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
等待野蛮人 豆瓣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8.6 (5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J.M.库切 译者: 文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几十年来,治安官一直是帝国的忠实仆人,管理着一个小小的边境要塞的事务,对即将到来的与野蛮人的战争视而不见。然而,当帝国的审讯专家到来,他目睹了帝国对战俘残酷而不公的待遇,这让他对受害者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反叛行为,而这带来了一系列他无法预料的结果……
--------------------------------------------------------------------------------------------
“库切的洞察直入人类的神经中枢,看到了多数人自己终其一生都无法了解的真相;带着一位伟大作家的叙述张力和文采,他把这写成了故事。”
——纳丁·戈迪默
“库切以简洁明快的方式阐明了当代人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理解残酷和不公背后的心态。”
——安东尼·伯吉斯
如同康拉德《黑暗的心》,本书讲述了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如何打开了通往恐怖的大门。
——诺贝尔基金会
2022年2月20日 已读
主人公是一个会关注天气的人,“我站在窗前,额头抵着冰凉的玻璃倾听屋檐间的呼啸,屋顶上松动的瓦片被刮得颠起颠落”,这是他无聊的地方,但也许也是他与众不同、敢于保卫野蛮人的地方。如果能注意到风吹动了院子里某一片树叶,那么就无法不意识到铁链套在颈上的疼痛。对帝国的反抗其实并不难,每一个能感受到疼痛的人都能做;但也并不容易,正如最后主人公发出的疑问一样“对我来说不过是个很简单的念头,想把她送回自己家去,可怎么能让他们理解这件事呢?”,如果习惯了写作排比句、习惯了说**性**性,也许真的意识不到这疼痛。“帝国造成了历史时间。帝国不让人们以顺天应时的方式过自己的小日子,而偏要制造大起大落的动荡让人们记住它的存在”,动荡时代,我们需要做的是,惜取眼前人、做好手头事。
南非 小说 库切 文学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豆瓣
No Future Without Forgiveness
7.1 (40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德斯蒙德·图图 译者: 江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1)——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睛,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熊培云专文导读,南非如何“修复未来”。
南非曾是一片种族隔离和种族压迫最为深重的土地,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黑人与白人之间堆叠了数百年的压迫、仇恨和冤冤相报的杀戮。幸运的是,南非不仅有曼德拉这样的伟人,还有改变了南非甚至也改变了世界的“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作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主席,德斯蒙德•图图大主教以他的深邃智慧和无畏的精神,向世界解答了南非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何以在“纽伦堡审判”和“全民遗忘”之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即以赦免换取罪恶真相的完全披露,实现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和解,走出以血还血的漩涡,走出撕裂的历史。书中有诸多怵目惊心的悲惨故事,以及因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无处不在的不平等,但在揭露加害者的邪恶、凶残、麻木的同时,也展现了震撼人心的人性的闪光。
修复未来,南非的创举,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思维。无论国家或是个人,勇于揭开历史的疮疤,挤出淤积其中的脓血,才能真正康复,真正迎接全新的未来。
书中另配有14幅精选的图片。
2020年1月26日 已读
以真相和和解委员会为中心,文字比曼德拉那本更具感染力。以一个局内人的视角回顾了委员会的运作——如何组建、如何决定案件范围、如何选择时间地点、如何摆放摄像机、如何平衡委员会及社会的不同意见……价值全在细节,有些内容挺啰嗦。或许因为作者是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人类后看一切都是好的,我没这么乐观,卢旺达大屠杀或许不是常态,但南非的和解绝对算得上特例(乔治华盛顿和纳尔逊曼德拉都是很偶然的,换个人来,结果大不同)。
南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德斯蒙德・图图 理想国 诺贝尔奖
断臂上的花朵 豆瓣
The Strange Alchemy of Life and Law
8.3 (24 个评分) 作者: [南非] 奥比·萨克斯 译者: 陈毓奇 / 陈礼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梁文道、刘瑜、熊培云、许知远联袂主编——“理想国译丛”(MIRROR)系列之一(003)——保持开放性的思想和非功利的眼光,看看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本书有熊培云专文导读 “英雄救美”。
南非宪法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宪法。作为宪法法院法官,萨克斯以其特殊的个人经历与对宪法深刻而又温情的解读,剖析各种跨族群、跨国界的司法争议,确保每一个人,不论善恶,都能享有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并获得真正的自由。书中处处可见他对“人性尊严”的坚守。他期盼种族大和解、为弱势族群的权利据理力争、统合法律论辩与人文关怀、笃信“人就应当被当人对待”的理念。几乎对每一个涉及宪法层面的案件,他都给出了更符合宪法价值的论辩意见,他的每一段判词都是他释宪工作折射出来的思考记录。更重要的是,这些意见并未受限于法条规定的形式与逻辑推理,而是着重凸显了他身上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正是这些努力,使南非这片被认为不可能孕育宪法正义的土地生发出了“人性尊严、平等、自由等最先进的思想”,从而实现了社会转型。
2018年7月18日 已读
南非的真相和和解委员会相当有趣,也相当有启发性。作者的论述与判例则为我们理解其内涵与精神提供了契机。事实上,作者文字的涉及不止于此…
关于第一代人权与第二代人权的关系以及是否应当由法院强制实现的论述格外让人印象深刻!
南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