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se
Cognition, Brain, and Consciousness 豆瓣
作者: Bernard J. Baars Academic Press 2007 - 6
在线阅读本书
A textbook for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pre-medical students, and everybody interested in the neuroscience of cognition. A wave of new research is transform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mind and brain. Many educational fields now requir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topic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However, available textbooks are written more for biology audiences than for psychology and related majors. This text aims to bridge that gap. A background in biology of neuroscience is not required. The thematic approach builds on widely understood concepts in psychology, such as working memory, selective attention, and social cognition. Edited by two leading experts in the field, the book guides the reader along a clear path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findings. A support website at http://textbooks.elsevier.com provides all figures in electronic format with export to Powerpoint, as well a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including movies and support material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note: support website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June 10, 2007) FEATURES *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psychology, pre-medical, education and neuroscienc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 The thematic approach builds on on accepted concepts, not presuming a background in neuroscience or biology * Ancillary material includes a companion website and Learning Guide for students * Includes two Appendices on brain imaging and neural networks written by Thomas Ramsoy and Igor Aleksander * Introduces the brain in a step-by-step, readable styl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sophistication * Richly illustrated in full color with clear and detailed drawings that build the brain from top to bottome, simplifying the layout of the brain for students * Pedagogy includes exercises and study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including drawing exercises
* Written specifically for psychology, pre-medical, education and neuroscience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 The thematic approach builds on on accepted concepts, not presuming a background in neuroscience or biology * Ancillary material includes a companion website and Learning Guide for students * Includes two Appendices on brain imaging and neural networks written by Thomas Ramsoy and Igor Aleksander * Introduces the brain in a step-by-step, readable style, with gradually increasing sophistication * Richly illustrated in full color with clear and detailed drawings that build the brain from top to bottome, simplifying the layout of the brain for students * Pedagogy includes exercises and study ques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hapter, including drawing exercises
北回归线 豆瓣 Goodreads
Tropic of Cancer
8.5 (21 个评分) 作者: 亨利·米勒 译者: 袁洪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其它标题: Tropic of Cancer
【我的书不是关于性的,而是关于自我拯救的。 ——亨利•米勒】
亨利•米勒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其早期作品首先在法国出版,1944年盟军来到巴黎后发现了米勒的作品,遂争相传阅,并偷偷带回英美等国,米勒顿时成为美国最富盛名的“地下”作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该书“不足以引起性欲”,《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解禁。
★ 亨利•米勒——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 旅居巴黎的变形生活 遭禁二十多年的自传体启示录
★ 精神世界的诅咒“散文诗” 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
★ 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在巴黎的孤独吟唱
★ 荒诞人生观、虚无主义思想、离经叛道、凤凰涅槃的完美文本呈现
★ 入围《时代周刊》“1923——2005百部最佳英语小说”
★ 入列《1001本死前必读之书》
★ 入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的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
★ 入围《卫报》2009年“1000部大众必读小说”
★ 入围Esquire杂志2011年“75本大众必读之书”
