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小说
消失的塞布丽娜 豆瓣 Goodreads
Sabrina
8.2 (27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克·德纳索 译者: 李溪月 后浪丨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9
🌟 首部入围布克奖的图像小说,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前列
🌟《纽约时报》2018 年百大好书、《卫报》2018 年度好书、《NPR》2018 年度好书
虚假新闻、信任危机、网络暴力,深入剖析当今社会的种种弊病
身处廿一世纪的我们,是否正经历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
种种谜 团环环相扣,最终结局细思恐极
你选择相信真相,还是怀疑一切?
📕 内容简介
塞布丽娜失踪了。
某些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剧变。一名美国空军士兵陷入了猜忌与阴谋组成的谜团,塞布丽娜的男友特迪变得精神恍惚、一蹶不振,她的妹妹桑德拉则在浑浑噩噩的等待中几欲抓狂……
正当事件陷入迷局之时,一盒寄给报社的神秘录像带引发轩然大波。透过录像画面,人们窥见了一场真正的灾难……
👩 编辑推荐
☆ 首部入围布克奖的图像小说,开启漫画文学新纪元
继《鼠族》摘得有着“新闻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策奖后,《消失的塞布丽娜》再次突破了图像小说的边界。因其深刻阐释了种种复杂又微妙的社会问题以及对灾难中的人性所进行的深度剖析,《消失的塞布丽娜》成为了首个入围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布克奖的漫画作品。沉静、极简、几近阴郁的画面与批判讽刺的主题完美契合,发人深省的同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将图像叙述与文字描写的结合推向全新的高度。
☆ 不知姓甚名谁的网友,躲藏在镜头背后的记者,使用化名的电台主播……他们反客为主成为了“塞布丽娜失踪案”中的主角,甚至不惜采取谩骂、侮辱、恐吓的方式,叫嚣着要得到所谓“真相”。但是,这一切只是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这场灾难的价值,而非真正关心塞布丽娜的下落以及她的家人的感受。此时,“真相”已然不再重要,“人性”只能沦为这场怪诞表演中的装饰品。
☆ 剖析无处不在的社会问题,揭示几近魔幻的社会乱象
虚假新闻泛滥、网络暴力猖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消失的塞布丽娜》深度剖析了当代人时刻面临的严峻问题。人们交谈着,却无法互相理解;表达着,却越发感到孤独。通过发生在塞布丽娜身上的种种,尼克·德纳索对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进行了一场冷静的旁观,探讨一个我们非常熟悉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 尼克·德纳索冷静锋利的天才之作,即将被搬上荧幕
《消失的塞布丽娜》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人们对于漫画的刻板印象。这部作品与以往的大多数漫画不同,它不再专注于繁复的画面以及画面的装饰性作用,转而具备了许多现代主义的特质,简约、极具功能性的同时令人赏心悦目。其在漫画领域开天辟地的意义,几乎可与柯布西耶在建筑领域造成的影响媲美。同时,《消失的塞布丽娜》相关电影项目也已进入筹划阶段,本片将由高分悬疑电影《林中小屋》的导演德鲁·高达执导,足见本书的非凡魅力。
📰 媒体推荐
对于这位向来画风出奇的艺术家来说,这部作品的基调则是一反常态的沉静。重重疑点面前,原本平静的生活轰然倒塌,这其中的巨变也许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
——《纽约时报》
这本书最令人好奇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讲述的并不是犯罪本身,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真理与信仰的本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这两者都难逃被侵蚀的命运,更不用说是在特朗普统治下的当代美国了。
