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想飞的钢琴少年 (2006) 豆瓣
Vitus
8.3 (97 个评分) 导演: 弗兰迪-M.米偌 演员: 法比齐奥·波萨尼 / 泰欧·盖尔基
其它标题: Vitus / 钢琴小神童
智商超群不一定是好事,少年维特(6岁,Fabrizio Borsani 饰;12岁,Teo Gheorghiu 饰)深深体会了这一点。维特天生拥有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伟人的潜能,父母总希望他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然而他自己却不知道未来该干什么好。在父母的压力下维特总是郁郁寡欢。幸好还有理解他的爷爷,爷爷和维特一样,充满野心,自小想当一名飞行员,可是最后却当了一名木匠。当爷爷终于驾着飞机像鸟儿一样飞翔时,他告诉维特,虽然做了一辈子木匠,但他仍然很开心,因为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爷爷最后幸福的逝去了。而维特,也终于领悟了爷爷的人生真谛,敲响了之前拒绝过的女钢琴家的门……
没有影子的人 (200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L' Homme sans ombre
8.6 (53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L' Homme sans ombre / The Man without Shadow
影子是每个人最不能丢弃的忠实伙伴,本动画片里自卑的男人却用它同魔术师交换了财富和幸福,有了舒适的房子、车子和美丽的妻子,可是失去影子后,妻子离开了他,他并没真正得到幸福,也仍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意识到没有影子的自己并不快乐并不完整之后,他放弃了从魔术师那里换来的一切,开始在全世界找寻自己的影子。
男人找遍阿拉伯、中国等国家,一无所获,后来,他来到某个地方,那里的人们正在表演传统的皮影戏,没有影子的男人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少女和云 (2001) 豆瓣
La jeune fille et les nuages
6.7 (19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La jeune fille et les nuages / The Young Girl and the Clouds
本片是瑞士著名实验动画片导演Georges Schwizgebel(乔治•史威兹贝尔)的作品,在浓郁的油画性和饱满的音乐声中,导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现代版的灰姑娘变身公主的故事。
身在田野中,眼望蓝天白云,身边有无数白鸽环绕,是女孩心中的渴望。然而在现实中,她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灰姑娘”,每日为几位和她年龄相仿但地位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而忙活,后来,一双玻璃鞋令“王子”独独钟情于她,她变成人人羡慕的“公主”。
蜿蜒前进 (1996) 豆瓣
Zig Zag
8.3 (7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Zig Zag / 之字形曲线
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1944年生于瑞士,是世上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画导演。1966年成立GDS工作室,制作数部极为重要的动画影片。他的作品形式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及音乐性,影像流动的美学形式是其一大特色。曾在东京、罗马、纽约、安锡、蒙特娄地等举办回顾展。
2010年1月6日 看过
精彩精彩,爱上Georges Schwizgebel了。。
瑞士 短片
赋格 (1999) 豆瓣
Fugue
9.1 (23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Fugue / 赋格曲
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1944年生于瑞士,是世上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画导演。1966年成立GDS工作室,制作数部极为重要的动画影片。他的作品形式具有强烈的实验性及音乐性,影像流动的美学形式是其一大特色。曾在东京、罗马、纽约、安锡、蒙特娄地等举办回顾展。
2010年1月6日 看过
GeorgesSchwizgebel真是天才,美术音乐品味皆一流~
瑞士 短片
JEU (2006) 豆瓣
8.9 (14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本部无对白实验动画短片,又是实验动画先锋导演乔治·史威兹贝尔的一部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在这几分钟的光影里,影片用手绘招贴画的笔触风格,解构又重构着周围世界的一切。在超特写的镜头里,数字被分解成若干的笔画,又在超远景的构图中重组成相同的诸多个体;奔跑着玩手球的少年,鸣奏交响乐的交响乐团,时空就这样毫无关联却神奇无比的转换着,而这一切的流动影像如此流畅而自然,给人以超强的镜头感和空间感。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强烈的音乐性,虽然没有对白,但是跟随背影音乐的高低,我们似乎也进入到了乔治为我们构筑的绚丽的超时空世界。
乔治·史威兹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1944年生于瑞士,以其极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邃的内涵自成一派,是世上极为重要的实验动画导演。
伊卡洛斯之翼 (1974) 豆瓣
Le vol d'Icare
8.4 (9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Le vol d'Icare / The Flight of Icarus
在实验性的影像和流畅的音乐声中,导演Georges Schwizgebel(乔治•史威兹贝尔)为我们讲述了希腊神话中有关Icarus(伊卡鲁斯)的悲剧故事。
