过鲜活的人和事,对话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深入讨论市场从抽象的逻辑上的形成到具体的运作之间,还需要人们哪些具体的行为与活动。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 豆瓣
作者: [美国] 约瑟夫·熊彼特 译者: 宁嘉风 商务印书馆 2013 - 11
本书包括了熊彼特于1910-1950 年间在一些特定时刻(其中某位经济学家逝世之时或某些纪念日,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除外)为几家经济学杂志所撰写的对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的理论及其贡献的评述性文章。这十位著名经济学家包括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费希尔、米契尔、凯恩斯。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 豆瓣
Seventeen Contradictions and the End of Capitalism
作者: [美] 大卫·哈维 (David Harvey) 译者: 许瑞宋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0
《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是大卫•哈维笔下“最危险”的一本书,也是韩毓海眼中一本“催人泪下”的经济学著作。
近250年来的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吗?
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
是什么让欧洲和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旋涡?
是什么导致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重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在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如同人们呼吸的空气,极少有人思考其好坏并提出质疑。但了解资本主义的成败根源,对了解其未来和全球经济因此受到的巨大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本书中,大卫•哈维用自己的深刻洞察揭示了资本引擎的隐藏的运作方式——以及可能将资本主义引向灭亡的矛盾。
在对当今世界发生的一切做精辟描述的同时,当代《资本论》最权威的研究者大卫•哈维,在本书中揭开了资本主义核心矛盾——如以超出投资的手段积累资本的驱动力;其利用节省劳动力的新技术,并因此造成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剥夺;以及其掠夺自然直至毁灭自然的冲动。这些矛盾与压力造成:全球人口长期失业问题,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陷入衰退旋涡,以及中国和印度和其他金砖国家的蹒跚前行。
短期内这些矛盾不会产生破坏性:历史上资本主义不断在新面具下重组自身,并由此产生危机。但是长期来看,资本主义能否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下继续生存?哈维认为种种迹象不容乐观,并且表象具有欺骗性,许多资本矛盾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另一些则威胁到了资本体系的核心。本书提出了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且为迈向更为公平﹑理性和可持续的社会提出了17个纲领性的建议。
正像我曾经建议:人们应该从第三卷开始,“倒着读”马克思的《资本论》一样,现在,我建议读者从哈维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开始自己的阅读。因为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中,哈维方才最为充分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华,那是心灵的呼号,是真理的祈愿——而借助译者的文笔,我们很难不被这种良知、思想与才华所打动,必须承认,有些段落催人泪下。
韩毓海 北京大学教授、《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作者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诊断师之一,哈维以少见的历史洞见和清晰逻辑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同层次的矛盾及其社会后果,把别样社会想象这个问题直接提呈到每一个读者的面前。这是每一个关心这个时代全球命运的人都应该阅读的资本主义ABC。
胡大平 南京大学教授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当下的危机、资本的运作逻辑及其潜在矛盾,哈维的诊断要比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更具挑战性,也更贴近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陈宜中 台湾“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8年以来蔓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让许多人更渴望理解与改变世界。享誉世界的学者大卫•哈维用他的一系列著作为我们展示了开放的、吸收各门学科成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而本书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辨识矛盾、解释危机到发掘出路,这本书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必读著作。
万毓泽 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哈维是学院派的激进人士,他的写作充满事实及深思熟虑的想法。
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在精准的时点呼吁推翻资本主义……优美之作……神气活现,趣味盎然。
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重新阐释马克思学说的活力之作……充满关键洞见和脱俗的分析。
社会主义劳工报(Socialist Worker)
以动态的方式重写马克思……充满关键洞见与打破传统的分析。
每周之书(Book of the Week)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豆瓣
