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 豆瓣
作者: 罗克辛 译者: 蔡桂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第2版)》包含了论及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之关系的两篇中文译作。这两篇作品在产生时间上跨越了四十年。第一篇作品以纲领性的方式,努力将刑法总论的体系建立在刑事政策的指导思路上:构成要件所遵循的是法的明确性原则;违法性则依照各种特定的秩序原则。利用正当化事由来解决社会冲突;而答责性所考虑的是可罚性,它要接受罪责和为预防所需的刑罚幅度的双重限制。第二篇作品描摹和批判性地点评了20世纪刑法体系思想的演变,并以刑事政策为基础讨论了法益保护、客观归属、不法和罪责及答责性等内容。
2020年7月29日 已读
第一篇四星,第二篇五星,翻译三星(你知道在文章开头就读到“您们”造成的冲击有多大吗?),先读第二篇更好。对于当前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超越李斯特鸿沟,而是构建李斯特鸿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刑法学 法学 罗克辛
刑法的基本立场 豆瓣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 3
2020年7月19日 已读
学派研究相当重要,正如其序言所言,可敦促研究者反思其在不同问题上的立场是否冲突,逼迫其保持理论的一致性、协调性(但是序言为什么引了谢长廷……)。全书就刑法学的很多问题的学派之争进行了梳理、研究中国刑法、刑法学界的立场以及表明自己的站位,梳理部分是全书精华,但是或许可以更加简练,部分 后续的解读譬如原因和价值等、所提到的中国法律实践以及所引用的简体中文文献 都显示了戴逸批评的正确性,不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士林别三年,更应如此,那个时候的刑法学、法学、张明楷都是过去式了,戴逸估计现在身体也不允许再看专业著作了吧,遑论法学著作。
中国法制出版社 刑法学 张明楷
刑法总论教科书(第六版)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译者: 蔡桂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法律科学是一门规范科学。刑法上的规范分为举止规范和制裁规范。举止规范的目的在于保护生命、身体、财产等各种法益,制裁规范则旨在维护举止规范的效力。当举止规范被违反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而未为举止规范所要求的行为,成立刑法上的不法;当事人能够形成避免违反举止规范的相应动机,而却没有形成,则有罪责。 金德霍伊泽尔教授以规范理论为基础,对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犯罪的一般学说以及构成要件、违法性、罪责、错误、力图、过失犯、不作为犯、参加、竞合等犯罪论各基本领域进行了深入、平实、简易、全新的阐述。 德国刑法是世界刑法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刑法制度为很多国家所借鉴。本书由当代德国著名学者金德霍伊泽尔撰写,是一本以传授德国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为目标的教科书,也是德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频繁引用、实现德国刑法教义学创新的极为重要的著作。本书内容完备,资料翔实,形式活泼,每节设有相应的问答题目,附有各种类型的案例,便于中国读者了解德国刑法的基础知识。
书  评:
著名学者推荐:
学术上的缜密,亦须与针对实践的清晰、简洁相结合,金德霍伊泽尔领会到了这一点。(《法学综览》,2007年第7期,第306页)
--德国学者格塞尔(Gossel)博士、教授
尤为出色的是该书在第三版中确立,并在第四版中继承的教学法。无论是对初学刑法者,还是对进阶者,我都无保留地推荐他们阅读或参考该书。(《犯罪学档案》,2011年第1、2期,第58页)
--德国学者贝尔斯特(Berster)博士
金德霍伊泽尔教授的《刑法总论教科书》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使我们多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德国刑法学的视窗。
--北京大学法学院陈兴良教授
2020年7月18日 已读
和看过的上一本书差不多,不过此书只有犯罪论的部分,在其他方面相较上一本基本都更加深入,没有那么友好的图表,语言相较台湾人更是聱牙不少。由于对德国法学、德国法哲学、德国刑法学的陌生,相当一部分内容看不明白。
刑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