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出版社
大师学述:哈特 豆瓣
作者: 尼尔·麦考密克 译者: 刘叶深 法律出版社 2010 - 8
《大师学述:哈特》内容简介:尼尔•麦考密克爵士的这部经典著作,解析了H.L.A.哈特在法律推理、司法裁量、法律规则理论、权利与义务的概念以及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深邃洞见。麦考密克运用通行的学术解释,对哈特的法律思想予以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哈特的思想更易于理解。可以说,《大师学述:哈特》在准确地阐述了哈特这位20世纪英美法理学旗帜性人物的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奠定了麦考密克作为伟大的法哲学家的思想基础。
2021年2月11日 已读
一部关于哈特的思想传记,因此很有趣的一点是强调哈特理论产生与发展中整个西方社会的思想、社会图景。社会规则或许可以作为哈特法理学的核心概念,社会使得他区别于前辈、砍下国王头颅,规则使得对法律的分析得以清晰,但是社会造就了法律的规范性问题(本书涉及不多),规则被认为窄化了现实(本书对哈特的两种规则进行了更为体系化的改造,并且引入了价值的面向)。而社会+规则两个方面都遭到德沃金的质疑,不过本书的主体部分成书于1981年前,因此关于德沃金、自然法、方法论、实证主义内部纷争直接论述的内容就像哈特那本著名的书一样,都挤在最后一部分。本书也涉及哈特次级规则理论中的循环论证问题,不过其解答似乎更绕。哈特是一位实证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位批判道德家。法律秩序的存在本身并不能保证正义。
哈特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新版)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张翔 法律出版社 2017
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并非空洞的政治宣言,而是有效力的法规范。建构基于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案,厘清基本权利条款的规范结构和规范内涵,使之在技术层面上成为可以适用的规范,是宪法学的基本任务。《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增订版)》是基本权利总论领域的体系性著作,围绕基本权利的功能,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限制、竞合、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教义学建构,并回应了中国法治实践中的众多基本权利问题。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野心蛮大,想要言说的不仅是基本权利、宪法学,还有法学本身。近十几年很多非正式的立宪活动,似乎都非常草率地把美国宪法作为范本,似乎忽略了一个常识,不是每个国家都在用美国宪法治国。不足的地方在于根据德国理论建立起基本权利--国家义务体系写得挺精彩,但是后面一旦展开就显得不落地,不过这不能怪本书和作者了。附录因为来自其他书籍或论文,整体风格不统一,有些文字也与本书正文是重复的。另外,对哈特的理解有误哦。不过还是很认同作者的观点,如果我们没有准备好的话,有一部宪法/好的宪法又有什么用?
宪法 张翔 法律出版社
宪法学导论 豆瓣
9.9 (30 个评分) 作者: 张千帆 法律出版社 2014 - 4
《宪法学导论》第二版自2008年出版以来,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卓越。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理论与法治建设实践取得了诸多进展,作者根据学科最新成果与实务典型案例,保持第二版多元、立体式写作风格,融合理论讲述、评注、案例、探讨、动态、图表等多种形式于一书,修订为第三版,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全书进行了创新与完善,使本书更显卓越,堪称学习宪法不可不读的优秀教材。
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本书具有普通法律教科书的特点。由于本书把宪法严格作为一门法律来对待,因此它在风格上和民法、刑法或行政法没有根本区别。全书将宪法学原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介绍与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宪法制度。
在内容上,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概论,其中包括宪法学的基本概念,宪法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渊源,以及宪法审查机制三章。之所以将审查机制作为概论部分,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宪政经验普遍表明,宪政审查是宪法效力的必要保障;没有某种形式的宪政审查,宪法就失去了实际效力,宪法学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头理论。因此,和前两章一样,这部分内容具有基本与普遍意义。第二与第三部分是关于宪法学实体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家机构,包括国家权力结构的划分,政府组织结构以及政府产生的方式三章。第三部分讨论公民权利,包括权利的基本概念和宪法保障两章。之所以把公民权利放在国家机构的后面,部分是出于循序渐进的考虑,因为“宪法”(constitution)的原始含义毕竟是指政府的组织法;部分则是因为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宪法保障,实际上是指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宪法对公民权利实施的保障。
2020年8月26日 已读
本书着意把宪法作为一门普通的部门法对待,而不是充斥意识形态的宣传书,但是其实也与一般的部门法教科书存在不同,因此本书并不是「中国宪法学导论」。看宪政审查一章之时,恰好在刷乌市超话,直觉全章纯梦中人语。高中时候无聊背过《孔雀东南飞》,如今当然忘记,不过总记得其中很无关紧要的一句,「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这是我看书第182页、第344页、第357页、第416页、第582页、第612页以及全书对《南方周末》、《新京报》的引用时的感受。
宪法学 张千帆 法学 法律出版社
法律规范性的基础 豆瓣
作者: 马驰 法律出版社 2013 - 10