Basic Economics :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
8.4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 吴建新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8
经济学入门佳作,暌违多年,新版出来
长居美国亚马逊经济类榜首、美国国民经济学读本
掌握社会经济运行规律,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编辑推荐
美国芝加哥学派著名经济学家、自由主义大师托马斯·索维尔自《美国种族简史》之后的又一本畅销经典;
美国亚马逊长居榜首的经济学 通识读物,美国公民学习经济学的入门佳 作;
并且,这是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经济学专业读物。
◎ 内容简介
经济学一点也不复杂,也不难理解,困扰我们的是故作艰深的语言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形式。本书没有让人望而生畏公式图表,也没有难懂的术语,更没有枯燥的实证。托马斯·索维尔用最贴近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案例,为我们讲解经济学博士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让所有人都能体验毫无障碍的阅读,并且在无形中学会经济学这一门专业知识体系和分析工具,让普通人不再受含糊的政治辞令和晦涩的经济学术语的迷惑,掌握经济社会的运转规律。
通过本书,我们将会了解价格、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也会对媒体、政治家、公知的言论保持警醒和怀疑,不再不加批判地用“穷人”和“富人”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我们还会对房租管制、贸易平衡、贫富差距、统计数据产生全新的认识。
◎ 媒体推荐
本书简洁明了……在过去30年的经济学家中,索维尔的确成就非凡。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本书不仅对于普通大众读者很有价值,而且对于律师、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也都很有益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Times)
真是太需要了……任何读过带有偏见、枯燥无味的经济学教科书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来纠正谬误。
——《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
◎ 名人推荐
本书是伪装成甜点的一道健康大餐,并且索维尔还在不断扩充,读者一定会为此庆幸。索维尔流畅的文笔、无懈可击的逻辑、渊博的知识和完美无瑕的经济学,无论对专业人士还是初学者都是一种享受。
——托马斯·黑兹利特(Thomas Hazlett),法律与经济学教授,乔治梅森大学信息经济项目主任
每一章都证明了为什么索维尔是美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如果想知道经济学是如何掌控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此多的事情,本书是必读书。
——亚瑟C.布鲁克斯(Arthur C.Brooks),美国企业研究院院长、《战争:自由企业与大政府之间的斗争将塑造美国未来》(The Battle:How the Fight Between Free Enterprise and Big Government Will Shape America’s Futur_e)作者
本书证明了索维尔教授能够让一个从未踏进经济学课堂的人理解经济学。这本书里有大量日常经济学问题的案例与详尽解释。
——沃尔特E.威廉姆斯(Walter E.Williams),乔治梅森大学特聘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的既定事实常使许多人大惑不解。索维尔以堪称典范的方式揭去了这些事实的神秘面纱,使它们变得直观,甚至显而易见。
——大卫·博阿兹(David Boaz),加图研究所高级副所长,《自由主义导论》(Libertarianism:A Primer)作者
卧底经济学1 豆瓣
作者: 【英】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 译者: 赵恒 中信出版社 2017 - 6
为什么咖啡店都设在街道一角?为什么同一家超市,有人觉得哗众取宠有人却觉得物超所值?为什么总买不到一处位置好价钱又相对便宜的好房子?交通拥堵的背后有什么经济原因?本书就是要帮助你像一位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它不会告诉你有关汇率或商业周期的专业问题,但会帮你解开日常生活之谜。
本书作者哈福德刚好就像一位隐匿在街角的咖啡店、公司的茶水间、超市的货架旁的卧底,用他的各种侦探工具告诉你:日常生活不过是谈判中的复杂博弈,是体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较量。希望看完本书之后,你能成为一位更精明的消费者,能够看清楚种种现实背后的真相。
清算 豆瓣
Liquidated:An Ethnography of Wall Street
7.0 (6 个评分) 作者: [美] 何柔宛 译者: 翟宇航 / 宋岳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2
获美国文化人类学学会2010年格雷戈里·贝特森图书奖荣誉奖
金融崩溃——无论是垃圾债券市场、互联网泡沫,还是高杠杆的房地产市场——通常被解释为市场周期的必然结果:上涨的一定会下降。在《清算》一书中,人类学家Ho Karen刺破了抽象的、无所不能的市场光环,揭示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萧条是如何形成的。
曾在投行工作过的Karen访谈了压力重重的第一年的金融从业人员、工作过劳且漠然的证券分析师、渴望被雇佣的大学生、经验丰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从精英大学招聘的投资银行家被社会化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世界。他们得到了丰厚的报酬,条件是随时都可能被解雇。他们的工作场所文化和特权网络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工作无保障会塑造性格,而员工的流动性会带来聪明、高效的生意。基于这种与挥霍无度的交易相联系的流动性和补偿行为文化,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们重塑了美国企业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是创造股东价值,然而他们的做法和假设却会产生危机。通过将投资银行家的价值行动与市场建设和美国公司重组联系起来,《清算》一书揭示了华尔街特有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常常被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胜利解读所遮蔽。
