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古籍出版社
西游补 豆瓣
8.9 (24 个评分) 作者: 董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西游补》十六回,明末董说(字若雨)著。它补入《西游记》的“三调芭蕉扇”之后,而又自成创作的结构,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毫不比《西游记》原书逊色,是一部想象瑰丽而具有当时的现实意义的神魔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主旨“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而“其造事遣辞,则丰瞻多姿,恍忽善幻,音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似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
此书的故事梗概,系接在唐僧晦徒四众过火焰山之后,写孙行者化斋,被鲭鱼精所迷,撞入了这个自称为小月王的妖怪所幻造的“青青世界”。他为了找寻秦始皇借驱山铎子(想用来把上西天路途所有的藏妖怪的高山赶走),也为了找寻师父唐僧的下落,往返奔走,上下探索,却跌到了“万镜楼台”;从而他通过这楼台上的镜子,进入“古人世界”,后来又进入“未来世界”。他忽化为虞美人,与楚霸王周旋,想探明秦始皇的住处;忽又当了阎罗王,坐堂把泰桧审判、行刑,并拜岳飞为第三个师父。接着,他从镜子里跳出来,又在小月王的王宫和“青青世界”有了许多经历。最后,孙悟空得到虚空主人的呼唤,才醒悟了;及至他从“青青世界”这个假天地豚身出来,走回到旧时山路上,恰好见到那想吃唐僧的鲭鱼精已变作一个小和尚,正在把唐僧哄弄。于是,他一棒对小和尚打了下去,现出鲭鱼尸首。
这整个过程的描写,其情节极尽奇幻曲折之能事。
2019年10月5日 已读
最后两回高潮。想象力真是了不起,尤其是古代的笔记、小说那么多冬烘文章的情况下,作者对当时的社会也颇有意见。《西游记》真是一部宝藏!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 明清小说
板桥杂记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清)余怀 译者: 李金堂 注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秦淮河畔,长板桥边,歌女名妓情思万种,志士才子风度翩翩。随着朝代的更迭,一切归于破灭,志士隐迹沉沦,歌女流落星散。本书真实记述了明末清初南京歌女名妓的群体形象和悲剧命运,叙述了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
2019年8月30日 已读
十七、八女郎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若在曲中,则处处有之,时时有之。予作《忆江南》词有云:“江南好景本无多,只在晓风残月下。”思之只益伤神,见之不堪回首矣。
嗟乎!俯仰岁月之间,诸君皆埋骨青山,美人亦栖身黄土。河山邈矣,能不悲哉!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
清异录 江淮异人录 豆瓣
作者: 陶榖 / 吴淑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11
《历代笔记小说大观:清异录江淮异人录》介绍“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
2019年6月23日 已读
看古代的笔记小说,尤其这种比较杂的,要么看其中行为的趣味,要么看人物的性灵,要么看长物的雅致。不知道是古今的趣味品味相差太远还是什么,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很无趣,偶有片金。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
开元天宝遗事 豆瓣
8.2 (5 个评分) 作者: 王仁裕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 8
本书收录《开元天宝遗事》、《明皇杂录》、《松窗杂录》、《开天传信记》、《本事诗》、《杜阳杂编》、《剧谈录》、《桂苑丛谈》共八种。
安禄山事迹 豆瓣
作者: [唐] 姚汝能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 9
是书三卷,记载安禄山生平事迹,间及史思明其人,虽属“杂史”,然较正史(如新、旧唐书)记述颇详。撰著者姚汝能,曾为官华阴尉,地近潼关,耳闻祸乱之传闻佚事,目睹劫余之焦土废墟,故所述较为真切。本书系唐人同类史著唯一幸存传世者,学界推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转折点 —— “安史之乱”的重要史籍,洵可宝也。
道教史 豆瓣
作者: 许地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2019年2月19日 已读
书的前半部分对于道家及其人物的解读看来占比过大,并且这部分与道教的关系并没说的很明确,反而淹没在大量的引文中,不知道下部如果写出来会不会好些?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宗教 道教
中国近代史 豆瓣
9.0 (29 个评分) 作者: 蒋廷黻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 - 4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方案…… 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旧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蒋廷黻的史学观点。 这本书被称为“史办有名的小书”,“学术含量很高”,“在史学界早有盛名”,“众多近代史中力作之一”、“传世之作”,“诺大著作堆垒成的金字塔的塔尖”,“字字珠玑,让人叹绝”,“迄今仍是近代史上的一本经典”,“史学名著”“中国近代史的开山之作”,“比后来大多数同类著作都要高明”、“开了风气之先”,“眼界开阔,独辟蹊径”,“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大手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对近代史学有开创性贡献”,“小书大历史”,“凝聚了他十年研究的心得”,“一部有分量的史学著作”……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这本书受到美国“新史学运动”的影响,被视为“对新史学思想最强有力的运用”。又被视为重分析、重综合、重整体理解的“清华学派”的代表作,蒋氏本人被视为“这一学派的身体力行者”。又被视为“典型的自由派”的代表作,“放言论证,毫无顾忌”。又被视为“族国主义”的代表作,是“族国主义”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本书适合中国近代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代学术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光学史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近代化之研究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姜夔词集 豆瓣
9.0 (8 个评分) 作者: 姜夔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 7
《姜夔词集》主要内容简介:南宋著名词人姜夔(1155-1209),宇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有《白石道人歌曲》,存词八十馀首,另有《白石道人诗集》一卷。清人朱彝尊《词综。发凡》云:“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章氏最为杰出。”而清末冯煦《蒿庵论词》更是称“白石为南渡一人,千秋定论,无俟扬摧”,其词作“超脱蹊径,天籁人力,两臻绝顶,笔之所至,神韵俱到”。不过近几十年来,南宋词中李清照的凄婉悱恻和辛弃疾的气势恢宏,更受读者喜爱,而姜夔代表的一脉“雅词”词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并没有受到现代读者的特别关注。清刘熙载《艺概》云:“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豆瓣
作者: 茅盾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插图本)作者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而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是作者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批判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