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
放学以后 (1972) 豆瓣
导演: 严定宪 演员: 邱岳峰 / 刘广宁
其它标题: After School
红小兵小刚告诉李国华:小玲等三个小姑娘在跳橡皮筋时唱坏儿歌,说什么读书没有用。李国华以为这是受了坏人的影响,就将此事汇报给了校外辅导员周大伯。 在周大伯和陈老师的帮助下,李国华等红小兵们通过调查研究,揭露了向青少年散布坏思想、破坏教育革命的黄一郎,批判了“读书无用论”,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了校外阵地。
2020年8月22日 看过
镜头还不错,就是人物造型有点扭曲。“是毛主席给了我们读书的权利?”权利是否可以放弃?是否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1972 严定宪 动画 文革
尹縣長(新典藏版) 豆瓣
作者: 陳若曦 九歌 2005 - 4
台灣文壇第一本深入大陸、打破政治禁忌的小說,篇篇俱為短篇小說精品。書內並有陳若曦珍藏的照片,深具紀念意義。獲獎最多的小說集:中山文藝獎、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藝獎、美國圖書館協會選英譯《尹縣長》為該年佳作之一,白先勇專文推薦。
白先勇說:「若曦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她以小說家敏銳的觀察,及寫實的技巧,將『文革』悲慘恐怖的經驗,提煉昇華,化成了藝術。《尹縣長》集中最成功的幾篇如〈尹縣長〉、〈耿爾在北京〉,已經超越了政治報導的範圍,變成闡釋普遍人性的文學作品。」
2020年3月21日 已读
和作者的经历类似,满怀热情投入革命事业,但是后来又以旁观者的身份写对岸发生的事。小说里面也大多是从旁观者的姿态看那个年代的事情:恋人为阶级分手,祸从口出在孩子身上也可能实现,亲手枪毙昔日朋友还洋洋得意……没有什么煽情、议论,有的只是一个个生命的逝去,还是以十分屈辱的方式,不过这也可能是那时的人们自由意志唯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强 小说 文革 陳若曦
叫魂 豆瓣 Goodreads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9.1 (34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刘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5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孩子王 (198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孩子王
8.3 (229 个评分) 导演: 陈凯歌 演员: 谢园 / 杨学文
其它标题: 아이들의 왕 / Le Roi des enfants
  文化大革命期间,插队七年的知青老杆被抽到云贵山区的某简陋小学担任老师,知青伙伴高兴地称他为“孩子王”。但那里师资奇缺,教材稀少,学校分配他教初三,令他吃惊不小。老杆苦恼于学校的政治学习材料多如牛毛,批判文章学了一篇又一篇,但孩子们连小学课本上的生字都不认得,老杆感慨万端,只得从头教起。几个月过去老杆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家境贫寒的学生王福很想得到他手中的字典。在一次布置作文时,他以字典做赌注,今天就能写出记叙明天劳动的作文。结果王福输了,字典得不到了,他决心把字典全部抄下来。然而老杆最终还是被退回队里。临走,他把唯一的一本字典留给王福……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969) 豆瓣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关于九大的新闻纪录片有《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四月十四日举行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满怀豪 情庆“九大”》等。
2019年11月18日 看过 这是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极其亢奋的状态,他们的精神状态的程度好似强奸案中受害人反对犯罪人一样顽强。
一个小细节:镜头捕捉到一位代表像其他人一样将右手从左胸高举至头顶,却发现手里没语录,赶快又拿上。
以及几个容易忽视的事情:四月一日召开,下午五点开幕,毛第一个走出会场。副主席好似与亚玛力人征战中的摩西,右手不敢放下,尽管稿子读得有气无力。
1969 文革 纪录片
失落的一代 豆瓣
8.2 (17 个评分) 作者: [法] 潘鸣啸 译者: 欧阳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0 - 1
对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全方位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的重要一章
本书从思想理论的角度,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兴衰进行了最系统深刻的剖析。
本书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知青史的精审之作。
1966年中国掀起“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城镇中学生先“闹革命”,当红卫兵,后被遣送到农村去。据统计,1968至1980年间的下乡人数,大约有一千七百万。这场有组织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名为“上山下乡运动”,在世界或在中国来看,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这一代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影响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城市社会,甚至农村社会。这整一代人可以被称作“失落的一代”。
本书揭示了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二十多年(包括“文化大革命”前小规模的运动),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
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作者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
刘小萌,知青史专家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却对中国当代历史有极为准确的洞察。作为同龄人,他对于中国知青的命运既有深切的同情理解,又有立足国际视角的冷静分析。我也是当年的知青,对此书颇为认同和喜爱。
丁东,书评人
这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及充分的论据阐释了当年发生的令人心寒的历史事实。
Andre Laliberte, China Quarterly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虽为一重要事件,但却远不如红卫兵造反那么广为人知。如今,潘鸣啸终于为我们完成了一本含有确凿证据的学术论着。
Lucien Bianco, China Perspectives
眼前这本巨作汇集了曾经经历过那悲惨时期的各路英雄的面谈记录,对纷繁杂陈的中国资料抽丝剥茧寻根究底,经过长期酝酿,最终给我们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侧面。
Marie-Claire Bergere, Vingtieme Siecle
思痛录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韦君宜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8 - 5
本书是老共产党员韦君宜晚年的回忆录,是继巴金《真话集》之后又一本说真话的书。她在病榻上完成的这本书不是一般的痛定思痛,而是大彻大悟。韦君宜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她是那个时代中最有理想的激进青年,为了民族救亡,她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去了延安。半个世纪的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运动,使她忍不住拿起笔,用知识分子的良知来记述她所经历的时代。她的回忆是真诚的,她的反思带给人新的视角,给人以新的启发和教益。
2019年1月4日 已读
运动、地点、人,三个角度回忆自己经历的运动,没有对于运动性质、原因、影响等分析,有的只是我和身边人发生了什么,我们怎么想的。胜在真实性,亲历性,尽管忏悔与反思看起来很无力。
传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历史 文革 韦君宜
牛棚杂忆 豆瓣
8.8 (52 个评分) 作者: 季羡林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2005 - 1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书对“文革”的残酷性揭露的让人不寒而栗。他出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总结教训和“经验”,让更多经历过的人出来说话,让更多知情者出来说话,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2018年8月28日 已读
愤怒很简单,保持愤怒很难。
「习惯了」真是一件可怕的事。
季老如果活到今天,大概会机灵些,像书中那个公安局的人一样,把书稿烧掉吧。。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 传记 季羡林 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