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社会学基本概念 豆瓣
Essential Concepts in Sociology,second edition
8.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安东尼·吉登斯 / [英]菲利普·萨顿 译者: 王修晓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
社会生活变动不居,社会学亦不可停滞不前。今天的社会学,理论视角极为多元,研究议题广泛多样,方法也不拘一格。在这一领域中,最为核心的是基本概念及观点的运用。这些概念和观点能够帮助社会学家理解社会,尽管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其中一些概念过去帮助塑造了社会学,如今也在不断影响其发展,另一些新近出现的概念则反映了最近几十年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中,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一些相关的批评,并为读者指出了其在当代研究中的演变和理论化。
本书由十个主题组成,通过一些基本概念,如全球化、现代性、可持续发展、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社会自我、越轨、公民权等,提供了一幅关于社会学的图画。对于社会学的入门者以及想为快速变化的世界找到可靠地图的人来说,这将是不可或缺的阅读材料。
2020年6月25日 已读
建议各学科都搞这么一本,供大学各年级学生使用。要该学科的大佬执笔最好,当然,我说的是外国的大佬,毕竟这种基本概念入门书,参考文献还是外国的好,如果全是中文著作和论文,那恐怕就没有读的必要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杨善华 主编 / 谢立中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7
《西方社会学理论(下)》以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亚历山大等人的“新功能主义”、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理论、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福柯和布希亚的“后现代主义”理论、鲍曼关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等为主要代表,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各种“新综合”理论,以及与“现代性”、“后现代性”争论有关的社会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论,适合用做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及研究生参考读本,也适合其他高学历的人士阅读。
2019年4月30日 已读
科尔曼还行,新功能主义很无聊(以后看到谢力中我就躲),后面的都很值得看,不过,鲍曼和布希亚是不是太玄乎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善华 社会学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 豆瓣
8.0 (13 个评分) 作者: 杨善华 / 谢立中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2
《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从时代背景、学术渊源、现实关怀、基本观点、思想演变和历史影响等不同方面对托克维尔、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和齐美尔五位经典社会学大师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细致的介绍与评论,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从事社会学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之后推出的又一部既有一定学术深度也有较高质量的社会学理论教材。
2019年4月30日 已读
三星半。托克维尔的写得富有激情,让人想读原著,韦伯还行,涂尔干和齐美尔就无聊,马克思那部分直接看不下去。ps.尾注真的很难受。。。ps.看看尾注其实也就知道作者是在认真写,还是凑字数了。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善华 社会学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豆瓣
作者: 韦伯(Weber) 译者: 胡景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 9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是理解韦伯的最主要著作《经济与社会》乃至韦伯整个思想的基础,同时,《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理解现代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中的概念对韦伯思想起着导读的作用。
2019年2月25日 已读
像是教材的写法,下了定义后做出几点说明。毕竟是韦伯,选取的概念都可以说是入门必备,而下的定义也基本成为通识。虽然相较之下我感觉迪尔凯姆的研究方法更适合我,但是韦伯的文笔可好太多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学 韦伯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豆瓣
Les règles de la méthode sociologique
9.1 (13 个评分) 作者: [法] E. 迪尔凯姆 译者: 狄玉明 商务印书馆 1995
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其《实证哲学教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一名称,自那以后,社会学经历了最初的创立阶段、制度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当代发展阶段。虽然其内容、流派已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但其中最基本的主要著作自始至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E.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就属此列。 本书最早出版于1895年。由于本书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著名社会学家许德珩先生的译本。我馆考虑到当前社会需要和中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决定重译这本书。中译本依据的是法国巴黎费利克斯·阿尔冈出版社1919年的版本。
2019年2月18日 已读
有些书籍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书中的观念在当世已然深入人心,这样一来,后辈学人再去阅读便会觉得这本书通篇熟言惯语,无甚可观。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但是作者你的论述能不能再琐碎一点啊!
商务印书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涂尔干 社会学
原始分类 豆瓣
8.5 (13 个评分) 作者: [法]爱弥尔•涂尔干 / [法]马塞尔•莫斯 译者: 汲喆 商务印书馆 2012 - 3
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或排斥关系的过程。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他们的观念,人们又是在哪儿发现分类这种独特配置的蓝图的?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涂尔干和莫斯考察了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陋的分类。在澳洲,在中国,图腾呈现了最原始的分类模式,而分类的几种原初形式又揭示了人类现今分类观念的集体之起源,社会之起源。
与社会学同游 豆瓣
Invitation to Sociology: A Humanistic Perspective
9.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伯格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6
一部堪称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作者一反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择要描绘了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充满人文关怀和反思性,深入浅出而不乏洞见,使初学者在轻松阅读中看到社会学事业的宏观图景。
——刘欣(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的社会学是一种能够把个人情趣与追求真相的科学精神、专业智慧与常人关怀结合成一体的学科。社会学其实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会学是那种能够发现人类行为的无比丰富性、能够在个中不以为奇的现象中展现专业洞见的学问——这种学问会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闷。
——高丙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2018年11月7日 已读
像是在社会学大池中游泳,刚敢下水的人可能会觉得水草丰美、眼花缭乱,但是上岸之后可能只是发现喝了很多水、脑袋木木的;那些已经会游泳的人,也感兴趣那些水草,但是水草去得太快,分布太散,也一无所获。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
新乡土中国 豆瓣
作者: 贺雪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3
本书是对当下中国乡村所做的调查,全书没有大而无当的理论,全是一篇篇短小的调查笔记,一点点建立起关于中国当下农村的各个面向。六十多篇笔记使活生生的乡村如在目击,呈现实际乡村的处境与复杂性。作者抓住生活细节做深入透视。如:农村里的半熟人社会,农民的合作能力,制度下乡,村庄精英的谱系,农民负担机理,积极行政的功与过,等等,让你最终沉浸到乡村中,冲击你原有的对乡村的经验与想像,让你去思考,甚至想有所行动。这正是不易觉察的中国经验、中国常识。
2018年7月13日 已读
感觉不够味。更多只是对于部分传统观点的修正,甚至谈不上修正,而是因为客观环境变迁而对观点进行发展,破 尚未成功,立 又从何谈起?新之不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学 贺雪峰
关于电视 豆瓣
Sur la télévision
8.6 (13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皮埃尔·布迪厄 译者: 许钧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 9
2018年6月30日 已读
经典就是经典
娱乐至死只是回声,议程设置也沦为注脚
但是对于新闻场与其受众的关系,究竟是议程设置中的媒介教育民众,还是本书中经济场(收视率)的重要作用。似乎存在一种更复杂的机制:
大量的媒体节目——筛选机制(迎合的,如创造101,许多地方卫视失败的选秀节目;塑造的,如朗读者,失败的新素材探索)——获得成功——幸存者偏差
同时观众既希望看到热门的、符合自己需求的节目,也渴望新意、接触一些自己不懂的门类
或许称之为互动关系更为靠谱
布迪厄 社会学 辽宁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