-------------------------------------------------------------------------------------------------------
媒体推荐:
就实地考察而言,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典型的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家通常在遥远的第三世界社会工作……然而,Karen Ho博士以经典人类学的方式开始了她的研究:融入背景,专心倾听,客观中立非评判的方式,然后试图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得到关于华尔街文化如何运作的“整体”图景。这种耐心的民族志分析呈现出一个迷人的景象,这甚至对大多数银行家来说都是新奇的。
——吉莉安·泰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Karen Ho是我的英雄。她的20世纪末投资银行家民族志准确描述了投行文化的虚张声势、冷酷无情和矛盾等特征。
——米切尔·阿沃拉菲亚,《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人类学家Karen Ho对华尔街投行的民族志书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旨在打破华尔街的优越光环,揭示其脆弱、矛盾的一面,以及其企业文化和集体行动常常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不仅和金融工作者和金融市场有关,也波及美国其他企业。虽然这本书名列人类学和商业研究领域之内,但它具有更广泛的吸引力,并将引起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以及任何试图了解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文化、实践与金融变革之间关系的人的兴趣。
——赖凯伦,《经济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清算》一书对大型投资银行的运营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证实了读者的某些猜测:这些机构正在成为傲慢及坚不可摧的“宇宙主宰”,从业人员获得了难以理解的巨额收入和“做上帝的工作”的想法。然而,这也表明了金融社会学研究力量的逆转。本书有助于解释投行从业者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詹姆斯·G·卡里,《皇家人类学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
对于任何打算进入全球各大银行工作的人来说,《清算》一书是必读的。事实上,即使是精英学校的教员,也开始质疑为何有这么多毕业生最终会投身金融行业。这本书应该是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必读的书。”
——本·洛里卡,美国金融工程专业权威排行Quant Net
《清算》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仔细观察了人们在华尔街成功或失败的方式,戳穿了很多关于市场运作的假设。”
——基尔·马丁,时代文学增刊(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清算》提供了一个丰富详细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民族志…我在本科经济社会学课程中使用了节选,并向一位投资银行家推荐了该课程。
——Aaron Z. Pitluck,《工作、就业与社会》(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豆瓣 Goodreads
8.1 (57 个评分) 作者: 郭建龙 鹭江出版社 2017 - 4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两千余年帝国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本书作者以中国历代王朝为经,以现代经济学理论为纬,上至秦汉,下至晚清,详细梳理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制度之流变,分析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力图从田赋制度、货币制度、官营经济三方面说明中国传统政治之兴衰与帝国财政状况密切相关。
本书分为三部分,以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与财政的重建为划分阶段的标准。第一部分聚焦于秦汉到南朝时期,以汉武帝建立的国有体制,汉武帝、王莽的金融垄断,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和户籍制度为线索,解读这段时期的财政现象;第二部分以北魏的土地国有制改革为始,论及唐代土地国有制所引起的巨大混乱,以宋代金融改革引起的大崩溃收场;第三部分自元代政府试验性的财政政策起,随后论述明清时期的保守财政,以晚清财政近代化的努力和惰性为终。
顽疾 豆瓣
作者: 张宏杰 人民出版社 2015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的新著。公开出版之前,由罗辑思维发行3个月,销售达数万册。张宏杰以非常确切的历史史实和真实数据,对中国汉宋元明清等时期官员的工作生活状况、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国家制度设计等有关从政的方方面面作了全面的介绍,深刻剖析了中国官员的真实生存状态和生存之道,是了解中国社会和官场生态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历史是连续的,今天的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上已经与传统社会面目全非,但是权力结构的基盘,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惯性。腐败,仅仅是投射这个权力结构的一个入口。逻辑思维罗振宇先生推介本书时说:《顽疾》这本书,点出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分析自己身处的格局之网?二是如何自己建构一个良性之网?三是如何破出一个恶性网络?既享有其资源,又不同流合污。
无界 豆瓣
作者: (美)艾米莉·内格尔·格林(Emily Nagle Green) 译者: 卞斌 2011 - 5
"数十亿人身在其中、数十万亿美元的新生意,你我此生最大的科技革命,这次转型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又如何使我们做生意的方式起革命性的变化?
