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
人生的意义 豆瓣
The Meaning of Lif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1 (62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特里·伊格尔顿 译者: 朱新伟 译林出版社 2012 - 11
我们都曾对人生的意义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答案是否取决于我们?或者它不过是一个伪问题?在这部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的作品中,特里•伊格尔顿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作者知道,“本书的许多读者很可能会像怀疑圣诞老人的存在一样怀疑人生意义”,但同时又认为,在需要寻求共同意义的当今之世,我们有必要回答这个所有问题背后的问题。
2021年3月18日 已读
四星半。书名很劝退,幸好书不是。为什么人要去想人生的意义的问题?为什么只有人会想人生的意义的问题?不想人生的意义的问题的人生是不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是否在于各种选择、各种体验?我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这两个短语存在什么区别,哪一个是我们想问的问题?“意义”的含义是什么?偶然性是否必定否定了意义的存在?离开神,我们是否能够言说意义?我们如何知道人生的意义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可欲的?意义是本身就在那里还是说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人生的意义来自于我们在旅程中的一言一行?人生的概念是否成立?可否通过及时行乐来消解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人生的意义?最后作者落到了爱+幸福上面,但是不得不承认这需要一个相当友善的共同体的环境,我们无法离开政治处境谈论人生意义,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友善的环境哪里可以买到呢?
伊格尔顿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文学理论入门 Eggplant.place 豆瓣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7 (60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纳森·卡勒 译者: 李平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内容简介:乔纳森•卡勒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论”。他没有描述各个“学派”之间的争斗,而是勾勒了理论所倡导的各个关键的“流变”,直接阐述了文学理论的内涵。《牛津通识读本:文学理论入门》会让每个想要了解当代文学的读者受益匪浅。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四星半。门有点难入。正如作者所说,理论往往意味着跃出特定领域,本书也是如此。讨论的不仅是文学领域的诗歌、小说,还包括文学是什么、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语言与行为、语言与主体的关系等。从后面附的名词解释以及参考文献就可知道,这样一本小书论及的主题是相当宽泛的,同时也显示了各种理论流派都曾在文学领域内驶过。
文学理论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故事开始了 豆瓣
The Story Begins
8.9 (11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杨振同 译林出版社 2011 - 1
在奥兹看来,故事的开头是应该细读的,它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契约。在《故事开始了》一书中,奥兹精选了十部小说,从冯塔纳到阿格农再到果戈里,然后是卡夫卡、契诃夫、卡佛、马尔克斯……如何阅读他们故事的开头,如何辨析它和通篇的联系、作者怎样兑现他和读者之间的约定,这些问题的探究在奥兹的条分缕析下顿显游戏般的乐趣。《故事开始了》是奥兹在世界各地的各类中学、大学乃至于博物馆所做演讲的系列讲稿,不单单是写给作家,也是写给学生,写给读者,以及所有热爱文学的人。
2021年1月27日 已读
以十篇小说为例谈怎么读作品的开头。借用米勒的一句话「文学作品的开篇每次都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不一样的世界。它们是上帝在《创世纪》中“要有光”的具体、世俗、人性化的版本。」Oz扮演的就是解经师的角色。本书还是一个种草好机器。
文学理论 译林出版社 阿摩司·奥兹
伯林传 豆瓣 Goodreads
Isaiah Berlin
8.4 (5 个评分) 作者: [加] 伊格纳季耶夫 译者: 罗妍莉 译林出版社 2001 - 9
