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以上的爱情 豆瓣
作者: [俄] 米拉·洛赫维茨卡娅 译者: 汪剑钊 2018 - 7
本书收录俄罗斯著名女诗人米拉·洛赫维茨卡娅的爱情诗一百多首。作者被誉为“俄罗斯的萨福”,她的诸多诗作,如“倘若我的幸福是一只自由的雄鹰”“我希望在年轻的时候死去”等,在俄罗斯被谱成歌曲广泛传唱,家喻户晓。
“俄罗斯的萨福”,曾两度获得俄罗斯科学院颁发的普希金诗歌奖。她在创作上深受费特、迈科夫等“纯艺术”诗派的影响,较多关注爱情、死亡、天空、星星、时间等永恒题材。1905年,再次获得普希金诗歌奖。她的创作对俄罗斯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有较大的影响。她的名字在苏联时期一度被忽略,但近年获得了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恰恰是洛赫维茨卡娅,而不是阿赫玛托娃,教会了妇女们诉说”。
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芬兰] 伊迪特·索德格朗 译者: 李笠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 - 8
索德格朗的诗歌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魅力。它创造了一种将读者邀入现场与对话的真切语气。她用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叙述方式,书写女人的肉体与欲望,并用肉体的颤栗和灵魂的孤独创造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我们仍活在索德格朗那个以男人为主的时代,所以,索德格朗的诗歌绝不会过时。——埃芭·维特-布拉特斯特罗姆(赫尔辛基大学北欧文学教授,批评家)
风景中的少年 豆瓣
7.4 (12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 译者: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风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尔诗文选》包含诗歌,诗剧,散文,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霍夫曼斯塔尔。
他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的缪斯,被里尔克、茨威格、格奥尔格尊为“昨日的世界”的代表,是一代人的精神首领。
他也是唯有济慈和兰波可比肩的少年成名的奇才,年仅十六七岁便以其不朽的诗与至今不可超越的散文在德语文学中青史留名。
“生命,梦幻与死亡”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他的散文、他的对话、他的诗歌中每一个韵律悠扬而优美动人的措辞都浸透了死亡之美,成为唯美至颓废的绝佳象征。他执意用美的文字,写出唯美与枯萎和速朽之间的宿命般的关联,并呈现出罕见的梦之质地。
内含霍夫曼斯塔尔自选最佳诗歌,重要诗剧(《愚人与死亡》《提香之死》《白扇记》《昨日》)和代表散文作品(《谈诗》)。国内首次译介。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豆瓣 谷歌图书
8.3 (16 个评分) 作者: 包慧怡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8
本书收录了青年学者、诗人包慧怡2005—2015年间的代表诗作,是作者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诗歌集。
包慧怡的诗具有一种罕见的女性气质,它不同于诗歌角色中的女性意识;某种意义上,它更近乎法国人德鲁兹指认的——在写作中成为女人的那种深刻而自觉的生命冲动。她的诗写得很大气,感受绵 密,体察细致,但又呈现了一种得体的心智之美。她的诗歌语调也很迷人,并且更可贵的,它几乎从不步于感性和装饰,而是总能借助语言自身的力量,将诗人的洞察推进到生命意识的深处。她的平衡能力也极其出色,不论多么细小的感受,她总能找到一种语言的方法,将它们像变魔术一般展现为一出小小的戏剧。
——臧棣
包慧怡的诗里有一种完美的融汇之力:神秘主义的思想源泉,以情人私语的方式流淌;异域文化的花式,编织进了旅途中的星空;繁复奇特的华彩背后,隐现古老的神话原型。在我和很多读者眼中,她早就是当代最杰出,最有活力的汉语诗人之一。
——王敖
复旦毕业、又从海外留学归来在复旦任教的青年女诗人包慧怡,学问渊博,才情卓异,而勤奋多产;学术研究与文学写作兼备,诗、文、译,三体俱佳,实属凤毛麟角。她的诗歌情态摇曳多姿,意识曲叠幽暗,既有知识女性优雅的审视,又含当代生活疼痛的感触。她的诗歌语言辨识度很高,修辞丰富,色彩斑斓;她诗歌中的声音尤其迷人,她每首诗的第一句几乎都是一种特别的声音破空而来,无中生有,她的诗歌就诞生在此音调上。她诗歌的发展也是在此音调的变幻中展开,它既有照各种复杂对位法构成的复调繁响,也有主调之下多声部的戏剧性冲突,也有纯粹单声的寂静抒情。她的诗可谓飘向远方又萦绕心间的音乐。
——雷武铃
玉谿生诗醇 豆瓣
作者: 李商隐 中华书局 2008
《玉谿生诗醇》笺注李商隐诗歌156首,主要是以冯浩的《玉谿生诗详注》本为主,同时参考了其他各家的笺释、评注,加以补充、校正、钩沉、索隐而成。《玉谿生诗醇》引证丰富、论断准确、讲解清晰,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绝非普通的诗文选注。
月光落在左手上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1 (151 个评分) 作者: 余秀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2
编辑推荐
余秀华的诗歌,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自有其妙。雄辩的诗歌向来为中国当代诗推崇,而余秀华的诗放弃辩论,放弃自圆其说,甚至放弃结论,因此与读者并不构成一种咄咄逼人的关系。——廖伟棠
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语言的打击力量,与中国大部分女诗人相比,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诗人沈睿
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诗刊》编辑刘年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不出来,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余秀华
内容推荐
余秀华说:“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本书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生活的瞬间的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