《北回归线》是亨利•米勒自传性三部曲之首,描写了米勒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旅居巴黎的生活经历,同时通过对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夸张、变形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诘问了在这个杂乱无序、肮脏的世界生存的意义。该书出版后吸引了众多读者,19 61年在美国解禁后更是成为畅销全球的文学名著,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欧美文坛。
太阳照常升起 豆瓣
作者: [美国] 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周平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 1
《太阳照常升起》内容简介: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达达 豆瓣
作者: 亨利・贝阿尔 / 米歇尔・卡拉苏 译者: 陈圣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8
1916年2月8日,一伙“反对在战争中被杀害”的拒服兵役者在苏黎世将一把裁纸刀不经意地插入一本拉鲁斯法文词典,于是有了以“达达”这个毫无意义的词汇命名的杂拌的国际团体以及在此之后沸沸扬扬的达达运动。在这里涵盖一切虚无事物的旗帜下,达达致力于道德标准、文明体系、思辩结构、美学准则、教条逻辑、语言规范,甚至宗教信仰等这些在他们看来统统属于模糊的巅峰的颠覆运动。达达这个独树一帜的反体制的群体,用他们独特的赞颂仪式,从破坏的意义上对近代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并最终促成了超现实主义的诞生。
1921年,巴黎的大学生将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至此达达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宣告结束。在由亨利·贝阿尔和米歇尔·卡拉苏合写的这本书里,基本呈现了达达这场颠覆运动的历史全貌,并梳理了这场运动的一些生动的细节,还原了雨果·巴尔、安德列·勃勒东、马赛尔·杜尚、特里斯坦、查拉等达达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当时的颠覆行为和精神状态,勾勒出达达这部反叛的历史的立体线条。
疯癫与文明 豆瓣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 - 5
福柯的分析始于中世纪,他描写了当时人们如何将麻风病人关起来。从这里开始他探讨了15世纪愚人船的思想和17世纪法国对监禁的突然兴趣。然后他探讨了疯狂是如何被看做一种女人引起的病的,当时有人认为女人的子宫在她们的身体周围环绕可以引起疯狂。后来疯狂被看做是灵魂的疾病,最后,随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疯狂被看做是一种精神病。
福柯还用了许多时间来探讨人们是怎样对待疯子的,从将疯子接受为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到将他们看做必须关闭起来的人。他也研究了人们是怎样试图治疗疯狂的,尤其他探讨了菲利普·皮内尔和塞缪尔·图克的例子。他断定这些人使用的方法是残暴和残酷的。图克比如对疯子进行惩罚,一直到他们学会了来模仿普通人的作为,实际上他是用恐吓的方式来让他们的行为像普通人。与此类似的,皮内尔使用厌恶疗法,包括使用冷水浴和紧身服。在福柯看来,这种疗法是使用重复的暴行直到病人将审判和惩罚的形式内化了。
隐藏在理性的语言背后的这种对峙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不是遵循理性的纵向发展历程,而是试图追溯那种使欧洲文化与此同时算做欧洲文化的东西相对照的不变分界,并用其自身的错乱来确定其范围,那么这种研究会把我们引向何处呢?我们所进往返领域既不是认识史,又不是历史本身,既不受真理目的论的支配,也不遵循理性的因果逻辑,因为只有在这种区分之外因果才有价值和意义。无疑,在这个领域中受到质疑的一种文化的界限,而不是文化本质。那么这是一个什么领域呢?
在我们这个时代,疯癫体验在一种冷静的知识中保持了沉默。这种知识对疯癫已了如指掌,因而视若无睹。但是,从一种体验到另一种体验的转变,却由一个没有意象、没有正面人物的世界在一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中完成的。这种宁静的透明状态作为一种无声的机制,一种不加评注的行动,一种当下的知识,提示了一个庞大静止的结构。这个结构既非一种戏剧,也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个使历史陷入既得以成立又受谴责的悲剧范畴的地方。
赎罪 豆瓣
8.3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郭国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2
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有作家天分。一天,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先前一直对管家的儿子罗比抱有误解的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指证他,罗比因此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他相爱。三年半后,罗比出狱,当时正值二战期间,他加入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红十字会医务人员。时间让一切事情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再次直面罗比和塞西莉娅,布里奥妮深深地忏悔,离开时,罗比和塞西莉娅手牵手走在她身后,只是,这一切都不是在现实中……
神经科学 豆瓣
Neuroscience: Exploring the Brain
作者: Mark F. Bear / Barry W. Connors 译者: 王建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 7
本书是国际流行的神经科学本科教材,美国的布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著名高校以此为教材。该书体系新颖,全书只分四大部分,但包括了神经科学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抓住神经科学的精髓。全书附有3类专栏:“发现之路”(pathofdiscovery)邀请一些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做出重大发现的科学家介绍其发现的科研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想和献身科学的精神;“趣味话题”(ofspecialinterest)深入介绍一些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脑的食粮”(brainfood)介绍一些与神经科学研究有关的实验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建立动手意识。作者MarkF.Bear是美国BrownUniversity神经科学教授。本书内容的第一篇为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神经科学导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静息态的神经元膜,动作电位,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第二篇为感觉和运动系统,包括化学感官,眼,中枢视觉系统,听觉和前庭系统,躯体感觉系统,运动的脊髓控制,运动的脑控制;第三篇为大脑和行为,包括脑和行为的化学调控,动机,性与脑,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语言和注意,精神疾病;第四篇为脑的变化,包括大脑连接,记忆系统,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制。书后附有词汇、参考读物和索引。
社会性动物 豆瓣 Goodreads
The Social Animal
9.0 (63 个评分) 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 译者: 邢占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2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 des Questions 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