这是一本根据伯林自己的回忆,以及与伯林长达十年的交谈写成的伯林生活传记。在晚年,与不同的仰慕者共同追忆自己的一生,几乎成了伯林的生活。他也从中体会到某些乐趣。这里呈现出的是个活生生的伯林。纪实性是这本《柏林传》的特点。它既不是门徒对大师言行的追忆,也不是从文献中重建出来的伯林,而是伯林所回忆的伯林。读者将看到的是一生没有克服自卑感的伯林,一个极有女人缘却因自卑而逃避并对她们造成伤害的伯林,一个通过与朋友的妻子私通才恢复自己在性方面自信的伯林,一个喜欢交响乐到了“实在没办法”的地步的伯林。有的地方显得像喜剧,有的地方却像传奇。他的苏联之行,他与阿赫玛托娃的彻夜长谈,她对他的期待,他的造访给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家庭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因他从她的生活中消失而产生的怨恨——这个深刻地改变了他的思考方向的人生插曲,被描述得极富悲剧性和传奇色彩。
2020年6月24日 已读
……他母亲在1907年曾经产过一个死婴,医生告诉她以后再也不能生孩子了(12)……大家一直相信他会进牛津(51)……获选进入全灵学院的首位犹太人(76)……让我来吧,别讨论哲学了(维特根斯坦,124)……以赛亚则成为了英国主要的情报供应者(151)……他已经找到了从此将会决定自己学术生涯的一件大事:自由及其背叛(272)……那个妻子记得她丈夫回家的时候摇着头说:“以赛亚一直在发神经,他又跟我说他爱上你了。”(285,大概指的是赫伯特·哈特)……他曾经给赫伯特·哈特这样的好友看过此文,他们认为这篇演讲稿只不过是以洪亮的声音讲一堆老生常谈的话而已,伯林自己也相信了这一点……后来却成了他有生以来发表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篇演说(306)……在他的一生中,懦夫的骂名始终阴魂不散(349)……
传记 伯林 译林出版社
乡村生活图景 豆瓣
תמונות מחיי הכפר
7.7 (13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译者: 钟志清 译林出版社 2016 - 6
★《爱与黑暗的故事》之后,阿摩司•奥兹 “辉煌生涯最优秀的作品”
★《卫报》2011年十佳短篇小说集
★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作品
《乡村生活图景》被公认是阿摩司•奥兹继《爱与黑暗的故事》之后小说创作的新高度,迄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
故事发生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以色列乡村,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令人不安的事实:陌生人的来访打破了蔡尔尼克的平静生活,深埋心中的怨艾如潮翻涌;女医生久等外甥不至,明知一个电话就能弄清真相,却选择追至司机家中查看,在孤独中想象外甥正在前来的路上;房产中介跟随少女参观老宅,在欲望和良心的挣扎中陷入被囚地窖的危险;村长收到妻子的便条,心生疑窦,果然,妻子仿佛人间蒸发……故事中每个人都在追寻,但始终一无所获。
2020年4月12日 已读
和国内写乡村的小说对比就很明显,国内大多写的是某种模式的乡村人的生活状况,奥兹写的没有其他,只有人,一个个鲜活的人。不夸张地说,我以前从来分辨不出一串英文单词组合在一起,什么是写得好的,什么是写得差的,但是奥兹的小说却让我情不自禁感叹真美!(尽管英语已经是译文了)但是似乎中文和英文对于文字的评判标准又不同,或许忠于原著,但是失去了美感。
Oz 小说 译林出版社
我们时代的伦理学 豆瓣
Ethics
6.8 (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西蒙·布莱克本 译者: 梁曼莉 译林出版社 2013 - 4
我们作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总要接受怀疑主义、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的拷问。许多人忧心忡忡,担心在一个诸神退隐的世界中,科学已揭下我们的面具,使我们显形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狭隘自私、党同伐异,或争强好胜、咄咄逼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出生、死亡、幸福、欲望、自由等主要伦理问题,努力想说明人应该如何思考生活的意义;并提醒我们,应该对那些经常主导着道德论辩、事实上不过是诱人噱头的绝对原则保持怀疑。
2019年11月3日 已读
阅读这本书在于检验,对一门学科有一定了解后,通识读本意味着什么。事实证明,好的文字对门外汉、初学者、精通者都是能够有启发的,只要这是好的文字。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道德哲学
钟形罩 豆瓣
The Bell Jar
8.7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西尔维娅·普拉斯 译者: 杨靖 译林出版社 2007 - 8
这本小说以作者早年生活经历为蓝本,叙述了19岁的大二女生埃斯特· 格林伍德经历了充当某知名杂志社的客座编辑、参加写作班被拒、自杀未遂、接受心理治疗、重树自信期待返回社会,展开新生活的一系列过程。本文从“榜样缺失”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美国的实际,探讨埃斯特作为女性,在其成长过程中男性社会压抑下所产生的孤独、绝望与挣扎的心灵历程以及反抗的必然性。
全优女孩埃斯特成为某时尚杂志征文比赛获奖者,谁知道这是她噩梦的开始……普拉斯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喜剧笔调下的本质是悲剧。人们拒绝认真对待一个女人丰富颤栗的情感,指望通过电休克疗法治愈心灵的绝望。事实上她已经令人恐惧地滑向疯狂的深渊。 普拉斯与另一位杰出诗人休斯的惊世恋情是二十世纪英美诗坛最大的公案,女诗人年仅三十岁便自杀自亡,她不曾预知自己会获得普利策奖,作品又极其畅销。虽然本书中“我”最终走出了黑暗,谁又能看透普拉斯本人内心的隐秘?