无界会比你所想更快降临,将创造数兆美元的新价值。你的行动够快吗?这本放眼未来的著作,结合专家的洞见、战术性工具,以及扬基集团独有的无界趋势数据,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未来的世界和企业,会走向无界的状态,也就是人、构想和产品经由一张全球性的数字网络链接在一起。随着无界网络不断成长,以及数据量持续扩增,每一个人都会立即得到想要的几乎每一样东西。如果你的企业想要繁荣壮大,那就必须学习充分利用它。本书将告诉你:
无界的各个组成,以及它们将如何合力改造企业的特质。
全球五十余名无界开路先锋和领导人,对这场开展中的革命持有什么看法。
丰富的机会摆在眼前,如何掌握利用?
无界世界如何改变顾客,以及他们想要什么?
企业如何制定策略,借力使力,善用无界的力量?
无界会比你所想更快降临,将创造数兆美元的新价值。你的行动够快吗?这本放眼未来的著作,结合专家的洞见、战术性工具,以及扬基集团独有的无界趋势数据,提供你需要的一切。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 豆瓣 Goodreads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作者: 安东尼·瑞德 译者: 吴小安 / 孙来臣 商务印书馆 2010 - 4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套装全2册)》包括《(第一卷)季风吹拂下的土地》、《(第二卷)扩张与危机》、笔者对主题与资料试图采用的无所不读、无所不包的研究方法并不新颖。殖民主义历史、东方学和民族学对东南亚的研究支离破碎、令人遗憾;但在此前,马斯登(Marsden)、圣杰尔马诺(Sangermano)、莱佛士(Raffles)、克劳福德(Crawfurd)与帕里果瓦(Pallegoix),甚至诸如加尔沃(Galvao)、拉·卢贝尔(La Loubere)和瓦伦坦泰因(Valentijn)等先驱学者,即已通过利用文学、语言、游记、贸易统计,尤其是他们自己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记述了各自研究主题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学通识 豆瓣
7.7 (20 个评分) 作者: 薛兆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8
给我一双慧眼吧
2015-07-31罗振宇罗辑思维
今天这个周五上新日,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经济学通识》,薛兆丰教授的作品。
推荐理由
1. 它是我所见最好的塑造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读本。
2. 它是最贴近中国现实的经济学入门读物。浅白,又深刻。
3. 它对我个人影响至深。
除此之外,容我多说几句——
我们每天都在发表各色观点。
但即使抛开对错,观点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如何高明地吐槽一切?
捷径是——把你对具体事物的观点扎根在一个深厚的思想传统里。
有无数古圣先贤的生命体验、逻辑推导和暗夜长思为你的观点提供支持,你才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在所有的思想传统里,我的选择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
为什么?
因为它是现实的赢家、国际的主流,但更重要的是——它无时无刻不在破除我们的直觉,让我们从蒙昧中醒来。
我们的大脑形成于漫长的进化过程。在初民时代,物资匮乏、协作稀少,靠直觉做判断就足以应付简单的生存需求。
但今天,人类正在卷入越来越广泛的协作中,复杂的社会系统远远超过了直觉能够驾驭的范围,我们需要用更为超越的理性去把握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很多结论,我们觉得反直觉、毁三观的原因。
读一本好的经济学书,也许不会让你挣到更多地钱,但是会为你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从此,你的思想有了一个家。
《经济学通识》的作者薛兆丰教授,是中国大陆最纯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在一次旅行中,我问薛教授:“为什么要学一点经济学?”
他答:“如果不懂经济学,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主义是不牢靠的。”
与一般的大学者不同,薛兆丰从来不喜欢写艰深难读的大部头专著,他更擅长撰写的是短小有趣的时评。
但与一般的报刊时评又不同,薛兆丰的文章一定从当下的事件引申到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思维方式,所以这些文章的价值并不会随着热点切换而耗散掉,反而是历久弥新。
《经济学通识》就是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就像他对我说的:“想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或真正的自由主义支持者,你绕不开这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
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
● 你将逐渐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衡量;
● 你知道不仅要看“局部”,而且还要看“全部”;
● 你不仅能看见“别人看得见的”,还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
● 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
● 你还会觉得不少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原来颠倒过来才对。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阅读本书的后果,就是“世界观”的转变。
小测验
薛兆丰教授特别强调,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他出了一套测试题,看看你是否需要这本《经济学通识》。
你认同吗?