——《卫报》
只有尼克·德纳索的这本《消失的塞布丽娜》才足以证明,图像小说不仅可以与文字小说相媲美,而且真正超越了文字所能传达的一切。
——《GQ》
《消失的塞布丽娜》是尼克·德纳索的第二部长篇漫画作品,其时代背景虽然是我们所熟知的当下,但它却比任意一部《生化危机》系列电影中,那些威胁人类生存的恐怖病毒和邪恶组织都更符合科幻的反乌托邦设定。
——《新政治家周刊》
🤵 名人推荐
尼克·德纳索的《消失的塞布丽娜》绝对是我读过的书中,对现实刻画最为深刻的一本。它叙事生动、配图精美,巧妙结合了艺术技法和社会洞察力,在发人深省的同时也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一本让我深受震撼的杰作。
—— 扎迪·史密斯,英国小说家
尼克·德纳索可谓是近年来最具野心、最特立独行的漫画家之一,他对图像小说创作的贡献是启发性的。怪异、冷酷的同时又让人捉摸不透,这本《消失的塞布丽娜》完美展现了漫画的无限可能。
—— 艾德里安·托明,美国插画家、漫画家
《消失的塞布丽娜》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且深受震撼。德纳索凭借其一贯细腻、大胆的笔触,剖析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 乔纳森·勒瑟姆,美国小说家
尼克·德纳索的这本《消失的塞布丽娜》弥漫着灾难背景下阴郁、沉闷的气息。书中主角惨淡的面庞不禁让人想起蒙娜丽莎的微笑,既隐晦又微妙。面对残酷的现实,德纳索既没有选择多愁善感,亦没有盲目批判(这样的作品我们已经数见不鲜)。他清醒地揭露了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你喜欢克里斯·韦尔、托德·索伦兹、唐·德里罗的作品,那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的。
—— 托尼·图拉斯穆特,美国小说家
2021年7月25日 已读
评论区的“深不见底的洞察力”“极富批判精神”让我怀疑看的是不是同一本书。平静叙事下的暗流涌动看到了,不过最后没涌上来。叙事很流畅,对梦境和冥想画面的描绘很新奇。
后浪 图像小说
闯入者 豆瓣
Killing and Dying
8.6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德里安·远峰 译者: 来兹 后浪丨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9 - 9
艾斯纳、伊格纳兹奖获奖作品
现代人的精神图景
六种孤独
六段心灵的“杀戮与死亡”
六个《纽约客》风格的短篇图像小说
👩💻 编辑推荐
💃🏾 六个《纽约客》风格的极简短篇漫画,精准捕捉现代人众生相
他是个普通的园丁,却突如其来产生了当艺术家的想法;
她是个普通女孩,却和一位成人片女明星长得如同孪生姐妹;
他是独居的单身男子,一遍又一遍地闯入故居,但不知自己想要什么;
她是一位梦想成为脱口 秀明星的孤僻口吃少女,可惜却并无这个天分……
他们是六位流离失所的孤独者,生活在都市各处。他们苦恼、迷惘,试图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故事冷峻,笔触却温柔。阿德里安•远峰用六个短篇故事,捕捉现代人的众生相,剖析现代人的精神图景,属于平常人的孤独、失落与希望。
💔 风格细腻、隽永,诠释六种孤独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阿德里安•远峰善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物的情感流动。他的故事隽永冲淡,如同爱丽丝•门罗和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画格间充满东方式留白,那一个个未曾言尽的瞬间,投射出的情感复杂而深邃。孤独、痛苦在生活的某一刻几欲将人击垮,但在一声叹息之后一切又将继续。
📰 文字、分镜、色彩的奇妙交错
以不同绘画风格适应故事的大胆尝试
从模仿报纸漫画的3×4分镜到绘本式的旁白+画面,从网点质感明显的四色到对比度强烈的黑白。阿德里安•远峰在每个短篇中尝试用不同的分镜、色彩进行叙事,配以冷静、真实的文字。文字与画面两者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等待读者去亲身见证。
🗞 媒体推荐