近年来,国内法学界已经开始注重对西方法律理论,对当代法律实证主义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推动了对包括规范性难题在内的法哲学基本问题探索。但之于法律的规范性,相关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专门性和系统性。马驰编著的《法律规范性的基础以法律实证主义的演进为线索》的特点是有三:其一,对法律的规范性含义本身从元理论的角度上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区分了语义维度、实践维度、理论维度三重意义上的规范性。其二,以规范性为线索,对已有的经典理论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在此基础加以批评。其三,直接引入了制度事实理论这一哲学理论资源,在挖掘已有惯习理论正确性的基础上,对规范性难题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解释方案。
2019年12月31日 已读
还不错的博士论文,考虑了几位思想家对法律规范性的论述与问题,也做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对于法律规范性的界定以及作者自己为此所做的区分,让人挺困惑。实质性突破不多。
学位论文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 豆瓣
作者: 阿图尔·考夫曼 译者: 舒国滢 法律出版社 2012 - 9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教授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教授翻译。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内容主要包括:与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初遇;人生的困惑;教授和社会主义者;政治活动的时期;魏玛民主立宪国家;重返教职;在精神的流放中;法的革新;文化与宗教;战争与和平;人道主义者、学者、伟人。《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传》附有拉德布鲁赫年谱、文献和研究拉德布鲁赫的文献。
2019年11月17日 已读
四星半,前两章很棒,拉德布鲁赫人很棒,考夫曼的文笔也很棒。尽管GR认为有病的科学才会执着于方法论研究,他自己却“通过报告本人的发展过程”,来表达属于自己的人生(169页)。大概是法律人的楷模了。
传记 拉德布鲁赫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阿图尔·考夫曼
哈特论边沁 豆瓣
作者: [美] 哈特 译者: 谌洪果 法律出版社 2015 - 6
2019年9月6日 已读
“对我而言,有关法律还有许多未竟事业。当我后来开始详细研读边沁的著作时,我才震惊地发现边沁对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p204
“这就是边沁的学说,尽管我并不赞同,但它包含着大量富有启发的东西。”p224
哈特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法律的概念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英]哈特 译者: 许家馨 / 李冠宜 法律出版社 2018 - 7
《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是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概念》2012年第三版而译。第三版在1994年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莱斯利·格林教授的绪论和注释。在本书中,哈特重新检视他的法哲学基础,并针对著名学者德沃金等人的评论予以回应,《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分为恼人不休的问题;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等内容。
毫无疑问地,哈特教授的《法律的概念》是20世纪法律哲学领域重要的一本书,哈特教授对法律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从1961年问世以来,《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以它优美的文笔和清晰的论证,激发了无数学生去思考与法律相关的种种问题,诸如“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道德与正义的区别。
《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是学习法理学与法律哲学不可或缺的经典,且已经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的版本。《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概念》2012年第三版而译。在本书中,哈特重新检视他的法哲学基础,并针对著名学者德沃金等人的评论予以回应。这本发人深省的新版——《天下·法律的概念(第三版)》,将成为理论界争议与评论的焦点,并且深受对法理学及法哲学有兴趣的人之喜爱。
法律是什么 豆瓣
作者: 刘星 法律出版社 2009 - 8
在本书中,作者以英美著名案例为引子,介绍、比较、分析了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各主要流派、主要学者的代表性著作和观点,以及他们之间的交锋和共鸣。
在介绍和阐述主要法理知识之后,从更深的层次上,作者意在表达,任何一种阅读都是批判(或批评)式的阅读。真正的批判性阅读,应该是理由层面上的追寻与辩驳的观点。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各种理论,都有本身的学理根据。它们之间的不同或争论,与其说是观点设想的交锋,不如说是学理根据的对抗。理由的分析与把握,可使阅读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明晰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与对话”。
本书在这一层面上梳理20世纪英美法理学,让不同的学理呈现、交流,结合提问和反省,让读者的批判阅读在这一层面上也得以展开、深入。
2019年4月29日 已读
国内学者写的西方法理学导论的第一梯队,也难怪畅销了这么多年。但是很多地方直接就全引来引去,有些偷懒。
刘星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牛津法律理论词典 豆瓣
作者: 布赖恩·H.比克斯 译者: 邱昭继 法律出版社 2007 - 5
