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法律与宗教 豆瓣
作者: [美] 伯尔曼 译者: 梁治平 商务印书馆 2012 - 11
该书的英文原书出版于1974年,H.J.伯尔曼这部《法律与宗教》是极富洞见的一本书。提出了如下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正去向何方?本书是一部演讲集,它意在论断和诘难,而非详细论证。本书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尽管这两方面之间存在紧张,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一方。没有宗教的法律,会退化成一种机械的法条主义;没有法律的宗教,则会丧失其社会有效性。
本书附录所收三篇文字都与千禧年有关,附录一重点在《法律与宗教》结尾处提及的人类共同的法律与宗教;附录二立于世纪之交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谈西方法律传统和世界法;附录三是一篇接受中文媒体的访谈,因此与中国有更多关联。
2019年11月13日 已读
作者始终逃不过休谟和阿Q的诘问:从来如此,这便对么?
甚至于这个「从来如此」也并未证立。「说法律与宗教关系密切,说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要求不仅有一个宽泛的法律定义,也要求一个宽泛的宗教定义」(131页),因此本书的一个不那么标题党的标题应当是《争端解决机制与集体信念》。按作者的写法,我也可以写《科学与宗教》,毕竟它们共享了仪式、传统、权威性和普遍性这四个要素……
伯尔曼 商务印书馆 宗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法理学
基督教大思想家 豆瓣
Große christliche Denker
作者: 汉斯.昆 译者: 包利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 5
图书简介: 汉斯·昆是当代基督教著名思想家,本书是他的唯一一部思想性的神学思想史著作。本书详细阐发了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七位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发弘深古义,探奥远圣问,实可谓大思想家之间深富启迪性的对话。



汉斯·昆倡导一种崭新范式的基督教思想,致力于推动神学在所谓后现代处境中的范式转换。神学的范式转换,是时代的思想和社会处境变化的结果。在本书中,汉斯·昆通过基督教思想史的阐释来论证神学范式转换的必要性。按他的描述,基督教思想史就是一部思想范式的转换史,考察神学基督教思想的范式转换,是汉斯·昆重述神学思想史的基本旨趣。
2019年10月5日 已读
汉斯的写作无疑是奥古斯丁式的,而不是阿奎那式的,全书关注的是几位思想家在基督教典范转移中的影响,对每位思想家的介绍也聚焦于典范转移的问题上,有利有弊,因此对这些人的思想有更多了解的基础上再阅读或许收获更大。翻译时间较早,很多译法并非现在通用。
基督教 宗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没有上帝的宗教 豆瓣
Religion without God
作者: [美国] 罗纳德·德沃金 译者: 於兴中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5 - 7
本书是世界著名法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生前最后一本著作。在本书中作者讨论了善男信女们一直以来困惑的问题:什么是宗教以及上帝在宗教中的地位?死亡与不朽到底意味着什么?本书是在德沃金2011年所做“爱因斯坦讲座”的基础上完成的。作者认为: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之间所共同信仰的要远比把他们区分开的宗教信仰更具有根本性。宗教自由不应该从是否信仰上帝出发,而应该作为一种伦理独立的权利去追求。
作者希望这本书会为理性的对话和缓解宗教恐惧与宗教仇恨做点贡献。《没有上帝的宗教》是一位人道主义者的作品。他认识到了人性的可能性,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道教史 豆瓣
作者: 许地山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本书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教派分化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道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道教产生前的秦汉社会状况和思想渊源,止于当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所记内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经籍、教义、人物、教制、教职等等,同时兼及道教的节日、礼俗、圣地、遗迹、建筑、文学、艺术等等。在对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时,书中还对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一些重要史事和学术问题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2019年2月19日 已读
书的前半部分对于道家及其人物的解读看来占比过大,并且这部分与道教的关系并没说的很明确,反而淹没在大量的引文中,不知道下部如果写出来会不会好些?