• “《闯入者》也展现了远峰的一些新的野心,展现出他对叙事与图像形式实验的兴趣。”
——《纽约时报》
• “这是一本可以推荐给一个有文学细胞但不怎么看漫画的人阅读的作品;一本不需要任何提前说明或辩护的作品,书本身展现出来的态度已经足够成熟去表达人性与复杂性。”
——《卫报》
• “没人能像阿德里安•远峰那样用极简主义抓住你的心。”
——《秃鹰:2015年十佳图像小说》
• “阿德里安•远峰为自己确立了这个国家蕞出色的、蕞多才多艺的漫画家的地位。”
——《沙龙网》
• “远峰创作了一部灵巧、克制的杰作,一部充满了心碎、点缀着震撼之美的杰作。”
——《出版人周报》
• “这部收录了六个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的新合集跟前作《梦游》《夏日金发女郎》一样出色,唤起了现代美国人的孤独、焦虑以及希望,并让其萦绕于心……远峰聚焦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双手紧张地交叉、一个人在对话间往下看脚部的小瞬间。”
——《村声》
📚 内容简介
一个梦想着成为艺术家的园丁;一个总被错认作知名成人片演员的女孩;一个想要开辟新生活的酗酒女子;一个做着脱口秀梦的口吃女孩;一个离开又回到丈夫身边的妻子;一个每天闯入已租出的旧居的男人……
六个短篇,六种孤独,六段心灵的“杀戮与死亡”。这些生活在都市的普通人的众生相,构成了都市的脉搏,剖析现代人的精神图景。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中间的日本故事,图像和文字都很日本。
后浪 图像小说
3秒 豆瓣
3 Secondes
8.6 (144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后浪漫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5
72页的“一镜到底”
33块镜面构成的博尔赫斯迷宫
一场波谲云诡的假球风云
一桩需要读者亲自参与推理侦破的案件
◎ 编辑推荐
☆ 3秒钟:
一束光走完90万千米的时间。
一把左轮手枪子弹从出膛到跑完1千米的时间。
一次呼吸的时间。
一滴泪滑落,一场爆炸。一条短信发送的时间。
☆ 72页,603个分镜,3秒钟
33块镜面构成的博尔赫斯迷宫
一颗光子的三秒之旅
一场纸上光学实验
法国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时间游戏实验
☆ 一部沉默的拼图之书
一个惊心动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一桩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的足坛丑闻
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环环相扣的罪案
一部需要读者亲自参与破案的推理
◎媒体推荐
“《3秒》不仅仅是一部漫画。它是一个光学实验。”
—— 法国《解放报》
“这就好比所谓的‘时间暂停’。作者有意暂停了时间,邀请读者造访罪案现场,寻访蛛丝马迹,捉拿真凶。”
——《漫画赋格》
“《3秒》是一个概念。一个不明飞行物。一件超规行李。”
——《漫画赋格》
“希区柯克曾向特吕弗提起,《夺魂索》本来的设想是一部只由一个镜头构成的电影。我觉得某种程度上,《3秒》是沿着这个方向的一场实验。”
——《第九艺术》
◎ 内容简介
《3秒》是一部(几乎)无字的漫画,一个72页,一气呵成,“一镜到底”的长镜,是一个大胆的光学实验。
3秒钟,指的是从第一格漫画到最后一格漫画,中间流逝的时间。它以603个环环相扣的分镜,讲述了一连串于3秒钟内发生的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环环相扣的罪案,经由33块反射镜面串联, 每一次转折都出其不意。其间草蛇灰线,埋伏了种种或明或暗的蛛丝马迹,由读者去抽丝破茧、勘破谜题。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用文字写估计挺乏味麻烦,拍成电影恐怕也不容易,就交给图像吧!第一页一开始还以为是一个奔跑的人,后来又像是地球外的卫星,然后才看清楚是什么,这便是图像的魅力之一,文字是很难造成这种误解的。有点像画的秘密,深挖空间,而足球场可以作为时间的定准。但是文字似乎有点刻意,读者一看到字就知道这是作者的提示,在一个有这么多莫名其妙镜面的现代世界,有很多莫名其妙没有用处的文字也挺寻常吧。
后浪 图像小说 马克-安托万·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