《牛津法律理论词典》是一本专著性的词典,作者将西方法律理论中的法律术语作了清晰、简明的界定,是一本法律理论的入门读物。作为法律理论领域的专业书,其词条虽然不多,但解释详尽,被公认为“法理专业必备工具书”。
《牛津法律理论词典》的最低目标是充当一本译文手册,成为一部语词和短语的贝立兹指南,以此帮助不同法律学术传统的学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牛津法律理论词典》也有更宏大的目标:以学生和学者易于掌握的方式提出一些来自不同法理学传统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概念 豆瓣
Concept of Law
作者: [英] H. L. A. 哈特 译者: 许家馨 / 李冠宜 法律出版社 2006 - 6
毫无疑问地,哈特教授的《法律的概念》是20世纪法律哲学领域最重要的一本书,他对法律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从1961年问世以来,本书以它优美的文笔和清晰的论证,激发了无数学生去思考与法律相关的种种问题,诸如“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道德与正义的区别。
本书是学习法理学与法律哲学不可或缺的经典,且已经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的版本。本书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法律的概念》1994年第二版而译,在这个期盼已久的版本里,哈特重新检视他的法哲学基础,并针对著名学者德沃金等人的评论予以回应。哈特与德沃金之间长达20年的辩论,主题从司法裁量的问题开始,延伸到法理论、伦理学和政治学等问题。这本发人深省的新版,势必又将重新展开一场精彩的辩论,再茺成为举世争议与评论的焦点,并且深受对法理学及法哲学有兴趣的人之喜爱。
法理学 豆瓣
Jurisprudence: Theory and Context
作者: (美)布赖恩·比克斯 译者: 邱昭继 法律出版社 2008 - 1
目 录
第四版序言
为什么学习法理学
论题的选择
第一部分 法律理论:问题和可能性
第一章 概述、目标和方法
法理学中的问题和答案
描述理论
转化问题
在何种程度上是法律理论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二章 法律理论:一般法理学与概念分析
法律理论的问题
概念分析
概念理论如何与其它理论相区分
可选择的目标
概念分析与自然主义
法律中的界线
结论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二部分 关于法律性质的个别理论
第三章 H. L. A. 哈特与法律实证主义
法律实证主义的概览
哈特观点的概要
承认规则
规则的(和法律的)内在方面
开放结构
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内容
包容性与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
非规范性方法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四章 汉斯•凯尔森的纯粹法学
纯粹法学
还原和法律理论
哈特与凯尔森
规范的性质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五章 自然法理论与约翰•菲尼斯
传统的自然法理论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
约翰•菲尼斯
自然法理论与法律实证主义
其它趋势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六章 理解朗•富勒
自然法理论的不同类型
富勒的方法
富勒与法律过程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七章 罗纳德•德沃金的解释方法
早期著作
建构性解释
正确答案
德沃金与哈特
揭穿真相的问题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三部分 主题与原理
第八章 正义
约翰•罗尔斯与社会契约论
罗尔斯的两条原则
罗尔斯的后期修正
罗伯特•诺齐克与自由主义
迈克尔•桑德尔、社群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
女权主义者的批评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九章 惩罚
报复
“让社会变得更好”:后果论/功利主义
其它目的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章 权利与权利话语
霍菲尔德的分析
意志理论与利益理论
其它论题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一章 意志与理性
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理论
社会契约论与经济分析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二章 权威、终局性与错误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三章 普通法推理与先例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四章 成文法解释与立法意图
立法意图
“简明意义”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五章 道德的法律强制
分界线
论题
哈特与德夫林
新的开始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六章 守法的义务
义务与同意
其它方法
反对守法的一般性道德义务的论点
关系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四部分 法律理论的现代视角
第十七章 美国法律现实主义
靶子:形式主义
现实主义与法律分析
现实主义与法院
概括与附记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八章 法律的经济分析
寻求共识
科斯定理
描述与分析
经济学与正义
博弈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其它变种
法律与经济学的限度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十九章 现代批判视角
批判法律研究
“局外人的法理学”
女权主义者的法律理论
批判种族理论
其它批判方法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二十章 法律与文学
解释与约束
其它批评家
各种各样的联系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二十一章 普通法的哲学基础
侵权法
合同
财产
刑法