上海古籍出版社 宗教 道教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豆瓣
Weltgeschichte und Heilsgeschehen----Die theologischen Voraussetzungen der Geschichtsphilosophie
作者: [德] 卡尔·洛维特 译者: 李秋零 / 田薇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这本书,它的副标题是“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这决定了本书论述的范围。“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它充满了摆脱束缚的愉悦,自以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神学史观的藩篱。启蒙哲人自豪地宣告,那个带着上帝的启示和末世的地狱景象的历史已经被抛进了垃圾堆,“新的历史”已经开始,人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自由地构建心目中的历史图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思辨的历史哲学,从其本身的完整意义上讲,进入了自觉的形态。启蒙以降,众多历史哲学家如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接连粉墨登场,一台接着一台地唱着伏尔泰定下基调的老戏。
洛维特在书的开始就直指这种“历史哲学”的本质,即“以一个原则为导线,系统地解释世界历史,借助于这一原则,历史的事件和序列获得了关联,并且与一种终极意义联系起来”。进而他敏锐地指出,“如果这样理解,则一切历史哲学都毫无例外地依赖于神学,即依赖于把历史看作救赎历史的神学解释”,而这本书的目的则在于阐明“现代的历史哲学发源自《圣经》中对某种践履的信仰,终结于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
犹太人与犹太教 豆瓣
Juda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6.8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诺曼·所罗门 译者: 王广州 译林出版社 2011 - 8
本书着眼于犹太教在当代所表现出的诸般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它作为一种活的宗教来探讨。书中主要叙述如下问题:自《圣经》时代,甚至自耶稣时代以来,犹太教有何变迁?犹太教包含哪些教派、哪些分支?它对现代性的挑战有何回应?以色列的世俗政权如何化解政教冲突?
对于犹太教的核心特征与关键人物,诺曼•所罗门的介绍流畅易读又富有洞见。这些关键人物既包括精神领袖、诗人、哲人,也包括异人,如试图使教皇改宗的神秘主义者、阻止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的柏柏尔人公主。
通过这本祛除偏见、予人启迪的小书,诺曼•所罗门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让读者不断投入,自己却从不居高临下;他不预设专业方面的知识,只要求读者怀有思想上的热忱;他引导我们穿越犹太人的生活与历史,字里行间饶有趣味。读毕掩卷,你所体会到的不是阅读后的疲倦,而是被点燃的热情。
——拉比朱利亚•纽伯格
東漢生死觀 豆瓣
View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 China
作者: 余英時 译者: 侯旭東 / 伍志萍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
本書是英時先生對於東漢民間生死信仰的考察,尤其是以「魂升天,魄入地」為代表的靈魂觀念,並強調中國人並不是等到佛教傳入才產生地獄觀念的。
導言
一、 思想史及其若干問題
二、 方法與目的
三、 材料
第一章 生與不朽
一、 生的重要性
二、 長壽和不朽
三、 求仙的世間轉化
四、 民間思想中的「神仙」觀念
五、 小結
附錄:漢代專有名詞中的長壽類用語
第二章 養生長壽
一、 士人中的養生風氣
二、 養生術與求仙
三、 人的「命」與「壽」
第三章 死與神滅的爭論
一、 死亡的自然主義態度
二、 死後生活的流行信仰
三、 神滅的爭論
參考書目
Ⅱ. 早期中國來世觀念的新證據——評魯惟一的《通往仙境之路:中國人對長生的追求》(1981年)
Ⅲ. 「魂兮歸來!」——論佛教傳入以前中國靈魂與來世觀念的轉變(1987年)
複禮
魂和魄
來世信仰
陰間:魂和魄的各自住所
仙的出現和來世的重建
2018年12月11日 已读
「如Forke正確指出的,變形起源很早,他引用了(頁336)古代中國著作中提到的雀入水後變為蛤的觀念。」难怪他那么长寿
问题都讲得很清楚,仅此而已,这样就够了!何况研究方法还给人挺大启发。
余英时 学位论文 宗教 聯經
圣经的历史(黄金版) 豆瓣
The Bible: A History
8.7 (6 个评分) 作者: 斯蒂芬·米勒 / 罗伯特·休伯 译者: 黄剑波 / 艾菊红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1
《圣经》共六十六卷,由四十多位不同时代的作者写成,创作时间跨越一千多年,全书信息首尾相贯,浑然一体。这样一本书是怎样形成的?它如何被翻译成了两千多种的文字?它如何在逼 迫者的火焰与怀疑者的批判中存留下来?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改变了这个世界?本书讲述的就是关于这本奇书的奇妙故事。
全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分五部分:旧约的成书、新约的成书、圣经与迅速发展的教会、宗教改革时期的圣经、圣经与现代社会。书前附“历史时间表”,书后附“参考文献”及“英汉译名对照表”。是阅读《圣经》必备的参考书。
黄金珍藏版采用全金箔装帧,三个切口都刷了金粉,与高档《圣经》工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