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辛劳与礼物 豆瓣
作者: 高喆 人民出版社 2015 - 6
本书通过梳理、诠释以及批判宗教改革以来基督教神学领域中两条主要的工作神学进路,探究现代经济领域中人类工作的本质与意义,并在基督教的传统叙事中找到建构一种恰当工作模式的资源,以克服当下普遍存在的工作异化问题。
马丁·路德及约翰·加尔文对人类日常工作的诠释,基于对“呼召”的理解,这种理解包含了一种以神学美德为核心的工作模式,但受两人的整体神学框架所限,无力抵御由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的胜利而带来的普遍的工作异化。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工作神学新进路以“合作创造”作为理解人类工作的基础,这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前两者的工作神学对资本主义的工作异化现象缺乏批判力的缺点,并同时赋予了人类工作较之呼召而言更为重要的神学意义。然而,这一新的进路却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正是在“呼召”的观念中,包含着真正建构一种非异化的工作模式所不可或缺的神学叙事,亦即礼物的叙事。
本书表明,呼召与合作创造对于当代的工作神学而言,绝非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相反,需要在二者之间达成一种辩证的平衡。当代一种恰当的工作神学既应包含礼物之赠予的维度,同时亦应包含合作创造的维度。这样,它便指向了一种“作为礼物之赠予的合作创造”。
2021年6月21日 已读
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工作的内在价值早已丧失;工作的外在价值因剥削而日益黯淡,并最终因现实的重压而熄灭。在工作日益变成劳动时,躺平难以避免。难点在于,若是高扬工作的价值,有使人从属于工作的危险;若是不重造工作的价值,工作又变成一种纯粹的辛劳。也许把工作视为上帝赠予的礼物可以解决这样的两难,但是正如路德、加尔文在论述赠予时暗示的,人与上帝之间的赠予可以是相互的,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赠予中一定要自我弃绝。人毕竟不是上帝。在广州足浴一夜,当她说小费可以多给一点吗时,信奉礼物模式的你应该如何作答呢?
基督教 工作
回到正统 豆瓣
Orthodoxy
8.4 (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切斯特顿 译者: 庄柔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5
本书被公认为基督教的护教经典。作者综合了哲学与宗教信仰的观点,对当时社会盛行的一些信念提出异议,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思潮的的错谬,在当时的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通过思想的探索发现,使徒信经所表达的正统信仰才是好哲学,是真正能满足人生需要的真理。本书幽默的笔触不单使人感受到思考的力量,更让人感受到思考的愉悦。
2019年11月23日 已读
蛮典型的英国随笔,语句之间充满机锋,让我想要去细想又不能细想,他的信仰无疑是喜乐的,读每一页都仿佛能看到作者嘴角挂着抹狡黠的笑。
三联书店 切斯特顿 基督教 护教 英国
基督教大思想家 豆瓣
Große christliche Denker
作者: 汉斯.昆 译者: 包利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 5
图书简介: 汉斯·昆是当代基督教著名思想家,本书是他的唯一一部思想性的神学思想史著作。本书详细阐发了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七位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发弘深古义,探奥远圣问,实可谓大思想家之间深富启迪性的对话。



汉斯·昆倡导一种崭新范式的基督教思想,致力于推动神学在所谓后现代处境中的范式转换。神学的范式转换,是时代的思想和社会处境变化的结果。在本书中,汉斯·昆通过基督教思想史的阐释来论证神学范式转换的必要性。按他的描述,基督教思想史就是一部思想范式的转换史,考察神学基督教思想的范式转换,是汉斯·昆重述神学思想史的基本旨趣。
2019年10月5日 已读
汉斯的写作无疑是奥古斯丁式的,而不是阿奎那式的,全书关注的是几位思想家在基督教典范转移中的影响,对每位思想家的介绍也聚焦于典范转移的问题上,有利有弊,因此对这些人的思想有更多了解的基础上再阅读或许收获更大。翻译时间较早,很多译法并非现在通用。
基督教 宗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古代基督教史 豆瓣
