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雪域求法记 豆瓣
8.1 (15 个评分) 作者: 邢肃芝(洛桑珍珠) 口述 / 杨念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1
《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是原书的修订版。口述者邢肃芝是一位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动荡年代中亲身参与了汉藏两地错综复杂的历史演变的枢纽式人物。他曾皈依佛门接受正规严格的佛学教育,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西藏语文,同时成为中国佛学会会长、近代佛教界泰斗太虚大师的秘书。1937年只身赴藏,进入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拜多名活佛为师。后来,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汉人(史上迄今只有两位)。
邢老的经历所涵盖的时空广阔,人物众多,尤其是涉及到佛学及藏传密教的部分,需要参证大量的文献,才能达到真实的复原当时佛教活动的历史面貌的目的。往往为了一项细节的查证,要经过洛杉矶一北京之间横跨太平洋的数次联络,三年内点点滴滴的工作持续不断,直至各项因缘具足,方才功德圆满,使这部口述自传得以问世。我们希望《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能为近代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这也是邢肃芝老人的心愿。
喇嘛王国的覆灭 豆瓣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1951: 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
8.2 (9 个评分) 作者: 梅・戈尔斯坦 / 杜永彬 译者: 杜永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5 - 1
M.C.戈尔斯坦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与藏学家。在西方藏学界,他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为国际藏学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本书是集西方藏学研究之大成,成为其藏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研究西藏现代史的权威著作。
本书资料翔实,引证丰富。不仅使用大量的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回忆录及原始档案,而且使用英印政府、英国及美国政府的大量外交政治档案。后者的征引是目前西方有关西藏现代史研究著作中最为全面、完整与丰富的。另外,作者还相当重视口碑资料,大量征引拉萨街头的政治民谣入史,别开生面,文笔生动。
转山 豆瓣
7.2 (18 个评分) 作者: 谢旺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征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或伟大,而是“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哪怕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
作者精选出骑行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著为17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两个月的旅途中有惊险,有绝望,有感动,有恐惧,透过生动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跃然纸上。它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
瞻对 豆瓣
作者: 阿来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 - 1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朝政府六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
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
这就是瞻对!
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
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同时也展现了汉藏交汇之地的藏民独特的生存境况,并借此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
消失的地平线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詹姆斯·希尔顿 译者: 吴夏汀 / 朱红杰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3
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思想国——佛陀的香格里拉,在全人类的视线中浮现出来。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或者说建在天上的神奇国度中,有一个隐匿的国中之国香格里拉。本书讲述了进入这片乐土的惊人故事,并已成为绝对的经典。 《消失的地平线》首先上去是做为一相探险小说解读的。全书散发着特有的冒险趣味和气息。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青藏高原的某处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主宰全球的地底王国——香格里拉。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英国伦敦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了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令出版商和作者本人始料不及的是,此书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世界,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
这是一本旅途中拿来翻看书,那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的碰撞,相信能打动不安分的你,试着在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