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研
我的城 豆瓣
郁可唯 Yisa Yu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19日
出版发行:
华研国际音乐
2019郁可唯全新原创单曲《我的城》正式发布,是继新专辑《路过人间》发行后推出的全新人文系音乐力作。首度包揽词曲创作与歌曲制作,首次以第一视角描绘自己心中的城——家乡成都,郁可唯行走在车水马龙的成都街头,漫步在宁谧安逸的古街巷口,路过椒麻香四溢的美食小馆,手握着香气弥漫的黄桷兰花,带着童年关于外婆的温暖记忆,唱出对这座城最质朴与纯粹的热爱。
首度包揽词曲制作 迈向音乐新起点
这座城,是郁可唯音乐之路的起点。十年间,从“小小的舞台”走向“大大的舞台”,不忘初心,专注歌唱,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一次,郁可唯执笔写下“细雨绵绵、灯红酒馆、黄桷兰香”等最具成都特色的城市印象,伴以吉他的纯净音色与温暖旋律,用歌声带领人们亲临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感受成都的热情、包容与慢生活。作为《我的城》这首歌曲的制作人,在歌曲录制过程中,郁可唯严格监棚录唱直至深夜,在词曲、唱法的细节之处可见用心,更特别采用独特设计的手绘漫画作为单曲封面,以表达这座城带给自己孩童般最纯真的感动,也带来关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的无限想象。从“歌者”到“唱作人”,郁可唯也从这里迈向音乐的新起点。
分享创作心路历程 “五感”巧思诠释人文情怀
这座城,有关于外婆最真切的记忆。“叮叮叩想外婆,抵拢倒拐旮旮角角”,提到对童年最深刻的印象,郁可唯最先想到的便是童谣,于是便将“叮叮叩、耙耳朵、兔儿脑壳”这些成都方言中的意象融入在歌词之中,略带俏皮的发音与咬字、伴随琅琅上口的旋律,仿佛自己儿时外婆哼唱的童谣犹在耳畔回响,时光流淌,“闷墩儿”便哼着熟悉的歌谣,成长为舞台中心的闪耀。歌曲结尾处加入郁可唯自己在街头巷尾收集到的音效,更仿佛使人置身于成都这座文化多元的城市中。虽然歌曲从头到尾未曾提及“成都”二字,但歌曲却从“五感”的角度使人们感受成都:看见灯红酒馆、听见童谣吟唱、闻到黄桷兰香、品味椒麻味道、感受绵绵细雨,以生活细节打磨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令“车攘熙熙、人来人往”的这座城更添温情与人文情怀。郁可唯表示,《我的城》是自己第一次为家乡成都创作的歌曲,无论走得多远,这座城都会给予自己最强烈的归属感与满满的能量,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感受成都的真实与美好,交换关于这座城的故事与记忆,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心中留恋或向往的那座城。
首度包揽词曲制作 迈向音乐新起点
这座城,是郁可唯音乐之路的起点。十年间,从“小小的舞台”走向“大大的舞台”,不忘初心,专注歌唱,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一次,郁可唯执笔写下“细雨绵绵、灯红酒馆、黄桷兰香”等最具成都特色的城市印象,伴以吉他的纯净音色与温暖旋律,用歌声带领人们亲临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感受成都的热情、包容与慢生活。作为《我的城》这首歌曲的制作人,在歌曲录制过程中,郁可唯严格监棚录唱直至深夜,在词曲、唱法的细节之处可见用心,更特别采用独特设计的手绘漫画作为单曲封面,以表达这座城带给自己孩童般最纯真的感动,也带来关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城”的无限想象。从“歌者”到“唱作人”,郁可唯也从这里迈向音乐的新起点。
分享创作心路历程 “五感”巧思诠释人文情怀
这座城,有关于外婆最真切的记忆。“叮叮叩想外婆,抵拢倒拐旮旮角角”,提到对童年最深刻的印象,郁可唯最先想到的便是童谣,于是便将“叮叮叩、耙耳朵、兔儿脑壳”这些成都方言中的意象融入在歌词之中,略带俏皮的发音与咬字、伴随琅琅上口的旋律,仿佛自己儿时外婆哼唱的童谣犹在耳畔回响,时光流淌,“闷墩儿”便哼着熟悉的歌谣,成长为舞台中心的闪耀。歌曲结尾处加入郁可唯自己在街头巷尾收集到的音效,更仿佛使人置身于成都这座文化多元的城市中。虽然歌曲从头到尾未曾提及“成都”二字,但歌曲却从“五感”的角度使人们感受成都:看见灯红酒馆、听见童谣吟唱、闻到黄桷兰香、品味椒麻味道、感受绵绵细雨,以生活细节打磨触手可及的真实感,令“车攘熙熙、人来人往”的这座城更添温情与人文情怀。郁可唯表示,《我的城》是自己第一次为家乡成都创作的歌曲,无论走得多远,这座城都会给予自己最强烈的归属感与满满的能量,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首歌曲感受成都的真实与美好,交换关于这座城的故事与记忆,也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心中留恋或向往的那座城。
还活着 豆瓣
陈小霞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0年5月1日
