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入门 Eggplant.place 豆瓣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7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纳森·卡勒 译者: 李平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内容简介: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四星半。门有点难入。正如作者所说,理论往往意味着跃出特定领域,本书也是如此。讨论的不仅是文学领域的诗歌、小说,还包括文学是什么、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语言与行为、语言与主体的关系等。从后面附的名词解释以及参考文献就可知道,这样一本小书论及的主题是相当宽泛的,同时也显示了各种理论流派都曾在文学领域内驶过。
文学理论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文学死了吗 豆瓣
On Literature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美]J.希利斯·米勒 译者: 秦立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文学死了吗”?“小说死了吗”?“书死了吗”?网络时代来临,这些问题一度喧嚣尘上。学术界讨论,社会中关注。始终没有答案。风波过后,事实是,人们阅读的热情丝毫不减。因为,文学所承载的是回忆、现实以及梦幻互相交织的世界。只要人类还有幻想、还会做梦,那么,文学就不会死亡,纯文学也不可能终结。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答案就在本书之中。不光如此,作者还会告诉你,你为什么要读文学,你应该如何读文学。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译名很反感。这个名字无疑是误导人的,但是也不是一无是处。文学死了吗,是开篇就在讨论的问题,也是贯穿全书要回答的问题。第一二四章都是试图担任文学领域的立法者,确立文学的正当性、权威性,这就是在回答文学死了吗。第三章没太读懂,最后关于如何阅读,提到的《鲁滨逊漂流记》《福》爱丽丝丛书都是我挺感兴趣的。
希利斯·米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
中国套盒 豆瓣
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
9.5 (8 个评分) 作者: [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译者: 赵德明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 1
本书是著名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一组涉及文学话题的随笔。作家以文学“起源于反抗情绪”为立论的出发点,对长篇小说的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提出了系统而富有创见的见解。由于作者本人即是大师级的长篇作家,因而在援引诸如塞万提斯、福楼拜、雨果、海明威、卡夫卡、福克纳等等一系列古今名家的上百部作品时,常能左右逢源,有感而发,得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它没有一般评论文章那种臃肿、沉闷的文风,相反,文中处处是妙趣横生的寓言、比喻、幽默,常令读者忍俊不禁。作家认为“一篇评论文章本身即是一部创作,丝毫不比一部优秀小说或长诗逊色”,可以说本书正是这一见解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以十几封信为内容,中国套盒是其中一封。表达具有书信的特点,平实详尽,同时就如中国套盒一样,当然你也可以叫它俄罗斯套娃,各部分之间是经过精心的设计的,其内在连贯性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我并不是小说家,也可能没有青年人的心态,否则应该会受益不少。警句颇多。
文学理论 略萨 百花文艺出版社
故事开始了 豆瓣
The Story Begins
8.9 (11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杨振同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在奥兹看来,故事的开头是应该细读的,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契约。在《故事开始了》一书中,奥兹精选了十部小说,从冯塔纳到阿格农再到果戈里,然后是卡夫卡、契诃夫、卡佛、马尔克斯……如何阅读他们故事的开头,如何辨析它和通篇的联系、作者怎样兑现他和读者之间的约定,这些问题的探究在奥兹的条分缕析下顿显游戏般的乐趣。《故事开始了》是奥兹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中学、大学乃至于博物馆所做演讲的系列讲稿,不单单是写给作家,也是写给学生,写给读者,以及所有热爱文学的人。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以十篇小说为例谈怎么读作品的开头。借用米勒的一句话「文学作品的开篇每次都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不一样的世界。它们是上帝在《创世纪》中“要有光”的具体、世俗、人性化的版本。」Oz扮演的就是解经师的角色。本书还是一个种草好机器。
文学理论 译林出版社 阿摩司·奥兹
卜洛克的小說學堂 豆瓣
8.0 (14 个评分) 作者: 勞倫斯.卜洛克 译者: 劉麗真 臉譜出版社 2008 - 5
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作家勞倫斯.卜洛克談寫作
看了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原來小說可以這麼讀、這麼寫!