因果关系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第二十二章 其它方法
历史法学
自由法运动
马克思主义法学
斯堪的那维亚法律现实主义
法律过程
实用主义
后现代主义
建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参考文献
案例表
索引
西方法哲学主题思想史论 豆瓣
作者: 周赟 中国法律出版社 2008 - 6
《西方法哲学主题思想史论:一种系列剧式的叙述》主要内容:思想史的写法及其使命;法律应该是什么;法律的合法性;社会契约理论基本问题;法官与法律的关系等。《西方法哲学主题思想史论:一种系列剧式的叙述》主要采取所谓逻辑分析和形上思辨的方式进行。
2019年3月19日 已读
几个主题明显作者有长期的思考,语言就像很多青年学者一样,没有废话但也缺少余味,不足的在于有些内容是直接重复出现。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德国宪法案例选释(第1辑) 豆瓣
作者: 张翔 / 张翔 编 法律出版社 2012 - 8
《德国宪法案例选释(第1辑):基本权利总论》内容简介: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裁判构成了当下德国宪法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学习研究德国宪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资料。《德国宪法案例选释(第1辑):基本权利总论》选择了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关于基本权利的12个重要判决进行译介,这些案例对于德国的基本权利理论与实践具有开创性和拓展性意义,构成理解德国基本权利基础理论的纲要。同时,通过翻译各个判决的要点、描述其论证过程、阐述其理论背景和后续影响,《德国宪法案例选释(第1辑):基本权利总论》希望能够展示德国宪法教义学的学术积累过程,以及解决重大社会争议的法律方法与技巧。此外,这些案例涉及私法关系中的言论自由、大学招生名额的分配、堕胎规制中胎儿与母亲的权利保障、极端刑罚的合宪性、反恐与人权等具体问题,对于当下中国类似问题的解决也不无借鉴与参考价值。
也许正在发生 豆瓣
作者: 朱苏力 法律出版社 2004 - 5
从制度的角度切入,本书考察了25年来作为转型中国的法治实践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法学的发展;是作者作为法学人对法学自身的一个反思和批评,拓展了法学的研究领域。
本书关心的是法学发展、变迁的总体格局和基本走势,以及支撑这种格局的潜在学术制度和社会背景问题。立足实证和经验研究,把当代中国法学的一些现象视为症状,作者试图诊断其中隐含的制度问题,力求在宏观透视和微观分析的交错中发现嵌在当代中国法学的知识类型转变、学术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学术翻译以及法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等问题;分析了制约和影响法学发展和法学人的包括社会变迁、社会期待、学术传统等一系列社会因素。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法学研究之制度建设的建议。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法学现状的实证研究,也是一部理论著作;它既是一部法律社会学著作,也是一部有关法学研究社会学的知识社会学著作,是目前国内这类著作的第一部。
2019年2月2日 已读
序。。。统计的部分作为专著的组成在今天看来可能不太适合。后面对于孟德斯鸠和语境的说明倒挺好,对于上世纪中国法学的梳理有助于后学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苏力老师的文风实在是一种警醒。最后,对于域外理论的援引,好像基本就一个波斯纳吧。
法律出版社 法理学 苏力
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 豆瓣
作者: 【德】萨维尼 译者: 郑永流 法律出版社 2009 - 7
《历史法学派的基本思想(1814-1840年)》内容为:本着取法人际或取法自然的理念,当代德国法学名著译事拟系统全面地翻译当代德国法学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因为德国法不仅为可取之一方法律,而且还与当代中国法制有着特殊的关联。事实上,当代中国内地与台湾地区的法制是基于清末民初之际的法律改制发展而来。当时采纳了欧洲大陆法系法制模式,而其中又以汲取德国法律,特别是民法、刑法居多。不仅如此,20世纪以来中国法制和法学的发展还颇受德国法制和法学的影响,现今中国法制和法学的不少思路实际都与后者有关联。因而,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学进步自然更容易从德国法制与法学中获得启发。此外,由于近代德国历史法学派和学说汇纂学派对罗马法和罗马普通法的系统研究与整理,近现代德国法学形成并获得了其本身独有的特色,其丰富成熟的法律理论与教条,恰恰是目前乃至21世纪我国法学与法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
法律创世记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Genesis of Justice
7.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德肖维茨 译者: 林为正 法律出版社 2011 - 11
被视为记载“上帝话语”的圣经,数千年来启发并激励了无数人的心智。然而,圣经《创世记》中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却经常让人心生质疑。为什么该隐妒火攻心,杀了弟弟却安然无恙?为什么上帝发个脾气,无数的生灵就得溺毙?为什么亚伯拉罕杀子未遂却受赞扬?这到底有没有天理?
德肖维茨在课堂里提出这些问题,并给予解答。他精心挑选了十则最为引人争议的《创世记》故事,旁征博引历代典籍文献,从法律的视角提供了精辟的见解。他不仅评论故事主人翁的行为,甚至毫不避讳地讨论上帝的行为。由此,德肖维茨告诉我们,《创世记》故事里令人难以捉摸的公理正义原则是如何启迪与发展出了现代法律。
2018年7月16日 已读
没想象中好,倒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法律出版社
言论的边界 豆瓣 Goodreads
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 A Biography of the First Amendment
8.7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 译者: 徐爽 法律出版社 2010 - 5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