出版发行:
华研国际
「活着,是最难的动词」
华人创作教母陈小霞 真挚单曲「还活着」
华研国际音乐 5/1 感动发行
「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是过程。」
│歌曲故事
这首歌的诞生来自于一次深夜里的迷路。
她很喜欢也很习惯用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因为可以一边骑一边想事情,尤其是想她正在进行的创作,意思就是一边骑车一边脑子里在谱写旋律,所以常常会骑到一些「欸?这里是哪里?」的地方去。
有次她夜里骑车回家,等她意识过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条荒凉偏僻的小路上,两旁没有建筑物,没有路灯,世界一片漆黑。
她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安定自己的恐惧,慢慢地继续往前骑,不知道骑了多久,才终于骑回到有灯火有人烟的路上。
「还活着」是她当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
事后她回想那个经历,想着当时的感觉,想到自己六十几年来的人生。
这辈子不是第一次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漆黑里摸索着往前走,没有灯光没有同伴看不到前方,但是能怎么样呢?既然决心要前往,既然不想待在原地,当然得继续前进。
走到现在,还活着,还能写歌也还在写歌。
孤独是一定要的,也就是孤独,自己才可以一直处于能够创作的状态。虽然生命中的各种苦难还在继续纠缠,但是只要心里面还有旋律在起伏流淌,自己的灵魂就有一扇亮着灯火的窗。
陈小霞创作、演唱 睽违十余年全新单曲「还活着」
Netflix原创影集《谁是被害者》插曲
│歌曲介绍
「还活着」由陈小霞、李子恒填词,陈小霞谱曲,陈辉阳编曲。这首全新单曲是陈小霞老师睽违歌手身分十余年之后,终于诞生的全新单曲。近几年来陈小霞老师除了继续为别的歌手打造经典之外,也担任几齣戏剧的音乐总监,直到最近的这几年才有了再出自己专辑的念头。「还活着」这首歌就是她制作中的个人专辑里,一首讲述她个人心情的单曲,词意与《谁是被害者》中某一集主要人物心境和剧情不谋而合,因为这样的巧合,陈小霞老师豪爽地同意让这首歌曲用作该剧的插曲,也为这部众所期待的影集再添上一股强大的音乐力量。
「还活着」想传达的意义就如同歌名一样,经历过生命的曲折跌宕,才知道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而是过程,尝遍人生的喜怒哀乐,是生命的启发,在黑暗中听见自己始终顽强的心跳,还活着就是一种生命送来的祝福。
华人创作教母陈小霞 真挚单曲「还活着」
华研国际音乐 5/1 感动发行
「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是过程。」
│歌曲故事
这首歌的诞生来自于一次深夜里的迷路。
她很喜欢也很习惯用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因为可以一边骑一边想事情,尤其是想她正在进行的创作,意思就是一边骑车一边脑子里在谱写旋律,所以常常会骑到一些「欸?这里是哪里?」的地方去。
有次她夜里骑车回家,等她意识过来时,发现自己在一条荒凉偏僻的小路上,两旁没有建筑物,没有路灯,世界一片漆黑。
她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安定自己的恐惧,慢慢地继续往前骑,不知道骑了多久,才终于骑回到有灯火有人烟的路上。
「还活着」是她当时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
事后她回想那个经历,想着当时的感觉,想到自己六十几年来的人生。
这辈子不是第一次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漆黑里摸索着往前走,没有灯光没有同伴看不到前方,但是能怎么样呢?既然决心要前往,既然不想待在原地,当然得继续前进。
走到现在,还活着,还能写歌也还在写歌。
孤独是一定要的,也就是孤独,自己才可以一直处于能够创作的状态。虽然生命中的各种苦难还在继续纠缠,但是只要心里面还有旋律在起伏流淌,自己的灵魂就有一扇亮着灯火的窗。
陈小霞创作、演唱 睽违十余年全新单曲「还活着」
Netflix原创影集《谁是被害者》插曲
│歌曲介绍
「还活着」由陈小霞、李子恒填词,陈小霞谱曲,陈辉阳编曲。这首全新单曲是陈小霞老师睽违歌手身分十余年之后,终于诞生的全新单曲。近几年来陈小霞老师除了继续为别的歌手打造经典之外,也担任几齣戏剧的音乐总监,直到最近的这几年才有了再出自己专辑的念头。「还活着」这首歌就是她制作中的个人专辑里,一首讲述她个人心情的单曲,词意与《谁是被害者》中某一集主要人物心境和剧情不谋而合,因为这样的巧合,陈小霞老师豪爽地同意让这首歌曲用作该剧的插曲,也为这部众所期待的影集再添上一股强大的音乐力量。
「还活着」想传达的意义就如同歌名一样,经历过生命的曲折跌宕,才知道最好的风景不是终站而是过程,尝遍人生的喜怒哀乐,是生命的启发,在黑暗中听见自己始终顽强的心跳,还活着就是一种生命送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