Icarus本是最聪慧的艺术家和工匠Daedalus(第达罗斯)之子,Daedalus奉命在克里特岛为国王Minos(迈诺斯)建造了神奇的迷宫,里面有凶猛的半牛半人怪兽Minotaur(迈诺陶)。后来,Daedalus失宠,他和儿子被Minos先关在迷宫里,又囚禁在沿海的一座石堡中。不久,Daedalus想到脱逃妙计。他和儿子把剩饭留下来诱捕海鸥飞入高塔,然后耐心收集它们的羽毛,同时还在蜡烛燃烧时收集蜡滴,其后,他用羽毛、线和蜡滴为自己和儿子各自黏制了一幅翅膀,准备飞向自由。替儿子绑翅膀时,Daedalus警告他不要飞得太快或太高,以免蜡滴被阳光融化,可是Icarus没有听他的话,悲剧发生。
透视画法 (1975) 豆瓣
Perspectives
7.3 (6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Perspectives / 透视观点
利用线和面趋向会合的视错觉原理,以现实的手法在两维的平面上刻画三维物体的艺术,被称作“透视画法”,它提供了一个对物体或景色的三维观察视角。
Georges Schwizgebel讲述何为“透视画法(Perspectives)”,用的却是一段约两分钟的影像和一段流畅配乐。舞台上将众多焦点集于一身的女模特,从其它的视角去看,有可能是一个正在运动的男人或奔跑的猛兽形象,此物与彼物可以是同一个物体,不过观众观看的角度有异而已。
绘画的主题 (1989) 豆瓣
Le Sujet du Tableau
9.2 (5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Le Sujet du Tableau / 绘画
一位画家正在对着一位老者(浮士德)作画,可是画出来的确是一位少年。随着画家不停地摆动画笔,画中的少年也不断地变换着衣着和姿态。突然,少年活了并走出画布,走到了另一幅画里,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整部作品充满了笔触的流动感,其变换也十分奇特,海浪变成麦浪,飞鸟变成波涛,游动的水鸟变成窗帘上的图案等等,就这样,观众跟随着画中的少年一步步向前走着。最后,少年穿过维米尔、马尔凯、马蒂斯、籍里柯、霍珀等画家的作品进入到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名画《宫娥》中,故事结束。其实这部作品隐喻的是歌德的作品《浮士德》:画家是魔鬼梅菲斯特,少年是返老还童的浮士德,少女是玛格丽特。
2010年1月6日 看过
Georges Schwizgebel太美妙了~
瑞士 短片
78转 (1985) 豆瓣
78 Tours
8.4 (22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78 Tours / 慢转唱片
2006年6月在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72名。
外国人 (1986) 豆瓣
Nakounine
8.0 (5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Nakounine
该片并非动画片,仅是瑞士动画大师Georges Schwizgebel的一部实验短片。
前面约4分钟,镜头慢慢地在一帧接一帧照片上滑过,1980年代上海的风土人情尽收眼底,城市的建筑、市民的衣着装扮、街头正在发生的事情等等,皆被导演细细捕捉;后面约2分钟,一帧静态照片引出一段流动影像,镜头固定在某个人来人往的红绿灯路口,我们可以看出其时上海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今天看来,照片或影像中所呈现的日常生活,仅属历史资料一种。有意思的是,影片打片名时,导演赫然在“NAKOUNINE”下面书写上“外国人”三个红色繁体汉字,某种程度上,既将个人看待“外国”的视角说出,又纪念了他1984年在复旦大学的留学生活。
犯规 (1977) 豆瓣
Hors-jeu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Hors-jeu / OFF-SIDE
这部作品非常奇特,起初映入眼帘的是足球运动员们在绿茵场上的角逐,随着足球的左来右去,观众的视点也不断随其变换。可是突然间,球员从地上捡起了球,原先的足球比赛顿时变成一场篮球比赛。队员们依旧激烈地你争我抢,可是在即将投篮的关键时刻,裁判的哨子吹响,比赛又回归成了足球比赛。但一会儿足球赛又变成了冰球比赛,一会儿又变回了足球比赛。最终,足球运动员们由于争抢足球而互相厮打起来,而此时足球自动滚了起来,像高尔夫球那样落入洞中,影片结束。
无止无尽 (1992) 豆瓣
La course à l'abîme
8.2 (9 个评分) 导演: 乔治·史威兹贝尔
其它标题: La course à l'abîme / 走向深渊的赛马
作品演绎的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歌剧《浮士德的沉沦》的第18场,该剧实际上是一部戏剧传奇曲,把声乐和器乐、戏剧和音乐镕于一炉,由波士顿交响乐队演奏,表现了浮士德在魔鬼梅菲斯特的引诱下寻找青春与爱情,同少女玛格丽特相爱,最终沉沦至地狱深渊的经历。
2006年6月在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第42名。
放牛班的春天 (2004)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Les choristes
9.1 (1920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夫·巴拉蒂 演员: 热拉尔·朱尼奥 / 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其它标题: Les choristes / 歌声伴我心(港)
1949年的法国乡村,音乐家克莱门特(热拉尔·朱尼奥 饰)到了一间叫“塘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当助理教师。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校长(弗朗索瓦·贝莱昂 饰)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
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感受到孩子们恶行背后敏感脆弱的心灵,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克莱门特发现学生皮埃尔·莫安琦(让-巴蒂斯特·莫尼耶 饰)拥有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性格异常敏感孤僻,怎样释放皮埃尔的音乐才能,让克莱门特头痛不已;同时,他与皮埃尔母亲的感情也渐渐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