作者: 徐怀启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本书是徐怀启教授的遗著。徐先生已于一九八O年二月逝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他这部未完成的遗著,是对徐先生的一个纪念,也是对中国学术界的一个贡献。本书是一个知识性的读物,有助于对西方文化传统的了解,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的。值得一阅。
2019年10月1日 已读
理论价值不大,基本是对圣经叙事、历史史实以及理论分歧的整理与总结,用语通俗,没有注释,作为入门文献不错,浅显而全面。如有一定基础则不必浪费时间于此了。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基督教
窄门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La porte étroite
7.7 (98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纪德 / 顾琪静 译者 译者: 顾琪静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10
“因为抱着与你重逢的期待,在我眼里最险峻的小道也总是最好的。”
阿莉莎与杰罗姆是一对表兄弟,自小青梅竹马。阿莉莎喜爱读书,常常和杰罗姆在花园后面的长椅上诵读诗歌和文学,两人在诺曼底的乡村度过漫漫却无忧的童年。爱情在同龄的几个少男少女身上渐渐发芽,起初他们偷偷爱恋彼此,各自藏着秘密和烦恼。爱恋至深时,他们精神交融,一心想为对方变成更好的人,完全无法忍受任何不完美的产生。然而,表姐阿莉莎在他人平淡的婚姻生活里,看到爱情最终落入平凡的模样,对爱情的终点产生了怀疑,她想追求的是永恒之爱,深信世间存在不朽的爱恋,只是通往永恒的道路是一条狭路,进入的门是一扇“窄门”,“只有少数人”能找到……
编辑推荐: 读完《窄门》,你便读懂了纪德的一生。
◆ 法文直译全新版,更通俗易读,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 诺贝尔文学奖经典,法国文坛不可绕过的作家。
◆ 安德烈·纪德笔下最刻骨铭心的爱恋。
◆ 封面设计更贴合小说主旨。
“爱情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在说“我爱你”。”
“在我的生命里,除了爱情找不到别的意义,于是紧紧抓着它。除了期待我的爱人到来之外,我什么也不等待,也不愿等待。”
2019年8月26日 已读
你爱他,还是祂?你选择德行,还是爱情?你们都渴望踏入那扇永恒之门,但是这门是如此之窄,牵着手的人没法通过。
是放弃祂吗?那爱情是否还有意义又或者放弃爱祂的他会是你所喜爱的吗、会为祂所喜悦么?
是放弃他吗?为此而放弃你能忍受吗?没有了期待中的他你的德行还能完满吗?
如果你们两人注定只有一人能进入窄门,那就让他去吧。
主啊,把我带走吧!
基督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 小说 纪德
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 豆瓣
作者: 吴梦麟 / 熊鹰 文物出版社 2010 - 9
《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主要内容简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世界闻名的古都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的北京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在地面和地下保存了许多年代远、种类丰富、价值很高的遗迹遗物,基督教文物遗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督教史迹和文物,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抢救保护、整理研究此类文物已是刻不容缓。《北京地区基督教史迹研究》力图通过对基督教史迹文物的研究,向读者介绍基督教传教士在元明清时期来华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使这些遗迹遗物在研究当年“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科学的论证与评价。
2019年4月5日 已读
对于明清时期的资料收集尤其多,不只是史迹,也有人物生平。
基督教 文物出版社
修道院的变迁 豆瓣
作者: 王亚平 东方出版社 1998
走出埃及的修道院
规范修道院的院规
私有修道院
修道院改革运动
修道院的权势
白衣修士
无墙院的修士生活
佩剑修士
不涉世事的修女院
修道院的文化
修道院的沉沦
圣本尼迪克的院规
2018年12月30日 已读
晓畅明白:安东尼到马丁路德;沙漠隐修到修士骑士团
东方出版社 基督教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豆瓣
Weltgeschichte und Heilsgeschehen----Die theologischen Voraussetzungen der Geschichtsphilosophie