01. 高峰期打车难的根本原因是出租车不够
02. 要减少失业,就必须创造更多的职位
03. 掌握价格规律有助于预测价格波动
04. 商人实行“价格歧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05. 政府拍卖土地推高了房屋价格
06. 实施“同工同酬”法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益
07.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
08. 商人乱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
09. 冗长的销售链条和贪婪的中间商抬高了药价
10. 遏制投机需求有助于降低房价
11.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
12.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
13. 罢工能抵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14.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
15.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正确的
如果你从没有认可过这些说法,那恭喜你,你不必读这本书了。
如果你认同过其中一些,那么还是推荐你读一下这本《经济学通识》吧。
《经济学通识》,罗辑思维联手北京大学出版社升级复活,独家首发。
世界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重塑一双慧眼。
☞ 戳此购买《经济学通识》http://t.cn/RLpUZFD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豆瓣
作者: 韩毓海 中信出版社 2014 - 1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从现代资本与金融革命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及世界社会政治与经济革命的漫长历史,重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寻中国千年兴衰的动因,并就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中国金融改革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作者韩毓海用平实、生动甚至略带犀利的笔触,援引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读了马克思对当今世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危机的成功预测和判断。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作者引导读者沿着马克思的足迹解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马克思对上述问题的剖析有哪些现实指导意义,从而鞭策现代人要想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
2014年3月16日 想读 刚出就有人标签垃圾,简直了。
哲学 经济
城乡中国(上) 豆瓣
作者: 周其仁 中信出版社 2013 - 8
《城乡中国》内容介绍: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5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城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顾准文稿 豆瓣
作者: 顾准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 1
《顾准文稿》包括三部分内容:“经济学文稿”、“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希腊城邦制度”。其中有八篇文章是首次发表(“经济学文稿”中除“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以外的八篇)。在版本上,有原稿者,一律根据原稿排校;没有原稿者则根据打印稿或已出版著作排校。编者对原稿和已出版的著作作了认真的整理、校订工作;对有些篇目的顺序作了调整;对有疑问或需加说明的地方,给予简注,用仿宋体,加[ ]。
五百年来谁著史 豆瓣
5.0 (6 个评分) 作者: 韩毓海 九州出版社 2009
为什么黄仁宇要讲毛泽东的好话?
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
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
为什么说清朝是败于金融体系不合理?
为什么中国票号资本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
究竟有没有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大历史视角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以“基层组织”、“财政金融”、“世界大势”为三个支点,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这一结论为当下中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作者韩毓海是北大新锐学者,国内鲜见的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其现实关怀和价值取向,每每引起关心国家命运、关注底层生活的读者的强烈共鸣。
此书作为深受北大文科研究生追捧的思想讲义,语言晓畅明快,问题意识敏锐,堪称名家大手笔。作者行文有意针对时下热点话题,把视野引向基层,引向世界,引向大历史,从而让大众也能看清国际金融动态,以及中国的应对和走向。
全球通史 豆瓣
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
8.6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2
《全球通史》由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译,作者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诸历史运动、诸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一经问世,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巴勒棵拉夫高度评价,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全球通史》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迄21世纪初多极世界相待时期,上下数十万年,一气呵成。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读来颇觉新颖爽朗,有强烈的现实感。从文字内容来看,作者对庞杂的史料取舍恰当,对各种历史事件着笔简要,边叙边议,文字生动;从编写技巧来看,每章前冠以简明提要,承上启下,便于掌握线索,每章末附有选读书目,便于进一步研究。
国富论 豆瓣
作者: 亚当·斯密 译者: 章莉 Yilin Press 2011 - 1
亚当·斯密是十八世纪中期英国最负盛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他一生研究的学问涉及天文学、纯文学、修辞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国富论》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的崇高地位和名望。《国富论》与中国素有不解之缘,曾涌现了各种形式和篇幅的中译本。章莉女士的这个节选本是一种新的尝试,从篇幅巨大的原著中选取足以反映或涵盖其基本框架、基本思路或基本观点的章节,这无疑会有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该书的基本精神和论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