角色開不了口?情節步履沉重?好點子到底打哪兒來?小說家勞倫斯‧卜洛克在《作者文摘》最叫座的專欄,集結成為這本非看不可的作品,深入觀察創作脈絡,告訴你小說如何是一門專業,如何發揮書寫技藝。他的建議,都是身經百戰的經驗之談,讓寫作者可以在創作遊戲中,避開陷阱,悠遊自在。從分析市場開始,到如何自我要求、「創意拖延」,再到處理退稿的失望落寞,《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是一本無價的實戰寶典,提供紮實可行的寫作守則,讓讀者與作家都能掌握小說寫作的關鍵所在。
本書獻給
想提筆寫作但不知從何下手的你──這是一本專業寫作指南
想汲取小說家暢銷成名祕訣的你──這是一門越洋函授課程
想一窺出版業界甘苦真實面的你──內含八卦色彩的文壇花絮
想了解卜洛克如何構思敘事的你──真誠深刻的自我作品剖析
幽默風趣的敘事口吻,閱讀輕鬆無負擔
易懂實用的概念技巧,提筆寫作非難事
大師親授的寫作班,開課囉!
或許你第一次接觸卜洛克,是從小說《八百萬種死法》開始。
或許你第一次認識卜洛克,是因為三年前(2005)的訪台旋風。
或許你第一次對卜洛克感到好奇,是因為梁朝偉、王家衛、侯孝賢、唐諾、朱天心、馮光遠、楊照、駱以軍等人都是他的忠實讀者。
唔,或許這是你第一次聽聞「勞倫斯.卜洛克」的大名,那也沒關係。
這肯定是台灣讀者第一次,看卜洛克用一貫的戲謔卻又沉著的文字,談寫作這件事。
「在這本書裡,勞倫斯‧卜洛克很精確的凸顯了創意寫作的方法與道理,功力甚至超過拉和斯‧恩格里(Lajos Egri)的《戲劇寫作的藝術》(The Art of Dramatic Writing)。」
──布萊恩‧加菲爾(Brian Garfield)
「勞倫斯‧卜洛克是作家的好朋友。他聰明、風趣,實話實說,硬是幫得上你的忙。如果你的朋友無能為力,你的媽媽愛莫能助,就讀這本書吧。」
──《高爾基公園》作者/馬丁‧克魯茲‧史密斯(Martin Cruz Smith)
「卜洛克在這本書裡所說的話都是「對」的,你可以放心的聽,放心的相信,放心的記得它。方法可能錯誤可能誤導,但技藝沒有成敗,只有進展的遠近程度問題。這也就是說,當你完完全全讀懂了它,也就是你可以丟開它的時候了。」
──唐諾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体育老师约翰逊认为我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每次他给我们介绍新的运动,我总是还没等到规则讲完就没了耐心。这样一个特点保持至今。眼前的这样一个作品的阅读是考验读者的耐心的,作者肯定对于写作这回事非常熟悉,不信你看,每次讲到什么他都能够用非常轻松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你知道吗,我说真的。但是我读起来就挺痛苦的,每次我在客厅打开这本书都觉得头疼,我的意思是,我找不到想要阅读的东西,我的母亲看到我这副模样就和我说“汤姆,我觉得你应该换个环境,那样也许会好些”。于是我把书背到健身房,想着累了可以看看。我的教练伍德先生发现了,插句题外话,他刚获得加州一个地区的健美先生的称号,问我在干嘛,我就讲了我和这本书的故事,他告诉我“伙计,与其大海捞针不如早点放手”,我觉得他说得对。
文学理论 脸谱出版社
小说面面观 豆瓣
Aspects of the Novel
7.7 (13 个评分) 作者: E.M.福斯特 译者: 冯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9
E.M.福斯特(1879~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集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他的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反映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福斯特的作品语风清新淡雅,虽然人物的个性很容易被把握,但命运安排往往令人不可预测却又铺叙自然。八十年代以来《印度之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驻足的地方》、《莫利斯》和《霍华德庄园》都被成功地搬上银幕,使福斯特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虽然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二十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但其间表达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精神对正在走入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仍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三星半。本书是作者讲座的讲稿,因此文字具有口头演讲的优点和缺点。对小说进行分析,先进行定义,然后分成故事、人物、情节、预言、图式等要素逐个研究,区分了故事和情节,另外相当有名的一组区分是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区分。讲座的要求是某一时期的英国文学,作者采取了相当分析的态度,把所有小说看作是所有小说家同时在一个屋子里进行的创作,所以不局限于一时,书中例子仍大多为英国小说,不过没有读过那些小说不影响本书阅读。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