作者: [德] 卡尔·洛维特 译者: 李秋零 / 田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这决定了本书论述的范围。“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它充满了摆脱束缚的愉悦,自以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神学史观的藩篱。启蒙哲人自豪地宣告,那个带着上帝的启示和末世的地狱景象的历史已经被抛进了垃圾堆,“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构建心目中的历史图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从其本身的完整意义上讲,进入了自觉的形态。启蒙以降,众多历史哲学家如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接连粉墨登场,一台接着一台地唱着伏尔泰定下基调的老戏。
洛维特在书的开始就直指这种“历史哲学”的本质,即“以一个原则为导线,系统地解释世界历史,借助于这一原则,历史的事件和序列获得了关联,并且与一种终极意义联系起来”。进而他敏锐地指出,“如果这样理解,则一切历史哲学都毫无例外地依赖于神学,即依赖于把历史看作救赎历史的神学解释”,而这本书的目的则在于阐明“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
沉默 豆瓣 Goodreads
沈黙
8.3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林水福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8
《沉默》内容简介为:德川幕府禁教时代。长崎海边村庄。葡萄牙耶稣会教士洛特里哥偷渡日本,暗查恩师因遭受“穴吊”而弃教一事。在传教与寻访的艰难过程中,洛特里哥经历了信仰与反叛、圣洁与背德、强权与卑微、受难与恐惧、坚贞与隐忍、挣扎与超脱等连绵冲突,最终在查明老师“叛教”真相的一刻,获得了对信仰的诠释与体验,向无边苍穹敞开了心扉……
信与忘 豆瓣
冯象
作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7
好人为什么受苦?这道难题,是所有宗教传统与一切社会理论、政法实践都致力于回答的,但因为关乎世人的信仰,就永远在争辩之中。
本书可看作是一个译经人和法学家的探索。作者用优美的严峻的文字,邀请我们一起颂咏圣书,阅读历史、评说戏剧、涉猎法律同文学各个领域,并为我们再现了希伯来圣经《约伯记》的“朴素、圣洁、雄健而热烈”。
2018年11月23日 已读
书名可能打错了,应该是《我对于中国法学、教育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的随想,兼谈对一些好友的怀念,顺便提一下我对〈约伯福音〉的理解》
三联书店 冯象 圣经 基督教
摩西五经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冯象 译注 译者: 冯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7
希伯来语《圣经》首五记:《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犹太传统奉为上帝之法;「上帝口传,摩西手录」,因而名为《摩西五经》。
译经历来是件大事,因为译家多抱有远大的理想:为传教,为拯救灵魂,为宗教改革等等。冯象博士《摩西五经》新译本,则着眼于纯学术和文学性。他有感以往的中译本舛误较多,给读者带来不少困惑;旧译本更失却了原来的文学性,不入文学之流。故希望能藉着新译来改变这不理想的状况,把《圣经》重新理解迻译,为普遍读者和学界提供一本忠实畅达而又便于学习研究的译本。译者在前贤译经留下的宝贵遗产基础上,开垦属于圣书的文学处女地,为我们锻造了既富感性联想,又适于抽象概括的文学语言。那份新的韵律与力度,灵活的句法和口语化表达,正正准确生动地再现《圣经》的风格──「朴素、圣洁、雄健而热烈」。
冯象译《摩西五经》,初版是二零零五年春节,七年后出修订版。译文的变动,将近五千处。大多是进一步节俭文字、锤炼风格,但也有勘误、取别解或新说的。夹注,增添两项内容:一是简要补充古代近东宗教、历史文化跟经文串解的知识;二是列出中文旧译一些有代表性的舛误——主要是和合本,因其流传较广,常被引用——方便读者对照查阅。另有少数拗口的人名地名,做了减字换字或谐音意译。如《民数记》二十二章,善解城先知、比珥之子巴兰(Balaam,源自希腊语七十士本),据原文发音改作比兰(bil`am,谐音混乱,bela`);再如《创世纪》三十八章,犹大三个儿子取名厄尔、俄男、安儿(参较和合本:珥、俄南、示拉),是谐音意译,反讽暗示三人或因作恶而丧生,或未能尽到小叔娶寡嫂“替哥哥结子实”的义务,致使家庭不得安宁。
2018年11月22日 已读
冯老师本人译的很好、也很用心,只是后面的《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实在阅读体验不佳。
三联书店 冯象 圣经 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