2019年7月29日 已读
你知道吗?当你是一个女性,而你想活得和别人不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钟形罩。我该怎么跟你描述呢?就像是你得了重感冒,躺在床上听见外面的大雨,却无力去做些什么的无奈;就像是你夏天中午出现在武汉的街头,周遭的空气都是热腾腾的、不怀好意的。当然咯,没一个好女孩能够在钟形罩里活太久,终究要去往一个更自在的世界。
女权 普拉斯 译林出版社
笛卡尔-牛津通识读本 豆瓣
Descarte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英国]汤姆·索雷尔 译者: 李永毅 译林出版社 2014 - 6
笛卡尔因“我思故我在”之说闻名于世,他从“我思”的原则出发,借助“直觉”和“演绎”,推导出物质世界存在的证明。然而,笛卡尔并不希望这种形而上学独立于他的科学研究而存在,他在基础物理学、数学、心理学和光学领域都有重要探索。汤姆·索雷尔的这本书表明,笛卡尔最大的成就在于倡导和实践了以数学为研究工具的物理学,他的哲学则是为支持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2019年6月27日 已读
前十章与后十章一点都不一样。阅读通识读本的最佳状态可能是你对于该领域有常识以上的了解并且有兴趣,或者很熟悉,这样会收获更大,而非以这个为入门。
牛津通识读本 笛卡尔 译林出版社
佛学概论 豆瓣
Buddh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8.1 (59 个评分) 作者: [英]关大眠 译者: 郑柏铭 译林出版社 2013 - 6
自佛教在印度创始之后,两千多年来佛教传遍了亚洲,现在对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本书向读者揭示了佛教的发源和发展,语言直白并辅之以图表,清楚明白地说明了佛教的中心教义和修习方法。各个章节分别就法与轮回、禅定、伦理和佛教在西方的影响等等细细展开。藏传佛教和禅宗也各有阐述。如果你渴望了解佛教的基本知识,阅读本书大有裨益。
2019年6月26日 已读
三星半。内容上,我个人觉得有点杂也没有很讲清楚,关键是引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写法可能比较和欧美人的口味,书中有大量的比喻、对比,如果说佛教经典里面的盲人摸象、火宅的说法还有点意思,那么作者频频用车做比就不那么高明了,而将佛教的流派、教义如何基督宗教做比,我就觉得有点简化、误导人了。
佛教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 豆瓣
Political Philosophy
8.7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戴维·米勒 译者: 李里峰 译林出版社 2013 - 5
我们应该如何共同生活于社会之中?我们究竟为何需要政府?社会正义意味着什么?至善的现实政治真的只能是海市蜃楼吗?这些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因为它们关系到我们的人生幸福之根基。打开《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它将带你进入对于这些问题的追问与探索。
行文简洁,可为广泛的人群所理解,论题综合性强,是对许多有争议的重大问题的一个可靠导言……
——英国赫尔大学政治学理论教授 帕雷克勋爵
2019年6月26日 已读
前半部分很精彩,无论内容、文笔、翻译,后面平平。虽然对政治哲学做了很通俗的介绍,但是并没有为进一步的阅读、学习指出较明确的方向。
政治哲学 牛津通识读本 译林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的世界 豆瓣
Aristotle
6.6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纳森·巴恩斯 译者: 史正永 / 韩守利 译林出版社 2010 - 3
作为哲学家中的翘楚,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思想史的影响无人能及。在本书中,乔纳森·巴恩斯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及个人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印象的亚里士多德。作者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还原到历史背景中,探究了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逻辑学发现、形而上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在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以及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与诗的思想。
初恋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译者: 奉真 / 敬铭 译林出版社 1998 - 3
初恋,ISBN:9787805676883,作者:(俄)伊·屠格涅夫
哲学的思与惑 豆瓣
Philosoph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7.2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克雷格 译者: 曹新宇 译林出版社 2013 - 1
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如果诸如此类的问题曾让你感到困惑不解,本书将是理想的入门引论。作者克雷格认为,哲学并非一个曲高和寡的陌生领域,它不过是对平常世事的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哲学思考又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消遣,它还对人类的现实需求和重大问题作出了回应。
克雷格精心选取了一些关键文本与主题,并以明晰的风格与平易的笔调引导读者去步步接近,领悟探究;这些文本与主题表明,哲学活动并非仅限于学院书斋,它本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关切的对象。
——里丁大学 约翰•科廷汉姆
犹太人与犹太教 豆瓣
Juda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6.8 (11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诺曼·所罗门 译者: 王广州 译林出版社 2011 - 8
本书着眼于犹太教在当代所表现出的诸般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它作为一种活的宗教来探讨。书中主要叙述如下问题:自《圣经》时代,甚至自耶稣时代以来,犹太教有何变迁?犹太教包含哪些教派、哪些分支?它对现代性的挑战有何回应?以色列的世俗政权如何化解政教冲突?
对于犹太教的核心特征与关键人物,诺曼•所罗门的介绍流畅易读又富有洞见。这些关键人物既包括精神领袖、诗人、哲人,也包括异人,如试图使教皇改宗的神秘主义者、阻止阿拉伯人入侵西班牙的柏柏尔人公主。
通过这本祛除偏见、予人启迪的小书,诺曼•所罗门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让读者不断投入,自己却从不居高临下;他不预设专业方面的知识,只要求读者怀有思想上的热忱;他引导我们穿越犹太人的生活与历史,字里行间饶有趣味。读毕掩卷,你所体会到的不是阅读后的疲倦,而是被点燃的热情。
——拉比朱利亚•纽伯格